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700000001

第1章 书信文体写作

第一节  书信的含义和作用

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同样,现代社会公务繁忙,公函类书信也格外繁多。为适应繁杂的公文处理,公函类书信往往形成一定的格式和程式,许多公函已成为填充式的印刷件。毫无疑问,这些公函类书信更注重实用,在书写上与传统书信的观念就只有格式上的相同之点了。

现代书信是由古代的文言书信发展而来的。现代书信的格式也往往带有文言书信蜕变的痕迹。文言书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非常实用而得体的套语,由于它们本身精炼和“高雅”,常常也为现代书写者所引用。同样,在现代通讯中,由于普通电报是论字计价的,所以有意无意中形成了一条“节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字数来阐明电报的内容,而文言恰恰在这个方面可以适应“节约”原则的苛求。因而,在现代书信中,文言成分仍是一种活跃的表现形式。

现代书信,有不少的类型都是按一定格式和一定程式书写的。格式和程式是区别书信类别的一个标志,也是书信写作所应该遵守的。但是,书信写作的目的,首先应当是妥善、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格式和程式决不应该成为束缚思想的框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新旧书信形式上的不同,正是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在写信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表达,其次才顾及格式问题。不能以文害意,这是必须谨记的信条。

第二节  信文的格式

信文的内容应包括五点。即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信也跟我们平时与人相见一样,首先要写称呼,而且应写在第一行顶格位置,写好后应加上“:”,“:”的后面应空白,这是一种书写格式的礼仪。正文应从第二行空两格的位置开始写,这样才显得层次分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要与称呼和署名相对应,通常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平时怎样相互称呼,信中就怎样写,依据人际间书信交往来看,称呼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四类:

写给长辈的信。在近亲间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父亲”、“母亲”、“祖父”、“二叔”、“二姨”、“四姑”等。如系非近亲的长辈,在称谓的前面加上名或姓,如“陈叔”、“大荣伯”、“玉兰姨”、“张奶奶”等。

写给同辈的信。可以直接写对方的名字,也可在名字后面加上称谓。如“大哥”、“大姐”、“伟国”、“淑芬”、“立志哥”、“嫒平妹”等。在朋友、同学、同事间,也可在名字后面加上“同志”、“同学”、“先生”、“小姐”、“女士”等称谓。在关系很好的朋友间,也可称“老王”、“小张”等。

写给晚辈的信。可以直接写其名字,如“力成”、“素兰”等,也可在名字后面写上辈分的称谓,如“炜儿”、“辉侄”、“小欣媳”、“建林甥儿”等,也可以不写名字,只写称谓,如“大儿”、“小女”、孙儿”等。

写给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则可写“全体同志”、“同志们”、“××连全连同志们”。如果是写给某个单位、团体、政治机关的信,应明确写出单位的名称,如“××市人民政府”、“××县妇女联合会”、“××市××街道办事处”、“××总公司”、“××工厂”等。如果是写给单位领导人的信,则应注明“××市政府市长同志”或“负责同志”、“领导同志”等。

如果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信,则宜将两个称呼上下并排在一起,最好不要采用前后写的方法。

所有称谓前面,如果要写上“亲爱的”、“尊敬的”等修饰语句,则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

2.正文

正文就是写信人在动笔之前,所考虑好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书信的最重要部分。要想将正文写好,事先必须认真思考一番,打好腹稿,也可写出纲要,列出主次、先后要点,这样写起来就条理分明,不至于颠三倒四。写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地写清楚,每件事要自成段落,重要的问题应写得具体、明确、详细,次要的问题可以简单点,可以一带而过。总之,要使收信人接到信一看就明白来信的意思。

如果是写回信的话,一定要在正文的开头,写明来信已收到。通常这是来信所关切的。然后,才写回复对方来信中所讲叙韵事情或公务的内容,这应是回信中的主要内容,所以应写得明确、恳切;最后写上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其他事情。如果需要对方回信的话,则应写明“敬请及时回复”、“敬盼回示”、“敬候回音”等文字。

一般而言,正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3.祝语

把正文写好之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颂和勉励的话,这也是书信中的一种礼貌。

祝语如何写,这是依据收信人与写信人的关系而定,通常可用“此致敬礼”、“祝万事如意”、“祝你快乐”;如收信人在病中、或生日、或新婚,则应写“祝早日恢复健康”、“祝生日快乐”、“祝新婚佳庆”等。

如果是给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的信,只写“此致敬礼”即可,对商界的祝语还可写“祝生意兴隆”、“祝财源茂盛”等。

祝语中的“此致”、“祝”等,一般是接着本文来写;如另写一行则可写在行格的中间位置;“敬礼”、“生意兴隆”等词语,都应另起一行与正文开头的称呼文字平行。

4.署名

署名是在祝语写完以后,在信笺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的名字。署名称为“落款”、“具名”。署名的写法应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

晚辈给长辈写信,应在署名之前加上自称,如“儿××”、“侄××”、“学生××”等。

长辈给晚辈写信,如系近亲,通常不写名字,如“父亲”、“父母手书”等;写给非近亲的晚辈,可在自称后面加上名字,如“伯父××”、“舅爷××”等。

平辈之间的书信,视亲密程度而定。如夫妇间有的只写名字中的一个字,显得很亲昵。一般同志、友人间,署上名字即可。

如果是以集体名义写的信,则应署名“××工厂”、“××商店全体员工”;如果是以个人名义写给某单位,署名则应为“××工厂工人刘××”、“××公司经理王××”;如果这个单位对自己还比较了解,则可不必在署名中写自己的职务,只写“××公司王××”也是可以的。

