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弟子一听,都笑了,齐声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佛陀又问:“你们该怎样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很惊讶,他们没想到师父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弟子说:“师父,只要有一把铲子就够了。”佛陀点点头。
第二个弟子说:“师父,用火烧。”佛陀笑了一下。
第三个弟子说:“师父,在草上撒上石灰。”
第四个弟子说:“把草根挖出来,斩草除根就行了。”
待所有弟子们都说完了,佛陀告诉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你们下山,按照你们自己的说法去除草,一年后再回来。”
一年后,弟子们都回来了。不过原来他们坐的地方已经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庄稼的田地。这时,佛陀说:“今天我给你们补上这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不荒芜,惟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
正如六祖慧能禅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不必将那些不现实的妄念挂于心间,自然烦恼也就消失了。
《六祖坛经》上还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不能任运随缘,就束缚了身心的发展,于做人处世都没有什么益处可言。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
有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逗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先问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
再问云岩,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
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他们三个人对树的成长衰亡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寓意他们对修道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方向。虽然高沙弥的见解有点谁都不得罪的意味,然而这确是禅对这件事的正解: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知识界而已,但是这位见道的沙弥却能截断两边,从无分别的慧解上去体认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宋代的草堂禅师总结了这一公案,并作偈一首: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人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奢望每一件都能按自己的设想发展结局,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切的羁恋苦求无非徒增烦恼。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平息胸中的“风雨”,发现处处是快乐。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我们不必过于挂在心间。既然它们随风而来,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