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04

第4章 叙论 (1)

中国的历史学者说:研究一个古人,不仅要了解他这个人,还要了解他的时代,这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我看来,宋代的太傅、荆国公王安石这个人,他的德行,就像深广浩渺的千顷波涛一样;他的气节,就像巍峨耸立的万丈峭壁一样;他的学术,集中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以及佛教等各个流派的精华;他的文章,在东汉以来,儒家道统沦丧,文章衰落,异端并起之时,重新振奋了精神,使天下相从,复归于正道;他所设计实施的制度安排,其功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救治了社会的弊端;他所提出的施政的办法和意见,往往流传到今天也不能够被废除;其中有一些不再实行了,却又大体上合乎政治的原理,至今东方西方的一些国家实行的就是这些办法,而且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啊,皋陶,传说中虞舜时掌管刑狱的官;夔,舜时的乐官;伊尹,周公,距离我们都太遥远了,那时的详细情形我们已经很难了解了,如果要在尧、舜、禹(三代)之后寻找一个完美的人,那么,只有王安石是可以胜任的。在近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这样伟大的人物,这是中国历史的光彩之处。国民应当买了丝线为他绣像,铸了金像来祭祀他。然而,在王安石之后,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近千年中,我们的国民对王安石又如何呢?我每次阅读《宋史》,都不得不抛开书本为他大哭!

几代才出一个的杰出人物,却蒙受天下人的指责和辱骂,这种屈辱过了几个世代还没有得到洗刷,这种情形,在西方有克伦威尔,在我国则有王安石。西方一些欺世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谈到克伦威尔,骂他是乱臣贼子,说他奸险、凶残、迷信、发狂,是专横的统治者,是个伪善的人,许多人异口同声骂了他上百年,到如今真相大白了,是非清楚了。英国国会的墙壁上挂着数百幅先哲的画像,在这些画像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克伦威尔。然而,我国民众对于王安石又怎么样呢?捕风捉影地丑化他、诋毁他,真和宋代的元祐、绍兴年间没有什么区别。其中也有称赞他的人,不过是欣赏他的文章罢了。稍进一步,也只是称赞他做事敢于负责任,至于他的事业意义如何深远、如何伟大,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而他的高尚的人格,就像一块美玉被深埋在矿井之中,永远也发不出它的夺目光彩。啊!我每次阅读《宋史》,都伤心得读不下去,痛哭失声。

曾国藩说,宋代的读书人对小人往往很宽容,不加责备,对于君子却总是很严格,动辄得咎。其实,并非只有宋代的读书人这样啊,实际上,这种毛病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社会之中,时至今日发展得更加严重了。孟子不喜欢求全责备。所谓求全,就是从优秀中苛求他的毛病,从好中挑出不好来,俗语所谓鸡蛋里挑骨头,尽管也有人这样来褒贬一个人,但还从未有人完全抹杀一个人的优点,同时又虚构出他的缺点毛病来污蔑他。如果有这样的人,也是从宋代的读书人诋毁王安石开始的。

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天性是保守的,他们遵循着祖宗法度不能变的教诲,不肯有一点点的变革。他们看到王安石搞的那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施政办法,竟然都表现出一种气急败坏的样子,这倒也不奇怪。在我看来,政见就是政见,人格就是人格,怎么能由于政见不一样,党同伐异,不能取胜,就故意编造一些情节攻击这个人的私人道德呢?这就像村妇之间打架没有办法最后便互相谩骂,没想到这么有品位的读书人也这样做。于是,造成了千年以来这样一个黑白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的世界,使得这些伟大的人物,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而所有的人都把欺世盗名的乡愿精神当作自己应该具有的品质。啊,我每次阅读《宋史》,都不得不放下书本,伏案痛哭啊!

我如今想为王安石作一部传记,但有一件事很让我为难。什么事呢?即《宋史》是不可信的。《宋史》不是一部可信的历史著作,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在我之前已经有好几位学者这样说过了。这几位学者的言论,对王安石来说,就像是在空寂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砰然作响。而他们的这些说法如果是可以取信于天下的话,那么,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虽然有缺点但并不影响他奉承自己所喜欢的人。如今我将他们的言论记录在这里,看看说得是不是有道理。

陆象山(九渊)先生在他所作的《荆国王文公(安石)祠堂记》一文中写道:

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王安石不再做江东提刑,回到朝廷,向在位三十多年的仁宗皇帝呈献了一篇长达万言的《言事书》。在这篇《言事书》中,他首先扼要地概括出存在于北宋中叶的严峻局势,并指出造成这种严峻局势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他的文章就像是一棵大树,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所发议论也往往是很中肯恰当的。王安石从前的学问,神宗熙宁年间推行的变法,哪一件不包含在这篇《言事书》中?然而,那些排斥、反对王安石的人,或者说他取悦、讨好皇帝,或者说他迎合皇帝急于想有作为的心情,或者说他改变了应该遵守的安邦治国的原则,或者说他把平生所学变得很乖谬。这些人都算不得王安石的知己。英俊豪迈,超逸非凡,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纵情淫乐的生活,追名逐利的习气,都绝不认可和接受,一副耿介有骨气的样子,庸俗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浸染他的内心世界,洁白的操守像冰霜一样凛然,这是他的品质。扫荡学术中平庸的、粗劣的、狭隘的知识,从因循沿袭的有害制度、政治措施中摆脱出来,政治上坚持孔孟的学说,业绩要以伊尹、周公为其目标,这是他的志向。

