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国家常设禁卫军南军和北军。
南军负责皇宫的守卫,由卫尉统领,卫尉是吕泽。
北军负责守卫京都,由中尉统领,中尉是郦商。
在全国的各个要塞以及军机重地,有常备军常年守卫。
常备军由“材官”(步兵)、“车骑”(骑兵)和“楼船”(水军)组成。
这材官、车骑和楼船平日里由郡守和都尉或郡都尉掌管着,对太尉府和皇上负责,郡守或都尉率领这些士卒,常年操练,训练非常有素。
在每年的八、九月间,国家要对这些常年训练的常备军举行一次盛大的检阅演练。
这种被称为“都试”的演练,要由太尉府的卫尉及更高的长官检阅,重要的时刻,皇上还要亲自来检阅三军。
这些常备军的设置对安定天下,威服四夷,保境安民,作用很大,汉皇很满意。
军队安定了,大汉的江山也就基本安定了,待到国家安定了,汉皇的思虑就又转到了民生上来了,转到了经济的繁荣上来了。
在汉皇登基之初,就颁布了一道《复故爵田宅令》,恢复了那些过去有官有爵的人的爵位田产,令其安居生产。那时候就已经启动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的第一步。
汉皇在洛阳南宫和栎阳宫中,头脑中思考得最多的,脑子里塞得满满的东西,就是如何快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复苏经济的办法和主张。
汉皇刘邦是从秦末的农民战争中一路打拼出来的,他知道大秦是如何亡国的,他更知道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什么。
汉皇他从秦朝两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中,充分地认识到了一个天下兴亡,历史沿革的经验教训,那就是,要宽以待民,要让老百姓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国家的税收要尽量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对老百姓万不可竭泽而渔。
汉皇常常告诫自己:大汉要是不吸取秦亡的教训,那么,昨日是秦亡,明日就是汉亡。
于是,汉皇在洛阳宫召集群臣,对他们说:“暴秦苛酷,驭民于水火,榨取民脂民膏,唯恐不能用其极,致使老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楚汉又相争数年,至使天下人口锐减,民生凋敝,百姓散亡,百姓家无余粮,卖儿鬻女者亦有之,爱卿们哪,民生多艰呀!这民生要是凋敝,那么国家就会困苦,政府的财力就会极度困乏。今天,大汉虽立,国虽有国,却穷困至极!你们看看,朕若出行,车难配同色马者驷矣,而众卿家出行则坐牛车。不堪其苦啊!”
“朕思之,当今第一要务,乃是让百姓休养生息。这天下刚定,万不可重课苛税,扰侵百姓,这天下初定,就像是新栽之树,新树不可摇根啊!众卿家当思应对良策才好啊!”
这大汉的君臣们,于就是日日夜夜地商议着立国养民之策。
大中大夫陆贾上奏说:“陛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劳动力的问题,今天下百姓散亡,家十余二三矣,望陛下下诏,着丞相府筹划良策才是呢。”
汉皇闻奏后,说:“陆卿家之言,极为有理,萧何、樊哙二位丞相,你们丞相府,要好生商榷,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好法子来,朕等着丞相府的良策呢!”
萧何和樊哙齐声回答:“敬诺!我等谨承圣旨,当竭尽心力,早生良谋!”
二人一起退下,回丞相府,商定治国大策去了。
汉皇又对众人说:“咱君臣亦不能闲着,也要多动动脑子,为国多想些好点子才是!”
且说萧何、樊哙两位丞相,回到丞相府中,立即发动众人,谋划起与民休息,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好办法来。
丞相府集思广益,撷众者之智慧,前后历时两个月之久,终于议定出了一套方案。
方案出炉后,丞相府立即将这套方案上呈汉皇。
汉皇从前到后,细细审阅,觉得丞相府的方案很切合时机,很切合实际,很好用,也很实用。
汉皇阅罢,龙心大悦,不禁拍案叫好!
