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
这个道理很简单,不必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你只有真正理解了别人,别人才会真正理解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默契,但工作上的默契毕竟不同于生活中的,不是每一对工作拍档都适合继续发展。
Chris是个美丽的女人,单看外表,最多只有30岁出头。“默契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句别人听上去漫不经心的话”,Chris说:“我有上级,也有下级,可真正让人感到贴心的不多。Paul,算是一个贴心吧。”
“老板总是对我恩威并施的,我也知道他也有他的苦处。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员工和我闹别扭,我去找Paul抱怨,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他知道我也很累,当时我确实是有种心力憔悴的感觉,真想靠在他胸前大哭一场,可我们也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一句理解的话就足够让我感动了。”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是人际交往中最理想的润滑剂,如果我们在劝说时注意多说一些理解的话语,就可以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
高女士让自己八岁的儿子到商店买了五斤苹果,回来一秤发现只有四斤一两,便提着苹果怒气冲冲地来质问店主。尽管店主一再声称“我们诚信做生意,绝对没有缺斤短两的事情”,但气昏了头的高女士不但不信,反而出言不逊,说了些“开黑心店、无商不奸”等伤人的话,要出门时,竟然说:“你记着,谁也不会花钱买气受,全世界的商店都关门了,我也不来这里买东西了!”
店主心里真想骂她“泼妇,无赖”,可是一想到“顾客就是上帝”,马上就笑嘻嘻地说:“大姐啊,今天咋的啦?您常来买东西,气头上来找我,我怎么就没给您个面子,反倒惹您生这么大的气?将心比心,换了我遇到被坑挨宰的事也要生气的。不过,您是不是先调查调查,问问你儿子……”高女士听后,气消了一些,出了商店慢慢冷静下来,这才想起问儿子,原来儿子在买苹果回家的路上,遇到同学小胖,各吃了一个。高女士不好意思起来,马上来到商店,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从此高女士和店主关系更融洽,成了商店的铁杆顾客。
这里,店主不仅彬彬有礼、骂不还口,而且还讲了一些理解的话语:“惹您生这么大的气”,“换了我……也要生气”,做到了善解人意、将心比心,才让情绪激动的高女士接受了“消消气”“问问儿子”的劝说,避免了业主与顾客之间一场交际的失败。理解的话语为买卖双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就得要有宽容心。宽容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和“润滑液”。宽容,我们给了别人一个机会,也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若斤斤计较;寸土必争,不善于体谅他人,势必会影响和阻碍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刘伟和谢华在大学里是“情敌”,关系一直有点疙疙瘩瘩;毕业后,两人进了同一家公司,谢华在市场拓展部,刘伟在行政办公室。尽管不在一个部门,但肚量不大的谢华人前人后还是说了刘伟不少坏话,什么刘伟在大学里风流成性,什么好斗逞能,打人闹事被学校处分之类子虚乌有的事,在谢华嘴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公司里很多不明真相的员工因此对刘伟都有点“另眼相待”。
一年后,刘伟调任市场部部长,成了谢华的上司。谢华想到自己平时对刘伟的造谣诽谤,担心刘伟会借机报复,给自己小鞋穿,为此心神不宁,惶惶不安。谁知刘伟不但没有对谢华进行打击报复,相反大会小会、人前人后经常夸他脑子活,点子多,能力强,干劲足,并放手让他去拓展业务。刘伟的宽容让谢华心服口服,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放弃了偏见和妒忌,主动地帮刘伟出谋划策,成了他得力的助手。当初那些准备看他俩“好戏”的员工也被刘伟的宽容大度所折服,大家齐心协力,整个市场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对与自己心存芥蒂的部属,刘伟不借机打压排挤,而是待之以宽,容之以量,励之以行,从而避免了一场两败俱伤的“窝里斗”,实现了“双赢”。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还得要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心态。拥有同理心的人,在交际中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嘉和王路同为佳艺装饰公司设计员。刚进公司时,相互间竞争,由于一个客户的原因,两人产生了误会,虽同在一办公室,但彼此关系却不融洽,一直不冷不热的。
前几天,刘嘉接了个业务,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设计新房装修方案。熬了几个夜晚,刘嘉终于把装修的方案设计好了。周一上午,客人前来看图样,他兴冲冲地把设计方案拿给他们看,谁知他还没有介绍完自己的设计意图,客人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起了设计方案的不是,门厅玄关、客厅吊顶、卧室窗户如何如何,说得设计方案几乎一无是处。刘嘉没想到客人如此挑剔,一时面红耳赤,满脸窘态,不知如何是好。
见此情景,坐在一边的王路连忙走过去,拿起刘嘉的设计图对客人解释说:“门厅是住房的‘第一张脸’,方寸之地自有玄机。作为连接室外室内的一个过渡地带和缓冲空间,它既要有很好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所以你们不能只考虑美观而忽视实用……”“还有卫生间……”针对客人的质疑,王路解释得很细心,刚才还面有愠色的一对新人听后连连点头。“当然,这只是设计初稿,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刘设计师一定会为你们提供最好的设计方案。”王路见客人情绪缓和了许多,就说,“你们可以坐下来,充分地交换意见嘛!”