对长辈或师长、领导写的信,在署名之后,还应写上“敬上”、“谨呈”等文字,以表示对前辈和上级的尊敬。“手书”、“字”、“嘱”,只适于长辈对晚辈的使用。

5.日期

日期,在书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不容忽视。例如信中说:“母亲后天可以回家”,如果没有写出日期的话,对方接到信也不会知道“后天”是哪日。又如“厂方规定一周内报到”,如果没有写出写信的日期,“一周内”的具体日期是至关重要的,可能会造成对方误期的后果。

写明日期,一般都是使用通用公历(即阳历),如果是使用农历(阴历)则应注明;日期只写月和日就行,不必写上年份;如果是很有保存意义的信件,为了查证方便,则应写明年、月、日的具体日期;有的时间性和责任性均要求很严格,还可将日期的时间写出来,如(×月×日下午3时、×月×日凌晨2时30分),必要时,也可写出具体地点,如“×月×日××市××旅社”;日期正与某个节日相遇,则可写为“元旦”、“劳动节”等。

6.补述

补述(即附言),是人们在正文中有了遗忘作的补充。为使收信人重视,可在补述文字前加上“又:”、“还有:”等文字及冒号,也可在补述文字后写上“又及”两个字。

7.应注意的事项

在写信时使用的信笺,也是有讲究的,在家常书信及社交书信中使用洁白的信笺为好,因为这类颜色显得雅洁、大方;如写吊唁信则应全用素色;一般公务书信,多用于情况交流、业务商谈等,应用有单位头衔的信笺,以示公务商谈的严肃性。

在信文的字体方面,用毛笔、钢笔、圆珠笔都可以写,但只能用蓝、黑两色,不能用红色写,以表达对收信方的尊重。字体的大小均可以,都要求写得端正,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使人不容易辨认,还会觉得写信人缺乏认真的态度,尤其对长辈和初识的友人写信,更应注意这点。

信文的写法,一般都是从左至右横写的,当然直写也可以,可随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但在社交和公务书信中,都应是横写的;许多朋友在境外与友人通信时,为了尊重对方,也有采用盲写法。

第三节  信封的格式

写信必须写信封,如何写好信封,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7月17日发布的信封国家标准,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并对继续使用非标准信封邮寄的信函将一律不予收寄。国家推行“信封标准化、书写正规化、贴票规范化”是为了使邮局顺利通过自动化设备分拣处理信函,使信完好无损、快速地投递到收信人手中。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大家应支持和遵循。

标准信封:

┏━━━━━┳━━━━┳━━━━━━━┳━━━━━━━┓

┃          ┃        ┃    规格(mm)┃              ┃

┃  品种    ┃代号    ┃              ┃    备注      ┃

┃          ┃        ┣━━━━━━━┫              ┃

┃          ┃        ┃    长L宽B    ┃              ┃

┣━━━━━╋━━━━╋━━━━━━━╋━━━━━━━┫

┃          ┃    1   ┃    165  102  ┃              ┃

┃          ┃    2   ┃    176  110  ┃              ┃

┃          ┃    3   ┃    176  125  ┃              ┃

┃普通信封  ┃    4   ┃    208  110  ┃              ┃

┃          ┃    5   ┃    220  110  ┃              ┃

┃          ┃    6   ┃    230  120  ┃              ┃

┣━━━━━╋━━━━╋━━━━━━━╋━━━━━━━┫

┃          ┃    2   ┃    176  110  ┃              ┃

┃航空信封  ┃    5   ┃    220  110  ┃              ┃

┣━━━━━╋━━━━╋━━━━━━━╋━━━━━━━┫

┃          ┃    7   ┃    230  160  ┃              ┃

┃          ┃    8   ┃    309  120  ┃    有起墙和  ┃

┃大型信封  ┃    9   ┃    324  229  ┃  无起墙两种  ┃

┃          ┃    10  ┃    458  324  ┃              ┃

┣━━━━━╋━━━━╋━━━━━━━╋━━━━━━━┫

┃          ┃        ┃    220  110  ┃              ┃

┃          ┃    5   ┃    230  160  ┃    有起墙和  ┃

┃国际信封  ┃    7   ┃    324  229  ┃  无起墙两种  ┃

┃          ┃    9   ┃              ┃              ┃

┗━━━━━┻━━━━┻━━━━━━━┻━━━━━━━┛

标准信封的背面应印有:生产单位、印量、生产日期、监制单位、监制证书号等内容,无此内容者均为非标准信封。

这种标准信封,各地邮局有售。

我们有了标准信封,不能照旧信封的方法写,应规范地填写,填写时应注意:

(1)准确、工整地填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应填写在邮政编码的格内,不要超出格外,不要随意添改和连笔书写。

(2)国家规定的标准信封,都是横式的,横式信封有的印有三根细横线,表出上、中、下三个部位(有的是空白的),上部是写收信人的地址的,写法是先写收信人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名称,往下就写区(镇、乡)及街道、门牌号数,或者单位的名称;寄给本省(市、县)内的信,可略去省(市、县)的名称,只写本省(市、县)以下的地名即可。信封的中间是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后面写“同志”、“先生”、“小姐”等均可只要与收信人相适应就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姓名之后写上“老先生”、“老师”、“厂长”、“经理”等。收信人的姓名及称呼字体应写得稍大一点。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示;信封的下边偏右部位,是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末尾应写上“寄”、“缄”字,在右下方“邮政编码”的右侧,填上寄信人地址的码号。

(3)信封右边向左50~165mm,底边20mm之内为条码打印区(如图虚点所示处),寄信人不应在此区域内填写任何文字,以免影响条码的清晰度,而导致仪器分拣错误,延误信函寄出时间。(见下图)

