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800000036

第36章 了悟玄机生活禅14

(四)禅修时如果心依然狭隘,不开展广阔的放松状态,就将游移于两种极端之间:一端是压力与担忧,另一端是禅修的对象物,紧迫感随之而来。以轻松、开放的心禅修时,很容易就能完全投入禅修的对象物,因为心只专注于一件事。但过于放松时,心又容易涣散。所以必须设法找到最有效的放松程度,以不松不紧的方式维持警觉。

六、真正的无形之敌——自我与五毒

心和天空很像:没有形式、没有实质,没有范围和大小,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心是无限的。但是,我们把无限缩减为有限,并因而局限在所谓的“我”的狭隘领域之中,以此虚幻的并不存在的自我来认定自己,并作为一切关系的中心及标准。一切肉体上及精神上的痛苦,都由此而生。由我执产生五种基本毒素:愚痴、贪执、嗔恶、嫉妒及傲慢。所有确定它的存在及对它有利的事物,都变成我们执着的对象,反之,一切威胁到它的完整性的事物都变成敌人,都成为嗔恶的来源。自我的显现本身,就已遮蔽了自心及一切现象的真正本质,它使我们无法分辨真相与幻相。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是愚痴的囚犯。自我也使我们对任何领域内,可能形成竞争的人,产生嫉妒。而且,自我希望比他人优越,这就是傲慢。

七、保持耐心、恒心及规律

禅定已存于心,它是一种潜在的状态,上师只能指出这种潜能,并提供我们将之由内开展出来的方法。一般初学者相当向往禅修,亦很有信心,并具有必要的理解力,却很难持续修习。他们对禅修之道往往缺乏绝对不可或缺的勤勉及恒心。修习禅定的初衷,往往混杂着期盼迅速获得非凡之内在觉受的强烈愿望。这种期盼很快就遭到挫折:既无诸多美妙的觉受,也无非凡的境界升起。当厌倦感影响到禅修时,与其因沮丧或兴趣索然而放弃,不如休息一下,让心放轻松,然后再继续禅修。

初学者应该限定自己较短的禅修,每座十或十五分钟就好。一座禅修纵使进行得很顺利,也应该停下来。时间足够,可以在休息之后做第二座。一连串短的禅修,比一次冗长的禅修要好。一座较长的禅修即使开头很好,初学者也很容易陷入困难或感到疲乏。

八、三种障碍

(一)贪恋世俗。觉知身体及外相一切都是无常的,快乐终将会转变为痛苦,同时一切现象都缺乏真实性而只是自心的投射造作,可克服禅修的第一种障碍——对这个世界的贪执。

(二)缺乏信心。藉由吸收资讯升起一种初步的信任,以及开展极为重要的实修来增强巩固信心可克服第二种障碍——对佛法及传法上师缺乏信心,不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契入自心本性的方法。

(三)涣散。觉知念头的升起,既不追随,也不试图阻断,只是不理会它,不执着念头是真实的,念头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当我们不去理会或干涉念头的来与去时,我们的心并不会因念头的升起而有所衰损,也是不会因无念而有所提升。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可克服第三种禅修的障碍——涣散。

九、止

平息沸腾的念头,然后自在地停留在平静状态中称为“止”。

(一)禅修的前行(“十二个要点”构成了理想的禅修背景)1、四种基本思维,又称为四正念转心或四共加行。无常 人身难得 业报因果 轮回是苦。专注地思考并彻底了解这四种重要概念,否则不可能达到甚深的禅定。

2、四不共加行。皈依及发菩提心(稳固对佛法的向往并增长信心)金刚萨埵清净业障法献曼达福德资粮积聚法累积智慧的上师相应法

3、四种因缘条件。起因:觉知轮回本质是苦,并渴望了悟心之究竟本质(大手印)及获得究竟之解脱。主因:跟随一位指引修持之道的上师(人身上师、法教上师、法相上师、法性上师)。正因:明确了解禅修的目的及方式,免除任何附会或造作的意念,让心不涣散、自然地安住在本然的状态中,不做任何增减,重新发现心原本的状态。

要因:铲除期望与忧虑。

(二)身的安置“七支坐”(正确的禅修姿势能保持能量通道的端正)双腿交盘结金刚跏趺坐:左足先放置在右腿上,右足再交叉放置在左腿上。无法采取这种坐姿时,菩萨坐姿也可以:左脚弯曲紧靠右蹊部,然后将右脚平放在左脚前方。