回过神来的刘嘉向王路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从那以后,两人前嫌冰释,成了一对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
平时关系不融洽的同事拿出的设计方案,遭到顾客非议和质疑时,王路并没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尽力维护同事的利益,出面解围,使事情出现了转机。王路积极主动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这种在交际中表现出的同理心,最终让他赢得了信任和友谊。
一个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欢迎,与这个人能否理解他人有很密切的关系。懂得事事为他人着想,事事理解他人,谈吐风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馨香,令周围与他相处的人,如沐春风,被他善解人意的魅力所吸引,以能成为其好朋友而自豪,不管日后是否同道,心中的思念却会历久弥新,友情长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谊,不能以为单靠嘴巴或一双手便如愿以偿。这皆因人的思想变化无常,以为彼此日夜共对,相拥相依便可保持热情,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被人理解,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患难知己,人人会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培根曾说:缺乏朋友的理解,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假如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只要人人都多一点理解,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现实中,人们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心,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
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并不是权势下的奴隶。只有当一个人能发现他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才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才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体验较少,于是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常显得束手无策。而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当一个人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此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宽慰力量下增长力量。如果,这时你多说几句理解的话,那么你就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
鼓励的话,适时去说
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和惩罚,它是和一些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东西,它有着促使某种行
为重新出现的趋向。鼓励的话最好在适合的时候及时说出。
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于管束孩子们的名言很多:“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从古到今,中国家长对子女的严格都是出名的,仿佛对子女说一句赞扬、纵容的话就会害了孩子。但在今天,教育被越来越多地提倡人性化,所以常识教育应
运而生,而且家长们也都看到了常识教育所带来的惊喜改变。
一位教师经常批评油画班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出于对训斥的反感,有个学生礼貌地建议老师,是否能以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来取代批评没有完成作业的人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几个星期后,他不仅看到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而且,看到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集体。
可见,赞扬对孩子们的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哈佛大学藻类学专家BF斯金诺的实验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当动物的大脑接收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能动地变成了现实,行为发生了改变。他说:“我最初认识到这一问题,是在夏威夷海洋生物公司大型水族馆工作的时候。1963年,我在那里是海豚教练员的负责人。训练马和狗,可以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但是,对那些水生动物,不能使用皮带和马笼头,‘积极的鼓励法’是我们唯一的方法。”
我们通常采取“条件鼓励法。”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我们让一些原始的信号(声音;光等等),和一些基本的鼓励(给食物)联系起来,使这些信号在它们头脑中和鼓励的刺激建立稳固的联系,当信号一出现,鼓励的作用也同时出现了。海豚教练员们经常在喂食的时间吹口哨,口哨成了海豚的鼓励信号。在没有给食物的条件下,动物们听到口哨,表演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