┏━━━━━━━━━━━━━━━━━┓

┃                        贴  邮    ┃

┃□□□□□□            标  处    ┃

┣━━━━━━━━━━━━━━━━━┫

┃  ______                    ┃

┣━━━━━━━━━━━━━━━━━┫

┃  ______                    ┃

┣━━━━━━━━━━━━━━━━━┫

┃  ______                    ┃

┣━━━━━━━━━━━┳━━━━━┫

┃               条码区 ┃邮政编码  ┃

┣━━━━━━━━━━━┻━━━━━┫

┃                                  ┃

┗━━━━━━━━━━━━━━━━━┛

(4)邮票应贴在信封正面右上角“贴邮票处”,不能任意贴,否则函件无法通过仪器的检测。

(5)信封内信纸的折叠应整齐匀称,不能厚薄不一。

(6)寄往国外的信,必要时还应附加收信人所在国家通用的文字;在汉字书写上,为了尊重他们的习惯,有时可用繁体字,不用简化字。

(7)如果是托人捎带的信,信封的写法就很简单了,只需写上“烦交”、“呈交”、“便交”即可,不必写对方的地址邮编等,下方则“写内详”、“××托”等。

┏━━━━━━━━━━━━━━━━━━━━━┓

┃□□□□□□                  贴  邮      ┃

┃                              标  处      ┃

┃   ××省××县××街××号               ┃

┃    ×××    先生收                      ┃

┣━━━━━━━━━━━━━━━━━━━━━┫

┃    ××省××市××路××号×缄          ┃

┣━━━━━━━━━━━━━━━━━━━━━┫

┃           邮政编码:××××××         ┃

┗━━━━━━━━━━━━━━━━━━━━━┛

┏━━━━━━━━━━━━━━━━━┓

┃                        贴  邮    ┃

┃□□□□□□            标  处    ┃

┃        烦交                      ┃

┣━━━━━━━━━━━━━━━━━┫

┃    ×××    同志收              ┃

┣━━━━━━━━━━━━━━━━━┫

┃    内详  王托                    ┃

┣━━━━━━━━━━━━━━━━━┫

┃                       邮政编码   ┃

┗━━━━━━━━━━━━━━━━━┛

第四节  书信常用的称呼

1.长晚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祖父的姐夫、妹夫    ┃    姑祖父          ┃  内侄孙(侄孙)或┃

┃    祖父的姐妹        ┃    姑祖母(姑婆)  ┃  内侄孙(侄孙女)┃

┣━━━━━━━━━━━╋━━━━━━━━━━╋━━━━━━━━━┫

┃  祖父的兄(弟)      ┃  伯祖父(叔祖父)  ┃    侄孙或        ┃

┃  祖母的嫂嫂(弟妇)  ┃  伯祖母(叔祖母)  ┃    侄孙女        ┃

┣━━━━━━━━━━━╋━━━━━━━━━━╋━━━━━━━━━┫

┃    祖母的兄弟        ┃    舅祖父(舅公)  ┃    外甥孙或      ┃

┃  祖母的嫂嫂、弟妇    ┃    舅祖母(妗婆)  ┃      外甥孙女    ┃

┣━━━━━━━━━━━╋━━━━━━━━━━╋━━━━━━━━━┫

┃  祖母的姐夫、妹夫    ┃    姨祖父(姨公)  ┃    姨甥孙或      ┃

┃    祖母的姐妹        ┃    姨祖母(姨婆)  ┃    姨甥孙女      ┃

┣━━━━━━━━━━━╋━━━━━━━━━━╋━━━━━━━━━┫

┃    父亲的祖父        ┃    曾祖父          ┃    曾孙或        ┃

┃    父亲的祖母        ┃    曾祖母          ┃    曾孙女        ┃

┣━━━━━━━━━━━╋━━━━━━━━━━╋━━━━━━━━━┫

┃    父亲的父亲        ┃    祖父(爷爷)    ┃    孙、孙女      ┃

┃    父亲的母亲        ┃    祖母(奶奶)    ┃                  ┃

┣━━━━━━━━━━━╋━━━━━━━━━━╋━━━━━━━━━┫

┃    父亲的哥哥        ┃    伯父(伯伯)    ┃    侄、侄女      ┃

┃    父亲的嫂嫂        ┃    伯母(姆)      ┃                  ┃

┣━━━━━━━━━━━╋━━━━━━━━━━╋━━━━━━━━━┫

┃    父亲的弟弟        ┃    叔父(叔叔)    ┃    侄、侄女      ┃

┃    父亲的弟妇        ┃  叔母(婶、婶母)  ┃                  ┃

┣━━━━━━━━━━━╋━━━━━━━━━━╋━━━━━━━━━┫

┃  父亲的姐夫、妹夫    ┃    姑父(姑丈)    ┃    侄(侄)或    ┃

┃    父亲的姐妹        ┃    姑母(姑妈)    ┃    内侄女(侄女)┃

┣━━━━━━━━━━━╋━━━━━━━━━━╋━━━━━━━━━┫

┃    父亲的表兄        ┃    表伯父          ┃    表侄          ┃

┃    父亲的表嫂        ┃    表伯母          ┃    表侄女        ┃

┣━━━━━━━━━━━╋━━━━━━━━━━╋━━━━━━━━━┫

┃    父亲的表弟        ┃    表叔父          ┃    表侄          ┃

┃    父亲的表弟妇      ┃    表叔母(表婶)  ┃    表侄女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  ┃  表姑父(表姑丈)    ┃    表内侄(表侄)    ┃

