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800000028

第28章 了悟玄机生活禅6

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两个字: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许多人都在问,其实得到幸福很简单,那就是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扔掉那些所谓的对自己来说十分奢侈的梦想和追求。那么,你就被幸福包围了,也就无惧于生死了。人生本是这样,如果没有苦难,幸福也许就没有了意义。也许只有体验了艰辛和苦难,才对幸福更有深刻的理解。

9、唾面自干的典故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

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极度隐忍,从不当面加以反抗。

据《唐书》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弟弟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询问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现在又要去当州官,我们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们荣宠过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们,对此你有什么对策吗?”

听到哥哥这样问,弟弟马上跪在地下说:“我是这样打算的,假如现在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净,决不为此和人计较。请哥哥指点,不知这样做行不行?”听完兄弟的话,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你的做法正是我所忧虑的!”

弟弟本来想被哥哥表扬几句,没想到哥哥根本不以为然,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那应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既然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记恨你的。我的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会忍耐的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嗳!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家认为“忍”有三种境界: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别人来欺负你了,生忍也可以说是硬忍,就是我们使劲儿憋着,心里头有火不发出来,这是生忍;

法忍,能够看到的这些事件就像水面上的月亮影子,如幻如化的在晃荡着。看到这如幻了,我们的这个烦恼没有那么重,或者说没有烦恼,这是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大悲心的境界,众生即是自体。他对你的瞋恨、他对你的伤害,伤害不了你。那时候就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唯自心所造——不仅是惟自心所造,他就是自心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人的伤害都是自己伤自己、痛在你自己心里。那个时候我们的瞋恨心就没了。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但该忍的还得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今日的“忍”是为了它日的“不忍”!时(势)不我待之时,蜇伏,忍耐。

时机来临,趁“势”而起,而“势”又有起伏,时此仍需忍耐,忍耐“势”的波动。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大谋”就是“势”和全局。

1、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总是向上的,这是人们的认识,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众生的普遍心理。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理念,不知毁了多少人,坑了多少人。

客观地讲,人生一世,是不可能总往高处走的,沉浮起落,坎坷挫折,下坡路的时候还是很多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走。正如《贤愚经》中所讲的,“常者总要消灭,高者必然堕落。合会终有离别,有生一定有死”。

当有钱的人变为没钱的人,局长降职为处长,老板变成了小工,昨天的名人沦落为今天的无名鼠辈。诸事不如前的现象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每当这个时候,往日的标准都会被大打折扣。由此看来,人生不可能总是守在一个较高的标准上。高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化身,其中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苛求和对自己的苛求。结果是把自己累垮了,周围人也受不了。更何况,人生总有不顺的时候,诸如单位不景气,事业陷入困境,家庭遭受变故等等。跟随而来的便是内在和外界的标准一同降低。

如果这时谁还保持一种高标准的心理期待,还是一味地人往高处走,就会遭遇打击,饱尝痛苦,陷入烦恼的境地。于是,降低标准,便成为唯一而正确的人生选择。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高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极易被动摇。学会降低标准,反而成了人们解决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

我们这里所论的降低标准,并不是要你遇事、遇人就退缩,更不是要你总是抱有一种消极理念,而是一种心理调理和应对。“人生是不确定的”,况且,外在的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好与坏,顺与不顺,定会接踵而来。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不管是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过高的标准都会使人时时处处面临着一种高度的威胁。有时候,甚至使人变得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

一味地高标准,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之所以不适应新的环境,之所以会痛苦烦恼,就是因为守着一个高标准不放。他们认为自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高标准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极端片面的害人理念。

某公司被兼并了,几百名员工一同下岗,他们一蹶不振,而老李却挽起袖子,到一家小餐馆做了一名跑堂儿。某企业倒闭了,人们丧气到了极点,老张却在第二天下楼修起了鞋子。老黄是某事业单位的领导,单位解散后,不但官职没了,吃饭也成了问题,他什么也没说,到一家公司做了一个看大门的。

降低标准,不仅是要我们降低生活的标准,还要降低位置,放下架子,不顾面子,甚至还要放弃内心的追求与以往美好的向往。承认现实,敢于面对残酷的一切。

在人生的许多大逆转中,许多人之所以败下阵来,甚至从此被打败,都是因为不肯降低标准。而那些就此降低标准、降下身份的人,很快又会快乐起来。

由此可见,降低标准的确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良方。只是这种快乐良方,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但纵观我们的一生,不管你是主动的也好,还是被动的也罢,降低标准却是随时都存在着的。降低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名誉,降低自己的头衔……正如佛家所说的“放下”二字。我们是否能够放下,同样也需要英雄般的气概。

