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08

第8章 少年游 (8)

1958年10月去农村虽然不是我第一次下乡,但是它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今难忘。

这一年,我从夏收就开始发烧,特别是在农村,为了迎合“大好形势”和证明反右斗争与全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农业必须获得大丰收。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第一个成功地发射了地球人造卫星,这个“卫星”遂成为最先进、最高水平的同义词,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中国)的骄傲。当时各行各业动不动就要“放卫星”,其意为,他们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新纪录。农业产量的第一个“卫星”就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放的。1958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个公社小麦亩产2105斤的新闻,从此,各地的“卫星”一个比一个大,一路高升,最后亩产小麦近万斤。秋收时,水稻的亩产量更是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人民日报》头版已经有了这样的大标题“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我们下乡参加农业大跃进的。

我们这些高中生还是不辨菽粟的十六七岁小青年,看到这些消息自然是十分兴奋的。下乡再一次点燃了我们投入这个伟大运动的热情。这时是白天热、夜里凉的九月。我们按照军事编制,高唱着《一天等于二十年》《江南丰收有稻米》等革命歌曲,日夜兼程,徒步到农村去。十六七岁正是贪睡时期,有的同学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也是懵懵懂懂,似睡似醒,只有那高昂的歌声:“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密麻麻白云盖地天山外……”至今仍在我的脑中回荡。

到了劳动的目的地,我们有些失望了,农村还是老样子,和以前我去过的农村差不多,只在干活的现场插了一些红旗彩旗,增加了些锣鼓伴奏罢了。

带队的教导主任和生产队长布置劳动任务时才使我们大开眼界。原来我们具体干的活是深翻土地为明年小麦丰收作准备。我们翻的这一块地,是普通地块,只翻1尺5寸深,明年亩产万斤小麦。另外一块试验田深翻1丈2尺(那时北京水皮浅,有些地区挖下2尺就见水),由老乡们自己“翻”(实际上已经是“挖”了),那里明年亩产小麦120万斤。我们当时年龄小,又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不知道这120万斤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听着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人民日报》所披露的数字,令人惊讶。给我带来麻烦的是深翻土地用的铁锹是“撮锹”,这种铁锹的锹头很像撮土的簸箕,宜于撮东西,而不宜向下翻地和挖土。深翻1尺5寸,要垂直挖两锹深才合乎标准,有的负责监督的老师时常用草棍量。用撮锹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困难的。学校又在同学之间搞竞赛,年轻好胜,谁不希望跑在前面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于是,我和另一个同学借了把锤子把“撮锹”砸直,把它改造成为“挖锹”,果然翻地的进度增快了很多。但这样一来,我们闯了大祸,被视为破坏劳动工具。在下工后的学习会上帮助我,让我谈一谈到农村参加农业大跃进的体会。说实在的,到了农村后没有我们原先想的那样浪漫,那么激动人心。我们睡的还是土炕,烧的还是柴锅,吃的还是白薯玉米,屋里还是没电,点了一盏煤油灯。这些唤不起“共产主义是天堂”的意识,感到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想了一想,说:“我们在学校听生产队长讲,有三尺长的黄瓜,一尺多长的玉米,可是也没看到。”这话现在听是没什么问题,在当时说出来,已经有了怀疑“总路线”、“大跃进”的嫌疑。于是,参加我们“排”(因为组织军事化,所以“班”都称“排”)学习会的教导主任对我的发言有了兴趣,本来他是要批判我破坏劳动工具的,这时不谈这个问题了,本着“引蛇出洞”的精神,问我,还有什么想法,比如我们这次下乡深翻土地等等。