┃    父亲的表姐妹      ┃  表姑母(表姑妈)    ┃  表内侄女(表侄女)  ┃

┣━━━━━━━━━━━╋━━━━━━━━━━━╋━━━━━━━━━━━┫

┃    父亲              ┃    父亲(爸爸)      ┃  儿(也用称“男”的)┃

┃    母亲              ┃    母亲(妈妈)      ┃    女儿              ┃

┣━━━━━━━━━━━╋━━━━━━━━━━━╋━━━━━━━━━━━┫

┃    母亲的祖父        ┃    外曾祖父          ┃    外曾孙或          ┃

┃    母亲的祖母        ┃    外曾祖母          ┃    外曾孙女          ┃

┣━━━━━━━━━━━╋━━━━━━━━━━━╋━━━━━━━━━━━┫

┃    母亲的父亲        ┃    外祖父(外公)    ┃    外孙、外孙女      ┃

┃    母亲的母亲        ┃  外祖母(外婆、姥姥)┃                      ┃

┣━━━━━━━━━━━╋━━━━━━━━━━━╋━━━━━━━━━━━┫

┃    母亲的伯父        ┃  外伯祖父(外伯祖)  ┃  外侄孙、外侄孙女    ┃

┃    母亲的伯母        ┃  外伯祖母(外伯婆)  ┃                      ┃

┣━━━━━━━━━━━╋━━━━━━━━━━━╋━━━━━━━━━━━┫

┃    母亲的叔父        ┃  外叔祖父(外叔祖)  ┃  外侄孙、外侄孙女    ┃

┃    母亲的叔母        ┃  外叔祖母(外叔婆)  ┃                      ┃

┣━━━━━━━━━━━╋━━━━━━━━━━━╋━━━━━━━━━━━┫

┃    母亲的兄弟        ┃    舅父(舅舅)      ┃    外甥、外甥女      ┃

┃  母亲的嫂嫂、弟妇    ┃    舅母(舅妈、妗)  ┃                      ┃

┣━━━━━━━━━━━╋━━━━━━━━━━━╋━━━━━━━━━━━┫

┃  母亲的姐夫、妹夫    ┃    姨父(姨丈)      ┃    姨甥、姨甥女      ┃

┃    母亲的姐妹        ┃    姨母(姨妈)      ┃                      ┃

┣━━━━━━━━━━━╋━━━━━━━━━━━╋━━━━━━━━━━━┫

┃  母亲的表兄、表弟    ┃    表舅父(表舅)    ┃    表外甥(表甥)、  ┃

┃  母亲的表嫂、表弟妇  ┃表舅母(表舅妈、表妗)┃  表外甥女(表甥女)  ┃

┣━━━━━━━━━━━╋━━━━━━━━━━━╋━━━━━━━━━━━┫

┃                      ┃    祖翁(爷爷)      ┃                      ┃

┃    丈夫的祖父母      ┃                      ┃    孙媳妇(孙媳)    ┃

┃                      ┃    祖姑(奶奶)      ┃                      ┃

┣━━━━━━━━━━━╋━━━━━━━━━━━╋━━━━━━━━━━━┫

┃                      ┃    外祖父            ┃                      ┃

┃    丈夫的外祖父母    ┃                      ┃  外孙媳妇(外孙媳)  ┃

┃                      ┃    外祖母            ┃                      ┃

┣━━━━━━━━━━━╋━━━━━━━━━━━╋━━━━━━━━━━━┫

┃    丈夫的父亲        ┃    公公(爸爸)      ┃  媳妇(儿媳、媳)    ┃

┃    丈夫的母亲        ┃    婆婆(妈妈)      ┃                      ┃

┣━━━━━━━━━━━╋━━━━━━━━━━━╋━━━━━━━━━━━┫

┃    丈夫的伯父        ┃    伯父(伯伯)      ┃    侄媳妇(侄熄)    ┃

┃    丈夫的伯母        ┃    伯母              ┃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丈夫的叔父  ┃    叔父(叔叔)    ┃    侄媳妇(侄媳)  ┃

┃    丈夫的叔母  ┃  叔母(婶母、婶婶)┃    外侄孙女        ┃

┣━━━━━━━━╋━━━━━━━━━━╋━━━━━━━━━━┫

┃    丈夫的舅父  ┃    舅父(舅舅)    ┃    外甥媳(甥媳)  ┃

┃    丈夫的舅母  ┃    舅母(妗)      ┃                    ┃

┣━━━━━━━━╋━━━━━━━━━━╋━━━━━━━━━━┫

┃    丈夫的姑父  ┃    姑父(姑丈)    ┃  内侄媳妇(内侄媳)┃

┃    丈夫的姑母  ┃    姑母(姑妈)    ┃                    ┃

┣━━━━━━━━╋━━━━━━━━━━╋━━━━━━━━━━┫

┃    丈夫的姨父  ┃    姨父(姨丈)    ┃  姨甥媳妇(姨甥媳)┃

┃    丈夫的姨母  ┃    姨母(姨妈)    ┃                    ┃

┣━━━━━━━━╋━━━━━━━━━━╋━━━━━━━━━━┫

┃    妻子的祖父  ┃    岳祖父          ┃    孙女婿(孙婿)  ┃

┃    妻子的祖母  ┃    岳祖母          ┃                    ┃

┣━━━━━━━━╋━━━━━━━━━━╋━━━━━━━━━━┫

┃    妻子的父亲  ┃  岳父(丈人、爸爸)┃    女婿(婿)      ┃

┃    妻子的母亲  ┃  岳母(丈母、妈妈)┃                    ┃

┣━━━━━━━━╋━━━━━━━━━━╋━━━━━━━━━━┫

┃    妻子的伯父  ┃    岳伯父          ┃    侄女婿(侄婿)  ┃

┃    妻子的伯母  ┃    岳伯母          ┃                    ┃

┣━━━━━━━━╋━━━━━━━━━━╋━━━━━━━━━━┫

┃    妻子的叔父  ┃    岳叔父          ┃    侄女婿(侄婿)  ┃

┃    妻子的叔母  ┃    岳叔母          ┃                    ┃

┣━━━━━━━━╋━━━━━━━━━━╋━━━━━━━━━━┫

┃    妻子的舅父  ┃    舅父            ┃    外甥婿(甥女婿)┃

┃    妻子的舅母  ┃    舅母            ┃                    ┃

┣━━━━━━━━╋━━━━━━━━━━╋━━━━━━━━━━┫

┃    妻子的姑父  ┃    姑父(姑丈)    ┃  内侄女婿(侄女婿)┃

┃    妻子的姑母  ┃  姑母(姑妈、姑姑)┃                    ┃

┣━━━━━━━━╋━━━━━━━━━━╋━━━━━━━━━━┫

┃    妻子的姨父  ┃    姨父(姨丈)    ┃    姨甥女婿(甥婿)┃

┃    妻子的姨母  ┃    姨母(姨妈)    ┃                    ┃

┗━━━━━━━━┻━━━━━━━━━━┻━━━━━━━━━━┛

2.平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儿子的岳父      ┃    亲家(亲翁)        ┃    姻弟、姻弟妇        ┃

