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21

第21章 京华忆旧 (2)

《锦上添花》是写铁路上某小站分来了个知识青年,引发那里一连串变革的故事。难得的是这一台好演员。男主角韩非已经四十多岁了演那位二十来岁,刚刚中专毕业,少不更事的青年,难度有多大?另外演车站站长外号“老解决”的赵子岳,演农村胖队长的凌元,演车站售票员、外号“老怀表”的田烈,演秦广播的陈志坚都是一时之选。尤其是田烈先生老演反面人物中的“首恶”。他那双时时可以放出凶光的眼睛是能吓倒一些小观众的。而在《锦上添花》里他演的是一名认真勤勉的老工人。他那双眼睛仍然引人注目,但这是严峻,而且其中不乏几分慈爱。

我与田烈先生还有过一次意外的交往。1975年初寒假期间带着一岁多的小外甥到珠市口清华池洗澡,恰好与田烈先生坐对面。那时还没有追星风气,田先生洗完了,我们也洗完了,因为共用一个小桌,就聊起天来。看样子他比银幕上苍老些。刚刮的脸,那青青下巴十分突出。他客气地请我喝茶,记不得因为什么他问起我的学历,我告诉了他。“哪里上的中学呢?”他又问。“北京师大附中。离这里不远。”“那是个好学校。”他很肯定地说。我也礼貌地问:“您是在北京读的中学吗?”“我是××中学的,现在的三十几中。那爱轮大锤(轮大锤指年轻人打架)的学校。”他笑眯眯地说:“那时不懂得念书的重要。”这时他拿出包香烟抽出一支让我,我赶紧道谢,说自己不会吸。此时他看见我的小外甥站在一旁盯着他,田先生笑了,他又抽出一支对他说:“怎么喳,小兄弟您也来一支。”说着递了过去。小外甥抬起一只小手推拒。田笑着把烟插入烟盒中:“好孩子不学抽烟。”此时外甥突然咿咿唔唔地说了一句“大烟……”。田先生有点严肃地说:“嚯!不得了啊!敢抽大烟!”我赶忙解释说:“在家里他老拿大人的烟斗玩,他管烟斗叫大烟。”他绷不住,笑了,那眼神就有点像《锦上添花》的“老怀表”。

一枕“乘风破浪”梦

1958年是大炼钢铁年,更是全国跃进年,要用炼钢带动其他产业。电影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电影如何跃进?一是要“多快好省”地拍片子,“好”是软指标,“多”“快”是很硬的。依稀记得1958年一年拍了100多部故事片,有拍得快的,十几天就出炉,其粗糙可以想见;二是要多演电影,每年每个地区要演够一定场次的电影,这也是个很硬的指标。北京有的影院为了凑够场次,日夜放映,风雨无阻。没有观众怎么办?许多影院有些场次不收费(这一点大家也许奇怪,那时“钱”在许多人眼中似乎要作废了。1958年9月间北京早点铺不设收费人员,吃完早点自动交费。坚持了有10余天)。老百姓夜里炼钢,有的累得坚持不下去的,偷偷跑到电影院睡个觉。

《乘风破浪》就是在平安电影院看的夜场。那天夜里大约是炼钢炉出了故障,一时半会儿修不好,大家分头休息。那时我还没住校,要回家太远(从灯市口到菜市口),于是便跑到平安(王府井南口)看电影。一进影院,没有几个观众,但却鼾声如雷,盖过了放映机的转动声。我找个地方坐下来,身体和精神马上放松,于是眼皮发沉,渐渐合拢,可是要看电影的意念并未在大脑里消失,我努力睁着眼,一会儿睡一会儿醒。耳边一会儿是说话声一会儿是管弦齐鸣;蓝天、沙滩、大海、长江、轮船、舢板,五光十色的景致在眼前跳来跳去。最后终于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什么也看不到了,进入属于自己的梦乡。当我感到声音大作,睁开眼一看,原来在电影院里,偌大放映场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似看似不看的观众。一看表六点多了,赶紧起来回学校(六十五中)。这是一次奇特看电影的经验,经久不忘。那夜只是零零碎碎看了《乘风破浪》,给我留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这是个早期彩色片,它以蓝、白、绿为主色调,赏心悦目,风格轻快,描写的是刚刚走入生活的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与当时生活的沉重形成反差。它为人们驱走了许多疲倦和烦恼。文艺应该有这种功能。

为第四种人服务的电影

1959年秋,北京市场上物质的匮乏已露端倪,而文艺演出却相当活跃。刚刚庆祝完建国十周年,许多进京汇报演出的文艺团体还没有走,影院的新片也很多,1958年拍的电影太多,演都演不过来(那时影片只要拍了出来,没有政治问题,都能上映的),但粗糙滥制者多。例如反映纺织劳动模范生活的《黄宝妹》竟让黄宝妹本人来演,其水平可见。因此许多跃进产的故事片被人们戏称是艺术纪录片。但好片子也有,而且不少,什么一多了,就会良莠互见。如《聂耳》《青春之歌》《林家铺子》《五朵金花》《林则徐》这些题材多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影片都在此年面世。反映了电影人对于提高影片质量的追求。

