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在背水阵中的汉军士卒,见无退路,非战即死,因此,为了活命,人人拼命死战,不仅井然有序,而且英勇异常。
奔逃的赵军士卒们一边跑,一边还能够听见一些汉军将校在鼓励汉军士卒:“弟兄们,今天我们战即死,不战亦死,让我们战死吧!战死了,我们的家人就有赏金,不战而死,什么也没有,太不值了!”
汉军士卒们正在以性命与赵军相搏之时,突然看见赵军混乱起来了,接着就看见赵军四散而逃。汉军们明白了,这是那二千汉军夺营成功,正在夹击赵军呢,因此,背水阵中的士卒们更加精神抖擞起来,直杀得那赵军落花流水。
陈余年迈,被败军人流冲击,晕头转向,想要约束队伍,可是哪里还约束得住?只得被人流挟住,往前逃命,等到陈余立住足时,看看却到了泜水边上。
陈余正准备喘口气,却听见后面喊杀声渐近,一路黄尘飞扬而至。汉军大叫:“不要走了陈余!”
那陈余再也跑不动了,前面有泜水,后面有追兵,无路可走,只得叹息:“是我不听李左年之言,方才有今日之祸啊!罢了,罢了!”
陈余正欲投河而死,却被后面的汉军追上,手起刀落,身首异处。将士们包起陈余的首级报功去了,自是不提。
那赵王歇在营垒中,见汉军冲杀进来,吓得魂不附体,自知败局已定,只在那里流泪叹息,等汉军冲进来时,他也就不再反抗,乖乖地做了俘虏。
在打扫战场时,韩信大声吩咐将士们:“诸位在打扫战场、清理俘虏时,不准杀了李左年,如有擒来李左年见本帅者,赏千金!”
不一会儿,果然有将校缚来李左年来到了韩信的营帐。
见到李左年还活着,韩信万分高兴,当即赏了有功将校千金。
韩信下座,并亲自为李左年松绑,请李左年坐在东边上座,自己则在西面下首陪坐,待李左年为座上宾,以晚辈之礼待之,犹如晚生之见夫子!
韩信恳请李左年为自己出谋划策,可是,李左年只是默坐而不应。
战罢,将领们都到韩信的营帐,向他禀报战果,庆贺破赵之大功。
但是,诸将们对韩信今天的用兵之道很是不解,遂请教韩信:“将军,那兵书上说,列阵应该‘临水背山’,可是今天我们却是反其道而列之,是‘背水临山’,这是有违兵法的布阵,所以我们很担心。将军却说,要等到破了赵军再会餐,说实话,我们心里面哪里肯信?可是,事实上,将军的阵势,竟让我们获得了大胜,请将军赐教,这是何战法?”
韩信大笑,对诸将说:“诸位兄弟,你们只注意到了兵书上的‘背靠山陵,前依水泽’的布阵法。可本帅的阵法,兵书上也有哇,它叫做:‘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种布阵法非本帅首用,那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就已经用过了呀!”
“哦!”诸将们似乎明白了。
韩信接着解释说:“本帅之兵,是汉王临时调拨给本帅的,荥阳战事吃紧,汉王的荥阳战场需要精兵,因此拨给本帅的士卒相对来说则是羸弱之兵,乃是临时组合的军队,没有经过协作训练,战斗力是不强的。只有将他们置之死地,后退无路,他们才会为了生存而人人奋勇,殊死作战。如若有了退路,一遇强敌相逼,他们就会夺路而逃,焉能不败!”
将来们很佩服韩信的分析。
韩信再又分析道:“陈余自有自己的算盘:他的士卒多,又是在家乡作战,更重要的是,他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他想诱敌深入,借自己的优势,一举消灭我们,故以逸待劳,列阵待敌,想全线出击,一鼓而定。而我军远离了后方,补给困难,只能用速战速决之法破敌。而陈余的全线出击正好为我所用。我军兵力不及赵军,故本帅就利用了这个‘拔帜易帜’之计。”
诸将听了韩信之言,乃大悟,对韩信佩服得五体投地。诸将齐声说:“将军英明,如若神人,我等佩服,我等愿追随将军,聆听赐教!”