┃    儿子的岳母      ┃    亲家(亲母)        ┃                        ┃

┣━━━━━━━━━━╋━━━━━━━━━━━━╋━━━━━━━━━━━━┫

┃    女儿的家翁      ┃    亲家(亲翁)        ┃                        ┃

┃    女儿的婆婆      ┃    亲家(亲母)        ┃    姻弟、姻弟妇        ┃

┣━━━━━━━━━━╋━━━━━━━━━━━━╋━━━━━━━━━━━━┫

┃    丈夫            ┃    夫(或写名字)      ┃    妻(或写名字)      ┃

┣━━━━━━━━━━╋━━━━━━━━━━━━╋━━━━━━━━━━━━┫

┃    妻子            ┃    妻(或写名字)      ┃    夫(或写名字)      ┃

┣━━━━━━━━━━╋━━━━━━━━━━━━╋━━━━━━━━━━━━┫

┃    哥哥            ┃    哥哥(兄)          ┃    弟、妹              ┃

┃    嫂嫂            ┃    嫂嫂(嫂)          ┃                        ┃

┣━━━━━━━━━━╋━━━━━━━━━━━━╋━━━━━━━━━━━━┫

┃    弟弟            ┃弟弟(弟、或写名字)    ┃  兄、蛆(或写名字)    ┃

┃    弟妇            ┃    弟妇                ┃                        ┃

┣━━━━━━━━━━╋━━━━━━━━━━━━╋━━━━━━━━━━━━┫

┃    伯父            ┃                        ┃                        ┃

┃    叔父的儿女      ┃堂兄、党弟、堂姐、堂妹  ┃堂弟、党兄、堂妹、堂姐  ┃

┣━━━━━━━━━━╋━━━━━━━━━━━━╋━━━━━━━━━━━━┫

┃    姐夫            ┃    姐夫                ┃    内弟(弟)          ┃

┃    姐姐            ┃    姐姐(姐)          ┃    内妹(妹)          ┃

┣━━━━━━━━━━╋━━━━━━━━━━━━╋━━━━━━━━━━━━┫

┃    妹夫            ┃  妹夫(或写名字)      ┃                        ┃

┃    妹妹            ┃妹妹(妹、或写名字)    ┃内兄(兄、或写名字)    ┃

┣━━━━━━━━━━╋━━━━━━━━━━━━╋━━━━━━━━━━━━┫

┃  姑母舅父、姨母的  ┃表哥(表兄)、表妹夫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

┃    儿子、媳妇      ┃    表姐、表妹          ┃                        ┃

┣━━━━━━━━━━╋━━━━━━━━━━━━╋━━━━━━━━━━━━┫

┃    丈夫的哥哥      ┃    哥哥                ┃                        ┃

┃    丈夫的嫂嫂      ┃    嫂嫂                ┃    弟妇                ┃

┣━━━━━━━━━━╋━━━━━━━━━━━━╋━━━━━━━━━━━━┫

┃    丈夫的弟弟      ┃    弟弟                ┃                        ┃

┃    丈夫的弟妇      ┃    弟妇                ┃    嫂(或写名字)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丈夫的姐夫        ┃    姐夫            ┃                    ┃

