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的北冥神功,段誉为何学不到十分之一?你看学全会如何
金庸的江湖世界充满了打斗厮杀,在这个没有法度、没有束缚的乱世时代,一切以武力至上,谁的武功更胜一筹谁就有绝对的发言权。因此,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武学修为,是每个江湖中人的“日常”。
金庸笔下的角色都是穷尽一生精力勤学苦练,资质较高者往往能领悟秘籍里艰涩难懂的意境,从而成为江湖里数一数二的高手;资质较差者就算殚精竭力也只能学个皮毛,成为武林中为数众多的二流、三流高手。

可见,就算有一本神功秘籍摆在你的眼前,如若你没有对应的慧根去摸透、没有足够的运气去学全,那么到头来你依旧是一个二流角色。
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总共有十八式,有: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神龙摆尾、龙战于野等等。
倘若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只学了十分之一会如何?那么郭靖打来打去也只有两招,这样的郭靖恐怕早就死在射雕时代了。
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是一门以黯然神伤为意境的掌法,总共有17招。分别为:六神不安、杞人忧天、无中生有、魂不守舍、心惊肉跳、呆若木鸡等等。

倘若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也学了十分之一的话,杨过就无法在打斗的过程中做到行云流水、连绵不绝,他16年在海潮山洪中苦练的内力也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张无忌也一样,倘若他的《九阳真经》只领悟了十分之一,恐怕他早就因为寒毒发作,死在了昆仑仙境。
可《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却是个极其特殊的角色。当年段誉从无量山悬崖处坠落,阴差阳错的他跌跌撞撞走进了琅嬛福洞。在神仙姐姐脚下的蒲团里得到了一个帛卷:北冥神功。

原文里写道,当段誉将帛卷展开之时,他清楚地看到了总共有36幅练功图。每一幅练功图都画了一个容貌甚美的女子,她一丝不挂、或立或卧,全身上下布满了练功的走线图,只看得段誉面红耳赤、全身发烧。
可惜的是,段誉从头到尾只练了北冥神功的两幅练功图,他还没来得及学全,这本帛卷就意外地损坏了。而北冥神功的作者逍遥子,他在得了不老长春功之后销声匿迹仿佛霞举飞升了一般。
在天龙的末尾,段誉带着王语嫣还特地再去了一趟琅嬛福洞,就算翻遍了琅嬛福洞的各个角落,就算王语嫣推倒了白玉雕像,众人还是一无所获。

可见,在金庸巧妙地设定之下,这门逍遥派的北冥神功注定是不可能完美了——逍遥子不知去向、逍遥三老纷纷驾鹤仙去、段誉学了不到十分之一、虚竹只有内功不会修炼。
其实,金庸之所以这样设定,无非有他的苦衷所在。原文里如此写道:段誉的北冥神功只练成一路‘手太阴肺经’,只有大拇指的少商穴和人相触,而对方又正在运劲推送,方能受人内力,其余穴道却全不管用。
倘若段誉将36幅练功图学全了,那么段誉全身上上下下的各大穴位都能吸人内力。加上段誉又有一门轻功唤作凌波微步,来无影去无踪的段誉单凭这两门神功就匆匆而来、吸完而去。

除此之外,在天龙的末尾,段誉回了大理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宣仁帝。倘若段誉学全了北冥神功,用这门神功的一部分去打造超级战士的话,普天之下,哪个国家会是大理的对手?
另外,金庸的15部著作都是在同一个武侠框架里,如果将天龙八部的武功设定得过高,势必破坏了其他著作的武学平衡,对于金庸的后续创作是百害而无一利。这样子就能解释,为何不单单六脉神剑、北冥神功会失传,就连逍遥派也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在金庸其他的作品中,再也找不到任何逍遥派弟子。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高阳台·写在好友的生日里
高阳台·写在好友的生日里人海依声缘花草流芳,柳绦抒翠,东君消尽寒愁。莫道重来,熏风倦了凝眸。倾心更在斜阳外,数归期、独步桥头。有沉思,烟雨江南,雾锁归舟。夜来月照行云梦,绕去年烛火,城北高楼。鸥鹭同盟,等闲醉了歌喉。人生每每如初识,便依依、有梦都留。至而今、已过残春,怕到深秋。2016.05.29读书号2023-05-10 13:57:450000耗时6天,我总结了高中语文必背72篇,三年都会考,背下就是分
高中新课标规定的72篇古诗词都是需要大家去整理和背诵的,因为其中的60篇是高考必考的哦,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很多人仅仅把必背古诗词看做是背诵默写的负担,甚至是有些同学认为默写这几分也是可要可不要的,但是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哦!读书号2023-04-22 21:41:440000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有三种好处,让读书人终身受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不读书,有眼无珠”。谈到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知识和学问;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但读书最大的好处有这样3种,让人终身受益。01、读书可以使人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读书号2023-04-14 16:04:390001语文低于80分 坚持做这三件事 孩子成绩一定会提高
1.晨读:每天早晨抽出10~15分钟时间,大声朗读。可以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总之要读过后能记住更好。2.做阅读理解题:坚持每天晚上限时做阅读理解题。如果余力不足可以每周做三篇,可以合理利用阅读理解题答题模板,将所见题型进行分类总结,自己归纳出适合自己的答题公式。这个举动就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做题速度,克服盲目做题而无成效的坏毛病。读书号2023-04-23 15:20: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