当时我不到十六岁,又生长在城市之中,根本不了解翻地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但120万斤这个数字令我很好奇。劳动休息和同学闲聊时便问120万斤小麦到底有多少东西。在我们旁边翻地的一个农民插话说,一麻袋才装200斤小麦,小麦还别太干了。农民提供的这个基础数字到了我的脑子里,马上我就想到120万斤可以装6000个麻袋。北方装粮食的麻袋,大约是宽2尺,长3尺,盛满了粮食的麻袋码在地上,占面积约6平方尺。一亩地是60平方丈,合6000平方尺,也就是说一亩地可以码放1000袋小麦。1000袋可装小麦20万斤,120万斤小麦如都装入麻袋,码放在一亩地中,则要摞六层。这样一算,120万斤小麦要占多大地方在我的头脑中清晰了起来。于是,我说:“一亩地怎么能产120万斤小麦呢?它要装6000个麻袋,平码在地里要堆六层呢。”这位老师又问我:“你是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了?”我补充了一句,“什么样的麦秆能把这六层麻袋挺起来呢?”说到这里,会场突然沉默了,主持会的老师好像怕我再说下去就会毒害同学一样,便匆匆宣布散会。

第二天,白天还照常劳动,晚上开会学习。当时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开会往往比干活更重要。吃完晚饭,当我们蜷踞在土炕上等待开会时,我才感到与往常气氛不同。不仅排长严肃(就是我们班的班长),而且,连长、指导员也来听会。九月的天气,残暑未完全消退。我们是男生班,晚上开会同学们都穿着背心裤衩,然而连长、指导员全是女生班的同学。她们见到我们这个样子,大家都很尴尬。她们也只好坐在外屋隔着帘子听我们开会。我感到很滑稽,不由得脱口说出:“还有垂帘听政的啊!”不料这也成为我的一个罪状。这天晚上的发言好像都是经过准备的。同学们纷纷批判我怀疑“总路线”、“大跃进”。

并用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所说的中国人多、议论多、干劲大,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我还没有经受过革命的大批判,这是第一次,不习惯,不免要为自己辩解,和革命群众顶撞,最后是不欢而散。连长宣布说我态度不好,明天接着开辩论会。中国的词,特别是政治范畴(包括其他禁忌较多的领域,如性领域)的词,一个词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从字面上看“辩论会”仿佛是口舌之争的,可是我在农村看过一次“辩论会”,那种规模、形式、气氛与解放初的“斗争会”、“文革”中的“批判会”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说有差别的话就是话更少,肢体语言更多。被辩论者站在一圈儿人当中,被推过来,搡过去,没有多少人说话。

第二天,刚刚出工,我正盘算着如何应付晚上的“辩论会”,没想到各个连排已经站好了队,仿佛要开全团大会。这时年轻的教导主任在会上板着一副面孔宣布:王学泰和王某某(与我同班的一个同学)到队前来。这使我大吃一惊,因为自上学以来还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在全校的集会上被拉到同学之前示众。我和王某某慢吞吞地走上了被批判的位置。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真有些抬不起头来,但心里很乱,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此时广大同学们也感到诧异,因为那时在中学里还没有开展阶级斗争,对学生的纪律处分也没有把受处分者公开示众的,然而这一切到了“文革”之中就不新鲜了。紧接着那位女连长也走到前排,拿着一张事前准备好的发言稿,在全体同学面前指控我的罪状。我仔细听着,大约包括破坏生产工具,怀疑“总路线”、“大跃进”和党的方针政策,无组织,无纪律等条。并说我影响学校的形象,已经不适于在农村劳动了。大约还有几个同学发言表态,最后是校教导主任以团(军事编制的“团”)领导的身份开除我参加支持农村大跃进的资格,回校反省。当天就由下乡生病的老师把我们押回了学校。

学校里还有一批人在大炼钢铁,这些人大多是师生中的老弱病残。可能是有些难为情,我没有到留校队去报到,而是去北京图书馆看了十多天书。自然待下乡同学们返校后,又遭到一次“辩论”。不过自此起,使我的生活多了一种新的内容,即被他人或说革命群众帮助、批判。

野驴顾惟乔

顾惟乔是我从1957年9月到1960年8月在北京六十五中上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野驴”是他的绰号。

独特的1960届

按照通常的称呼,我们那届叫做1960届高中毕业生,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已经有了60届高中毕业生了,然而1960届仍然可以说是很独特的一届,特别是那届北京的高中毕业生。

特殊在哪?