┃    丈夫的姐姐        ┃    姐姐            ┃    内弟妇(弟妇)  ┃

┣━━━━━━━━━━━╋━━━━━━━━━━╋━━━━━━━━━━┫

┃    丈夫的妹夫        ┃    妹夫            ┃  内嫂(嫂或写名字)┃

┃    丈夫的妹妹        ┃    妹妹            ┃                    ┃

┣━━━━━━━━━━━╋━━━━━━━━━━╋━━━━━━━━━━┫

┃    丈夫的表兄        ┃    表兄            ┃                    ┃

┃    丈夫的表嫂        ┃    表嫂            ┃    表弟妇          ┃

┣━━━━━━━━━━━╋━━━━━━━━━━╋━━━━━━━━━━┫

┃  丈夫的表姐夫、表姐  ┃    表姐夫、表姐    ┃    表弟妇          ┃

┃  丈夫的表妹夫、表妹  ┃    表妹夫、表妹    ┃    表嫂(或写名字)┃

┣━━━━━━━━━━━╋━━━━━━━━━━╋━━━━━━━━━━┫

┃    丈夫的表弟        ┃    表弟            ┃                    ┃

┃    丈夫的表弟妇      ┃    表弟妇          ┃    表嫂(或写名字)┃

┣━━━━━━━━━━━╋━━━━━━━━━━╋━━━━━━━━━━┫

┃                      ┃    内兄(兄)      ┃                    ┃

┃    妻子的哥、嫂      ┃                    ┃    妹夫            ┃

┃                      ┃    内嫂(嫂)      ┃                    ┃

┣━━━━━━━━━━━╋━━━━━━━━━━╋━━━━━━━━━━┫

┃    内弟(弟)        ┃                    ┃                    ┃

┃    内弟妇(弟妇)    ┃  妻子的弟弟(弟妇)┃    姐夫(或写名字)┃

┣━━━━━━━━━━━╋━━━━━━━━━━╋━━━━━━━━━━┫

┃    妻子的姐夫、妹夫  ┃    襟兄、襟弟      ┃    襟弟、襟兄      ┃

┃    妻子的姐妹        ┃内姐(姐)内妹(妹)┃    妹夫、姐夫      ┃

┣━━━━━━━━━━━╋━━━━━━━━━━╋━━━━━━━━━━┫

┃                      ┃    表兄            ┃                    ┃

┃    妻子的表兄嫂      ┃                    ┃    表妹夫          ┃

┃                      ┃    表嫂            ┃                    ┃

┣━━━━━━━━━━━╋━━━━━━━━━━╋━━━━━━━━━━┫

┃                      ┃                    ┃                    ┃

┃    妻子的表弟        ┃    表弟            ┃                    ┃

┃    妻子的表弟妇      ┃    表弟妇          ┃  表姐夫(或写名字)┃

┣━━━━━━━━━━━╋━━━━━━━━━━╋━━━━━━━━━━┫

┃    妻子的表姐夫      ┃    表姐夫          ┃                    ┃

┃    妻子的表姐        ┃    表姐            ┃    表妹夫          ┃

┣━━━━━━━━━━━╋━━━━━━━━━━╋━━━━━━━━━━┫

┃    妻子的表妹夫      ┃    表妹夫          ┃                    ┃

┃    妻子的表妹        ┃    表妹            ┃  表姐夫(或写名字)┃

┗━━━━━━━━━━━┻━━━━━━━━━━┻━━━━━━━━━━┛

3.长晚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同志(个人或集体)    ┃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  写名字、不用自称      ┃

┣━━━━━━━━━━━━╋━━━━━━━━━━━━╋━━━━━━━━━━━━┫

┃  老师、老师的妻子      ┃    老师、师母          ┃    学生                ┃

┣━━━━━━━━━━━━╋━━━━━━━━━━━━╋━━━━━━━━━━━━┫

┃                        ┃伯伯(伯)、叔叔(叔)  ┃                        ┃

┃    父母亲的同事        ┃                        ┃    侄、侄女            ┃

┃                        ┃    姨姨(阿姨)        ┃                        ┃

┣━━━━━━━━━━━━╋━━━━━━━━━━━━╋━━━━━━━━━━━━┫

┃                        ┃    友、同志            ┃  只写名字(如称对方    ┃

┃  同事、战友:朋友      ┃                        ┃                        ┃

┃                        ┃    (也可称兄、姐)    ┃  兄姐、则自称弟妹)    ┃

┣━━━━━━━━━━━━╋━━━━━━━━━━━━╋━━━━━━━━━━━━┫

┃    同学                ┃同学、学友、学兄、学姐  ┃同学、学友、学弟、学妹  ┃

┣━━━━━━━━━━━━╋━━━━━━━━━━━━╋━━━━━━━━━━━━┫

┃                        ┃                        ┃    老师(师)、师母    ┃

┃    学生                ┃    同学(或写名字)    ┃                        ┃

┃                        ┃                        ┃(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

┣━━━━━━━━━━━━╋━━━━━━━━━━━━╋━━━━━━━━━━━━┫

┃    儿女的战友、        ┃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  ┃    伯、伯母、叔、      ┃

┃    朋友、同学          ┃可称“同志”或写名字)  ┃  叔母、(或只写名字)  ┃

┣━━━━━━━━━━━━╋━━━━━━━━━━━━╋━━━━━━━━━━━━┫

┃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  ┃    同上                ┃    同上                ┃

┣━━━━━━━━━━━━╋━━━━━━━━━━━━╋━━━━━━━━━━━━┫

┃    初识的男友、        ┃    先生                ┃    只写名字            ┃

┃  女友(未婚女性)      ┃    女士(小姐)        ┃                        ┃

┣━━━━━━━━━━━━╋━━━━━━━━━━━━╋━━━━━━━━━━━━┫

┃                        ┃职务(总经理、董事长    ┃                        ┃

┃    上下级之间          ┃校长、乡长、厂长等)    ┃职员、职工(其他职务)  ┃

┃                        ┃                        ┃    或只写名字          ┃

┃                        ┃    或同志、先生        ┃                        ┃

┗━━━━━━━━━━━━┻━━━━━━━━━━━━┻━━━━━━━━━━━━┛

注:

表中所排列的称呼,是海内外通用的。但与海外通信,可酣情加以变更,为表示恭谦,在某些称呼前可加“贤”字,而自称前则加“愚”、“敝”字等。如称对方为“贤弟”、“贤侄”,则应自然称为“愚兄”、“愚叔”等。如信中提及对方的亲属,则可加“令”、“尊”字,如“令兄”、“令姐”、“尊夫人”等;如提及自家亲属,可加“家”、“舍”字,如“舍弟”、“舍妹”、“家父”、“家兄”等。(请参考本书“古代实用文体”中的“书信的称呼”)

