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铁匠的两个儿子中,老大身材魁梧、天生力大,喜欢舞枪弄剑;老二却瘦小孱弱,喜欢钻研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
老铁匠死后,这两个儿子便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得到的玄铁利用上了。老大用它那块儿玄铁打了一把宝剑,每天都刻苦练剑,下了不少的功夫;老二却将那块儿玄铁打造了几把锥子,出门摆摊给人缝缝补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哥哥见弟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很不高兴,便对弟弟说:“玄铁本来就是打造宝剑的上等原料,而你却将它打造成了几把破锥子。你想想看,我今后可以利用这把宝剑建功立业,而你却只能用这几把破锥子维持生计,真是目光如鼠呀。”弟弟听了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反驳,依然埋头做活儿。
不久,异国入侵,老大背着宝剑毅然投军走上了战场。在千里边疆,老大仗着多年苦心练出的好武艺挥剑劈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
评定叛乱之后,老大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加官晋爵,荣华富贵自不可言。
老二的妻子见了,便埋怨丈夫说:“当初,你若将那块玄铁也铸成了宝剑,也不至于生活得像今天如此贫穷了!”
可是,老二却说:“我天生就是做小本生意的命,你让我挺剑上战场,岂不是白白送死。”
没过两年,朝中的一些奸臣便看不惯一介武夫的老大身居高位,于是便向皇帝屡进谗言陷害于他。而皇帝也觉得天下太平了,犯不着为了一个武将而惹得众臣不悦,于是打发老大回老家去了。
回到家乡的老大,尽管有一身好剑法,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得靠瘦小的弟弟用锥子替别人干活儿挣两个小钱来维持生活,他不由地感叹:“你的锥子还能做针线活儿,我这把剑能干什么呢?真是中看不中用,还不如一块废铁。”
我们很多人也像这位哥哥一样,总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非凡之人,要创造奇迹,看不起平凡的人生。然而,实践却告诉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的英雄,而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也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使得我们失去了许多应该享受的乐趣。其实,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的确,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一天到晚看着别人生活?事事拿别人做参照物,你永远也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三个人同喝一眼泉水,其中一个人用金杯盛着喝,另一个人用泥碗盛着喝,第三个人用手捧着喝。
用金杯之人觉得自己高贵,用泥碗之人,觉得自己贫贱,而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痛快快说了一句:好甜的水!
人们有时候觉得生活得不痛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看高或者看低了自己。比如我们身材并不苗条,硬要穿一条非常流行的苗条裤子,即便我们费好大劲儿穿上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由于裤子太苗条,我们将要受到强力的包裹,不舒服是自然的;这种形象矗立在别人面前,带来的自然也不会是羡慕的眼光。难道我们就没有静心想想,这样做又是何苦呢?
1、生命的本源
禅宗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认清你自己。他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有几大误区,我们被现实所困扰,禅宗的这种理解其实和哲学是相通的。就是说,现实容易让人产生疑惑、迷惘,禅宗就讲了,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谈自己的问题。你面对你自己,你在现实生活中所陷入的误区,所导致的迷盲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这可以借用钱钟书先生的理论——围城。
20世纪末,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叫盖斯,他二十多岁就得了肥胖症,体重二百五十斤,此外他还有喜欢抽烟、喜欢喝酒、喜欢吃甜食的恶习,医生建议他下床运动,可他还是天天躺在床上。他不是不知道医生的建议是对的,但他做不到,他就愿意躺在床上,看电视、抽烟、喝酒、吃东西,所以身体迅速就胖下去了,以至于后来很难下床。
有一天,盖斯的家人都出去上班了,只剩他一个人在家。他的心脏突然一阵绞痛,他知道自己要死了,这一次怎么也逃不过去,于是他挣扎着要爬起来。
他爬起来干什么呢?因为他信仰基督教,他觉得自己临死前应该向上帝忏悔一下,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所以他对死已经做好准备了。所以他就努力爬起来,跪在床上开始忏悔,然后就等死。
他觉得自己一会儿就会死了,所以心地也很坦然了。但是不知不觉过了许久,盖斯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死!如果按医生说的,到了这种情况一般过不了几分钟,他就会因为心肌梗塞或者脑梗死,在一两分钟内死亡。可是这次他做好准备等死了,而等了半天也没死,而且原来喘不上气来、胸闷、肌肉痉挛等症状也不见了。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胸不闷了,呼吸也顺畅了。虽然跪在那腿发麻,但是上半身感觉很好,很舒服。
后来盖斯就一直跪着,一天跪下来之后,他觉得自己气息通畅很舒服,而且能下床了。盖斯就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不明就里,但每天还是坚持趴在床上跪一两个小时,跪完之后,他不仅能下床了,还能散步了,渐渐地还能跑步了。于是,盖斯每天坚持跪一两个小时,然后坚持每天散步,每天跑步,两年之后,他的体重从一百二十五公斤减到六十八公斤,而且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为什么医生都救不了他,而他跪在床上却救了他?
