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12

第12章 少年游 (12)

另外还有一位赵师傅也常让我怀念。他是修书的,自幼学习装裱,因为刚做完手术身体不好,才到门市上帮忙。对书他不太熟,可是谈起装裱、纸张、刻印却是滔滔不绝。他曾为毛主席修过书,很为此自豪。有一次,他有点神秘地对我说:我给主席修书,“偷”了他老人家一个藏书章(指从主席的藏书上拓了一个章),阳文“毛氏藏书”四字,不知是谁刻的,很精。又有一次说起,毛主席很爱读《历代笑话集》,是王利器辑的那一本,很厚,毛主席看着不方便,让他给分装成小薄本。这个活还催得很紧,头天拿来,第二天就要,说毛主席正在看着,不能耽误他老人家看。这大约是他很得意的一件事,说话时堆满了一脸的笑容。

1974年我花25元买了一部清代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嘉庆间的原刊本,35册,不缺不残。我嫌贵了一些,当时这个价格可以买一部明版书了。赵师傅说:“不贵。这35本书都是新换的封面、封底,您看这种紫靛纸都是手工染的,现在染这样一张纸就七毛钱,可作六本书的封面、封底。您这一套书光是染纸的手工费就四块多钱,占书费的五分之一。再加上纸钱就十块了,您的书钱还有多少啊?不到二十块钱了。”他的介绍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修书的知识。赵师傅是学徒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为人十分热情,帮助我找过不少书。邓之诚先生的《古董琐记》就是他帮我从书堆里翻出来的。谈到旧书业,他是有一种没落之感的,认为这一行算完了!

琉璃厂的淘书是我与书籍打交道过程中特别愉快的一段时光,因为这时常常有一种期待,又有意外得到的喜悦。当时在各个单位还在大搞“阶级斗争”,一天到晚批判“封、资、修”,从报纸杂志(当时也没有几份杂志)到单位领导说的都是空话、套话、蠢话,还不时地说一些杀气腾腾的凶话。人间真是没有一点儿灵气了,没有想到海王村这里还荡漾着智慧的光辉。从这一点就可以想见书店会给我们带来多少乐趣,不夸张地说,这里是“化外之民”的避风港。

书店是九点钟开门,有二三十个书友在八点半左右就聚集在海王村的大门口,等待着书店开门,因为每天都要上些新品种的书,大家把期待的目光都盯在这些“新书”上。每天一开门,堵门等着的诸位马上齐奔西廊(北楼不在开门时上书,它卖的书少,所以上书也少),各取所需。我们这些每日必到、锲而不舍的书友们目的是各不相同的。有人专收清代的诗文集,当时清代诗文集刻本很贱,乾隆以后刻本平均三四角钱一本;有人专收笔记小说,连解放前大达图书公司出版的“一折八扣(定价一元,只卖八分)”的错字连篇的标点本旧小说都要。有人专收线装的医书,有人专收词学书籍,词谱也包括在内。非常怪的是我的一位老师(我所在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孙念台先生,是教理论物理的,每天到书店去淘文史书籍。因为他也属于不久前补工资的,收书面极广。

最大的遗憾是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我的工资只有56元,没有任何额外收入。每月吃用15元,给家里10元,剩下的几乎都交给书店了。我母亲最反对我买书,希望我攒点钱准备成家。每次我淘到好书回家,往往拆了捆,散装在书包里。当母亲问起时,我就说找人借的。她眼看着书架子上的书日渐其多,心里明白,但是她不再说了,让我保留了这点隐秘和乐趣。我很羡慕那些刚落实政策补发工资的人们,在每天候于海王村之门的诸位之中颇有几位是口袋里有几千块钱的。有位供职于中华医学会(文革中此会解散,她被调到一个中学工作)的女同志花200元买了九百本一套的进步书局的《笔记小说大观》。当时这被看做是很豪爽的,引起许多人的羡慕。

