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33

第33章 军队和国防 (2) (3)

王安石说:靠武力使天下屈服,不是圣人的道理,然而,真正懂得圣人道理的人,一定都是能柔能刚,能弱能强的人。只有能够刚强,才不至于太柔弱。炫耀六军固然是先王愿意做的,但也不能专门炫耀武力。

皇帝说:保甲义勇兵所需要的粮草,应当预先做好计划。

王安石说:用减裁募兵的费用供应保甲义勇兵,就可以了,保甲义勇兵所需费用,只是养兵费用的十分之一二。

皇帝说:京城周围的募兵和过去相比已经裁减不少,为了保证京城的安全,不能完全裁减掉吧?

(八)这个法先在京城周围各县实行,以后陆续推广到诸路。 (2)

王安石说:已经有了保甲代替他们服役,也就不需要再养募兵了。如今京城的募兵,跑的跑,亡的亡,一个季度就好几千人,只要不再招募填补,自然就减少了。既然厢兵已经很少,禁兵也不多了,我希望能尽快训练民兵,民兵训练成了,募兵也就可以裁减了。如今的保甲法规定了武艺的八个等级,达到优秀就有奖励,人人都能自觉地练习,不必等到轮流执勤的时候再练。我希望通过数年的训练,他们的武艺不仅可以胜过义勇兵,一定还能胜过正规军。正规军的训练,靠法令约束,不同于保甲人人都有上进心。

以上就是最初实行保甲法时王安石在朝廷之上与众人辩论的表现。我不厌其烦地详细摘录这些对话,一是因为保甲法是王安石重要的精神寄托,应该大力传播;二是《宋史》所载王安石的政绩,总是十分简略,没有办法考见他立法的精髓、意义,只有《宋史·兵志》在记录此事的时候稍微详细了一些,更需要我们将它们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啊,我读到这里,不得不感叹荆公的见识远大,忧国之心极诚恳,做事的坚毅勇敢,都是旷古以来没有人和他匹敌的!对于一个国民来说,服兵役是我们对于国家的最大的义务,在天地之间是逃避不了的。所以,士农工商,都可以成为士兵,绝不能在士农工商之外,再人为制造一个所谓兵这个阶级的存在。如果在士农工商之外还有这样一个兵的阶级存在,那么,这个阶级一定是这个社会藏污纳垢的地方,这些兵也没有可以用他们的地方。宋朝由于实行了募兵制,导致兵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阶级,它所带来的弊病,当年那些贤德之人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难道一定要远到宋朝去寻找证据吗?就以当今的旗兵、绿营和防勇来说,其腐败程度,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到的。王安石希望能够清除这种弊病的根源,才发现了专门利用乡兵民兵的办法,曾国藩、胡林翼、江中源、罗泽南治理湘军大有成效,用的也是这个办法,他的说法:农民都很朴实用力,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国家有了危难的时候,只有民兵是最靠得住的。我们读曾国藩的信函,其中这样的论述是很多的,不可计数。如果不是认真做事而且很有经验的人,未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所使用的方法,首先是按照礼义的标准奖励和供养他们,然后又用荣誉去鼓励他们,使得他们既免除后顾之忧,又具有荣誉感。曾国藩、罗泽南诸位贤人都靠这个来建功立业。日本人每天夸耀自己民族的大和魂,他们在战场上屡次取得意外的胜利,让世界各国瞠目结舌、备感惊奇的,也是凭借这个东西。

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间所谓士大夫何止千万,了解这个东西的能有几人?了解它并能把它付诸实践的,又有几人?王安石在当时所推行的各种新法中,只有在保甲法上倾注的心力最多,而他受到的诽谤、抱怨也最厉害。大概其他各种法律,主要还是以便利百姓为主,所以,批评他的人只有朝廷上那些意气用事的人,老百姓没有人应和。只有到了保甲法,因为和裁减军队相互为用,所以,招募的士兵怨声载道,这是其一。由于它的职责就像现代警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那些做了强盗和窝藏强盗的人,自然也不喜欢,这是其二。但这还不是它最受到指责的地方,作为一项法律,要让全国每个成年男子,无论贫富,无论贵贱,都要操劳习武练兵这件事,还要用纪律来约束他们,那些不愿意做这件事的人也有抱怨,这是其三。事实上,人之常情,都是好逸恶劳的,喜欢放纵自己,而不喜欢束缚。何况中国数千年来,人民习惯了放任自流,尤其到了宋朝中叶,就更加严重,法度荡然无存,上下都习惯了投机取巧,怠惰偷安,已经成为一种本性,一旦把他们组织起来,向他们提出要求,劳其筋骨,并增加他的负担,老百姓就会觉得对自己很严厉,一定要有所表现。