不希望人们能理解他,但他精神饱满、光芒四射的样子,一时间成为很大的名流贤人,被皇帝任命为宰相,变法的总设计师,王安石得到这样的荣耀,难道是偶然的吗?他恰好赶上了一个得以施展其才华的时机,像神宗这样难得的有志于振兴国家的君主不是哪个时代都有的,就是和古代成汤、武丁这样的贤明君主比起来也毫不逊色,王安石能得到这样的君主,辅佐他进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唯一的,从未有过的。他将新法公布出来之后,立刻在整个朝廷上激起了轩然大波,推行不久,从上到下一片惊恐万状的样子。王安石不为所动,他对自己所进行的变法改革事业坚信不疑。对于各种反对意见,他都据理力争。但在难以为继时,他也只能辞去宰相的职位,离开京城。

这就给惯于投机的小人制造了机会,他们私下里改变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初衷,使得忠厚朴实的人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壮志难酬,却让众多的投机者有机可乘,王安石没有觉悟到这一点,这是他的蒙蔽不明之处。熙宁年间反对王安石的人,都在极力地诋毁他,说他的坏话,意气用事却不和他讲道理,其中心平气和的人不到一两成,八九成的人都很激动,也很偏激。他们的这些言论对上不能取信于神宗,对下又不能使王安石明白事理,反而使他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顾一切地做下去。如果说新法有什么问题,这些人也是有责任的啊。元祐年间的大臣们,凡是新法都加以反对,怎么能说是不偏不倚,没有一党之见呢?玉是很宝贵的,瑕和瑜都是掩饰不住的。古代可以信任的史官,他们总是直书其事,不遮不掩,是非善恶,没有不得到真实再现的。

后世的人们就从这样的历史叙事中得到借鉴,得到教训,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把自己的好恶掺杂到历史记述之中,用感情代替事实,那些投机的小人则借此泄私愤,这难道是书写历史的那些君子应该做的吗?……当代的学者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文章,但千篇一律,轻信前辈的记述,又怎么能说是善于学习呢?王安石世代居住在临川,辞去宰相职位以后,迁徙到金陵(今南京市)。宣和年间,他在家乡的故居有些破败了,乡亲们就嘱托县里的官员,在旧居的基础上修建了祭祀他的祠堂,到了绍兴初年还经常加以修缮呢。到今天又过去四十多年了,祠堂毁坏得非常厉害,由此经过的人都十分感慨,如今各种各样的祠堂很多,而王安石是盖世的英才,具有超绝世俗的操守,犹如山川的神灵一样精神焕发,不是哪个时代都能产生的。但是,他的祠堂却很不像样,破败不堪,当地的人们甚至没有地方去向他表示敬意,难道不是这些年不公正的议论以及人们对他的怀疑和畏惧造成的吗?

颜习斋先生(元)对《宋史》的评价:

荆公(王安石)廉洁高尚,具有古人那种凭借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天下苍生树立典范的浩然正气。他后来到朝廷做了大官,居然用尧舜等贤君的标准要求他的皇上。他执政当权之后推行了许多新法,像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包括在河湟地区布置军队,都是很好的施政治国的措施,以后也都照此办理。即使当时直到元祐年间,范纯仁、李清臣、彭汝砺等人,也为新法辩护,认为有可行之处,不同意全部废止。只有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在实行的过程中考虑不周,用人不当,出了问题,容易滋生弊端和漏洞。然而,人们考察过当时宋朝所面临的形势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发兵北征辽国,宋军在幽州城下溃败,仓皇逃命之中,宋太宗脚上中了一箭,两年后箭伤复发,死去了。宋神宗多年以后说起这件事,仍然感情真切得泪流满面。

西夏曾是北宋的臣民,后来,李继迁背叛宋朝,经李德明至李元昊称帝,成了北宋的叛臣,每个臣子都不能与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宋朝每年输送给辽、夏、金三国的岁币就高达银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两,其他年节婚丧祭祀的馈赠又是币银的两倍。长此以往,北宋靠什么维持这个国家呢?做皇帝还要乞求别人恩准,宋朝又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呢?做臣子的,看到这种情况,没有一天是可以安心的。北宋也想举兵,但兵员不足,想要增加兵员,粮饷又严重不足。看到这种情形,荆公(王安石)的心又怎能放得下呢?譬如有个仇人,他杀害了我的父兄,我一定急于和他讨个说法,如果总是责备家里人没有保护好自己,难道竟有这样的道理吗?宋朝人很久以来一直苟且偷安,听说北风吹来都打哆嗦,可是,由于荆公(王安石)主张对西夏、辽国用兵,就骂他是奸邪之人,并不和他商量讨论其办法是否可行,或者有更好的办法,就是要让他一件事也办不成,最后把他从朝廷赶走。