背挺直如箭。

双肩平展如秀鹰的双翼。

双手结禅定印:右掌安置在左掌上,两掌皆向上。

下巴内收,与喉部成一直角。

眼睛往下望,目光停留在离鼻尖四指的空中。

嘴唇及舌头自然放松。

无法维持这种坐姿,可遵循两个简单的重点:脊椎全然挺直,及双手结禅定印。

(三)如何处理念头(心的安置)1、初学者往往期待自己会有完全无念、绝对平静的心境,这是错误的想法。念头是否出现,它们在不在那儿并不重要。禅修的重点在于保持不涣散的警觉,我们只要保持觉知及专注就可以了。

2、必须避免让心因为“我正在禅修”之类的念头,而变得紧绷。

3、不畏惧念头,不评判也不执着于念头的好坏,应该以既不排斥也不接受的态度来看待念头。

4、当念头升起时就任它自然地过去,不追随过去或未来的念头,不期待它们消失,也不试图阻断它们。

5、如果没有念头升起,也不要因而感到自满。不执着于现在的任何念头或觉受,不抱持任何期望或担忧,即不附加任何的心识活动。

6、把心放置在选定的专注物上,保持在一种觉醒的状态,不涣散,但很自在,放松,开阔,清明。

(四)使心专注的辅助物1、专注于一个不清净的辅助物。(比如一把椅子)不是刻意细察、分析辅助物的特征,也不是把心投射到辅助物上,只是把心放在所看到的物体上,不涣散,不被念头牵引,也不紧绷。不应该强迫自己专注,应该要随顺升起的状况,轻松自在地继续安住。

也可将呼吸做为专注点,将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自然动作中,视心与呼吸为一体。以放松但专注的心自然地吸气与呼气。

2、专注于一个清净的辅助物

任何代表证悟者或悟境的象征或非象征性物体,如佛像。在初学阶段,观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甚至无法观想,是很正常的现象。经常重复练习,观想就会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稳定。

观想在前额高度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亮的白色明点。这个明点象征我们的心和上师的心无二无别,因此也是清净的对象物。

3、不使用辅助物。

最后可以不用辅助物来修“止”了。心是自在的、放松的,同时也是不涣散的。

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每天练习。如没有任何明显的偏爱,可以轮流使用每一种方法。

(五)击沈与亢奋(修持“止”有两种主要的障碍)有击沈的倾向,应该让心保持警觉一点,睁大眼睛,并想像自己正看着天空。“止”意涵着清明及深沉的自由感。尽管昏暗的心也没有念头意识而显得稳定,但却是一种晦暗不明的状态。无念与明性(心是清明的)兼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止”。若主要的问题在于亢奋或念头过多,则应该将心放松,阖闭双眼,并想像自己正看着地面。

觉知自己的禅修困难,并知道如何正确地加以对治,是非常重要的。轻松、自在及开放的感觉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禅修的根本要素。

十、观

了悟心的本性或本质的过程称为“观”。“观”导致直接的体认。由于比单纯的“止”更深入了知心性,“观”又称为“慧观”。

(一)身心的安置。先向上师祈请,以“七支坐”让身体安住之后,将心安置于“止”的状态,保持开放、轻松及自在。

(二)审察分析。1、审察念头起自何处、驻留于何处、消失至何处审察这个平静的心驻于何处,在内、在外或在内外之间?它来自何处?消失至何处?这种审察徒劳无功,却可以让我们经由亲身体验而发觉心无所住。

2、分析安住之心的本性

分析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尺寸?本质是什么?你会发现这种分析不太可能找到答案,没有任何一个真正存在的实体可被指认,它不独立存在。由于被视为真实,念头成为痛苦的原因。

也可以修止时的辅助物作为审察的对象。

(三)交替审察与安住。放弃审察,重新回到“止”,安住在无任何可指认之特质的觉知状态。然而,让心安住使我们感觉到“安住的心是存在的”,一种快乐、平静、存在、可体会的感觉。不加以审察时,感受到“安住的心存在。但是,刻意去审察它的特质,完全无法描述它是什么,因为无法找到任何可称之为“安住的心”的东西。但是,如果因而推断这个“安住的心”根本不存在,这又和让心安住时所产生的存在感相抵触。我们因此发觉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存在境界。“观”即是认知及直接体验到这种境界。

交替修持安住与审察,可以让我们获得这种认知。一旦达到某种程度的禅修经验之后,这两种境界就再也无法区分,也不必要再交替修持。达到定静与审察合一不二,是“观”的至高意义。可是,交替修持是第一个步骤。

