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拉多加湖
拉多加湖,古时候称之为“涅沃湖”,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旧称涅瓦湖。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在圣彼得堡以东约40公里(25哩)。湖面海拔5米 ,湖长219千米,平均宽83千米,面积1.8万平方千米。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米,北部最深处230米,湖水容积908立方千米。北岸大多高岩岸,有许多深切的小峡湾,湖岸曲折。南岸低平,多沙嘴和浅滩。有沃尔霍夫、斯维里和武奥克萨等河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湖中风浪大,不利于航运。南岸建有环湖的新拉多加运河,为沟通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鱼类丰富,以鲑、鲈、鳊、白鱼、鲟、狗鱼和胡瓜鱼类为主。
在9月8日列宁格勒被围困之前,拉多加湖的水上航运业务主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湖的东西两岸都未建有大型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停泊码头,但其货物的吞吐量实质上极其有限。再加上秋天的拉多加湖经常是大雾弥漫,狂风怒吼,而德军飞机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盘旋扫射,使许多满载粮食的平底驳船往往由于风大浪急和躲避空袭而触礁沉没。
因此,如何切实保证城内300万军民的生活必需,就成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当时所面临的一项头等大事。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300万军民的吃饭问题,坚守列宁格勒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进入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神仿佛就在列宁格勒的大街小巷中游荡,随时随地都会夺走人的生命,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
对于自己一手造成的“杰作”,希特勒断定:“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在这面临被困死的危急关头,列宁格勒军民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牢牢地控制住拉多加湖南岸地带,并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
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军占领提赫文的第2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作出决定,立即沿着靠近什利谢尔堡海湾那段已冰封的湖面,从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至东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条冰上军用公路。
可是,要想在已经封冻的拉多加湖面上修筑一条运输公路又谈何容易。列宁格勒的科学工作者在对拉多加湖结冰情况作了一次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他们发现在靠近南岸风平浪静的浅水区内,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开始结冰了,而在什利谢尔堡海湾内打算修筑冰上汽车运输线的那一段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个别地方甚至要在翌年元旦才能结冰。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层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很多,特别是在浅水区内,叠积的大冰块有时会形成高达五米至十米的冰丘,其周围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因而底下的冰层较薄,当载重汽车驶过这些地方时危险性很大,随时都有可能因冰面裂开而连车带人掉进冰窟窿里。
但时间不允许人们做太多的考虑被了,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军民每时每刻都有人由于饥饿而倒下,他们急需要从内地运进粮食、燃料和武器弹药。但时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层的厚度还仅有100毫米,这顶多可以供不载货的马拉雪橇勉强通过。而要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冰层厚度至少需要达到200毫米以上。根据水文工作者的测定,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时,湖面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6昼夜,300毫米则需12昼夜;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时,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4昼夜,300毫米则需8昼夜。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终于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刻不容缓。他们决定立即以马拉雪橇作为交通工具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探性的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尽管当时挑来赶马拉雪橇的都是从郊区集体农庄里精心挑出来的富有经验的好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运输中,还是有不少马拉的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进了湖里。另外,考虑到马拉雪橇不仅载运货物少,而且还要耗费饲料,特别是在遇到暴风雪时,极易迷失方向而掉进冰窟窿。所以,这种运输方式不久就放弃了。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公里至13公里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不分昼夜的劳动,终于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就是这条后来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间冬季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连接了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成了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他们的“生命之路”。
在“生命之路”刚通车时,拉多加湖的冰层还不是十分紧固,有些地段的冰层厚度只有240毫米。卡车驶过时,冰层发出嘎吱嘎吱响声,随时都有被压裂的危险。在寒冷中行驶的司机不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还得把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以防万一遇到冰裂时能够迅速跳出驾驶室。
由于湖面冰层还没有达到安全运输所需要的300毫米的厚度,再加上司机又都缺乏冰上驾车的经验,因此每辆卡车开始时不仅载货少,而且速度慢。一辆载重量为2吨的卡车有时仅拉3、4百公斤,有的车队跑一个来回竟费时10个至12个昼夜。从11月23日至12月1日十天时间,虽然司机们历经千难万苦,但车队总共才为列宁格勒运来了800吨面粉,还不敷两天之需,然而在此期间,却有40名司机陷入冰窟窿之中。
1941年12月9日,尽管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配合下,一举收复了提赫文,大大缩短了汽车运输的路程,运输状况却仍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这是由于这年冬天气候反常,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使湖面冰层经常断裂,而从裂开的冰缝里渗上来的湖水很快又被冻住了,结果使湖面平如玻璃,又光又滑,汽车在这样的冰面上行驶时不仅车轮经常会空转打滑,而且方向也极难把握,有时狂风甚至会把满载货物的汽车刮离冰上车道5米、6米远。此外,德军为了破坏冰上运输,也不断派出飞机盘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对车队进行疯狂的轰炸和扫射;什利谢尔堡的德军炮兵则干脆集中瞄准一段宽达5公里至10公里的冰面一下子就送上数以千计的高爆炮弹,造成冰面裂缝重重,弹坑累累,车队一时无法安全通过。