其一,1957年我们初中毕业,那年正逢经济紧缩(“整风反右”就与此有关),高中招生缩水(这正是“汉阳一中事件”的背景),能考上高中的是少数。

其二,在此之前,上学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从我们这届起,政治运动成了学生的主课。三年高中学习生活中,政治运动占去了一大半时间,而且在运动中不断地打压学生中读书求知的欲望。1957年秋天,一开学就碰上教师“反右”,眼看着许多老师划为右派,包括延安来的独臂校长和一大批饱学的、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师,以此告诫学生,单纯追求知识是很危险的。

这三年,学生也没闲着,投入各种名目的运动,细数起来,大约有十来个。例如“社会主义教育”,“批判个人主义”,“双反,向党交心”,“拔白旗,插红旗”,“红专教育”“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四化”(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大炼钢铁”(把原有钢铁烧成废渣),“搞超声波”(制造“科学”神话),“建设劳动生产基地”(盖了两个小化工厂,后全部报废),“社会主义大辩论”……如果都写出来,今人很难理解,甚至怀疑我们那一代人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政治运动的核心除了劳动外,就是学习当时各种文件,联系自己的现实思想(当时上面认为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除了一小部分外,大多是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向党交心,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相揭发批判。因此学生里的一点儿小事都可能引发一次班会,甚至校会,对有问题的同学大批判。最可笑的是所谓“大辩论”,辩论的多是空洞的、永远说不清的问题。比如“共产主义哪天到?谁来宣布?中国还是苏联?”“到共产主义是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大家都想听梅兰芳怎么办?”“是坐小汽车的对人民贡献大(指官员),还是开小汽车的对人民贡献大(指工人)?我们应该做‘坐小汽车的’,还是应该做‘开小汽车的’?”(提这个问题的同学曾被表扬,说问题提得好,但他没考上大学)“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不是比苏联的集体农庄更先进?”“是我们一定会先进入共产主义,还是与苏联一块进?”而且这些问题一争起来就没完没了,老师也解决不了。

其三,三年高中,不断折腾。那时整个社会好像患了多动症,一时一刻不能停闲。学校也是这样,几乎每天都能有点新花样。不仅政治运动纳入了教育课程,超常的体力劳动,也在顶替着正常的教学,学生不能读书,看点课外书就是“白专”。而且体育、跳舞、游行(那时大型的政治游行特别多)都在挤占学生的时间。大跃进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比学赶帮超”,关键点是“超”,什么都“超”。例如体育上要求达到“五红”——通过一级劳卫制(“劳动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每级对跑、跳、垫上、鞍马、单双杠都有要求)、二级劳卫制、三级运动员、三级裁判、普通射手等,目的是“超武汉”。

同类推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画蛾眉:一笑倾城百日香

    画蛾眉:一笑倾城百日香

    文案她是天朝六军元帅独生女儿,未及豆蔻之年,已是天下最美的女人。天下传说,她有一张惊魂摄魄的脸,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则必定倾命。当朝太后的一面懿旨,她无从选择的嫁与天家皇子,消息一出,霎时,天下哗然,直说自古倾城多祸水,何况倾城倾国倾人命。将府之中,她心中冷笑,神色疏离,自顾悠然,全不在意。她的夫婿,传说中,年少英勇,心气高华,曾是功高骇世绝世英才,而自三年以前,大败宋国得胜还朝之后便销声匿迹的七荣王,竟也出人意料的允旨成婚,愿意娶她这个名闻天下的绝色祸水。嫁入天家,她原就当做玩笑,何况早已心有所属,更是万事从容,斑斑周全。大婚当夜,乐鼓震天,举朝笙歌,她安之若素,端的一身清华高傲。只是,她并未料到,传说中万般大义分明的七皇子,竟是如此语出惊人……
  • 绝世修真

    绝世修真

    一个父母双亡的十二岁孩子在陌生的修真世界该何去何从。平凡弱小的他经过一系列生死离别,因此锻造了坚韧的意志!仙人的级别分为七层:仙人——下仙——次仙——上仙——金仙——灵仙——神仙。真元球的层次:白色——绿色——黄色——红色——蓝色——青色——紫色——银色——金色——混沌之色
  • 龙脉九重境

    龙脉九重境

    龙脉少年,偶得特殊修炼功法,从此走上巅峰之路。仙丹自练,神器自造,符箓克妖,阵法封魔,御万兽军团,一步一步称霸九界,成为傲视群雄的尊者。什么权力、什么美人,只要他想要,就没有他得不到的!哼,哥就是这么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之白血公主

