以陶器为证,仰韶文化半坡时期甚至更早,华夏古人已经掌握“四时八节”历法思想
以陶器为证,在仰韶文化半坡时期,古夏人已经掌握“四时八节”历法思想

半坡鱼纹图
这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和“鱼”的组合图。盆底是两“鱼图”东西相对,两“人面鱼纹图”南北相对,处“四正”位置;盆沿八分,“四正”位置是“|”,“四偶”位置是“三叉”,表现的就是“四时八节”,这是远古的没有数字化的“洛书图”。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800年到6300年)人面鱼纹盆已经表现出“四时八节”历法思想。

这样看,更形象,半坡彩陶盆图案就是伏羲时代以前的洛书图。我一直在说,河图洛书是前伏羲文化,看来不虚。我是相信古人的记载是不会欺骗后人的。后人要作怪,是后人的事情。
以上摘自黄饮冰2019年6月22日著《 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之“盖天”宇宙观和“归藏连山历”》一文。
人面鱼纹 鱼纹组合彩陶盆构图:

对陶盆符号的标记和解释:四时八节:

现在再谈这个问题,当然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1.人面鱼纹图 鱼纹图组合图,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分阴阳:人面鱼纹与鱼纹是一对阴阳(相连);|与↑是一对阴阳;两对阴阳符号均依次重复,且是循环重复。这就是分阴阳,知昼夜,识四时,定八节,这是历法的基础。
2.此图是不是表达“四面八方”呢?如果是“四面八方”,那么阴阳就是成对出现(相对):南对北,东对西,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而且还会体现“中”,即:中、四方、八方。这就有点类似洛书的构图:

洛书
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图 鱼纹图 盆沿上的符号组成的图,是“四时八节”历法,不是“四面八方”方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人面鱼纹图比洛书更古老、更元始。
3.人面鱼纹图 鱼纹 八符号图与洛书的区别:人面鱼纹图 鱼纹 八符图,是符号组图,以符号分阴阳;洛书是数字组图,以奇数偶数分阴阳。洛书有“中”,五中心一点就是“中”。
4.鱼纹图与后高庙文化八角星图思想相通。远在高庙文化时期,天地已分,四方和四时及八节已明。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人面鱼纹图图盆(距今6800年~距今6300年)

高庙文化八角星(高庙文化早期,距今7800年~距今6800年,高庙遗址,高庙文化命名地)
(1)高庙文化八角星的历法内涵是“四时八节”历法的说明书。最内的“四边形”,是“二分二至”说明书,“二分二至”就是太阳之归藏运动解析图,也就是古代历法中常说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四时”,内四边形和外圆结合表达的就是确立四时;内圆外面的八角星,表达的是“八节”,就是根据太阳的归藏运动设立八个节气交接点,从而把太阳年八等分,成为“八节”。这就是上古时期的“四时八节”太阳历,其基本理论就是太阳的归藏运动。
太阳的归藏运动,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太阳的回归运动,这个我在《天文历法之大地湾仰韶文化之“盖天”宇宙观和“归藏连山历”》一文中已经交代清楚了。
高庙文化八角星,中心的外圆内方,也表达了“分天地”的思想,也表达了“定四时”的思想。

后高庙文化八角星(高庙文化晚期,距今6800年~距今6300年,辰溪松溪口遗址)
(2)从后高庙文化八角星看,后高庙文化时期与高庙文化时期相比较,在历法上具有了阴阳五行的认识,但是依然坚持“八节”,没有发展成“十节”(十月)。我之所以关注“十节”,是因为“阴阳五行十节”历法是伏羲的创造。我要说的是,后高庙文化时期,依然没有见到伏羲。我也说过,以太阳的归藏运动作为制作历法的基本理论,是无法创造出“十节”(十月)历的。只有伏羲出世,贯通了阴阳五行、创造出八卦模型,才能推演出“阴阳五行十节(月)历”。
后高庙文化八角星记载的阴阳五行在哪里呢?在中心部位的线条构图。首先整体看,线条之构图给人的是“十字”“四分”,这就是“四时”;再看四组线条是“横向”和“竖向”摆放,上下看和左右看,均是“阴阳对立”,就是“竖”与“横”成对,对角看又是同向,这表达的就是“阴”“阳”概念;五行在哪里呢?在十字四分的每个四分之一圆中,都是五条画线,这五条画线表达的概念就是“五”,而“形”的概念则是通过四个四分之一圆内线的横→竖→横→竖的变化表达的。所以在后高庙文化时期,古人已经建立了“五行”的观念。
(3)高庙文化八角星,证明伏羲以前“天地已分,方位已明”,原始日历已经造就;后高庙文化八角星,证明那时期的人民对日的运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原始日历已经成熟,这与原始的农业存在也是对应的;人民也并不混沌。
实际上谈到日历,这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伏羲之前,农业已经存在,日历也就存在了。很多古书记载最早观辰的是燧人氏,还有燧人氏在1.2万年前就发明了“十天干”陶文的传说,结合远古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燧人氏的传说应当是事实。只是历代纪日的方法不同。
从考古发现的古栽培稻种子和陶片看,上古中国农业,至少在元始前12000年前,就已经是上古中国人的主要产业。上古中国人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兼营渔猎采集,驯养和放牧家畜,也养点鱼。所以上古中国人很早就关注天文地理了!
参见黄饮冰著以下文章:
黄饮冰随笔20230508
沉醉千年的9首最美词作,第一首一出世便封神
史上最美9首《临江仙》,沉醉千年!再忙也请读一次。诗和远方你一样都不能少!无论你是豪情万丈的性情中人,还是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亦或是整日忙碌,来不及思考的上班专业户,请全身心放松,用心去品读诗词里的美!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读书号2023-04-23 14:04:230000湘军剿灭太平天国,清政府:赏!曾国藩:解散吧!专家:真高明
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五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读书号2023-05-23 09:02:500002难怪郭襄守身如玉,仍被误会和杨过有染,你看黄蓉当年有多坏?
不可否认,金庸将书中的男女主角塑造得有血有肉,给读者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好比憨厚的郭靖、聪慧的黄蓉;俊美的杨过、冷艳的小龙女等等。不过金庸也同样擅长刻画配角,尽管留给一些配角的笔墨少之又少,但却在金庸巧妙地塑造之下,依旧能给读者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记忆犹新。《神雕侠侣》的郭襄的戏份很少,她出现在《神雕侠侣》的末尾,和神雕大侠有了一场邂逅,从此情迷杨过、无法自拔。读书号2023-04-18 17:43: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