怎么能责备荆公(王安石)太执拗呢?而且,荆公(王安石)的许多做法,很明显是非常有效的。他用薛向、张商英等治理国家的经济,用王韶、熊本等治理军队,在西部灭了吐蕃,在南方平定了洞蛮,并夺取西夏人的五十二座寨子,高丽国使者也来朝拜,宋朝几乎就要振兴了。但是,韩琦、富弼等人却一定要阻止他的事业不让他成功。难道荆公(王安石)就应当对君父之仇(国家的伤痛)念念不忘,而韩琦、富弼、司马光等人却可以淡然置之,不加理会吗?况且,韩琦弹劾荆公(王安石)的那些话,听起来就更奇怪,更可笑了。他说:造成敌人对我们不信任的有七条。第一,鼓励高丽朝贡;第二,夺取吐蕃的土地建立熙河一路;第三,在西部山地种植榆树、柳树以阻挡吐蕃的骑兵;第四,创建保甲制度;第五,在河北地区建筑城池;第六,设置“军器监”,研究和改善兵器的制造;第七,在河北地区设置三十七名将官。以上七项都应该停止以便消除敌人的疑虑。

啊,敌人不喜欢我们备战,我们就不备战,如果敌人不喜欢我们的大将,我们也把他杀了吗?这是韩琦不能保住他的头的原因。而且,这七件事都是荆公(王安石)的治国大计,《宋史》大半没有记载,幸亏韩琦误以为这些都是王安石的罪状,才流传下来,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对荆公(王安石)的功绩视而不见。范祖禹、黄庭坚修《神宗实录》,就千方百计诋毁荆公(王安石)。陆佃说:“这是一本诽谤人的书。后来,蔡卞重新刊定这部书,元祐年间,反对王安石改革的那些人上台,又都改了过来。然而《宋史》还可以相信吗?它对荆公(王安石)的批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虽说一个人的是非不值得一辨,却痛恨那些说王安石坏话的人,把北宋的覆灭以及君王所遭受的奇耻大辱记在王安石一个人的账上。而后世的人们,不问是非,都把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人当成君子,而把辛辛苦苦建功立业,时刻把国家安危放在心上的人当成小人。这难道只是荆公(王安石)的不幸吗?这是宋朝的不幸啊!

同类推荐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热门推荐
  • 任时光飞逝,我只在乎你

    任时光飞逝,我只在乎你

    童韶华:我不是第一个牵你手的男人,也不是你第一个拥抱的男人,更不是第一个亲吻你的男人,却是你遇到快乐第一个想分享,悲伤想依靠的男人。你是我心中无法说出的秘密…童雪茜:岁月如逝,年华老去,等待终究不过是一场梦,待我醒来时,你是否还依然在我身旁守护着我。原来最好的一直就在身边…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娶妻不取贤

    娶妻不取贤

    芳华系列之一:“乔南木,你应该知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我自认是贤妻,你也可以去纳你的娇妾,我们互不干涉,这个婚姻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杨思存坐在桌子的另一边如谈判一样谈着婚姻。这个世界上有着浪子回头这种事吗?什么样的女人能够终结种马的生活呢?乔南木说,浪子回头也还是浪子!杨思存说,爱上种马的女人是自取其辱,何必何苦!但是有时候生活远比戏剧更加的戏剧。当一个浪子兼种马爱上一个万分鄙视这两种动物的才女兼美女时,你猜谁先低头呢?我不知道!你知道吗?我的空间已经开通了,如果你有空不妨来坐坐吧:http://m.pgsk.com/1900433推荐一下我的文文:【他来自大唐】一个关于大唐的大侠来到今天的故事,很有趣的!又安的新文已开:【相亲九十九次】是娶贤一个系列的,写的是董欣的故事!好友张小艾的文文:【红楼遗梦】好友恋醉的文文:【孽后】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广告人手记

    广告人手记

    本书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第一本实战书,于1996年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迄今为止,本书先后重印37次,对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广告人的必读圣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恋上我的拽拽小姐

    恋上我的拽拽小姐

    就因为一场邂逅,自己的气质,而踏入了爱情之路,而且还靠自己大脑,感恩自己所爱的人。这条爱情之路会一直顺顺利利么?不,其中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她们会冲过重重考验得到真正的爱情么?一把琴好比一个爱情局,上面的弦就好比是她们的爱,他们之间的弦会不会断掉呢?如果断掉会不会重新接上呢?
  •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是我国古代兵法之大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