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900000008

第8章 “工薪阶层”又吃香

“工薪阶层”又吃香

走在大街小巷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曾经以豪华、高档标榜的商家,这会儿纷纷打出了新的招幌:为工薪阶层服务。特别是一些饭店餐馆,连菜谱菜价都标明,特意为工薪阶层提供。商家的这一“慷慨”举动,着实令一些人大受感动,忙不迭地去给商家送钱。

原本围着富人屁股转的商家,怎么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撇下有钱人不顾而屈尊低收入者呢?这不能不说是个商业新闻。对于真正以工薪为生的人来说,在受宠的同时也不能不认真地想想,商家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按照眼下一般人的理解,所谓的工薪阶层,就是纯粹靠工薪生活的人。这部分人可说是绝大多数,商家把目光投向这些人,应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这些人又有几个是真趁钱的主儿呢?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他写的《漫谈消费》的文章里说,他这位国家一级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每月工资是345元,外加学部委员津贴100元,那时却生活得很好,可以经常下下小馆,因为吃一只烤鸭不过六七块钱。现在他的工资拿到手的是七八百元,从数字上看超出了上世纪50年代许多倍,如果没有“第X职业(爬格子)”的稿费收入,他老人家的生活也还是紧巴巴的。诗人艾青先生生前有次跟我聊天儿,他说,他在20世纪50年代,每月的工资是300多元,那时他经常请朋友们吃饭,并不觉得手头紧,这会儿的工资数字比过去多得多,却不敢上馆子吃饭了。  毫无疑问,季、艾这二位中国的大知识分子,都是真正的工薪阶层,而且在这个阶层中属高收入者。可是连他们都觉得入不敷出了,每月工资不过二三百元的一般工薪阶层的人,又哪里会经常去享受“为工薪阶层服务”呢?如果没有像季、艾两位先生那样有“第X职业”的话,真正依靠这点儿死工资的工薪阶层,恐怕没有几人,能经常出入饭店餐馆享受。至于洗桑拿浴、唱卡拉OK等,这些洋玩意儿就更不敢问津。

那么,商家把目光转向工薪阶层,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当然不是。首先,能认识到这个大的潜在市场,这就很不容易;其次是有这份真诚的心意,我们应该感激。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商家只是在招幌上做文章,在经营的内容和价位上,并没有真正地向工薪阶层靠近。我们无须讳言,工薪阶层由于人数多,自然有着很大的购买力,但是由于正当的收入不高,很难有高消费的可能,这就要求商家要多动些脑子,在物美价廉上下些工夫。别以为工薪阶层挣钱少,购物吃饭就可以凑合,其实恰恰相反,这个阶层的人不会一掷千金的浪费,却有着挑剔的消费眼光,而且有着精于计算得好习惯,商家拿不出货真价实的东西,你不要想让他们轻易地掏钱。

工薪阶层被商家重视,无论如何是件好事,但是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以此为幌子进行诱导。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失去主顾,而且还会有损于职业形象,长此以往下去,想赚钱反而赚不了钱。虽说会买的不如会卖的,那也得看在什么时候,受过骗上过当之后,人们总还是要长见识的,记住了上过的当再不买你的,你还能有什么高招好使呢?在这里不妨奉劝商家一句:工薪阶层的人,大都很诚实,同时也很实际,你掌握了这个特点,真正地为他们服务,不愁发不了财。

2008年6月16日

“吃”刊名及其他

我国近年较有影响的杂志《读者文摘》,因刊名与国外同名杂志撞车,人家这本《读者文摘》又是注册备案的,因此,我们的《读者文摘》不得不易名,这就是现在的《读者》杂志。

在比较看重名气的人眼里,这本杂志易名的消息一传出,他们就开始为之担心,易名《读者》后发行量会不会下降。理由是像《读者文摘》《家庭》《知音》这类杂志,发行量之所以这样高,首先是刊名起得好,也就是说,只要有个好刊名,读者就会认你这本杂志了。同样出于这样的想法,有些带“人”字带“中”字头的报刊,自以为有了这道美丽光环,读者就一定会大买其账的。难道读者真的是这样的傻瓜吗?