当我们写信时,要准确使用,不能生搬硬套,避免用得不当。

第五节  书信常用赞颂慰语

┏━━━━━┳━━━━━━━┳━━━━━━━━┳━━━━━━━┓

┃  \ 收信 ┃              ┃    平辈        ┃              ┃

┃    \人  ┃    长辈      ┃                ┃    晚辈      ┃

┃颂慰语 \ ┃              ┃  (同志、友人)┃              ┃

┣━━━━━╋━━━━━━━╋━━━━━━━━╋━━━━━━━┫

┃          ┃    祝您幸福  ┃  祝你快乐      ┃  祝学习进步  ┃

┃          ┃    敬祝康安  ┃  即询学安      ┃    祝好      ┃

┃          ┃  祝您旅安    ┃  祝你成功      ┃  祝身体健康  ┃

┃    国    ┃  敬祝长寿    ┃  顺颂近好      ┃  祝团结友爱  ┃

┃    内    ┃  敬祝教安    ┃  祝你顺利      ┃              ┃

┃    平    ┃              ┃                ┃  盼努力工作  ┃

┃    时    ┃  顺祝康乐    ┃  并祝健康      ┃  望刻苦努力  ┃

┃    用    ┃  敬请春祺    ┃  祝工作顺利    ┃              ┃

┃          ┃  祝您冬安    ┃  祝万事如意    ┃              ┃

┃          ┃  顺请近安    ┃  祝事业有成    ┃              ┃

┃          ┃敬祝合府平安  ┃  此致敬礼      ┃              ┃

┗━━━━━┻━━━━━━━┻━━━━━━━━┻━━━━━━━┛

┏━━━━━┳━━━━━━━━┳━━━━━━━┳━━━━━━━┓

┃          ┃  恭叩金安      ┃  并候近安    ┃  即询近佳    ┃

┃          ┃  肃请福安      ┃  顺颂大安    ┃  即问近好    ┃

┃          ┃  顺颂福绥      ┃  敬颂台安    ┃  盼自珍重    ┃

┃          ┃  恭请双安      ┃  谨请春安    ┃  附问旅安    ┃

┃          ┃  敬请福禄      ┃  顺祝冬安    ┃  祝旅居顺利  ┃

┃  海      ┃  祗请待祺      ┃  祈祝时绥    ┃  祝诸事顺遂  ┃

┃  外      ┃  即颂钧安      ┃  敬请勋安    ┃  祝合家如意  ┃

┃  平      ┃                ┃              ┃              ┃

┃  时      ┃  顺颂侍安      ┃  恭请戎安    ┃              ┃

┃  用      ┃  敬请颐安      ┃  顺请文安    ┃              ┃

┃          ┃即颂合府大安    ┃  敬请俪安    ┃              ┃

┃          ┃                ┃  (用于夫妇)┃              ┃

┃          ┃                ┃  并颂妆安    ┃              ┃

┃          ┃                ┃  (用于女士)┃              ┃

┃          ┃                ┃并颂闽第安康  ┃              ┃

┗━━━━━┻━━━━━━━━┻━━━━━━━┻━━━━━━━┛

┏━━━━━┳━━━━━━━━┳━━━━━━━━┳━━━━━━━━┓

┃\收信人  ┃                ┃    平辈        ┃                ┃

┃  \      ┃    长辈        ┃                ┃    晚辈        ┃

┃颂尉语\  ┃                ┃  (同志、友人)┃                ┃

┣━━━━━╋━━━━━━━━╋━━━━━━━━╋━━━━━━━━┫

┃    新    ┃    恭贺年禧    ┃                ┃                ┃

┃    年    ┃    恭贺新禧    ┃  祝春节快乐    ┃  祝年年进步    ┃

┃    节    ┃    即颂岁禧    ┃  颂新年幸福    ┃    祝节日好    ┃

┃    日    ┃    敬请春安    ┃  祝新年发财    ┃  祝春节愉快    ┃

┃    用    ┃                ┃  祝节日新禧    ┃  祝新春快乐    ┃

┃          ┃    恭祝春安    ┃                ┃                ┃

┣━━━━━╋━━━━━━━━╋━━━━━━━━╋━━━━━━━━┫

┃          ┃    恭贺燕禧    ┃  祝新婚喜安    ┃                ┃

┃    贺    ┃  祝新婚幸福    ┃  祝新婚盛喜    ┃  祝永恒敬爱    ┃

┃    婚    ┃                ┃                ┃  祝新婚快乐    ┃

┃    庆    ┃  恭贺新婚大喜  ┃  贺爱情永笃    ┃                ┃

┃    用    ┃    敬贺俪安    ┃  祝并肩前进    ┃  祝爱心永结    ┃

┃          ┃                ┃                ┃  祝你俩永爱    ┃

┃          ┃  贺良缘喜结    ┃  祝幸福美满    ┃                ┃

┣━━━━━╋━━━━━━━━╋━━━━━━━━╋━━━━━━━━┫

┃  问      ┃  敬祝康复      ┃  祝早日康复    ┃  祝身体健康    ┃

┃  候      ┃                ┃                ┃                ┃

┃  病      ┃  敬祝愈安      ┃  祝精神愉快    ┃  祝早日愈痊    ┃

┃  伤      ┃  恭请痊安      ┃    祝愿早痊    ┃  祝平安快乐    ┃

┃  人      ┃                ┃                ┃                ┃

┃  用      ┃                ┃                ┃                ┃

┣━━━━━╋━━━━━━━━╋━━━━━━━━╋━━━━━━━━┫

┃          ┃  敬请节哀保重  ┃  望节哀保重    ┃  希保重身体    ┃

┃  唁      ┃  敬请节哀已安  ┃  请节哀珍体    ┃希化悲痛为力量  ┃

┃  慰      ┃                ┃                ┃                ┃

┃  用      ┃    专候素履    ┃                ┃                ┃

┗━━━━━┻━━━━━━━━┻━━━━━━━━┻━━━━━━━━┛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系统之都市悍女