(四)一些错误的观念。1、必须清楚了解,“观”并不限于分析,实际安住于分析结束时的觉受才是重点。修“观”时,只须观察到发现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找不到的地步就可以,然后安住在什么都找不到的状态。

2、完全不执行任何分析和不停地分析一样,是错误的。我们接受“心并不是具体的东西”的信念,纯粹是因为上师这么告诉我们,我们内心深处很可能仍然藏有很深的怀疑。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真的,因为上师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并不完全确定。如果藉由分析而亲自证实心无法被视为一自行存在的物体时,疑虑将会消散。透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证据,将铲除心具有真实存在性的信念。至于取得证据之后还继续进行分析就毫无意义了。

3、一般而言,修持“观”之前,必须先修“止”以减轻心识亢奋的现象。如果直接修“观”,念头可能会更多。这就是为何我们必须先建立“止”的良好基础。但是,当我们经历到极大的痛苦时,修“观”会有很大的帮助。

4、“观”既认知心的化现,也认知这些化现缺乏真实的存在性。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试图消除心的一切化现,或否定心的创造力,而是要看清显相缺乏独立存在的特性。了解这个显相不是真实的,就是了解空性。“观”知形相及缺乏真实性,是显相与空性融合的体认。

5、止观的教授是藉由言语的助力而传承的。先得到教导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性的了解并不够,唯有上师的加持,并经由实修开展内在的了解,才能真正发现并了解自心本性。同时,恒常不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十一、大手印

大手印是导向了悟究竟本性的禅修,也是最高层次的修行。“大手印”代表一切众生的究竟本性。我们无法以存在及不存在的观念来定义心。心的本性是无法以言语表达的,因为它是法身(又称为究竟身)。法身超乎一般的思维及言语表达范围,超越任何概念。

(一)大手印的来源。在噶举传承中,大手印法门毫无间断且完整无缺地传续:本初佛金刚总持——帝洛巴——那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松浅巴——历代噶玛巴传续至今

(二)大手印三要素。1、无执是大手印之足。离贪执之“足”得从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开始。2、虔敬是大手印之首。虔敬之“首”,其对象是一切传承上师,特别是我们的“根本上师”(直接为我们引见自心本性的上师)。3、禅修是大手印之身。心不涣散、不排斥也不接受事物地安住于当下之“躯”。

(三)大手印五要。1、皈依及发菩提心。皈依是让自己安受诸佛、佛法(佛陀的法教)及僧宝(将已内化之法教传授给众生者)的保护。这是佛教修持道的基础。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

2、观想自身是本尊身

如果有个人的本尊,就观想自己与之无二无别。否则,就观想自己是观音菩萨。

3、向上师祈请

观想外相是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热切地向他祈请赐予加持,观想外相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化为光由顶门融入自身(仍然是本尊身)。于是,上师的身、语、意和我们的身、语、意合而为一。

4、禅修

祈请后,让心安住在与上师融合为一的状态中。可能会有无法言喻的觉知心性的经验,它超越语言及概念。如果我们的觉受是可表达的,这表示我们尚未达到目标。但觉受并不代表心,不能做为修持的指标。

完整的法道通常涵盖四个层面:见,正确的知见或知识性了解;修,恒常不懈的禅修;行,如理如法的行为;果,修持的最终成果——证悟成佛。

5、功德回向

将功德,即因禅修而产生的一切正面潜能用来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广大的愿心,可使我们在此生中达到为度众生而成正觉的目的。我们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迅速得到正觉。

同类推荐
  • 文化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真谛,在做人中感悟做事的奥义,做人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以心攻心、赢得好感、化敌为友、左右逢源、获得支持、八面玲珑、路路畅通。做事在于热情洋溢、眼光敏锐、灵活变通、工作到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以退为进、有礼有节、甘当责任。
  •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剖析了职场中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告诉你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万万不能做的。同时,通过大量的事例教你认识并熟谙职场中的潜规则和规则,掌握同领导、同事、下属相处的艺术,把握好表现与低头的分寸与尺度,规避风险的技巧和招数,让你在恰当的时刻能够醒目地亮出自己,在危急时刻能够占得先机,能够看清表象后面的真实,听出谎言背后的真相,让你看透职场的本质,在工作中不踩地雷,不做“炮灰”,进退自如,平步青云。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热门推荐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精彩的故事,带给你非凡的思考与感悟,灵性的哲理,赋予你不息的智慧和力量。挖掘,激活你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的五彩斑斓。
  • 穿越之幸孕生活