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的报刊就那么多,人们的思想又不很活跃,国家掏钱办的报刊自然是天生“娇子”,不愁没有买家没有读者。所以你随便翻翻那时的报刊,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几乎所有的报刊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有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就不愁吃编辑这碗饭,何谈对读者的尊重,何谈对报刊的改进,在耐心的无为的等待中,吃穿的一切都会自己到来。从那样的编阅环境里过来的人,无论是编辑,抑或是读者,都会有种别无选择的轻松感。可是仔细地想想,那样平顺的日子,就真的好过吗?我们是得到了一份安逸和固定工资,却失去了不少求进取长才干的机会,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感到力不从心的原因。有时想起来连我自己都很可怜自己。

从越来越明显的情况看,由国家继续掏钱养报刊,这样的日子恐怕是不多了。我们每个报刊从业人员,倘若再不认真对待这件事,更为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尤其是目前处境困难的文学期刊。

当然,说到报刊的名字,并非没有一点儿作用,由于“中”字头“人”字头报刊,在读者中多年形成的影响,它的无形资产的含金量,比之有些报刊还是很高的,这点我们应该慎重对待格外珍惜。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报刊读者,还是比较成熟的,让他们光凭刊名掏钱,十有八九不那么容易。在我居住的地方,有家开架报刊处,我每次去都有不少的人,在那里翻阅各种报刊,真正掏出钱来买某一种,我发现是在多时后。这种读者的严格选择,可以理解为读者的挑剔,也可以解释成读者的督促,总之,我们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市场才有你生存的空间,否则你被挤对得叫爹喊娘,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就是今天的报刊市场,这就是今天的报刊读者。

单纯靠刊名吃饭的年代,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后要想生存下去,要想生活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市场,而这个市场不是别的什么,说白了,就是掏钱买报刊的读者。从我国读者的总体水平来看,喜欢阅读高品位书报刊的人,还是会越来越多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读者的兴趣。首先要问的倒应该是,我们有没有拿出有自己特点的报刊给读者,我们是不是尽心尽意地服务于读者,如果没有做到应该做的这些,有朝一日被读者冷落、淘汰,那恐怕就怨不得谁了。

2006年7月6日

羊毛出在“牛”身上

成语“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一切花销开支,归根到底都出在别人身上,用不着自己掏腰包。可是现在有些情况是,羊的毛也不是好拔的,羊说它没有牛的个头大,于是,拔羊毛的人便和羊一起,都把眼睛盯在了牛身上。牛的生性又比较老实,不敢言语,不肯理论,就只好任人狠狠地拔毛。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怪事情。

例如,笔者居住的北京亚运村小区,因亚运会曾在这里召开,其名声自然是不小的,但是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却未能像体育竞赛那么严格。最典型的事例是,用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行人便道),搭建商亭出租给个体理发户,由于出租屋房租不断涨价,理发钱也就随之不断调价。当顾客跟理发店提出质询时,老板总是很“理直气壮”地说:“这不能怪我们,板房的租金又涨了,我们怎么办?”言外之意,只好转嫁给顾客。这还不说,就连收破烂的、清洗油烟机的,这些没有固定场所的人,也因小区管理费(地皮钱)涨价,而不时地压价或提价,同样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羊毛出在牛身上。

倘若牛真的肥壮,毛也是滋生不止,那也倒罢了,问题是,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些工薪阶层,还有些下岗职工,哪里经得住这么“拔毛”。再说,占用国家所有的土地谋单位利益,这本来就是犯法的事,知错不改还要变相地加重居民负担,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这成了用钝刀子杀牛,好像少知觉、不疼,其实更容易要命。

这种打着公家(非国家)招牌,干肥小集体的勾当,说得轻点儿是占小便宜,说得重点儿是破坏国家声誉,因为老百姓不知底细,骂街自然要骂政府。所以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千万别因此事小而不问,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关心的就是物价。比如国家建设部在验收模范小区时,除了规定的一些硬性指标,可否考虑把居民的意见作为条件,因为居民区毕竟是给人住的,并不完全是城市的“盆景”。类似像“羊毛出在牛身上”这种情况,只要它超过国家的规定,损害了居民的利益,不管它整治得怎样好看,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模范。