    超级系统之都市悍女

    某天突然天上掉馅饼,景飒走了狗屎运,居然成了世家传人,羡煞了旁人,但是却也要了她的小命。什么血脉至亲,什么嫡系传人,她从来就不想要。再次醒来,一睁眼,已经满目凌然。强者异能系统,为她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可是,异能菜鸟也是很苦逼很憋屈的事儿啊。度过了菜鸟之后的生活,那才叫做春天。E级,D级,C级,B级,A级,S级,SSS级,X级,噬血进化,复制,禁锢…一个个全新的异能,让人眼花缭乱。既然老天让她重活一次,那么她就要活得精彩。这一世她要活出全新的自己,她要亲眼看着那些伤害她的人,一个个在她的脚下惨叫,哭嚎。☆☆☆☆☆☆☆☆☆☆☆☆☆☆☆☆☆☆☆☆☆☆☆☆☆☆☆☆☆☆☆☆☆☆☆☆☆十六岁,刚刚上高中的年纪。可是她却已经是医大的客座教授。一把银针,一柄手术刀,中医西医,游刃有余。赌石,她不懂,但是没关系,她的运气一向很好。素手纤纤,一个千亿财富帝国在她手中打造。☆☆☆☆☆☆☆☆☆☆☆☆☆☆☆☆☆☆☆☆☆☆☆☆☆☆☆☆☆☆☆☆☆☆☆☆☆于是现代都市的一个全新神话,便又为她所谱写着。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景飒就是传奇,传奇就是景飒。她说:“做女人,要么忍,要么残忍。那好,我选后者!”她说:“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战场,而我就是那个无冕之王!”她说:“我不是高尚的人,更不是救世主,我只为自己与我在意的人而努力!”她说:“招惹我没关系,我不介意狠狠地踩扁你!”☆☆☆☆☆☆☆☆☆☆☆☆☆☆☆☆☆☆☆☆☆☆☆☆☆☆☆☆☆☆☆☆☆☆☆☆☆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废柴小姐倾天下》推荐自己的完结文《魅影修罗变》推荐自己的连载文《极品上神》☆☆☆☆☆☆☆☆☆☆☆☆☆☆☆☆☆☆☆☆☆☆☆☆☆☆☆☆☆☆☆☆☆☆☆☆☆【声明】1.本文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求的是内容精彩,不求过分考据。请看文的各位亲,不必太较真,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委婉提出。读者看文求一乐,作者写文求个心情,大家开心为上。2.文中所有关于赌石,异能,均为从网上搜罗的资料写成故事,夸张和不足之处甚多,如遇行家,请您一笑了之。3.不喜欢的亲,请点右上角小叉。作者非玻璃心,接受一切以尊重和善意为前提的意见和建议,但辱骂和人身攻击的评论,将一律做删评和禁言处理,谢谢。最后,祝大家看文愉快!
  • 豪门霸宠:喵星女仆要翻身

    豪门霸宠:喵星女仆要翻身

    意外的碰撞,让他们擦出爱情的火花,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他的猫仆。“少爷说什么都是对的,少爷做什么都是对的,少爷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少爷让我睡他床上,我……也只能乖乖从了。”她收敛锋芒,甘心活在他的羽翼下。之后却被无故放逐美国五年,再次回国,已难掩光华,昔日的恋人是否还在原地等她,再次相遇,他依旧惊才绝艳,英气逼人,而她不再唯唯诺诺。“少爷,七七小姐包了三个小鲜肉,已经带回别墅了。而且是用你的钱包下的,她说……”“说什么?”“说你还是适合戴绿色的帽子”“什么!这个该死的女人……”随着男人的一声暴怒,价值十万的笔记本光荣下岗了!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重生军营成长记

    重生军营成长记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另一个自己人还是那个人,父母同学朋友全变了可怎么重回高中却没了自由和父母在大院的生活怎么适应总之就是一个女汉子穿越到平行空间的年少时光发现自己成为部队小孩的故事...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妈咪很惹火

    妈咪很惹火

    她逃课,他帮她签到;她骂人,他帮她堵嘴;她打架,他帮她捆人;她要他?嗯,脱掉衣服配合。六年前,她是凤岭城中最爱惹祸的慕容千金,他是她最忠诚的拥护者俗称狗腿。她天不怕地不怕,却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上了Bos大人寄养在她家的私生子?好吧,为避免被自家老头子打成残废,她先逃了。六年后,小包子私逃回凤岭城,于是一场盛世大战拉开序幕。——*男主PK女主*——几年后重逢,他的魔掌伸向了她:“女人无论长什么样,关了灯都一样。你以为你能逃得出我的手掌心?”“男人无论上面长什么样,下面都是一个样,何况——”她不屑的上下瞟了他两眼,轻启薄唇说:“嗯——你比别人弱爆了。”——*女主PK包子*——“爹地有什么好,你骂人要揍你,你打架要揍你,你乱撒尿要揍你,你——”“但他有件事是妈咪绝对做不到的。”小包子很严肃。“什么事?”女主大怒。“他能陪我一起跳‘大象’。”小包子脱下小裤裤,“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男主PK包子*——小包子斜靠沙发,翘着二郎腿一抖一抖,“爹地,我妈咪很惹火哦。”“不是惹火,是惹祸!”男主很严肃。“差不多啦。”小包子无良的摆了摆手。男主嘴抽筋,是差很多,好不好?———*咯咯咯*——提示一:本文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提示二:小包子很妖孽,切勿把他等同于五岁。提示三:拒绝拍砖,有砖请回家拍你相公。
  •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怎料得,漫漫一指,竟由他涟漪范范。戏中角,角中戏,处处戏台不知谁看戏?满尽心思曲中藏,拂袖一去,弦断逼得歌终,人独泣。一段不一样的董鄂妃传奇,一曲顺治出家的悲壮,什么是取舍,什么是无悔。黛眉佳人,骁勇帝王,可怜一对鸳鸯,风吹雨打。也许相逢,便注定了,万劫不复。-----------------很久没有来写完了,希望大家还记得小之,希望支持我的新作:《半世流离半生寻》链接:http://m.pgsk.com/a/500484/
  • 疯癫

    疯癫

    胡冰心的孪生妹妹杨子楠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独自驾车在七夕街上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后,不仅失去了记忆,而且变得如惊弓之鸟般弱不禁风,在她调查车祸原因的过程中。胡冰心打听到了一件关于七夕街的骇人事件——常常有人在深夜遇见一位身穿红裙、怀抱白狗的女子。她总是冷不防地出现在树下,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如鬼魅般来去无踪。失忆后,杨子楠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原本关严实的窗户会在半夜莫名其妙地洞开;无人使用的电脑会自己启动,一朵艳丽的红玫瑰赫然跳跃到屏幕上;深夜的窗外似乎总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房内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