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保卫战
战役简述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企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但列宁格勒市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列宁格勒市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战前形势
1940年5月10日,薄雾如同轻纱一般从静谧的塞纳河上向着碧绿的草地和鲜花盛开的果园弥漫开来,这预示着一个景色宜人的春天即将到来,希特勒的军团像钢铁洪流一样隆隆驶进法兰西的领土,西欧诸国自此被置于希特勒德国闪击战的狂飙之中。不可一世的德军从巴黎杀向巴尔干半岛、从日兰德半岛杀进纳维亚,并将大不列颠困军团在英伦三岛不能动弹……可以说,希特勒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1940年12月8日,柏林帝国大厦,面对着墙壁上高悬的世界地图,自闪击波兰以来未尝败绩的希特勒把他锋利的目光投向了苏联广袤的领土,将他的那支在此之前无往而不胜的铁骑的前进目标指向了克里姆林宫……就在这一天,希特勒正式发布了进攻苏联的第21号指令,并以“巴巴罗萨”作为这份作战计划的代号。“巴巴罗萨”是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烈大帝的名字。希特勒以这位800年前的伟大皇帝的绰号作为他的侵苏战争计划命名,也许是他期待着这个名字能够为他的战争计划增添一丝神秘之光。
希特勒对自己的计划颇为得意。“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都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希特勒高傲的说,他的目光蔑视一切。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具体部署,辽阔的苏联战场被划分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战区,每个战区都配备一个强大的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迅速驰越涅曼河,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联军队,最后直取列宁格勒,并切断它和摩尔曼斯克之间的交通线,迫使这座名城不战而降。
列宁格勒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政治上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经济上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第二大运输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通过这里,特别是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与莫斯科和苏联的其他地区联结在一起,让城市之间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因此在国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希特勒认为,只有在保证完成占领列宁格勒的情况下,“才能继而打好占领莫斯科这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防工业中心这场进攻战”。因此,在希特勒的对苏战争中,他是把占领列宁格勒这一战略要地看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确保能够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陆军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统率的兵员达70万人,配备了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并限令莱布务必须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甚至为此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到时候他不仅要前往列宁格勒“皇宫广场”检阅军队,而且还要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
1941年6月22日拂晓,遥远的苏联西部天际,在经过了短暂的夏夜而逐渐变得暗淡无光的群星中,出现了一片异样的“星体”。这是一些亮得非同寻常的星星,它们色彩纷呈,并且快速地向东飘来。与此同时,还伴随着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不一会儿,发动机的噪声骤然加大。终于,五颜六色的星光越过无形的空中国境线—— 一千多架机翼上粉刷着**标志的飞机闪电般地闯入苏联领空,对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投下暴雨般的炮弹。紧接着,七千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对准早已瞄好的目标开火。一时之间,苏联西部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整个西伯利亚平原都在炮火中颤抖,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6月22日,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伊始,德军就轻而易举渡过涅曼河这一水上天堑,继而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
在辽阔的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56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多公里。6月25日,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公里的乌提那。6月26日,德军装甲集团的先头部队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不到8公里的路程了。
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装甲部队就翻山越岭、攻城占地,向苏联腹地推进竟达到300公里。
为了完好无损地一举拿下陶格夫匹尔斯市内的一座大型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便于后续部队能够迅速越过西德维纳河,德军“勃兰登堡800”特种部队一部,驾驶着缴获来的4辆苏制军用汽车,身穿苏军军服,说着流利的俄语,混进陶格夫匹尔斯市内,出其不意地占领了这两座桥梁,使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顺利渡过了宽阔的西德维纳河。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得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卢加——列宁格勒一线因为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
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列宁格勒的形势越发危险了。7月4日,德军又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防线。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不得不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于是,德军的铁蹄终于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正式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
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现在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
相关链接
“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战争的代号,整场作战在1941年6月22日展开。这个名称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Barbarossa”(红胡子)。巴巴罗萨作战从1941年6月一直进行至12月以失败告终,但东方战线一直要到1945年5月苏联占领柏林才算正式结束。
作战原本的计划是要快速攻克苏联和乌克兰的东方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为止,这条预定的终极目标也被称为AA战线”。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的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装备老旧和战术不佳的苏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严酷的寒冬而攻势受阻。这场作战的受挫可以说是造成**德国最终战败的主因,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命运的转捩点。最重要的是,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东方战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双方兵力分析
德军:
1941年8月下旬,德军的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逼近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下辖屈西勒尔上将的第18集团军、布歇上将的第16集团军和赫普纳上将的第4装甲兵团,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其中,第4装甲兵团下辖曼施泰因上将的第56装甲军(辖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1装甲军(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以及党卫军“骷髅”摩托化师。
苏军:
担任列宁格勒防御任务的是西北、北方2个方面军,共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由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其中,西北方面军辖有第8、第11和第27三个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部署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境内,屏障列宁格勒;北方方面军辖有第42、第23两个集团军,由米尔兹可夫上将指挥,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拉多加湖东西两侧,对芬军作战。
战役进程
