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9200000026

第26章 曾国藩大智慧25

再次,读诗,学诗,曾国藩强调传统的朗诵与吟咏的方法。诗以声调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诗与散文的汉界楚河,就在“声调”二字上,何况好的散文还讲究琅琅上口的声调呢?不讲究声调的诗,没有多大的生命力,这已是为诗史所证明了的。所以,学诗要“高声朗读”。

优秀的诗文,不是你什么时候想作就能作出来的,古人李观说:“文贵天成,不可高强。”作诗作文确有那一点玄奥,想作的时候,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不想作的时候,忽地灵光一闪,笔下泉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有这种体验。

那么,什么时候适合作文呢?曾国藩告诉你,大凡作文赋诗,应在真挚的感情达到了极点,不吐不快的时候,如果你有了这种不吐不快的压力了,那就表示你已到了可以作文赋诗的时候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作假,唯独在作文时动之以情不可作假,你一故作多情,或者硬着头皮煽情,那破绽马上就会显露出来,甚至根本就无法完成下去。因为你在写作时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人或许可以欺骗别人,但他无法欺骗自己。若想达到这种不吐不快的境地,一定要在平日注意情感与材料的积累,这样他在写作时,才会不假思索,左右逢源;而他所讲的道理,才会足以表达他心中的至真至正之情。一个人若在作文时没有雕章琢句的痛苦,在文章写成后也没有郁塞不吐的烦恼。

假若平常酝酿有欠深厚,即使他有真挚的感情想要抒发,但由于理念不足以与之相适应,这样就不得不临时搜寻理念和思想,而思想和理念又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搜取得到的;于是就不得不追求字句的完美,以至于雕饰,试图用言辞的花巧来取悦读者,虚伪做作,一天比一天拙笨,所谓“修词立诚”的精神也就荡然无存了。

曾国藩会这样劝告你,在真情实感激荡生发的时候,一定要审视一下心中的理念和思想是否具备,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具备?如果能像随手取摘身边的物品一样方便,顷刻出来,脱口而出,那就可以作文赋诗了;不然的话,如果还须临时去搜寻思想和意义,那还不如不做,勉勉强强,必然会以巧言伪情媚惑于人。

所以说,一个没有感情的人,积累不深厚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一个不动感情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一个感情积累不深厚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具备写作的知识和才具,而是因为他不具备写作的内在欲望、要求和驱动力。

如果说思想是文章的心脏,那么真情就是文章的血液,正是因为如此,作文赋诗就不能不饱含真情。

在阳刚与阴柔两种文章风格之间,曾国藩本人更倾慕于阳刚之美。他自称“平生好雄奇瑰伟之文”,他主张文章最以气象光明俊伟为贵。好比雨后初晴,登上高山远望旷野;如在楼上俯视长江,坐在明窗净几下,悠然而远眺,又好比英雄俊杰,没有卑鄙龌龊的狭隘志向。文章有这样的雄伟气象,可谓上佳。他评论古人的文章,认为雄奇俊迈;以扬雄文章为最,恢宏恣肆,以庄生为最。他自己的作文实践,以学庄子、扬雄、司马迁、韩愈为主,其《原才》、《湘乡昭忠祠记》等,在逝世前便以文雄气盛而被传颂。

但阳刚与阴柔不是对立的。曾国藩指出风格阳刚之文,须揉以阴柔之气;风格阴柔之文,须运乎阳刚之气。这是曾国藩的一个重要的美学主张。道光二十三年正月,他在日记中写道:“车中看义山诗,似有所得。”又作《读李义山诗集》五绝一首:

渺绵出声响,奥缓生光萤。

太息涪翁去,无人会此情。

唐李商隐义山,在中国诗史上历来被人称为纤巧柔和风格的代表者。对宋诗人黄庭坚(字鲁直,晚号涪翁),曾国藩很赏识和提倡他的诗风。黄诗历来以风格奇崛著称,而曾国藩认为,只有黄庭坚才最能领会李商隐诗的渺绵奥缓的风格,可见曾国藩坚决反对阳刚与阴柔“画然不谋”的作法,曾国藩提倡阳刚之美,却亦不废阴柔之美。