那时的编剧、导演、演员大部分成长于三四十年代。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学习生活的,如果让他们拍摄这类生活的影片,他们是得心应手的。然而五十年代初,所拍摄的影片绝大部分都是描写革命战争的,实际上导演、特别是演员是不太适应那种题材的。听说上官云珠演《南岛风云》中女游击队长,作战时手榴弹才能扔出几米远,有这样情节时,都要用两组画面组接。相反《聂耳》《青春之歌》这类题材的作品,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甚至是亲身经历,所以拍出来就比较真实感人。

1955年以后,苏联文艺政策较为开放,西方称之为“解冻文学”,此时出现了许多描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感受的文艺作品。当时还是在学苏联,文艺界亦步亦趋,其寒暖是以苏联的气候为转移的。电影界更是这样,当时派了许多人到苏联学习电影,他们回国后必然要发扬在苏联学的那一套。像著名导演成荫就是留苏生,他回国后拍第一部电影是《上海姑娘》。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其留苏成果、是带有汇报性质的。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甲方代表》改编,描写上海姑娘白玫作为甲方代表对于工程验收特别严格,为此受到许多误解,得罪了一些人,但献身于祖国建设精神使她经受了各种考验。可是这片子一问世就有了麻烦。自1956年以来拍了几部的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电影。

如《女篮五号》《生活的浪花》《青春的脚步》《护士日记》还有上面说过的《乘风破浪》等等,引起了争论。《上海姑娘》这个片名在当时就很扎眼,人们看惯了大线条的作品,出现的都是高大威猛的工农兵形象。“上海姑娘”这个名字就让人想起“娇滴滴”的小姐(那时“小姐”这个词,完全是贬义的)。有人说“‘姑娘’就已经很酸了,又加上‘上海’,真是肉麻呀”。理论家把它视为脱离工农兵、背离火热的战斗生活的作品,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现在许多青年喜欢以“小资”自称,觉得“很高雅”。而那时“小资”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反动派”的避风港。当人家批判你是“资产阶级”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用“小资”以抵挡搪塞,其实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小资”离反动派也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作品的,因为演员的表演平实不拿腔作调,看着比较舒服。

大约是1957年前后,有人提出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主张要为工农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不能光为工农兵这三类人,而忘了城市小资产阶级。此论一出马上受到围攻,说这是主张“第四种文学”。此时这类描写城市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电影,正是这种想法在创作中的表现。

和“小资”类作品接近的是解放前名著改编的作品。如鲁迅的《祝福》、巴金的《家》、茅盾的《林家铺子》。其中以《林家铺子》最成功,也许茅盾小说的单薄给了改编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家》似乎最差,尤其在大陆先演了香港的名演员吴楚帆主演的《春》《秋》。听说香港也拍了《家》,因为怕冲击了大陆的《家》,所以只放映了《春》《秋》。按说大陆演员阵容也不差,如孙道临、王丹凤、张瑞芳、黄宗英与香港的吴楚帆、红线女、白燕比较起来,似乎不弱,我看主要原因是导演。香港的片子主要是在摄影棚拍的,而大陆是到四川成都某豪宅拍的。两相比较,香港却更有富贵气,真是不可思议。而四川豪宅却弄成像北方的大杂院一样,显不出“豪华”来。我清楚地记得有个画面是在院子里拍的,镜头扫过每个房屋外墙和门窗。可是有个门外墙角处,反扣着一个瓦盆,仿佛是北方农村用的尿盆似的。一个细节,就大大降低了“豪宅”的档次,影响了全剧的氛围。

俄国经典文学与《白夜》

《新京报》7月31日的《地球周刊》刊载了一篇长文,名为《圣彼得堡白夜》。这个题目与一起刊发的圣彼得堡风景照真使我有午夜梦回之感。不是我有幸到过圣彼得堡,而是苏联电影《白夜》所展示的圣彼得堡白夜给我留的印象太深了。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是我一闭上眼,圣彼得堡灰蒙蒙的白夜,涅瓦河畔的栏杆,曲折的、湿漉漉的石板小路,小巧玲珑的路灯,忽而忧郁,忽而欢快的男主角梦幻者,纯洁无暇的少女娜斯金卡都在眼前活跃了起来,甚至那饱含着水分的、凉而湿的空气也随之拂面而来。“白夜”仿佛就在昨天。可以说我青年时期看的电影中,《白夜》给我留的印象最深。这部极富魅力的电影是根据俄国古典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文艺政策也很“左”,但他们不像我们对历史和古典文学否定多于肯定。因为俄国历史短,对有记载的历史都很珍视。对于为了俄国建功立业的(包括侵略扩张)的帝王将相竭尽吹捧之能事。像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乌沙洛夫都拍了电影,而且翻译到中国来;苏联对他们的古典作家几乎个个都是赞扬备至,如普希金、莱芒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和上面提到的陀氏。就我所看到的根据他们的作品改编成为电影的,大约有一二十部之多。一般来说短篇改编得更成功一些,因为原作篇幅短,给改编者和导演发挥的余地较大。