当然,并不是说合理的费用也不收,那样也不利于小区的建设,居民也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收费,并未真正用在居民身上,而是提高了小区管理人员的收入。这种无形的乱涨价乱收费,使物业管理的声誉正在下降,有关部门应该像治理公路收费那样,治理一下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的乱收费,从根本上杜绝“羊毛出在牛身上”的情况。让居住在小区的平民百姓,不仅真正享受到合理的服务,而且在缴纳费用上还应合法。

2006年12月8日

商家易变脸

经常购物的人都知道,商家的脸是善变的,有点儿像扑克牌的反正面,推销物品的时候给你反面——没有数字,只有笑脸;一旦你决定购买这才露出正面——只有数字,没有笑脸。倘若你购后觉得不如意,找商家退换,那就更不会有笑脸给你,完全用数字跟你斤斤计较。所谓会买的不如会卖的,在这个时候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这样说,并不是对商家有成见,而是某些商家的所作所为,给了我这样难以改变的印象。尽管这不能代表整个商界,也不是这样的商家总是这样,但是它反映出的现象却在说明,商界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不然很难适应市场和顾客需要。口口声声说的顾客是上帝,那也只是瞎话假话,没有人会真的相信。

有次走进一家商店,进门就有笑脸相迎,开始是位男士,后来是位小姐,他们在推销一种营养品。两个人反反复复地说,这种营养品如何好,如何价钱便宜,还说,如果我不信,可以先拿回去尝尝。我这个人有个天生的毛病,经不住别人几句好话,经他们这么一说,心就有点儿动了,最后还是掏了腰包。回到家恰好有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是个医生,我就把此事跟他说了,朋友说,你怎么也当这个“冤大头”啊,平日里多煮点儿骨头汤,不比这个有营养。朋友让我马上退回去。

听了这位医生朋友的话,他走了以后,我真的去了那家商店退货。从购买到退货,先后不到四小时,我以为不会有麻烦,再说商家有言在先,应该比买时还容易。到了那里才知道,我想得倒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商家开始仍是劝说,让我这次先尝尝,后来见我执意要退,立刻脸面表现出不悦,以食用品不退为由,不客气地往外推我走。这样相持了一段时间,怕再继续下去影响营业,他们才无可奈何地退了货。

有了这次退货的经历,后来再购物时格外小心,生怕万一有什么考虑不周,弄不好又会给自己找麻烦。多花几个钱事小,气坏了自己事大。要知道,不管多么仁义的商人,想问题做事情,十有八九离不开一个字:钱。懂得了这个道理,作为顾客的我们,在跟商家打交道时,就多少比想象的更实际了。

有的商家为了这个钱字,有时什么事情都会干出来。但是无论他们干什么,总离不开先哄后宰的伎俩,顾客想不挨宰根本不可能。吃过亏上过当,长点儿见识,得点儿教训,少挨些宰倒是可行的。在构成买卖双方的市场,顾客永远是被动的一方,商家永远是主动的一方,商家喊的“顾客是上帝”等口号,同样是哄的手法之一。在商家面前谁真的充大爷,谁就是个潇洒的糊涂蛋,有朝一日吃了亏上了当,想投诉都不会找到消协的大门口。

我是不怎么逛商店的,需要购物时也是买了就走,实在不想在这些地方久留。这些地方提倡的微笑,跟不道明的商业机密,总是让我有点儿说不出的发憷。我这样的近乎于偏激的认识,也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说不定还会替商家嗔怪。但是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认识,因为我不想自己也成扑克牌,被黑心的商家来来回回地翻动。

2006年2月22日

赚钱要赚个踏实

如同小时候听长街叫卖声,这会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经商发财的谈论,弄得我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这倒不是我不喜欢“赵公元帅”,也不是我不懂得“没钱万万不能”的道理,而是实在找不出正儿八经的生财之道。倘若像现在有的人那样,为了自己发大财成大款,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我又觉得有背为人的准则,那是绝对不可效仿的。这样也就只好忍下发财的想望,过自己比较适合的靠工资的日子,倒也颇为悠闲、自在和心安理得。