至于阳刚之美的主要体现,曾国藩认为是气势。他说:“古文之法,全在‘气’字上用功夫。”又说,“为文全在气盛。”

如何才能气盛?他认为,必须具体落实到章法和句法上,其中的关键在布局。而“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纪。”杂乱无纪,则不能体现出气势;只有直道而无曲径,则气势不能蓄;气不能蓄,则其发也必不盛。这也如蓄流水一样,蓄之愈久,积之愈厚,一旦开闸,则势必澎湃,故气势存在于峰回路转之中,发泄于一唱三吟之时,曾国藩说:“古文之道,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工夫。”他具体地谈到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书经》、《左传》,每一篇空处较多,实处较少,旁面较多,正面较少。

精神注于眉宇目光,不可周身皆眉,到处皆目也;线索要如蛛丝马迹,丝不可过粗,迹不可太密也。”写文章,须注意详略疏密,该详者详,该略者略,所谓密处不能插针,疏处可以走马。详处密处,即文章的眉宇目光,亦即文章的精神之所由体现。写文章,又须注意正反中傍之法,做到正反相衬,中傍互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中心用周边扶持,周边围中心转动。至于贯通正反、中傍、起承、开合的线索,曾国藩说得极深切:“欲气盛,全在段落清。每段分束之际,似断非断,似咽非咽,似吞非吞,似吐非吐,古人无限妙境难于领取。每段张起之际,似承非承,似提非提,似突非突,似纾非纾,古人无限妙用亦难领取。”

他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合伸缩之间的线索,要如蛛丝可见,如马迹可寻。而线索必以气贯之,线索就是气在文章中的运行,线索混则气难张,线索清则气必顺。

曾国藩还认为,文章的气势与遣词、造句密切相关。雄奇以行文的气势为上,造句次上,选字又次之。然而字不古雅则句必不古雅。句不古雅则气势也不会古雅。同时,字不雄奇则句子也不会雄奇,句不雄奇则气势也不会雄奇。文章的雄奇之妙,从内看全在于行文的气势,从外看全在于选词造句的精当。用心在精处,着笔在粗处,这大概是曾国藩古文作法的中心之点。

曾国藩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强调选字造句须做到“珠圆玉润”。所谓珠圆玉润,就是要求遣词造句既雅且洁。所以,他告诫儿子“作文章”应该先讲究词藻,如果想使词藻丰富华丽,不能不分类抄记妙语佳词。

人生智慧

读书、写作与为人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的。读了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便会写出什么样的书。读书,是为了做人,而写作就是表现人。读书,是看别人如何做人,写作,则是自己如何做人,因而写作比读书更重要。孔子讲述而不作,但他还是有“作”,只不过是他的弟子帮助他完成的,不然我们就读不到《论语》,也就不能深刻理解孔子。读书需要学习,写作更需要学习。

人在少年,总是那样生机勃勃,意气风发,走不完的路,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梦。人生刚刚展开,很多美妙的事物就在前面,没有顾忌,没有束缚,顺着一条路笔直走下去,你就会走到太阳里去。不!少年本身就是太阳,正在上升的太阳,云蒸霞蔚,光芒万丈。

在这花一般的年龄里,又该如何作文呢?青少年作文,总贵气象峥嵘。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蓬蓬勃勃如上气”,你肯定见过开锅上的水蒸气,那些水蒸气在烈火的炽烤下倾尽全力往外冒,那么勇敢、那么坚毅,势不可挡。那份热情,那种爆发力,那股冲劲儿不就是青春少年的象征吗?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这种蓬蓬勃勃的文章。如贾谊的《治安策》、贾山的《至言》、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原道》、柳宗元的《封建论》、苏东坡的《上神宗书》;后来的如黄遵宪、吕晚村、袁枚、曹寅谷等人的文章。他们的文章就具有一种非凡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气势。