为了提高冰上运输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另外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其中两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驶往西岸;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尽管这样,当时经过这唯一的“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还不到最低限量的1/3,列宁格勒的困境仍没有解脱。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输速度,列宁格勒方面军一方面派出大量的高炮部队负责保护“生命之路”的安全,一方面派出大批得力的政工干部前往汽车司机和公路养护人员中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在这条被称之为“生命之路”的冰上运输线上,勇敢的司机们每增加一公斤的货运量都得付出大量的血汗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隆冬季节,他们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十级以上的狂风,日日夜夜地行驶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把粮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资运进被围困的城市里,一面又把妇女、儿童、伤员以及最重要的设备和文化珍品撤离该城。司机们为了多装快跑,力争在一昼夜内驾车跑两个来回,彼此之间展开了竞赛。他们24小时内连续4次越过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线,行程达700多公里。他们不辞辛劳,吃、睡都在冰上的帐篷里,每天驾车行驶长达16个至18个小时。有的司机争分夺秒,甚至一天一夜能够跑三个来回。
由于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经拉多加湖“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开始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货运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起来了。随着运进列宁格勒的粮食日益增多,市内的粮食储备有所增加。1942年4月,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有一次很风趣地对人们说:“好啦!现在我成为一个富人了,因为我已有了十二天的粮食啦!”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计划。
自从1941年9月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希特勒能够从望远镜里看见城里圣伊萨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顶和海军部大厦的尖顶,但德军却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经过战斗炮火洗礼的列宁格勒军民,正时刻以一种老战士那惯有的镇静神情,警惕地盯着蓝色阴霾之中的德军前沿阵地,时刻准备着击退敌人的进攻。
1943年1月12日清晨,一尊尊威武雄壮的“马兰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正在瞄向涅瓦河对岸的德军前沿阵地。当阳光刚刚穿过薄薄的云层,2000多门火炮和追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向着敌人的阵地喷吐了万丈怒火。
这是为了突破德军围困,苏军所实施“火花”战役复仇的怒吼。
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
继“火花”战役突破德军围困之后,1944年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又开始了。经过二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这一天晚上的祝捷大会上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战役影响
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走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生命之路”的奇迹,更是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双方主将
莱布:
莱布(1876-1956), 生于莱希河畔的兰茨贝格。1895年从帕绍的一所旧式中学毕业后即加入了驻奥格斯堡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四团。1897年晋升少尉,次年考入炮兵与工程学校受训1年。1903年考入驻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两年后晋升中尉。1907年至1909年在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服务。1909年10月被调往柏林的总参谋部服务。晋升上尉后,调炮兵射击学院工作。1912年3月调任驻埃尔兰根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十团连长。1914年元月,他被调回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不久派任第一巴伐利亚军司令部第二参谋官并随部队开赴前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5年3月起,改任新成立的巴伐利亚步兵第十一师首席参谋宫并于5月参加了戈尔利采附近的大突破战。一年后晋升少校并因参谋业务成绩卓著而获马克斯——约瑟大骑士勋章。平民出身的莱布被晋封为骑士,被称为“威廉骑士莱布”。
1948年10月28日,莱布、屈希勒尔和施佩勒三元帅以及10名将领在纽伦堡美国的军事法庭上受审。莱布以“破坏和平”、“实施侵略战争”的罪名被提起公诉。莱布为自己辩护道:“我们是在接受军人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以忠于国家为职责。但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第三帝国,我们却看到同我们的原则相违背的一切倒行逆施。我们也曾反对过,但在一个独裁制度之下有效手段是有限的。我们虽是军人,但未发动战争。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尽了一切努力来制止希特勒推行其战争计划。”
1948年10月27日和28日,判决宣布了。勒布被控各条罪状除一条之外,均宣判无罪。他被判为有罪的一条是:曾传达希特勒的罪恶命今。为此,他被判三年徒刑。因宣判之前他已被拘禁三年多,所以宣判后便获释放。
莱布在获释之后一直过着淡泊的生活。1949年“清除国社党分子委员会”的各项调查确认了他一贯反对国社党的立场。1954年11月巴伐利亚王太子鲁普雷希特委任他为马克斯——约瑟夫军事勋章获得者的大首相。
1956年4月29日,莱布因病去世。
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1881-1969),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军衔为苏联陆军元帅(1935),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和1968年2月22日)。二战时期曾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总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于1945—1947年出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1952—1960年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因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对内对外政策而于1958年被打为“反党集团”,1961年苏共22大未被选为中央委员,赫鲁晓夫集团倒台后恢复名誉,于1966年苏共23大时人选中央委员,1968年,又获得镀有金色苏联国徽的革命荣誉武器。
伏罗希洛夫在他的回忆录《生活的故事》的前言中写道:“我不信上帝,但我感激自己的命运。因为降临我头上的那条道路,正是我有幸走过来的道路。再也没有比工人和革命士兵的事业更崇高了。”因此,苏联人称他是“军队的统帅”和“人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