肯不肯降低标准,有时反而成了一个人能否生活下去的一种必要条件。说得更严重一点,很多人都是病在、倒在、败在、死在了这个环节上,所以,降低标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历史上的许多伟人,许多大人物,他们其实都不是一味守着高标准不放的人,并能在降低标准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头再来。为了能够活得好一些,并时时快乐着,降低标准,有时会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2、忍出一片海阔天空

《四十二章经》中讲,“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僧人问佛:什么样的人有大势力?什么样的人最聪明?佛说:能够忍辱的人有大势力,因为他不怀恶心,而且安然健康。能够忍辱的人没有恶念,一定被人尊敬。心中尘垢灭尽,清净没有瑕疵污秽,这样的人最聪明。从没有天地时开始,直到现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没有未见过的,没有不知道的,没有没听说过的。得到了无所不知的认识(一切智),这样的可称得上是聪明的了。

正如寒山禅师的《忍辱护真心》: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忍辱是制怒的一部分,在面对一些无理取闹之人的讽刺与侮辱时,能够释放于心外才能制怒。

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说:“我发现,凡是一个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较理智。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绪。”

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与他人发生一些矛盾。孔子认为在面对这些矛盾时应当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严加批评而对别人则少责备。

孔子对学生宰予白天睡大觉,予以严厉的斥责:“朽木不可雕也”。这似乎与“薄责于人”相违,其实不然。宰予屡次向老师的思想挑战,例如他曾提出:有人落井,跳下去救,必死无疑,是仁;不跳下去,见死不救,是不仁;这井该不该跳?

孔子一下子被问住了。但孔子依然很器重他。即使是狠批宰予为朽木,但对他的过失也是原谅的,没有将他逐出孔门,而且同时由此深刻地公开检讨了自己以言取人的错误。孔子的“薄责于人”,出自于对他人的缺点过错有比较辩证的认识,他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在狂(狂妄)与狷(拘谨)的缺点中包含着敢作敢为和不胡作非为的优点,所以“薄责于人”,包含着在批评他人缺点过失时,不要对人一棍子打死的涵义。

同类推荐
  •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很多人一直在想:究竟哪种人能成大事呢?为什么成大事的人只有少数,而我又不能在能大事的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 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世

    小阀门酿成大悲剧,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之中隐藏机会,细节产生效益,魔鬼在细节,细节是关键所在,细节贵在执行,莫为蝇头小利所迷惑,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心才有灵感
  • 减压生活

    减压生活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重担以及情感的困扰,都给现代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即使有一天,你转身离去了。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个女孩一直在原地等着你。
  •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全能圣师

    全能圣师

    新建书友QQ群:386329080,收萝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老师老师,欢迎大家!,拳脚兵器样样精通。教正太,我们一起和对方讲‘道理’去看着眼前泪眼朦胧的小萝莉,易阳大怒:“还不快叫上你的师兄弟姐妹,一直被追赶,身怀系统穿越,琴棋书画无所不会,从未被超越!现代屌丝易阳。做最牛老师,新书《终极僵尸王》已发布,教最强学生,有人欺负我,呜呜......”
  • 狐凰,你娶我

    狐凰,你娶我

    早已失身的她无所谓的道,“王爷,我的贞洁是不能被辜负的。”回应她的是冷眼和无视;“王爷,你要死,我退你一把。”早已心死的她,无情的话语引得他湿了眼眶。“王爷,黄泉路上我等你。”早已看透红尘的她,纵身一跳,血染黄泉,泪洒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庄男孩

    农庄男孩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司马懿吃三国3

    司马懿吃三国3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再婚难逃

    再婚难逃

    如果你发现老公外遇,你会怎么做?答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遍地都是!必须离!离了再找一个好男人!
  •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20世纪末,英国麦肯锡公司发起一个有关“分享”和“激励”的培训项目,旨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马克斯·兰茨伯格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麦肯锡资深董事,在综合了28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此项目完善成书,该书迅即成为商业领域的经典培训教材,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