我以为花那么多的钱买这种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的书,不值。当她问到我买这套书值不值时,我婉转地表达了这种意思。而她却爽朗地笑了,并说:买到自己喜欢而又能看的书就是值。我也不搞什么珍本收藏。这真是快人快语。这与另外一位专买解放前上海大达图书公司出版的“一折八扣”的笔记小说的书友心态相同。大达出版的笔记小说中错字连篇,标点谬误,令人不堪卒读,他却自得其乐,每得一种,必向人夸耀。我们说这些等同垃圾,最好的去处是造纸厂。而他对我说,又不搞研究,有点错字也不影响阅读。他花了十几元买了一百多本,其中有许多是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书。这也是属于重实不重名的。我花25元买了一部原刊本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那是几经踌躇的,但是从买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我没有从头到尾认真地看过一遍。

在海王村淘书的过程中,有些事是永难忘怀的。大约是1974年,任继愈的《汉唐佛教论集》刚出版不久,书中论禅宗的部分颇引人注意,使之很畅销。有一天,我在西廊淘书。在书架上翻了好久,没有遇到可买的书。十点多钟的时候一个小徒弟从库中抱出来一摞书上架,有几函线装书,我一眼就看到有清末刻本《景德传灯录》。十七年中出版的佛学书籍极少,不像现今佛学书籍满坑满谷,到处都是。我从1970年以来就对佛学有兴趣,这本重要的禅宗语录使我眼睛一亮。我一看价钱仅仅五元,于是,马上就拿去开票,买了下来。票还没有开完,从里屋出来一位老营业员,是北楼的老夏。他是一个极有经验和学问的营业员,是孙殿起、雷梦水一流的人物。他问我:“老王你挑的那部书是不是《景德传灯录》?”我点了点头。他又说:“你是不是能让一让呢?”我说:“不能。我已经交钱了。”“钱可以退给你。

这部书是不能卖的,小×(指那个小徒弟)不知道这部书是不能拿出来的。”“可是你毕竟拿出来了,再说这部书我已经找了好几年了。”他显出十分遗憾的样子。我包好了书,准备要走的时候,他悄悄对我说:“姚文元也正在找这部书呢。”我想,当时毛主席表彰了任继愈《汉唐佛教论集》中论禅宗的文章。姚负责宣传和文教,大约也想充实一些佛学知识,才找《景德传灯录》来看,没有想到让我捷足先登了。一天,马建斋先生对我说:“有一部清末刊刻的巾箱本的《黄山谷诗集》。绵白纸,书刻如汲古阁手笔,极漂亮,很便宜,才六元。”我本来就喜欢黄庭坚的诗,有此佳本,自然心动,只是当时没带钱。相约第二天来买。次日,我早早来到海王村,老先生从后库给我搬出一个小红木匣,拉出插板,里面有两个小格子,每格整整齐齐摞着十一本书,共二十二本。是仿南宋临安书棚刻本,极美观,上海“著易堂书店”的刻本。其他如清末武昌刻的《国语·国策》,点石斋影印的《佩文韵府》(主要是便宜,十厚本才五元),武英殿聚珍版的“前四史”。

在平装书方面也买了一些令我难忘的书。如邓之诚的《古董琐记》、叶德辉的《书林清话》、王云五的《目录学一角》、上海中央书店襟霞阁本的《袁中郎全集》,还有奇书章克标的《文坛登龙术》——鲁迅先生曾评此书,并写了《文坛登龙术拾遗》。这部书印刷装订都模仿线装,形式古雅,然而其内容则多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痞话。例如在如何登上文坛一节中说,想成为作家其实并不难,只要写自己的“恋爱”故事就可以了,这是最引人注意的。现在活到百岁的章克标还在用《文坛登龙术》中介绍过的方法招摇过市——百岁老翁征婚,居然还有许多传媒为其所骗,对此大加炒作。“章老”每晚躺在被窝之中一定会笑那些为他作义务广告的记者,真是如俗语所云“小家雀斗不过老家雀”。

那个连阴雨的秋天

唐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首都长安霖雨六十馀日,杜甫写了名文《秋述》和组诗《秋雨叹》。诗文中描写久雨造成的“青苔及榻,多雨生鱼”和“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真实而生动,很像我经历过的1963年夏末秋初的霖雨。

那次大雨始于7月31日晚。我记得十分清楚,当天我买了北京音乐厅音乐会的票,当我入场时,天只是阴沉沉,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演到半截时,就听到大雨击打的声音,如同炒豆。不过演出结束以后,雨小了,还能乘14路公车回家。从这个晚上起,雨就没有停,一阵大,一阵小,直到8月13日晚,整整半个月。