像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契诃夫的《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跳来跳去的女人》等。这些电影充分表现出苏联电影导演及演员的才华。如屠格涅夫同名小说改编的《木木》。《木木》的男主人公是个农奴,他是哑巴,仅能发出简单的“木……木”的声音,通篇讲的就是他与狗相依为命的故事,但女农奴主,讨厌这条狗,非要除掉它不可,后来狗被沉入湖中,农奴的心也死了。影片感人至深。与此相反,长篇小说所展示的社会生活极为丰富,电影很难一一再现,从而显得单薄。最明显的的例证就是托尔斯泰三部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影片没法与原著相比。

《白夜》是名导贝利耶夫导演的,当时还翻译他导演另一部也是据陀氏同名小说改编的《白痴》。小说《白痴》是长篇,电影只取了小说的四分之一,虽然它也有其惊心动魄之处(如女主人公把她卖身钱二十万卢布扔在壁炉里时,在场者不同的面部表情在银幕快速闪过,给观众带来震撼),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如原著更富于哲理。

《白夜》是短篇改编的,它远胜于原著。电影一开始就是梦幻者的独白。此时他已经老了,在破败的小屋里,在一片昏暗和烟雾中回忆和忏悔。他说自己没有历史,没有生活,只是个“中性生物”。如果没有数十年前的那五个白夜,他的历史就是零,虽然他躺在床上常常设计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一会儿是罗宾汉式的侠客,想象着救助弱小与美人;一会儿想象自己是上流社会交际圈中的白马王子,对那些矫揉造作的贵族夫人和名门小姐的垂青不屑一顾……但这些只盘旋在他的脑际。可是有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五个夜晚不同了,他曾用爱和关切温暖过一个少女。

女主人公娜斯金卡是《白夜》中的亮点,不知道导演哪里找来的这样一个天真烂漫、自然欢快的少女担任这个角色,使观众感到演员仿佛就是角色本身。娜斯金卡家境贫寒,就靠出租家里多余的房间和自己与双目失明的奶奶的针黹手工维持生活。奶奶怕孙女到外面瞎跑,用一个大别针把自己的裙子和娜斯金卡的裙子别在一起,要孩子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突然有个大学生兼革命者到她们家当房客了。娜斯金卡帮他收拾屋子,两人相爱了。大学生请她们祖孙听歌剧《塞尔维特理发师》,欧洲人听歌剧是个隆重的事,娜斯金卡洗头梳妆打扮的一场至今令人难忘。满头肥皂泡沫在纤细手指间滚来滚去,她哼唱着、笑着,片子用歌剧《塞尔维特理发师·序曲》伴奏。

同类推荐
  • 优秀小学生快乐作文一点通

    优秀小学生快乐作文一点通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书中的作文写的都是同学们的真实生活,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其中既有对人物的刻画,又有对景物的描写;既有校园趣事,又有多彩课堂的真实记录;既有丰富的嬉戏玩耍的片断,又有认真学习的场景;既有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思想,又有情绪低落烦恼时的内心独白……每篇作文都充满了质朴又不失活泼的语言特点,值得小学生们仔细阅读和学习,相信阅读本书会使每一位小学生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过程更加快乐,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附有较为专业的心理测试题,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 下堂媳妇

    下堂媳妇

    本书已加入特价书库,一次性订阅全部VIP章节可享受5折优惠。我叫刘兰芝,但不是《孔雀东南飞》里面那个被婆婆欺负、被兄长逼着再嫁、最后跳水结果了自己的那个下堂媳妇刘兰芝。在我和苏伟平去登记结婚的路上,因为我的小善良,引发了一场惊人的血案,我们双双受到重创。幸运的,我重生了,成为了恶俗的穿越大军中的一员;不幸的,我的第二任身体,竟然就是那个跳水而亡的刘兰芝。我从棺材里爬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谢谢老天爷的全家,对着老天伸出我秀气的、漂亮的中指——我从棺材里爬出来的第二件事情,当然是替我的第二任身体讨回公道。恶婆婆,你敢折磨我,不,我的第二任身体,我一定要加倍讨回来——“什么?我被休了?证据呢?休书在哪里?”又不是贴的满城都是的公文,那封休书,早被我来个毁尸灭迹、死不认账。等我正大光明的住回焦家,恶婆婆,你就等着接招吧!
  • 一根水做的绳子

    一根水做的绳子

    阿香十六岁的时候就把身子给了老师李貌,但他们的爱却是疼痛的……作家鬼子是一位叙述故事的奇才,他的故事总是与众不同,他的文笔充满了悲悯,他的细节直人人心,他知道读者的心在哪里,也知道人物的心在哪里,让你缠绵,让你惊醒,让你震撼,让你沉思。尤其关于小人物的爱情……,这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爱情小说,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的炒鹅卵石下酒一样。水做的绳子是什么样的绳子?这只有通过人物的爱情和命运才可以得到解释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照世杯

    照世杯

    《照世杯》是清初著名话本小说集,又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共四卷四个故事。这四篇小说均以对末世封建社会的批判暴露为共同倾向。在艺术上,此书是话本小说走向衰落时期中的较有特色之作,不仅有生活气息和可取的内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