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测试是很成功的。那5个人后来表现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在风云变幻如战场的商场上,他们遇事力来不慌张,总是能举重若轻,冷静地分析问题,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由于具备这种素质,他们不久都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3年后,有一位还被破格提拔为副总经理。
做事固然需要迅速,然而却不能一味求快,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不经思量,武断从事,只能导致不良的后果。无论做什么,保持一分慎重才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稳扎稳打获得成功,否则难免吃苦头。
人的一生中经常要遇到许多不曾预料到的情况,面对一些非常情况,我们时常无法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事情的始末、利弊,就匆匆忙忙作出结论,采取行动。结果,由于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方向,只能默默承受失败的结局。处事不乱、冷静分析问题,才是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最佳方法,也是智者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有些情况下,所谓的“传统智慧”不能适用于新的环境,放弃有时候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放弃过去、放弃传统、放弃定式,还有,放弃自己。
俗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沉着和冷静是办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也是老子这一智慧的现代诠释。所谓沉着,就是镇静、不慌不忙;冷静,就是遇见事情不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而是能够认真地思考,缜密地分析,最终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8、觉悟就在一念间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由于大家的心智被蒙蔽,没能识见自己的本心,而做了违背事物规律的事情。在介于做与不做、敢与不敢的一念间,能否觉悟,决定着事情的成与败、善与恶。
无论是佛家的渐悟还是顿悟,只要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觉悟。明心见性,我心即佛心。一提到佛心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太神秘了,这太玄了;其实,佛心就在一念间。
有一天清晨,佛祖刚一开门,就见一个持刀男人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佛祖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是卖刀的吧?这把刀我很喜欢,卖给我吧。”
边说边把男人让进禅院。
“你很面善,看到你很高兴。先喝杯茶吧。”
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你,佛祖。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说完,转身离去。
佛祖这一念之间的灵机,就轻易地化解了这个人的仇恨。从噩梦的边缘拉回了这个心存恶念的人,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成败、善恶与我们之间也只不过隔着一扇门而已。想象中的那扇看似厚重而又坚固的门,是一扇需要很多把钥匙才能开启的宝库之门。事实恰恰相反,这扇门其实是虚掩的。当我们运用智慧找到那扇门时,千万不要犹豫,更不要怀疑。只有这样,我们的勇气与魄力才会应运而生,指引、鼓励着我们走近它,从容地推开它,才能让我们踏入这扇门,达到渴望已久的成功。
曾经有一位世界著名的魔术师,他的看家本领是从那些上满锁的房间里逃脱出去。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位开锁高手。
有一个小镇的人们为了考验他的本领,便特意打造了一个看起来很坚固的铁屋和一把异常牢固的弹簧锁,邀请魔术师来挑战这个项目。
魔术师有个习惯,就是在他表演时不希望别人看到。于是镇上的人和魔术师相约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魔术师逃脱不掉的话,便算失败。
小镇上的人,按照约定都离开了现场。魔术师拿出了他专门开锁的工具开始了挑战。
1分钟、10分钟过去了,魔术师还在忙碌着,他没有听到锁被打开时弹簧清脆的响声。半个小时过去了,魔术师紧张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汗,但还是没有听到那声清脆和代表成功的响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一个小时的时限马上就到了,由于精神高度地集中,魔术师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当他准备放弃,一下靠在铁门上的时候,门却轻轻地开了。这时候,魔术师才发现那把锁其实根本没有锁上,门是虚掩着的。
门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被打开了,但是魔术师却真正地意识到:原来成功如同去推一扇虚掩的门一样简单,但是要看你是否拥有推开这扇虚掩门的勇气和魄力。
在懦夫的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而热爱生活、渴望成功的人,却总是蔑视困难,对待困难总是有十足的胆识,所以成功的往往是这些人。
在面对这扇虚掩的门时,我们的内心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恐惧,令我们不敢去尝试着推开它。