    穿越之白血公主

    她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是扬名世界的芭蕾舞星,是舞台上夺目的女王。力量与柔韧,激情与表现力,所有的光彩与辉煌似乎独独为她打造。她,幸运吗?是的,她是上帝的宠儿,集万千光亮于一身。然而,她又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儿,一夜间,她的生命不再光华与璀璨,只剩下黑暗和死亡的气息。她的一生注定等待,等待未知、告别和流浪。她,不幸吗?是的,她比谁都孤单,在无尽的寂寞中孤眠。。。。。。一场突来的病变,狂风骤雨,昏天暗地,闪亮的白天鹅不再闪亮一次决然的倒下,天旋地转,穿古越今,摇身一变为万人瞩目的天之娇女她,能否重拾白天鹅的自信,闪动天使的翅膀?她,能否承受汹涌的爱恋,勇敢的承接幸福的光环?她,究竟能否紧扼命运的咽喉,为生命奋抗到底?!司徒南枫——当朝丞相之子,风流倜傥,气宇轩昂,引无数美女竞折腰,唯独无法拥抱她的芳心“我是她的贴身护卫,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没人可以带走她!”萧漠北——天盛国的君主,冷傲孤僻,俊逸洒脱,战场上攻必克,战必胜,情场上亦是呼风唤雨,唾手可得。怎奈无法掌控她的去留“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即使我抱着你,仍感觉你的生命在指尖流失?”莫昔城——冰焰城的城主,冷若冰霜,暴如烈焰,猛一阵风风火火,只为博得佳人一笑,冰化了,火灭了“我带你离开,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推荐star的新文《七夜狼宠》新婚夜。昏沉迷离的她,情yu发狂的他,痛与发泄的结合,交缠的身体,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究竟是谁伤了谁?“知道吗?狼一旦咬住了猎物,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松口放手。你要做好觉悟,一不小心,也许,死亡都没办法结束狼的纠缠……”第二夜,残破的身体,惊恐的眼眸,是噩梦,是地狱,一切骄傲与尊严在这个夜晚,悉数尽毁。从此,她知道,她的世界多了一个名为恶魔的男子……“真的存在地狱吗?那么一起下地狱,如何?”第三夜,冰冷的牢房,刺骨的疼痛。但至少,这里没有狼……“你进了满是狼的森林,别想逃!逃离,只会加重狼的攻击和掠夺性,知道吗?”第四夜,月牙形的胎记,刺痛了他的眼。“毁掉它,你不配拥有这样的胎记!”第五夜,突如其来的刺杀,冷不丁的防备,他把她的身体当做了盾牌。殷红的液体,彻底冰封了她早已冰寒的心……“如果再刺得深入一点,也许,我会考虑放你走……”第六夜,月圆之夜,她听到了狼吼,却不见狼。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球在脚下

    球在脚下

    足球是赵亚宁无法割舍的,只要球在脚下,他就不会放弃对足球的梦想。他坚信勤能补拙,一定能踢出最好的足球。别的天分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只有勤奋,能够创造上帝都无法估计的奇迹!赵亚宁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样的信念,也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叱咤足坛!
  • 鬼王大人,请接招

    鬼王大人,请接招

    某女无赖的躺在某鬼的床上:“喂,老鬼,前世的姻缘你可是要负责的!”某鬼眯眼,眼底闪过一丝邪恶:“负责?你要我怎么负责?”某女眼底满是星星:“亲爱的,变出点钱来花花吧。”某鬼邪笑,抱住某女:“今日法力用完,陪我滚三次床单即可恢复。”某女狠狠一推:“滚你妹!”【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
  • 天尊纵横

    天尊纵横

    皇宫喋血,家族惨变,茫茫潜龙居然无藏身立足之地。远涉重洋,漂泊异陆,是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还是固世安民,孰是孰非,自有世人公论。伸手之间,天云色变,还归母陆,手刃仇凶。无奈人生至于何处。天地渺渺,独凌于九天之上,创万世不灭之神。杀得万千神魔,方来三千之血。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