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设计
什么是设计
关于设计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通常我们把计划、规划和设想由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称为设计。设计不仅仅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还会通过听觉、嗅觉、触觉传达出来营造一定的感官感受。人类想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想要创造文明,就必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一般而言,最基础、最重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而设计便是进行造物活动之前的必不可少的计划,我们可以把这一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也被看做是一种职业。就如电影业中有场景设计一职,印刷业中有包装设计一职一样。如果仅仅将“设计”作为设计,那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美感上的修饰,而在情感和创意上却是空洞乏力的。这说明在一开始我们就让设计的力量丧失了。很多人经常会谈论怎样才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设计在商业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在当今社会,设计已经成为商业战略中的重要角色。人们从出色的广告和优秀的品牌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中意识到,好的产品设计能够实现自我促销。
由设计这个词可以衍生出很多理论和议题,我们通常把以设计为职业的社会环境叫做设计界。设计界在欧美国家的历史相当悠久,欧美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为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两大主流。
设计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展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试想一个人穿着自己设计的T恤走在街上,那种感觉肯定是非同凡响的。其实创意设计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在家居装饰领域可见一斑。有的人喜欢简约、古朴的风格,有人则喜欢华丽的宫廷风格,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具有创意的家居设计应该是注重形式美与实用性的统一,即整体协调统一、局部展示出别具匠心的个性风采。同样表演也是一种设计,它需要创造力。戏剧里的角色大多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只有创造力才能让人物更生动传神。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创意性的设计。比如说用可变色材质制成,采用了透明中空设计的眼镜架就是非常有创意的。可以将各种颜色的墨水注入其中,以达到变色的目的。拥有这样一副设计得超级时尚的眼镜会令人感到又炫又酷。还有卡片灯也是一项令人赞叹的创意,它和普通信用卡一样小巧轻薄,可以折叠起来放到钱包里,它会在关键时刻给人带来光明。
设计的认知
心理学中的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当然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似乎有点太过费解。
其实生活中,设计的影子随处并非鲜见。如小偷逃跑的钥匙链,设计者很有意思的将一个满脸蒙着黑布的滑稽扮相的小偷,设计成偷完东西慌张逃跑的样子,他手中握着的地方就是拴钥匙的地方,试想如果这样一串钥匙被真正的小偷偷到,会不会让小偷啼笑皆非?这就是设计,在实用中添加上新颖的创意,让人在享受实用的同时,也不忘记笑一笑。
对设计的认知如果用这串钥匙链表示的话,就是当我们通过视觉看到这个钥匙链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滑稽的印象,印象的感知经过处理后就形成了记忆,于是我们就对这件小设计形成了一种认知:好玩!创意!,因此,钥匙链的设计就定格在你大脑中的某一个角落,当别人也无意中谈到这个好玩的钥匙链的时候,你会霎时感到兴奋,“这个我也见过的,真的好搞笑……”
所以说,设计的独特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了,因为独特的东西往往会让见到的人第一印象就显得深刻。
对每一项设计的认知过程,都离不开视觉与感觉的介入。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关注旅游资讯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这样一句宣传语:“将XX美景尽收眼底!”事实上,因为拥有视觉,不只是美景,我们可以将能够看到的整个世界尽收眼底。
视觉是我们认知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师们寻找灵感的第一步。一位出色的设计师肯定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进而用思维的认知、记忆的画面、想象的发散来提炼出最精华的设计灵感。
所以不要小瞧了设计的哪怕一个微小的细节,毕竟那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对事物信息的搜集、对自我固有思维的挑战。
对于设计,尤其是那些充满创意的设计,我们应该用一颗敬畏与新奇的心去面对。
好设计如何产生