看到商海泛起的种种沉渣,有时我也在暗自里思索,究竟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商家呢?这时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小时候在天津看到的那些生意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并不像现在有的人那么没规矩,做生意的时候不只是离谱儿,有的甚至于连法律都不放在眼里。他们有的出售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有的甚至于贩卖毒品,干些坑人性命的勾当。过去把做生意叫学买卖,别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学”字,却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时候要想做个真正的生意人,一般的都有个师傅,跟其他行当学手艺一样。学做生意不光是学算账识货,更主要的是学经商之道,而这个道就是如何对待顾客。那时候对顾客的称呼,没有像现在这么洋气、花哨,弄得你晕头转向的,连掏钱购物都觉得不自在。过去商店的门前招幌上,大都写有这样的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标明以信誉争取顾客。学生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讲信誉,拉主户,不然人家上一次当就不会再回头,再好的店再美的货没有人买,那也不过是带刺的玫瑰,人家光是看着不肯伸手。所以那会儿在商店当学徒,就要念人和货这两本“经”,既能卖货又会待客,那才叫做生意的真本事。靠坑蒙拐骗固然可以挣大钱,但那毕竟是歪门邪道儿,为真正的生意人所不耻。假如像现在有的人那样,刚开始做买卖,连账还算不清呢,先琢磨在秤盘上闹鬼儿,绝对成不了大气候。

我有时采购吃食逛市场,常听人抱怨缺斤少两,或者见有人带着计算器买东西,很自然地便会想起,我见过的那些真正的生意人。他们做生意赚钱,可不是在欺骗上施计谋,而是在勤和精上想点子。勤,就是在经营上勤勤快快;精,就是在管理上精打细算。念好了这两字真经,何愁赚不了大钱。我们有些百年老店,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门庭若市,他们的最根本的法宝,就是用信誉维系顾客。旧时的生意人,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和气生财”,这“和气”两个字,既包含着对顾客的尊重,又包含着对对手的善待。有人说“无商不奸”,还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这些话也不是没道理,但那只是在一定范围里,人们从体会中得到的认识。就做生意的总的规律来看,我以为还是要以信誉为本。小商小贩是这样,巨贾富商更应该如此。

文人要讲气节,商人要讲信誉,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依然被绝大多数国人恪守着。那么,做生意是不是就不赚钱了呢?当然不是,做生意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赚钱还算什么生意人。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赚钱,这赚来的钱是不是靠本事,赚来的钱自己花是不是踏实。现在市场上卖的东西很多,应有尽有,这首先得感谢做生意的人。有的生意人很有头脑,他们把眼光瞄准顾客的喜好,顾客买什么东西的多,他们就想办法卖什么。生意人的这种精明劲儿实在令人钦佩。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顾客我要说,不管他卖什么都可以,有一样东西无论如何是不能出卖的,那就是父母造就的良心。从商业的角度看,良心可能分文不值;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良心则是无价之宝。光有金钱没有文化,光有物质没有精神,即使是个百万富翁,依然是个金钱的奴隶。

人不会永远活下去,钱再多也是个数字的概念,有朝一日离开人间,你一分钱也带不走。想开了就会少些贪心,多想想就会少些黑心,再想想就会多些善心。有些正经的生意人,他们挣了大钱,很少乱花胡造,而是用来造福社会。因此,这些人在公众中的形象,慈善家的身份往往多于商人,理所当然地被人尊重。在这里我想奉劝生意人,特别是生意火爆的老板们,在顾客面前你们可真得悠着点儿,不然闪了为人的根本,将来后悔会成为心病,花多少钱都没办法医治。

2006年12月16日

无特点就无市场

过去全国报刊都姓“国”,钱由国库拨,人由国家养,一说起报刊市场,大都指邮局发行。只要邮局订数上去,就会念阿弥陀佛了,反之就要给邮局磕头,好像报刊的兴衰存亡,完全掌握在邮局手里。现在邮局实行自负盈亏,真正地企业化管理了,好发行的报刊多得利,卖不出去的报刊少赚钱,报刊出版和发行部门,不是一家人要走一个门,编发双方利益完全一致。这才使报刊社开始认识,原来今天的报刊市场,就是掏钱购买报刊的读者,读者不掏钱购买你的报刊,再找邮局也是晴天求雨,给你打几声响雷空安慰。

