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话中,对方坚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你不同意,要改变他的观点时,首先要顾全他的面子。因为若他同意你的意见,也就等于承认他是故意撒谎,他的自尊心使他难以接受。
谈话精明者知道怎样给人面子,使对方不至于下不了台。
比如,你为了给对方铺台阶,可以假定双方在一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你那时不知道那回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一家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向售货员解释说:“绝没穿过”,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已经精心伪装过了穿过的痕迹。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明显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她一个台阶——于是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售货员的话说到顾客心里去了,使她不好意思再坚持。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就这样避免了。
有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有位学生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那位女同学旁边的那位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可想而知,钢笔十有八九就是她拿的。当面向她指出吧,又苦于没有充分证据,搜身吧,又不近情理。这位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同学,肯定是哪位拿错了,黑色的钢笔实在太多了,互相拿来拿去是经常发生的事。只要等会儿她看清楚了,一定会还给你的。”果然,下课以后,那位拿了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送还到那位女同学的笔盒里去。
人们通常会为谎言寻找各种借口,你若想戳穿对方的谎言,不仅必须使他相信你,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把他从自我矛盾中解救出来,说得他心服口服,体面地收起那套鬼把戏。
有时即使你说的是千真万确的实话,对方必须得完全接受,但也要三思而后说。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是说话的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是要说的,但应该巧说。
该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能欣然接受呢?在这里介绍几点,仅供参考:
第一,由此及彼肚里明。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样可能会避免一些麻烦。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丁厂长忙问:“疼了吧。”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哪。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第二,抓心理达目的。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的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
一位穿着华贵的妇女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夫人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夫人买下时装的目的。
第三,藏而不露巧表达。这是指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总而言之,对方不利的情况下,说实话而又可能会引起交锋时我们不能得理不饶人,应该给别人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2005年,大连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李经理,率领代表团到韩国参加某企业的订货会。韩国企业的总裁特地举行宴会款待李经理一行。双方交谈中,韩国翻译在翻译李经理的讲话时不慎译错了一个地方,在场的韩国企业总裁见状大为光火,感到非常丢面子,他的脸马上阴沉下来,扭头用眼睛盯着那位翻译,那位翻译涨红了脸,紧张得不知所措。
宴会厅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盯着韩国企业的总裁和翻译。这时李经理温和地对韩国企业的总裁说:“两国语言差别很大;要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刚才可能是我方言太重,讲得不够清楚。”说完李经理又慢慢地重述了一遍刚才被译错的那段话,这次韩国翻译准确地翻译了出来。
李经理说完话,立即与韩国企业的总裁碰杯,紧接着又特地转过身来与韩国翻译碰了一下杯,这令韩国翻译十分感动,手里举着酒杯久久不放。此时,韩国企业总裁的脸上也有了笑意,整个宴会厅里的紧张气氛彻底缓和下来。
李经理以自己“有误”为借口,为对方提供了一个非常体面的“台阶”,仅仅一句话,就使已经感到有失自尊的韩国企业总裁摆脱了尴尬局面,也为他们的翻译解了围。
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会有比平时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一旦自己或自己一方人员的言谈举止出现什么失误,尴尬的感觉会十分强烈。这时,如果你能适时为对方搭建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或他那一方免丢面子,巧妙走出尴尬,不仅可以使对方心生感激,对你产生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有时候需要拒绝别人,而这种拒绝又足以使对方下不了台,如果把拒绝的话说得八面灵光,可以使自己不必陷入尴尬为难的状态。相反,如果说得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被人嫉恨、引起交锋等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过向别人提出要求,而被人直接拒绝的感受,那种感受的确不好。
在社会交往中,有人需要你帮忙,但你却由于某方面原因而不能帮他时,就需要拒绝他。而直截了当说出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也怕别人误解。为此,我们就必须掌握拒绝他人的技巧。
如果在社交场合,你需要拒绝人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有意推托。如“我转告她一声倒是可以,就是怕她误会了,还是你直接同她说为好。”“这件事由我出面恐怕不会太好吧!”尽量回避。“哦,是这样呀,我没看清楚”,“我没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故意拖延。“今晚还有事,以后再说吧。”
保持沉默。“嗯,让我再考虑考虑……”
另有选择。“好是好,不过我更喜欢……我想那个会更好。”
婉言回绝。“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样做,对你我都没有好处,你仔细想想。”
生活中,我们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其中,有许多积极的,也会有许多消极的;有符合自己意愿的,也有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有我们赞成的,也有我们反对的;有我们乐意接受的,也有我们需要拒绝的。究竟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就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拒绝他人也显得十分重要。拒绝他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它不仅塑造我们自身的良好形象,也对我们处理好与各种不同人之间的关系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人在社会之中,就一定会与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每个人所要面临的实际情况也会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是,有时我们又需要面对一些对自己有压力或违背意愿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去拒绝。如果我们懂得拒绝,就能巧妙地将自己从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中解脱出来。
反对的话,请绕个弯后说
以退为进的绕弯战术,是一种有效的说话策略。它表面是退缩,实质是进攻,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就像拉弓箭一样,先把弓弦向后拉,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