所以当时朝廷上的大臣听到的和看到的,有砍断手指以逃避做保丁的,有父子抱在一起哭号的,这是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未必都是虚构的诬蔑之词。尽管如此,这些能够成为批评保甲法的理由吗?子产有“孰杀之歌”,孔子有“麛丧之谤”,任何一个政党在改革之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这个原因就放弃改革,不再实行新法了吗?那天下也就没有能够革除的弊端了。王安石说过:自古以来做事,没有不靠权势来领导众人却能让上下一致的。

又说:如果只能顺应民意,听任其自由选择,又何必设立君主呢?这很像是法家主张专制的言论,但政治学的原理,其实就是这样。专制制度为人所厌恶,是它以个人利益危害国民,危害国家,如果所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国家,造福于人民的,那么,手握大权的执政者强制执行他的政策,有什么不好呢?要求国民必须尽到服兵役的义务,这正是国家必须做的,如果有人要抗拒,就是对于国家的叛逆行为。但即使对于这样的人,当时的王安石也没有简单惩罚一下了事,而是反复劝说,期待他们慢慢地觉悟,并用奖励劝勉的方式诱导他们。在这里,我看到了一颗充满仁慈的心,而非议他的人却以为他所实行的是“束淫之政”,这是一群有眼无珠的人所持的论调,真是不足以和他们讨论是非啊!

历史记载了训练保甲成为民兵的次序: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十一月,开始建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以王中正、狄谘兼任提举府界教保甲大保长,总共二十二个县,建教场十一所。大保长总共两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个人训练一种事艺,配备教头一人。禁军配备教头二百七十人,都教头三十人,使臣十人。弓有八斗、九斗、一石共三种,为三等;弩有二石四斗、二石七斗、三石共三种,也为三等;马上射箭有九斗、八斗两种为二等;有人才能力气极为特殊的为头等。训练的时候,每月发给俸钱三千贯,每天供应食物,官府还发放武器、战袍,并以银楪、酒醪作为犒赏。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大保长学成武艺后,便成立民团,教练阵法,以大保长为教头,在这里训练保丁。每个都保按照远近编为五个团,在本团都副保正的居住之地,选择空地进行教练。学成武艺的大保长十人一组轮流教练,五天轮换一周。保丁被分成五队,其中一队教练骑术,兼习马枪,两队教练弓箭,两队教练弩。在开封府界搞好了,再推广到三路即河北、河东、陕西这三路,每一路各派文武官员一名任提举,河北路是狄谘、刘定,陕西路是张山甫,河东路是黄廉、王崇拯,支取封椿、养赡、义勇、保甲的钱粮用于民团训练的经费。这一年,皇帝将亲自检阅开封府界保甲民团练成武艺的士兵,录用那些练就武艺的人,剩下的则赏赐他们金帛。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将五路义勇兵改为保甲。这一年,开封府界、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对保甲进行统计,都保共有三千二百六十六个,其中正副保长、壮丁共有六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五人,每年节省过去的养兵费用一百六十六万一千四百八十三贯,每年增加训练民兵费用三十一万三千一百六十六贯,而用于民团教练的赏钱,只有一百万多一点,这里就不多说了。

直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据说,义勇兵、保甲和民兵,共有七百一十八万二千二十八人。