韩信略定赵地后,即遣使请求汉王,封张耳为赵王,用以安定赵地。
汉王准奏,于是立张耳为赵王,替汉王镇守赵地。
韩信于是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想凭借新破赵军的士气,一鼓作气而攻下燕国。
他请来俘获的广武君李左年,虚心向他求教:“我将北略燕地,东伐齐鲁,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李左年被韩信的诚心所感动,辞谢道:“亡国之臣不言图存,败军之将不言勇健,我乃一亡国败军之徒,无以言其大事!”
韩信对广武君深施一礼,说:“想往昔,那百里奚乃虞人,虞国破而至秦,助穆公而成霸主。岂是在虞时就笨,而一入秦则智?我听人言,是陈余不用君言,如用君言,我等若属皆且为君所虏,也未可知!”
李左年乃败军之人,在汉营行慎言谨,本不愿多言。今见韩信不因胜利而凌人,不因敌败而贱用,虚怀若谷,诚心求教,乃心生敬意与感激之情。
韩信道:“想那陈余不听君言,在下乃有幸得以见君之面,聆听君之教诲,此乃天意。望君不吝赐教!”
李左年感其诚心,乃开言道:“将军过奖了,在下受之有愧!感将军之诚心,在下愿与将军说些不成理的话,供将军佐之。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夫子曾说过:‘妄人之言,贤者得其益。’望将军姑妄听之。”
李左年再分析道:“陈余也并非无能之人,麾军而战,胜多败少,偶有一失,竟至兵败而身亡,诚望将军记之。将军自渡过黄河,俘魏王豹,捉代相夏说,不过数旬之间。又破赵之二十万大军,斩杀陈余。将军之名,已经威加海内,声震诸侯,人皆畏服,此乃将军之优势。然而,将军之兵,久历战阵,乃疲惫之师,再难于经历硬仗。此乃将军之劣势。将军若率疲惫之众,远攻燕之坚守之城,岂非一时难下?若将军欲要速战速决,而实则不能如愿,则必然旷日持久,粮草不至,军心即乱,将军则作何计?将军设若久而攻不下燕国,齐国则受鼓舞,燕齐两国则必然联合起来而应对将军。此乃是一国难下,反促成敌国合作,则必然危及汉王的大局,陡增荥阳之压力。在下窃以为,将军攻燕伐齐之策是以己之短攻敌之所长之计,是将军百密一疏的思虑,是不足取的。”
韩信听了李左年之言,深感有理。
虽然李左年否定了自己的计划,然而,如若流连赵地而不进,当初对汉王的承诺如何兑现?于是,韩信再向李左年请教:
“听君之言,受益匪浅,君言极为有理,乃是金玉之言。然则,时下则作何计?”
李左年说:“当今之上策,乃是休整步卒,安定赵地,发展生产,供给军粮,安抚百姓,招募士卒,巩固赵之统治。然后于去燕之道上,多设疑兵,作出欲取燕之势。再遣一使者,持信见燕王,以武力相威胁,迫其降汉。这就是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待燕国降后,将军之兵也休整好了,再遣使乘胜者之威而告齐,令齐投降。齐如若不降,那时将军再作攻伐,理当不成问题!”
韩信听了李左年之谋,果然比自己高明,心中暗自为得到李左年而高兴,更为自己没有在大胜之前冲动犯下大错而暗暗庆幸。
韩信由衷地赞叹道:“君之言,乃是智者之言;君之策,乃是上上之策!在下幸得广武君,实乃是人生之大幸。”
李左年欠身道:“将军过奖了,在下乃是村夫之谋,不足为将军夸奖。将军于大胜之时不自满,身处帅位,不耻下问,且勇于倾听败将之言,虚怀若谷,将军是大智之人,难得,难得呀!想那陈余,岂可相比?”
韩信遂用李左年之计,遣兵于燕境,虚张声势。再遣使者致书迫降。
燕王臧荼果然不战而降。
韩信于是平定了燕地。
韩信遣使飞报汉王,汉王自是高兴,回书嘉奖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