一位成功学家在授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在一个圆圈中间又画了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然后,他问前来听课的人们:“谁能告诉我,这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个人站起来回答:“世界。”成功学家说:“基本正确,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你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和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还是那个人打破沉默:“会害怕。”
另一个人认为:“会出错。”
接着又是一阵沉默。
这时成功学家转向黑板,画了一个箭头,从圆圈当中的人指向圈外,说道:“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就把自己抛到了一个你感到不自在的世界里面。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风险,但是可以让你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增长见识,所以你进步了。”
他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更大的圆圈,还添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更大的房子等。
“如果你总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挑战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的人。”
这种恐惧和害怕主要还是来自于内心无法释然,对“有”的认识不足,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们生起执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执著地位、执著财富、执著事业、执著信仰、执著情感、执著家庭、执著生存的环境、执著拥有的知识、执著人际关系、执著自身的见解、执著技能所长等。由于执著的关系,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执著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和恐惧。
这正如《心经》中所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只要心中没有牵挂,没有障碍,也就不会有对凡尘俗事的操心。远离虚幻梦想,达到大超脱的境界。
从照见五蕴皆空,到无苦集灭道,都是针对我们对“有”的错误认识及执著,揭示存在现象是无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放弃错误的认识,同时也放弃对它的执著。“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地去生活。
《心经》中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意思是说,认识到所缘境空之后,放弃了对境界的执著,那这颗能认识的心是否实在呢?不是,心也是缘起的。比如说眼识认识活动的产生,它要依赖九个条件:即眼睛、色尘、光线、空间、种子、具有依、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其他一切精神活动都一样,也都是缘起的。当我们认识到所缘境空,不对“有”生起实在的执著,是无得;此时妄心自然息灭不起,是无智。
人生不能只是留意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建设心内的天堂,如果心内的天堂没有建好,把忧悲苦恼的地狱留在心里,就会带来苦不堪言的人生。吾人在世间生活,就算身处天堂,如果不能认识它的美好,天堂也会转变成为地狱;如果你懂得以佛法来处理困境,转化厄运,那地狱也可以成为天堂。
一念迷惑转为觉悟,一念烦恼转为解脱,一念怨恨转为慈悲,一念地狱转为天堂。人生应该要回头、转身、改心、换性,为什么呢?因为心中的烦恼无明是地狱,心中的菩提正见是天堂;心中的忧悲苦恼是地狱,心中的安乐幸福是天堂;感受的委屈不平是地狱,意会的平等和谐是天堂;自私执著是地狱,大公正直是天堂;贪欲瞋恨是地狱,喜舍愿力是天堂;懒惰懈怠是地狱,勤劳精进是天堂;愚痴无明是地狱,般若智慧是天堂……
有个信徒问禅师:“天堂、地狱各在哪里?”禅师即刻将他的头按在水桶里,很久,禅师才放开双手,让他的头冒出水面。然后禅师问他:“水中的滋味如何?”他回答:“像在地狱一样。”禅师又问他:“现在出水之后感觉如何?”他说:“像在天堂一样。”
天堂地狱在哪里?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如三界二十八天、欲界三十三天;地狱在地狱的地方,像十八层地狱、无间地狱。第二,天堂、地狱就在人间。住花园洋房,生活富贵荣华的人,就好像在天堂里;局促在陋巷小室里的人们苦恼无钱、无力,就好像是地狱。其实,真正的天堂、地狱是在我们的心里。这第三种讲法是说,人们心情愉快、满足、欢喜、安乐的时刻,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人们的心里充满贪欲、瞋恨、嫉妒、无明、怨恨的时候,就好像在地狱里一样。一个人在一天当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来回不知多少次,其实,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将心中一念的地狱摧毁,用自己的正念在心中建设永恒的天堂,就可以使我们远离颠倒梦想。所谓“地狱除名,天堂有份”,何乐而不为呢?
佛教有一首偈语说得好:“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你想要享有天堂的福报吗?天堂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坚守这一念,不随恶道境界所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把欢喜祝福布满人间,将清静正念安住心里,那么随所在处,你都能拥有天堂的幸福与安乐。
由此可见,觉悟就在一念间。
9、在佛相中照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