御批后,汉皇立即将丞相府的方案诏令全国开始实施。
丞相府的方案如下:
第一、由汉皇下诏,大赦天下,释放死罪以外的囚犯,令其生产,以弥其罪。
第二、汉皇再颁布了一道法令,诏令因战乱而流散的人员,皆返回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归还其田宅,并责令地方官要认真安置这些恢复故宅、恢复爵位的人,并且要督促和监督他们,令其认真从事生产劳动。
同时,皇上下诏,解散多余的军人,有爵位者赐其田宅,让其务农,愿回老家者,可自愿回家,赏赐依国法不变。
第三,皇上下诏,奖励生育:“若民产子,免徭役两岁。”
国家颁布法令,释放奴婢及敌国婢女。
这其中特地规定了一条:“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
第四,由皇上颁布诏令:治粟内史府、少府,对土地进行调剂。
第一是按《复故爵田宅令》调整流民返乡的土地,“地归原主”。
第二是对于“诸侯子弟及军吏归乡者,按其功劳大小,爵位高低另分给田宅。”
第五,政府在近几年内,一定要轻徭薄税,以便调动百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汉皇申饬各级各类官吏,对丞相府的方案,务要施行,任何人不得怠慢,否则,将革职重罚。
诸位,其实,丞相府的这些东西,倒没有什么新东西,大多是大汉开国之初已经实施了的东西,丞相府只不过是老生重谈,再啰嗦了一遍罢了!
丞相府的这些方案实施后,普天这下,更加高兴,士民无不衷心拥护,军民一心,同时都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发展生产的行列中去了。
于是,大批的奴婢、无籍之人都成为了簿籍的齐民。他们都有了户籍身份,都成为了合法的百姓,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田园,男耕女织,往来种作,生活得很开心。
耕种者自古洎今,就积累了许多耕种的经验,汉初之时,朝廷还派遣了许多有种植经验的人去指导人们的耕种,教会他们深耕穊种,立苗欲疏,开垦垍土,引水浇苗,蓄水而灌。
由于奴、婢、无籍流浪之人通婚,人口就大增,多年后,劳动力也就迅速地增长起来了。学习的经验多了以后,粮食就大大的增产了。
且说当初,楚汉战争正酣之时,时为汉王的刘季就已经命令萧何,规定关中子弟若从军者,可免全家徭役一年。
汉皇登基后,又有诏令:诸侯子弟若留关中者,可免徭役十二年,若返回家乡者,免徭役六年。
现在,丞相府会同太尉府颁布了休生养息,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法令,法令中还明令:
军吏士卒同官吏一样实行爵位制。
军吏士卒的爵位共划分为二十个等级:
“公士、上造、簪枭、不更”为“士”;
“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为“大夫”;
“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为“卿”;
“关内侯、彻侯(通侯)”为“诸侯”。
没有爵位的人称为“士伍”。
军吏士卒爵位在六级以上的,可以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
汉皇八年,大汉政府再出新规:士卒中若是当年入过巴蜀、汉中、或是征战过关中者,免除终身徭役。
更有甚者,后来的汉皇十二年,政府规定:凡吏卒从军,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及守卫边关城邑者,均可免除终身徭役。
这样,一共有二千多名入过蜀汉,平定过三秦的官吏士卒,被免除了世代的徭役。
不久,政府又出台了兵役制度:
男子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为服役年龄。每人每年应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叫“更卒”。若亲自服役叫“践卒”,出钱三百请人代役者叫“践更”,由政府雇人担任者叫“过更”。
每人一生服兵役两年,一年在地方上服役,叫“正卒”,另一年去守卫京都或守边,叫“戍卒”。
这里为什么要介绍兵役制度呢?一来是这项制度是汉初时开国治理的一项措施,要介绍,二来是,我们从大汉的兵役制度与大秦的兵役制度相比较来看,就会发现,汉初的兵役制度比秦时的兵役制度那是宽松得多,更人性化一些。
这些规定,看起来蛮繁琐,蛮重,但实则比秦时轻了许多许多。
而能否做到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富民强国,最最攸关的就在于赋税之法。
汉初《九章律》的《户律》中规定了汉初的赋税制度:
田租是:“什五而税一”(即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纳税),每年,政府按照官吏的薪俸总额及政府的开支总额设定税收总额,若这个总额已经保证了,即使按例农民没有交够数额,亦不再全额征收。
汉皇四年八月,大汉开始征收人口税。
人口税规定:
七岁到十四岁的“口赋”是一年二十钱。十五岁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算赋”是一百二十钱。
另外,人人需要交纳“献费”。献费是人年均为六十三钱。
诸位,这些赋税看起来很重,但是,较之秦时乃不及一半呢!
一晃,就到了汉皇十一年(前196年)。
此时,汉皇又特别诏示天下:
“朕欲减赋税,然今献税未有明制,今或闻有吏擅加赋税以为献费,此举在诸侯王处似乎更重,乃令百姓疾苦,朕甚忧心。朕今诏谕天下:人年献费乃六十三钱。”
此诏一出,国之献费,官民皆谕,官吏不便多收,百姓不得多给,百姓之负担又减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