为什么我对那场音乐会记得那样清楚呢?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结束,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商店里又有东西卖了,大小饭馆、小吃店再度起死回生,可是文艺演出正相反。困难时期,单位与社会一改过去你斗过来,我斗过去的风格,而是强调劳逸结合、保持热量。那时我上大学,学校关心的是,学生浮肿没有。号召同学没事就躺着,多睡觉,多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不要浪费热量。此时文艺市场(不过那时没有“市场”这个词儿)真是五光十色,百花齐放。后来文革时批判的“大、洋、古”,此时正在大畅其行。中央乐团与中央歌剧舞剧院特别活跃。中央乐团搞了星期编号音乐会,每周一期,搞了近百期。

每个星期日早上演出,以演出外国歌曲(主要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外国歌曲二百首》中的作品)、乐曲为主。那时票也很便宜,在北京音乐厅演出最贵的票一元,最便宜的六角。可是自从1962年底重提阶级斗争和在国际上反修(以1962年底批判陶里亚蒂为标志),就感到经济好转,文艺紧缩了。7月31日晚上的中央乐团的音乐会就是一个例证。那个晚上,虽然还有刘淑芳古巴民歌《鸽子》《西波涅》和陈瑜的《月亮颂》应景,但似乎是“革命歌曲”当家了,什么《我是一个黑姑娘》之类等歌颂“亚非拉革命”歌曲成了主旋律,最后竟是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此曲作者瞿希贤先生在去世前反对演唱这支歌曲。她对自己这一类作品的写作“有负罪感”)大合唱作结。就我个人感觉,这是个音乐演出转向的标志,后来越来越“革命”了。

从这一天回到家里到8月14号,再也不能出门了,雨把没有特别紧急事情的人们堵在家里。这十几天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似乎不知道疲劳。被囚禁在房屋中的人们,每听到雨点敲窗力度小了,都不免得要伸出头看一看;每当看到天空由乌黑转白亮,都不免会脱口而出:“天要放晴!”这时老人往往会说:“甭想,亮一亮,下一丈。”还真是这样。特别是8日和9日两天,那简直不是下雨,而是从天上往下倒雨,用“倾盆”都不足以形容。不知道老天爷哪里来的那么大劲儿。9日过午雨势稍缓,四五点钟后竟是淅淅沥沥了。正在有点盼头之际,突然一声巨响,把母亲和弟弟妹妹都吓了一跳,原来后山墙塌了。赶紧找房东和房管所,房管所的工人师傅先用油毡把断裂处苫上,免得往墙内和屋里灌水。四五天后雨停了,才修缮。重盖的后山墙上,房管所给开了两个窗子,改善了室内光照,真是有一失也有一得。

大雨期间,打湿的衣服,久久不干,便发霉长毛,室内弥漫着霉味。那时没有电视,连半导体收音机都很少,真不知道那十多天是怎么过来的。从当时的读书笔记看,半个月的囚禁,读了《陶诗》和《梦窗词》,并为《梦窗词》断了句,看来也没有白过。

由酷暑而想到……

北京热了十多天了,午间室外高温往往在四十度上下,室内如果没有空调可能什么也干不了,更不用说坐在电脑前为报纸写稿子了。记得小时候,如果碰上这样的热天,一定会跑到城门洞或庙宇大殿底下吹凉风(那时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庙),吹久了,路过的慈祥老人还会提醒或劝阻:“别老贪凉,当心阴风吹了膀子,到秋天就该疼了。”如果已经凉快透了,此时便会恋恋不舍而去。“青灯有味是儿时”,那时的平常细事,老来想起,都难以释怀。

不过此文不是说六十年前旧事,而是告诉读者二十八年前的一件趣事。1981年,八月下旬,虽然伏天已过,但炎阳不减余威。那时我在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工作,编辑部在日坛路六号三间简易房里,虽然上面有大树遮荫,又加上简易天棚,室内看稿,又吹着电扇,汗水还是滴滴落在稿纸上。突然科研处来了个电话,一开口就说,“有句唐诗你们给查一查。”我问:“怎么不找古代室?”“天这么热,早就没人了。”我让她说一下原诗。从电话中传来了两句陌生的诗句:“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为了“褦襶”还在电话中解释半天。我说不太像唐诗啊,我刚刚读完《全唐诗》(在编辑部我负责编古典诗歌的稿子,所以下狠心读了一遍《全唐诗》)。科研处说:“外交部说的。这是美国卡特总统下飞机时,念给接待人员听的。”我说:“中国人一听外国人念中国古诗,第一反应就是念唐诗。唐诗太有名了。”