既然市场就是掏钱的读者,那么,报刊出版者应该怎样面对呢?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似乎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积极改进报刊,尽量适应读者的需求;一种是在那里唉声叹气,怀念过去不愁吃穿的日子。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这就是左捅咕一下,右折腾一阵,想改革又舍不得旧模式,结果情况并不比别人好。其实,无论是认真改革的,还是唉声叹气的,或者是小打小闹的,大家都有个共同感觉和认识:今天报刊的日子不那么好过了。

可是日子再不好过也得过。有识字的人,总得读报刊。至于读什么报刊,这就由不得你了,读者想读什么就买什么,想买谁家的就买谁家的,这就给办报刊的人,出了一道难解的题:你怎么求得读者的欢心?或者说句正经话,你怎么赢得市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答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现在办报刊的套路,是祖宗的“传家宝”,还是“宫廷秘方”?是不是就非得一成不变?如果这个回答是肯定的,我觉得事情就相对好办些,这就是给报刊找对位置——想卖唱的别跳舞,想敲锣的别击鼓,尽量突出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就不可能有市场。这就如同全聚德和便宜坊,同是卖烤鸭的老字号,一个是吊炉一个是焖炉,两家做法各不一样,就各有各的顾客。

说到报刊的特点,还不能脱离报刊的自然属性,如,文化类的别瞎搅经济类的,体育类的别掺和音乐类的,这样都相对有自己的读者群。然后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各施各的高招展示特点,要是你的大小模样都标致,何愁找不到媳妇嫁不出人。现在报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随大溜踩脚跟,这家出个《周末》版,那家出个《休闲》版,你来个半月刊,我上个一周刊,油饼油条都是白面用油炸,只是圆和长的样式有区别。办报刊人的新鲜思路,或者让人兴奋的点子,在版面上几乎没有表现,凭什么就让人家掏钱。现在发行到百万以上的期刊,除了有部分习惯性读者,主要还是各有各的新招儿,在不断地吸引着读者。这就是对市场的占领。

要想办出有特点的报刊,光有事业心不行,光靠经验也不够,还需要激情和灵性,不信翻开那些优秀报刊看看,从内容到版面,从标题到图片,无不给人一种惊目之感。读者一看就会“哇”一声,然后大叫“太棒啦”,这你就不能不服气人家。什么是本领啊,这就是。所以我说,一个真正会办报刊的人,不只是光看处理稿件如何,也不是自己封自己名编,而是要:政治上不出圈儿(按照国家规定办),版面上没有边儿(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同类中要拔尖儿(在众报刊中突出自己的特点)。这才是今天的编辑家,在市场竞争中必备的素质。

这种年代不再有了。没有新的办报刊本领,对不起,您赶紧给能人让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干脆,这就叫让你“下岗”没商量。不信您就等着瞧。

1999年3月11日

同类推荐
  •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锦衣玉食,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不压抑,不逃避,更多地品尝悲伤的滋味,饱尝痛苦的感觉,让悲伤治愈你的悲伤。信仰自己的人,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关于自己:你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热门推荐
  • 罪倾国