少年人作文就不应仅仅在揣摩上下功夫;要在气和势两个方面下功夫。在古代,一般的文章偶句多一些,单句少一些,段落多一些,分股少一些,真正作文起来,就不必拘泥于考试上的作文格式。文章可长可短,短则三五百字,长则八九百字甚至一千字。如果是论说文,既可以说清道理,也可以谈古论今,引史用典,都没有什么不可以。总之,拘束要少一些,气势拓展的开一些,笔势不妨用得强一些,这样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越是拘束就越感到紧张,越感到紧张文章也就越是板滞。

同类推荐
  • 上班做儒家 下班做道家

    上班做儒家 下班做道家

    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开拓进取、积极入世,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自然无为,面对残酷的现实,道家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能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熔儒道于一炉,张弛有度,方能进退自如。本书融合儒道思想精华,解读工作生活的智慧!
  •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本书把最经典的经营理念和生意心得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青年人的目的。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生意的书,但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做人的书。相信每一个深谙李嘉诚经商之道的人,都能赚到大钱,赚到开心钱。
  •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
  •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在和平年代,经济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男人面前,女人的财富,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有尊严,但是,没有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人丧失尊严。 女人如果不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往往很难保障自己身为女人的尊严。女人不能挣钱,现实生活中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连起码的生活自主能力都没有,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女性朋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美丽一些呢?现在开始,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地向前冲吧!
  •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阐述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通过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机会、经历了不相同奋斗历程的人物事例,阐释机会改变人生的哲理。
热门推荐
  •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万变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适者生存,个体不被社会所抛弃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从生物型的个体转化为社会型的个体。本书提出了“适应力”这个概念,通过“三步适应法”:第一步,接受改变;第二步,扩大选择范围;第三步:采取精准行动,为在感情、事业中感到迷茫、困顿的人提供指导,在适应现实的前提下,活出快乐的自己。
  • 俄罗斯之爱

    俄罗斯之爱

    这部小说以冷战为时代背景,是一部极为经典的惊悚名作,在这部作品中詹姆斯·邦德的任务就是要到伊斯坦布尔夺取一个价值连城的俄国解译密码机。书中性感而充满诱惑的俄罗斯女特工,紧张且激烈的打斗场景,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令人眼花缭乱,所有这些因素都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使这部作品成为007系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令人印象深刻。
  • 大少就擒有妻徒刑

    大少就擒有妻徒刑

    所以即使是孤儿,楚容华是家中的独女,从小也算是顺风顺水,像一朵温室里的小百合一般生活着。只是,母亲早亡,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这一朵小百合也要迎着风雨,顽强站立起来,被父友人收养,变成强筋带刺的血蔷薇!(本文女强男更强,男主们各种无上限的宠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中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生动细腻的插图,为中国孩子展示一个多样、奇妙、精彩、和谐的世界。在甜美的睡梦中,你可曾听见“东方的呼唤”?在太阳升起的土地上,在霞光最先照亮的神秘国度,晨风是否有着不一样的味道,鲜花是否更加艳丽而浓香馥郁?把这些美丽的故事介绍给中国小读者,是编者李鸣编写《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的初衷。
  • 网游之阵傲九天

    网游之阵傲九天

    主人公是一枚在现实世界里“一无是处”的游戏控宅男,他好色,花心,还有些小猥琐。忽然有一天,一切都颠覆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游戏,游戏控宅男竟然以屌丝身份一步步逆袭了各种高富帅富二代,终于站上了世界巅峰……当游戏终了,尘世浮华间,他心中的女神还在身边吗?
  • 金丝雀变凤凰

    金丝雀变凤凰

    何为金丝雀?就是指拥有华贵的外表天籁的嗓音有着最舒适富贵的家庭却没有属于自自由。何为凤凰?受世人景仰膜拜的神鸟无拘无束代表着广大与幸福提倡自由拥有快乐。故事的主人公乌瑞亚本事神界的一名天神因为在凡间屡立功劳被玉皇大帝赐封为“立地耀天神”。但是后来乌瑞亚因为被其他的天神所欺骗以至于贪赃枉法被玉皇大帝下令斩立决。昔年乌瑞亚在凡间拯救了很多凡人的生命,因此施法将乌瑞亚的灵魂化为一只金丝雀转世到了凡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却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