就在列宁格勒危机重重的时候,苏军统帅部于7月10日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开始发动群众力量,他们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的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不惜代价阻滞德军的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也就是为列宁格勒争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7月11日,德军坦克部队突破了卢加防线外围据点波尔霍夫,朝着希姆斯克方向猛扑过来。就在卢加作战集群与占据优势的德军拼死作战的同时,苏军统帅部为减轻卢加作战集群的压力,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的第11集团军从旧鲁萨开赴希姆斯克西南方向的索耳策地区,对德第4装甲集团军的翼侧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这一行动使德军损失飞机400多架,坦克120多辆,伤亡一万余人,迫使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于7月19日下令暂停进攻,并不得不在卢加河畔据守等待后援部队一个多月,从而为列宁格勒军民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准备时间。
在双方一番紧急的调兵遣将之后,8月8日上午10时,德军首先从卢加河下游向苏军发起猛攻,德军的大炮在滂沱大雨中一齐瞄准苏军阵地轰击,顿时卢加河上弹雨如注,恶浪排空。德第41摩托化军所属第1、第6两个坦克师不顾恶劣的天气,向着列宁格勒——金吉谢普——纳尔瓦铁路线以南的一片开阔地疾驰而来。
8月9日凌晨,在经过一天的激战之后,德第1坦克师占领了伊兹沃兹。10日,德军继续以第1坦克师为先导,推进到列宁格勒的莫洛斯科维策车站附近,这就使得德军随时都有可能切断加特契纳至纳尔瓦的铁路交通,使苏军在纳尔瓦、金吉谢普、爱沙尼亚的3个作战集群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此,苏军“北方”方面军紧急命令新组建的列宁格勒第1近卫民兵师立即开赴这一地区投入战斗。8月12日凌晨,这支民兵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尚未来得及休整即与德军展开激战。后来,面对强大的德军,战士们并未表现出一丝怯懦,他们勇敢的投入战斗,但最后由于缺乏重装备,无法抵抗德军重型坦克的凌厉攻势,在成功的给德军以重大杀伤后撤往金吉谢普。8月13日,金吉谢普防区的激战继续进行,德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于当天下午3时突破第1近卫民兵师据守的防线,占领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彻底切断了金吉谢普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线。
8月11日,在卢加河上游的苏军防线左侧,德军投入重兵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2日,德军开始沿着伊尔门湖西岸猛攻苏军“西北”方面军指挥部的所在地——诺夫哥罗德。
经3天激战,已无力抵抗的苏军开始后撤,卢加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线也被德军切断了。德军这时用肉眼就能隐隐约约地望见诺夫哥罗德市内的许多建筑物的屋顶了。8月15日下午6时左右,德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到该市市郊。16日清晨,苏军被迫从诺夫哥罗德撤出。诺夫哥罗德的失守,不仅使防守卢加弧形地带的苏军部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而且也使德军有可能前进到楚多沃,从而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德军占领诺夫哥罗德后,就立即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直取十月铁路线。
在这同时,德军的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切断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联系。
在卢加河中游防区内,虽然德军用多达2个师的兵力于8月10日凌晨4时向卢加发起攻击,但在当地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多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曼施坦因在德军一再失利的情况下,建议把第3摩托化师调往卢加河下游,以增强那里的进攻能力,加快向列宁格勒方向的进军速度。这一建议被批准后,曼施坦因于15日挥师北上。与此同时,德军将第50摩托化军留在卢加继续牵制苏军。
就在德军向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紧缩包围圈,直逼拉多加湖,并在西南方向的克克斯戈利姆地区向防守卡累利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的侧翼频频发起攻击。这时,列宁格勒可以说已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危急之中。就在这时,德第16集团军因主力北上而在旧鲁萨和霍尔姆之间出现的一个宽达80多公里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弱德军的攻势,苏军统帅部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第34集团军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从旧鲁萨沿铁路线前出发到德第1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德诺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对苏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凌厉攻势感到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他不得不命令正在北上的曼施坦因立即掉头南下,前往旧鲁萨地区为第16集团军的被围部队解围。
8月21日,德军终于占领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16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56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苏第34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退出洛瓦提河沿岸的战斗。8月底,德军在突破卢加防线的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之后前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
希特勒虽然对“北方”集团军群未能如期拿下列宁格勒不太高兴,但对莱布能在8月末挺进到列宁格勒城下还是暗自高兴的,为了加强“北方”集团军群的整体力量,使其能够一鼓作气攻下列宁格勒,他命令正在莫斯科方向作战的第39摩托化军北上支援莱布攻打列宁格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得到加强后,迅速以9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再次发动进攻,而这时盖世太保部队为了在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后,能够“迅速恢复秩序”,也紧紧地尾随在大部队后面,他们甚至连供各种车辆进出列宁格勒用的特别通行证都印制好了,在他们看来,接管列宁格勒只是时间问题。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意味着他们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列宁格勒城内军民的处境更加困难了,现在他们只能经过拉多加湖和空中与外地保持着有限的联系。
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公里,当年曾是俄国沙皇避暑胜地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位于列宁格勒亚历山大罗夫卡地区的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公里,这代表着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
形势已经迫在眉睫,但列宁格勒并没有屈服,“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饥饿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渐渐成为了强弩之末。1941年9月25日,遭受重大损失的德军,在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抗击下不得不转入防御,德军以武力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宣告落空。
希特勒看到自己的计划落空,他的旗帜迟迟不能挂到列宁格勒的城头,便决定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妄图用饥饿和恐怖击垮列宁格勒。他咬牙切齿地说:“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掉,即使列宁格勒要求投降,也绝不接受。应对列宁格勒实施大规模的空袭,特别是要炸毁那里的自来水工厂。”他想用密集的轰炸和炮击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列宁格勒活活困死。希特勒的参谋长哈尔德在9月的日记中对这一饥饿战略作了形象的解释,他说:“列宁格勒周围的包围圈还没有收紧到期望的程度……敌人在列宁格勒集中了庞大的兵力和大量的物资,考虑到我们力量在列宁格勒前的消耗,局势将继续紧张,直到饥饿配合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1941年的9月和10月,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了9个多小时。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
列宁格勒遭到陆上封锁导致粮食供应急剧减少。9~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温车间的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因为饥饿,列宁格勒付出了近百万人的宝贵生命。自从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被完全切断后,拉多加湖成了列宁格勒唯一能从外界获得粮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可现在就算是拉多加湖也仅仅剩下中间一段宽约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