    罪倾国

    本文公众章节十五万。十年前的一场叛乱,轩辕一族的鲜血染红了天启的宫门。她却站在纷飞的大雪之外,冷眼看着她的父亲,倨傲的踩着皇族尊贵的鲜血,一步一步邻近那众人垂涎的帝王之位。当他为了权势,抛下病危的母亲,踏上最疼爱她的大哥用鲜血所铺就的道路时候…一切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倾覆!伸手,将染红的雪地中那最后一点帝王的血脉握紧在掌心,男孩求生的目光从此就与她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紧紧相扣。【救你,但你要服从我的命令,还有,一生一世…绝不背叛。】那字字的誓言,深刻在少年的心头,一如那日纷扬的大雪中——迷卷的夜眸所倒映出的那一张如花美眷。但,当敌人的敌人的肮脏血液弄脏了他轩辕一族的高贵双手,当他的存在只沦为了最最低贱的武器,那他是否还能遵从最初的誓言——是否…还能与那个女子,一生一世,绝不背叛?(一)畏生卷——危机四伏的天启皇城,阴霾弥补的九黎王府,邪心勃勃的七族叛党,却没有一个人的算计深过藏身宫闱中的九黎明惜。用十年的时间,足够看穿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也足够织就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将所有人的性命网在其中。可是,当这一切终于要走到尽头——当少年的剑终于刺穿了她的心扉,当她终于洗尽了一身的罪孽,当那个少年决然的转身离去,当她的鲜血绽放在尸横遍野的京都大地,一切已没有挽回的余地时候,这个战火纵横的乱世,是否还留得下她存在过的证据?(二)倾国卷——再醒来,已忘记了一切的纠葛。包围她的是血色的红,无法摆脱。她不想杀人,为什么身边血流成河?她不想伤害,为什么所有人都因为她心碎成殇?是谁用自己的性命换的她的重生?是谁,设下了温柔陷阱,等待她沦陷?是谁,在忘记了爱之后,要将她毁灭?又是谁,不顾一切的要将妖冶的她,拥入胸怀?(三)妖冶卷——修罗现世。那命定的轩辕杀星,终将一步一步走上正轨。那桀骜的帝星,却沦入黄泉,淹没不闻。可为什么,血红的命星升上正空,映照的却不是那红莲之火转世的男子,反而是尚在睡梦之中的红颜?不妨。不放。她不放。那冰冷的记忆一步一步吞噬,当她终于回想起一切,当前世今生一一映照。死去的又是谁的温柔?存活的又是谁的眷恋?还是一切又要重归轮回?重新回到那最初与最终的誓言?最后一卷,一切谜团都将揭晓,一切真相即将拉开!**又**惜**的**话**
  •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这本《德川家康》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皇后和亲

    皇后和亲

    【本文已完结】她,一张利嘴,说遍天下无敌手,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金牌律师竟然穿越到一个不受宠的皇后身上还是个即将被送到敌国去和亲的皇后醒来第一天,威胁皇帝,不给权力姐就撂担子不嫁了!第二天,一脚把贵妃踹进荷花池,只要姐在就轮不到你嚣张!第三天,气晕太后,我就是后宫之主,看不惯,你就叫皇帝废了我呗!第四天,踢断小侯爷的命根子,敢吃姐的豆腐,让你一辈子断子绝孙!……第一个月,肱骨大臣、后宫嫔妃齐齐请命,皇上求求你,别让皇后去和亲!什么?竟然不让我去和亲了?那可不干,你这大齐都玩遍了,也玩腻了,收拾包袱,闪人!【精彩片段一】:夜黑,风高,爬墙夜!屁股一扭,脚一蹬,啪啦一声!墙太高,砖太滑,爬不上!“皇后,大半夜你在干什么?”一道邪魅的笑声在后面响起。“我在锻炼身体,对,锻炼身体,左三脚,右三角,屁股扭扭……”【精彩片段二】我要休了你!竟然敢设计圈套让我嫁你。好,那先把一年前你在赌场输的50万两银子还给我。我记得我只输了20万两!剩下那30万两是是利息。另外你开百花楼失败也花了我80万两银子,记得一起。……你欺人太甚,我要离家出走!包袱一款,银子一捞,儿子一牵,江湖我来也!正式开通包养(现在男主大家还在猜测中,谁猜到就是谁的,不收费,以先来先到为原则)蓝沁(qin)——郑潼潼包养风辰逸——阿布帝释天包养风念夏——萩萩包养推荐彩虹的新文《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阴阳奇珠

    阴阳奇珠

    韩轩偶获诡秘的阴阳奇珠,父母却惨死家中,魔族横行!为复仇,学奇阵,习五行之术。借神珠之力,斗天,斗神,斗邪魔!摒除万难,重塑金身,踏上飞升之路。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笑看温柔闹红尘

    笑看温柔闹红尘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温家徒有京城第一豪宅,实则穷得叮当响。穷怕了的温家小姐温柔被皇帝指婚,兴奋得两眼冒光。老天开眼,皇帝指婚的对象可是展莫渊!他是一品将军,那得多有钱!出嫁当日,亲爹欢送——为什么会欢送?她是她爹的养老基金啊!表哥陪嫁——为什么是表哥?她是表哥的衣食父母啊!相公跑路——为什么是跑路?圣旨到,展莫渊立刻起程前往边关,驱除鞑虏,保家护国!展莫渊,别以为躲到千里之外我就会放过你……本姑娘,跟你,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