这是保甲法在熙宁年间推行的大概情况。

王安石治理保甲,成绩卓著。开始发挥其警察的功能,盗贼很快就被平息了。在这之前,开封周围有许多强盗,他们攻劫杀掠,每年大约就有二百起,到现在却一起都没有了。仅长野一个县,在开封附近捕获的盗贼,就有三十人,他们都是被保甲追捕无处藏身四处逃窜的人。然后又通过保甲训练民兵,训练刚开始时,议论纷纷,等到训练结束,武艺学成,超过正规军队。用于训练的经费,日常消费、奖励和赏赐的钱,都从封椿各库和禁军缺额所节省的经费中支出,没有用国家财政一分钱。负责农业的官员亲自主持这项工作,监督检查都非常精细,县里官员如果有人强迫保甲置办军服,增加百姓负担,骚扰百姓,都要给予严厉处分,所以,人们没有敢不遵守法令的。而且,奖励十分优厚,那些在外做官和有实力的家庭,他们的子弟都欣然前来报名参与。由此看来,王安石和宋神宗经营十余年的苦心,可以说没有被辜负啊。可是,宋神宗尸骨未寒,他们的良法美意,就完全被破坏了。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承皇位,当时任陈州知府的司马光首先上疏要求停止实行保甲法,他写道:

自从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以来,利用民兵的办法已经不成了,戍守攻战,都靠招募的长于征战的士兵,民间哪有懂得打仗的人?我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头发花白的老人都不认识兵器,一旦在田间务农的人都穿起军服拿起武器,在田野里奔跑驰骋,那些年高望重的老人都叹息不已,以为是不祥之兆。这件事从开始实行,调度就很混乱,挨家挨户地骚扰,一户都没有遗漏。朝廷又时常派遣前来督查的人,到处巡视检阅,每到一个地方就滥发赏钱,浪费的钱财,何止千百万。

这些钱财都是很残忍地从老百姓手里一分一尺收敛来的,一旦使用这些钱财的时候,却视如粪土一般。那些乡民百姓,只会觉得劳役很辛苦,不会因为给他奖赏就感恩戴德。农民既然是这样的辛劳,而国家的花费又是如此之大,这些民兵最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让他们捕捉盗贼护卫乡里,则用不了这么多人;让他们戍守边境,从事征伐,但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外族民众,平时就靠骑马射箭为生,攻伐作战是他们的风俗,从小到大,没有别的事情。中原的老百姓大多数从事农业,在田间劳作,虽然把兵器发给他们,教他们武艺,在练兵场上,按照阵法或进或退,看上去很整齐,很有章法,但如果派遣他们和敌军遭遇,击鼓的声势虽然很大,但鸣镝才开始交战,他们的溃败是可以预料的,这一点不用怀疑。

啊!司马光指责保甲法的那些理由,也不过如此了。我今天就试着和他讨论一下。他说百姓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上百年了,所以,不能恢复民兵是形势所迫。但是,人为万物之首,最为尊贵,其原因就在于,人是善于学习的,就算是以前没有见过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如果国家用奖赏来鼓励他们学习,那么,没有不能训练成功的。何况百年之前的遗迹,并没有完全湮灭呀。如果按照司马光的说法,国家一切教育训练的事业,都可以不做了,为什么只有保甲呢?他还说,那些年高望重的老人都不认识兵器了,见到身穿军服手拿武器的人,甚至叹息并认为是不祥之兆。这些话就更加可笑了。大臣应该为国家谋划百年大计,但是,他的政策却取决边远乡村那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他对天下大事的看法也就可以知晓了。正是由于人民不认识兵器,不熟悉战争了,执政的官员才主张振奋其精神,并认为这是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宋神宗和王安石以亲力亲为的精神,要在严格规定的限期内,看到对普通百姓进行军事训练的成果。

(八)这个法先在京城周围各县实行,以后陆续推广到诸路。 (3)

同类推荐
  •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会让生意有保障,才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上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的重要地位在美国历史上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他是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在连任两届之后,他自行引退,并两次谢绝连任,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典范,弥补了美国宪法的严重缺陷,为人类结束终身制、消除个人独裁的隐患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惯例,以及表现出的伟大政治家的典范性品格;美国今日的强大和富庶,端赖于此。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独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回顾两百多年的美国总统史,我们也会发现,没有一位总统在位期间拥有的个人威望能够超过华盛顿。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热门推荐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仙山有路

    仙山有路

    这本书想写一个不怎么聪明,或者说是大智若愚的女子,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又简单单纯,坚持本我,重生后在修仙之路上蹒跚而行的故事。幸其际遇不错,最终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修仙生活。且在众多复杂多思的聪明人中搅得是乌烟瘴气,人仰马翻。众人无语感叹:比起坏蛋,有时笨蛋的杀伤力更大啊。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一场爱恋终成空!直到7年后,她回国,身边还多了一个天才宝宝。孩子爹会是谁呢?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