盖斯明白生活的真谛了,当初的那一跪不仅救了他的性命,也给了他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根本是什么?其实就是他自己——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深奥的道理。
我们经常会问:我是谁?我肯定是我,既然要问我是谁,就说明我不清楚我是谁;既然要问我是谁,就说明在面对自我的时候,自已经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所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我们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根本就是你自己。
其实每个人之所以陷入误区,陷入迷茫,都是因为在围城里,不只爱情婚姻在围城里,个人的生活就在围城里,不是十月围城,至少是四月围城。禅宗认为有四个围城围住了你,使你迷失了四种属性。
人也是自然中的一个物种,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你毕竟只是自然的一个属性。所以人和动物一样,和草木一样,都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你一定要在内心深处,留住自己的自然属性。真正能改变人生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生命的本源就是我们自己。
2、回归自然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常钻“牛角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执。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偏执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火药、电灯、蒸汽机等一系列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便源于偏执。然而,任何人绝不能忽略偏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失败与毁灭。
《六祖坛经》上所讲的“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偏执是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著,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
不正常的形态大多始于偏见,不协调的意象多半来自偏执。偏执往往让我们的思想执迷其中不能自拔,故而显得越发狭隘,不能产生建树。
陆亘大夫爱好佛法,有一天他特意向南泉禅师请教问题。
“从前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后来这只鹅逐渐长大,瓶子里面装不下了。现在既不能毁了瓶子,又不能伤了鹅,你能不能把鹅弄出来?”
南泉禅师突然叫他的名字:“陆亘!”
陆亘习惯地回应:“在。”
南泉禅师淡然道:“鹅已经出来了。”
这位大夫在和南泉禅师打什么哑谜呢?
我们在思想的范围下长大,然而却慢慢发现思虑反而障蔽了自身思维的发扬,这便是陆亘的疑惑。而南泉禅师正是看出了这点,特意在陆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称呼他的名字,知道陆亘必定会应然作答。此举,自然是南泉禅师点拨陆亘的最好办法。
生活中有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金刚经》中讲,“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意思是说,须菩提,菩萨对于任何外界事物,都不应拘泥留恋。这个原则运用到布施上,就是要不拘泥留恋于色的布施,不拘泥留恋于声、香、味、触、法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这样布施,不能拘泥留恋于事物的相状。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回答说:如果菩萨布施时不拘泥留恋事物的相状,那么他的福德就会不可思量。
还是通过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来证悟吧。
师父和徒儿两个和尚过河,碰巧旁边一年轻女子也要去河对岸。但河水又漫过了小桥,水流湍急,年轻女子不敢趟水过河。师父便毫不犹豫地抱起年轻女子,淌过了水流湍急的小河。
小和尚独自一人跟在师父身后也趟过了河。三个人到达河对岸后,年轻女子向师父辞谢离去,两个和尚则继续赶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