我们经常会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称得上好的设计,它们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它们独特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中间有一大批人错误地认为设计是没有好与坏之分,而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其实只有合适又养眼的设计才能叫做好的设计。曾经大家认为好的色彩搭配、好的造型、好的风格或者好的装饰就意味着好的设计。这仅仅从相对简单的定义出发,而好的设计是能够为许多公司带来商业价值的,是能确保自己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设计的新内涵。众所周知,设计与创新在概念上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想明白为什么好的设计对今天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就必须真正理解设计与创新二者的关系,如此才能体验设计的强大力量。在市场上,优秀的设计会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同时对竞争者构成威胁,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引发情感的回应是设计最关键的目标。当人们谈论某设计作品的时候发出感叹,设计师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里涉及一个好的设计的核心内容,即创造性。我们一直在寻求原创性的设计,这种设计并非由已有的设计衍生而来。我们并非只为创造性而寻找创造性,我们需要平日知识的堆积与融会贯通。
当今的我们面临着能源、环境、资源、公共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挑战。很多好的设计的目的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或最佳视觉效果,而是追求人们逐渐忽视了的社会责任。今天我们的设计师应该转变思考设计的习惯,不仅要创造出外形“漂亮”的作品,同时也要追求满足创造一个绿色未来这一需求的解决方案。因为,创新的设计意味着漂亮、实用、可持续。
那么创新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开始于调研,即对消费者进行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动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自然的定性化的行为,它以一种密切接触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行为,而并非是许多公司所做的定量化的市场调研,更不是大规模的针对群体的调查。它期望形成一些独树一帜的观点,为创造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带来启发。通常它会从其他认知学科诸如心理学、人类学中借鉴模式,以深入了解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使用者自身的感受。当可行的观点产生以后,设计师们就可以制作出作品的草图或者产品的原型。
这样一来,设计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不断从使用者那里得到反馈,对产品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达到对方满意的程度。产品经过用户不断确认的循环过程,正是一种风险降低的过程,可以确保最终产品与用户的实际需要一致。
认知与印象的关系
几个人同时去参观一个展览会,回来以后让他们回忆展览会的情况,结果可能大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因而注意的指向不同。所以,认知与记忆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有兴趣的东西就看得具体,印象深刻,记得详细,不容易忘记。没有兴趣的东西,就会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此说,兴趣与独特是促使我们实现认知的潜在动力。一个很糟的设计品只会让我们得出认知之后,形成一个“很烂”的印象,但一个能够在想法上出新,在设计上出位的作品,总会让我们产生眼前一亮的欣喜,于是“超赞”的印象与作品的形象赫然被录入了脑海。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对那些颜色鲜艳的物体产生深刻的印象,如红色的旗帜,碧绿的草原等。也会对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感觉到印象深刻,因为他们与舒缓的形状太冲撞。认知与印象之间,呈现的是先来后到的关系,没有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也就不可能出现储存在大脑中的印象。
但是认知与印象之间存在着一个连接纽带,一个转化的中间过程,那么印象又是如何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呢?答案是想象力。只有在认知了一件事物后,并在大脑中通过了一定想象力的演绎,才可能形成印象。
想象力是伟大的魔术师,它让未来的世界提前进入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突破生活格局。想象力是不跟随,不从众,让我们甩开“不可能”的机制一路前行。日本的高桥浩认为,天才人物是那些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幻想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用幻想来开道。毛姆则认为,想象力是独创力的基础。想象力是让认知更加生动,让印象更加深刻的魔法。
不妨看一下一个创意的宣传,以及由其带来的深刻的印象与广告效果。
在巴黎《日日新闻》上曾有这样一则广告:香奈尔化妆品公司精选10名丑女将在星期六晚上在巴黎大舞台与诸君见面。广告刊出后,一时间被传为奇闻。届时到场参观的人非常多。帷幕拉开,丑女们一个个鱼贯而出。果然,一个个都长得奇丑无比。观众们顿时嘘声一片,大家无不惊叹:“竟然会有这么丑的女人!”这时,只见香奈尔女士笑容可掬、神态自如地走上台,对大家说:“为了展示本公司化妆品的功效,请诸位朋友稍等片刻,让丑女们化妆,以谢诸君。”过了一会儿,随着幕布再起,丑女们一个个涂脂抹粉,霓虹灯下果然是另一番模样。观众无不叹服,自此香奈尔公司生产的化妆品在市场上成了畅销货。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所认为的那样,想象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想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如果在工作中缺乏想象,我们就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创意。许多作家在创作时也往往让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各种感观都搭上想象的快车,让自己的大脑达到新一层的境界。
简言之,认知是印象的前提,印象的出彩则需要全面的认知与想象力的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