    穿越之幸孕生活

    并且又嫩了一回,不过穿越大神好像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好运,没钱没势的进入钟情自己原配夫人的将军府里做小妾,仁杞应该算比较幸运的换了穿越这种方式让自己逃过了空难,不过这接二连三的双胎是怎么回事!仁杞只能从儿子们身上获得部分尊严,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没有男人,儿子也很好啊!
  • 网游之射破苍穹

    网游之射破苍穹

    title:网游之射破苍穹----这是一段传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岁的小鹿

    一岁的小鹿

    《一岁的小鹿》如同大自然的一幅全景画:人类、动物、植物、风光。人类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大自然和谐或不和谐地相处着,他们享受着自然的给予,也忍受着自然的磨难。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逃妻难缠:腹黑男女对对碰

    逃妻难缠:腹黑男女对对碰

    人前,他器宇轩昂,文质彬彬。人后,他傲视群雄,狂野嚣张。人前,她超萌单纯,十足“书呆子”。人后,她精明干练,倨傲不逊。当腹黑遇上狂野,当倨傲遇上狡猾,会是怎样一场战争?男人挑眉:女人,你的面具还真多。女人讪笑:有种就来拆穿我啊。男人邪魅:那好,我今晚就拆穿你!女人冷哼:那晚上……我们拭目以待!那一晚,他发现她惊人的身份,一手掐住她的脖子。他咆哮道:死!或嫁给我!她闭上眼:你就杀了我吧……推荐姐妹文《酷爸辣妈:天才宝宝不好惹》此文讲述男主父母的爱情。
  • 法医嫁豪门:老公请专一

    法医嫁豪门:老公请专一

    “我有一套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我有一个心房,面向林薇,春暖花开!”………………林薇,大龄女青年一枚,外带令人闻风丧胆的法医职业,终日被相亲所迫,无奈良人难寻。第N个相亲对象居然是一倾世美男,一时昏头,认识短短三个小时就结了婚。想反悔,却发现他如橡皮糖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默默无语间,他逐渐变成梦中那个他。他一步步攻城略地,她一步步缴械投降。*风雨飘渺,清歌高唱。原来爱,一直不曾远离。汩汩细流,汇合成源源浩瀚。你,适合我,我,合适你,最简单的不过是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某女咆哮,“你不用上班的吗?”某男发嗲,“人家都为你从-良了,你当然要养人家了。”某女无力,“大哥,你哪句话是真的?”某男凤眼一眯,“娘子,除了那句,就是那句,其他都是真的。”再后来…再再后来,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品峥嵘山水,游西湖画舫,望旭日东升,睇落日西沉,观朝晖烂漫,赏晚霞溶霜,花涧闻萧,月下煮酒,浪迹天涯,漫漫人生路,有一个你,足矣!……………………众说风云的男“猪”——张奇,由亲爱的诸葛无病领养,果然独具眼光啊,嘿嘿!众人怜惜的女“猪”——林薇,由亲爱的yynn1990领养,果然有眼光,呵呵!…………注意注意了,号外号外。诸葛无病帮老妖建了个群,149449833,有感兴趣的亲爱滴,可以一起加入畅聊畅想。再次谢谢亲爱的诸葛无病!……………………嘿嘿,推下新文
  • 弱智皇后不好欺

    弱智皇后不好欺

    某女骑驴赶时尚,走前沿,华丽丽的穿越了!某女心态好,装痴扮傻十六载,换来老爹卖女儿!某女童心未泯,皇城京都转转,结兄拜弟,找靠山!呃,某女的故事多多……*“什么怀孕!”皇甫邪似乎不敢相信一般,手中的热茶已渗到了手上,却浑然不知!看着眼前哈着腰的凌公公,强忍着心中的不知名的痛,“送碗打胎药去!”凌公公向是知晓这结果一般,“是皇上,老奴已安排过去了!”*“娘娘,这药?”春兰不敢看向问儿那充着不明情绪的眸子,弱弱的询问道。“倒掉!”斩钉截铁般道,她肚里的种上还轮不到一个外人来说三到四!“可是娘娘!”春兰想说什么,但看向主子那坚定的眼神,不再开口,默默的将药倒掉。简介暂定,落落知道此简介无能,还望亲们多多体谅,点‘阅读此书’看看内容才决定是否收藏!!落落在此感谢各位亲的支持!!!推荐落的新文:《青涩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