同类推荐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毒妃戏邪王:驭兽大小姐

    毒妃戏邪王:驭兽大小姐

    玩个网游还能穿越成草包,高端?霸气?上档次?统统木有!还狗血的被未婚夫退婚,辱没门楣被赶出家门!倒霉也不是这么倒的啊?姐可不是穿来当受气包的。于是,草包女逆袭!修神诀,驯灵兽,闻名天下。掌乾坤,佐命运,笑傲云间。然后——红衣舞动,恣意轻狂!“凤释天,你居然敢调戏我!”男子微眯着一双醉眼,盯着面前的红衣女子。女子当风而立,挑眉轻笑:“俊男,就是给女人调戏的!”说着,她挑起男人的下巴:“来,笑一个,笑好了,有赏!”……文内各种类型美男,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是你想得到的美男类型,在这里你都能找到!
  • 西施前传:朕只爱你

    西施前传:朕只爱你

    施夷光,历史系大一学生,为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半夜爬起啃书啃到春秋末年夫差自刎身亡时,困急睡着,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名叫施无殇的胖女孩,半夜梦醒出现的杀人黑影,自称蠡哥哥的远方客人,青楼不惜以十斛东海珍珠博美人一笑的飘逸公子,还有那与自己穿越前名字容貌皆一样的美女,每个人都似乎有着秘密,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时空,每走一步都心惊胆颤,当她步步为营走到权利顶峰时,是爱情的开始还是死亡的临近……穿越千年的历史,是为与你同心结发,还是仰望苍穹指点江山。二十年经略天下,二十年风云叱咤,只为那亘古传说在眉目间描画。
  • 悍女的复仇

    悍女的复仇

    “如果你敢碰我一根毫毛,我会让你生不如死!”他睁开眼睛,吃惊地发现自己被一个蒙面女人绑架了!他是高高在上的豪门巨子、未来巨星,却被这个充满仇恨的女人绑架,受到前所未有的羞辱……因爱生恨、因恨生爱的爱情大戏!
  •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

    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公元246年,深夜,探子密奏:“回乡养病的司马懿确实新纳了一个宠妾,整日沉溺酒色,他结发老妻得知后大闹一场。老家伙不仅不听,反而大骂她‘长得丑也就罢了,还出来丢人!’这些天,他老婆儿子都绝食相逼呢。”曹爽一脸狐疑:“再探!我就不相信老狐狸会真的罢手归隐。”公元248年十二月初九,司马府内一片沉哀,药味刺鼻。病床上的司马懿脸色蜡黄,嘴角流涎,连一口粥都喝不进去了。一官吏强压住内心的狂喜,急奔进曹爽家:“大将军,大喜了!司马老儿就剩一口气,活不了几天!”
  • 手术刀的杀意

    手术刀的杀意

    死一般沉静的夜,月色透过蓝色窗帘的缝隙爬进锈迹斑斑的窗台,房子里昏暗一片,角落里摆放着的液晶屏忽明忽暗,发出幽灵一般的光芒。“黑暗的墓洞已经向你做优美的瞄准,那个冤死的灵魂将和死神一起降临,就让你鲜红的血液满地绽放,来赎清你昔日犯下的罪孽!”她看着这一行字,彻夜不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莞儿,你在干什么呢?快来吃饭了。”妈妈的声音从房间外面传了进来。“哦!”琮紫菀应着声但是并没有任何行动。“你这死丫头,喊了你半天都不出来,又一个人躲在房里干什么呢?”琮母见女儿始终没有出来,于是破门而入喊道。看到妈妈双手插腰,手里拿着铲子站在门口,一副要大义灭亲的架势,赶紧陪着笑脸说道:“妈,我正在问同学到哪里拍写真又好又便宜呢!这样也能为您省点儿钱不是吗?”“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