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怜花为何不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你看李寻欢的师父是谁?
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王怜花这个人再次被古龙提及。之所以王怜花被提及,是因为王怜花要跟随沈浪一同出海归隐了。归隐意味着江湖生涯结束,此后就是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再也与武林没有瓜葛。

王怜花惊才绝艳,琴棋书画,星象占卜,武功一流,文采一流。突然间要放下这一切,告别江湖。王怜花的内心还是很不舍的,尤其是他一身的才华,难以割舍。所以在出海归隐前,他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写在了《怜花宝鉴》上。
准备在出海归隐前,交给一个可靠的传人传下去。可是靠谱、忠厚又天赋异禀的传人实在是不容易找,时间紧迫,根本无法慢慢找下去。于是王怜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李寻欢。他决定将《怜花宝鉴》交给李寻欢,让李寻欢帮他找一个靠谱的传人,然后将《怜花宝鉴》传下去。
可是不凑巧的是,王怜花来找李寻欢,李寻欢却去关外了。王怜花等不及,只好让林诗音保管《怜花宝鉴》,等到李寻欢归来的时候,再让她将《怜花宝鉴》交给李寻欢。当时王怜花因为不放心,还让孙驼子在李园的对面开设了一家酒馆,专门负责保护《怜花宝鉴》。

那么既然王怜花当时对于李寻欢的武功不放心,又对《怜花宝鉴》看得那么重,为何不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呢?李寻欢的人品没得说,武学天赋那也是世上罕见。王怜花既然放心让李寻欢保管《怜花宝鉴》,就说明王怜花是信得过李寻欢的。可是王怜花为何不把《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呢?李寻欢的资质和人品都没得说,从王怜花找到李寻欢也可以看出来,两人的交情是不错的,王怜花绝非唐突找到李寻欢。那么既然如此,为何没有传《怜花宝鉴》呢?你看看李寻欢的师父是谁?
在武林中,尊师是规矩。既然王怜花放弃李寻欢,而让李寻欢帮他找个传人,那就说明李寻欢已经有师父了。那么这个师父是谁呢?自然是不是沈浪,因为沈浪只有一个徒弟,那就是公子羽。也就是在《天涯·明月·刀》中称霸江湖的公子羽,开创了古龙笔下的最后一个江湖十年。既然不是沈浪,又是谁呢?天机老人曾提到过,说李寻欢年幼时曾得一位异人传授武功,这位异人是谁呢?天机老人没有说。但是既然天机老人都知道,王怜花自然也知道,这并不是秘密。

既然李寻欢有了师父,又有自己精通的武学,特别是小李飞刀,假以时日,必成火候。那么王怜花自然不能再传《怜花宝鉴》给李寻欢了,因为尊师重道是江湖的规矩。在那个时候,弟子是不能随便拜别人为师父的,除非得到师门的许可。所以王怜花考虑到此,就没有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那么王怜花的心血《怜花宝鉴》最后到了谁的手里呢?到了龙小云的手里,龙小云并没有练《怜花宝鉴》上的武功,而是钻研医术部分,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也许这就是《怜花宝鉴》最好的归宿。
静贵妃想要正宫名分,为何道光帝和咸丰帝父子,都不愿意给她?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绮春园寿康宫。油尽灯枯的静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终于等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皇太后”封号——康慈皇太后,足足五年,静贵太妃处处享受着太后的待遇,养子咸丰帝也是尽心侍奉,可却只尊她为“孝慈皇贵太妃”,始终与太后的名分相距半步之遥,相传,如今这个皇太后的名分,也不是咸丰帝愿意给的,读书号2023-05-10 18:12:010000他是西游记里的最强凡人,孙悟空在他面前不敢胡闹,观音被迫改名
文/金宝讲故事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个仙佛世界,许多神仙妖怪都修炼了多年,几百年对他们来说犹如弹指之间。尤其是三十三重天的玉皇大帝,他自幼修持,足足修炼了两亿多年。更别提兜率宫的太上老君了,他自鸿蒙初开就立于天地之间,足足活了几十亿年。读书号2023-04-16 13:29:270000崔道融的一首小诗,全诗仅20个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农人夜耕的情景
崔道融,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崔道融的诗大都自然明快、通俗易懂。著有《东浮集》九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读书号2023-05-23 13:32:110001李莫愁的真实水平,五绝之下第一名?你看除了五绝还有谁能打败她
李莫愁,在《神雕侠侣》中被塑造得极为出彩,明明是一个变态,却也被不少人推崇的是至情至性。她的武功究竟有多高?真如某些人所说的,她是五绝之下第一人吗?除了五绝,还有谁能打败她?真实水平客观地说,李莫愁的出场,颇有些射雕中梅超风的风范。要知道,梅超风刚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是横扫四方的,除了被江南七怪偷袭伤了一双眼睛之外,就算是全真七子之首的马钰,也不敢直接面对她。读书号2023-05-26 16:17:180003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生物三年必背知识清单,7天吃透拿分
高中生物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以课本为核心去展开学习和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中生物更偏向于文科的一点,课本是那么的重要。尤其是试卷对知识点的考察是十分细致的,因此对课本的全面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涉及到课本中的黑体字部分,那更是重中之重,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记忆的。在考试的时候或者是在高考时,好多的题目都是来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甚至都是原句。倘若不能熟练地去记忆,这种题很容易失分的哦。读书号2023-04-23 09:58: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