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经济法则——收益>成本
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在浮躁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经济学家坚定的理性。理性不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去看待问题,而是以更优的方案去权衡取舍,让自己过得更好。
在经济学中,经济人的“理性”就是指个人的主观意愿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福利,也就是说,理性人应该懂得如何为自己谋福利,做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在经济学家的世界里,一切事情都遵循着“理性开道,利己先行”的经济学真理。
理性人精于算计的基本含义首先是收益大于成本;其二是帕累托改进,也就是在不使得一方利益变坏的情况下,使得另一方的利益有所增加;其三是像经济人一样去思考,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在做事前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但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为了获取自身最大的收益,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理性程度其实是有差别的。
有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约好某天去打高尔夫球。这一天,当玩兴正浓时,他们发现有个人总是在球场上漫无目的地奔跑,严重影响了他们,于是他们决定去向球场交涉。球场的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球场为了向全社会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一下午是向盲人免费开放。今天是星期一,那个到处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的行为影响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道歉。”三人听后,有三种不同的反应。牧师听后大为感动,遂决定抽出一定时间,免费为残疾人祈祷,祈求上苍保佑,为残疾人带来福音。医生听后,马上决定,向球场学习,并准备在他的诊所里,留出一定的时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学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有些不明白,你们球场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
从理性视角来看,白天与黑夜对于盲人没有区别,把对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一点都不损害盲人的利益。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的游人一起共享高尔夫球场,盲人的利益虽然能得到保证,但显然,正常游客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说,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一般游客利益牺牲的基础上,如果这样,球场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经济学家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来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处处都以经济学理性的视角观察世界。毕竟,世界上还有除了经济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亲情、友情、同情心,如果一味把这种理性观运用到一切生活准则中,生活将不可避免会有点变味。
不可否认的是,以经济学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当然,这里的“理性”指的是有限理性。因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占有信息的多少、理智和聪明的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人难以驾驭等。但是,尽管如此,每个人还是会尽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趋利避害既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他的理性使然。
用理性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能避免生活中许多无意义的冲动和疯狂,让我们有限的生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培养起自己的理性精神,以理性人的视角面对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每时每处都有一本经济账
科学家证明,蜜蜂是地球上最令人敬佩的建筑专家。它们凭着天赋本能,以经济学原理——用最少的材料(蜂蜡),建造出了最大的空间(巢房)。巢房是由一个个正六角形的房室,背对背对称排列组成。六角形房室之间相互平行,每一间房室的距离都相等。 每一个巢房的建筑,都是以中间为基础向两侧水平展开,从其房室底部至开口处有13°的仰角,是为了避免存蜜的流出。另一侧的房室底部与这一面的底部又相互接合,由三个全等的菱形组成。此外,巢房的每间房室的六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两墙之间所夹成的角度正好是120°,形成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
人们不禁会发出疑问,蜜蜂也会按成本—收益分析行事?其实,动物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产生于动物求生和发展的本能。尽管它们没有用复杂的理论来表述这个道理,但却在各种活动中按这个原则行事。
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事实上,人类在生活中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更是每时每处都会考虑到成本—收益这一问题。任何一个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会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是: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具体来说,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为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由于行为者具有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成本—收益分析蕴含着一种量入为出的计算理性,成本收益的计算特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
在经济生活中,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获得多少收益。而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一般都是不会去做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打算开一家服装店。在计算成本时,你可能会考虑到店面的房租、进货的费用、借款的利息、付给雇员的工资、水电费、税金等。在扣除这些费用之后,你认为自己还会赚到钱。但这样的计算是不完全的:你漏掉了自己的工资,你垫付的资金的利息,还有开服装店的机会成本等。只有把这些成本也考虑在内,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开服装店就是值得的。
其实,成本—收益分析法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无论是经济学博士还是没有入学的孩童。不妨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小学读书时,家里很穷,甚至两元钱的学费都很难付得起。有一次母亲为奖励他考试得了第一名,给了他五毛钱零花钱,他非常高兴,但很快有些犯愁:这五毛钱该如何花呢?应该买练习本吗,能买一个,因为他的练习本已快用完了。但学校边上卖的三毛钱一个的烧饼对他的诱惑力也不小。有一次同桌小伙伴让他咬了一小口,那味道之好以至于他当时想哪天有钱时一定吃个够。但显然,他无法同时实现两个愿望,二者只能择其一。在反复权衡了两天后,他最后的选择是:花两毛钱买了一张白纸,裁订成一个小练习本;剩下的三毛钱则买了一个烧饼。
可以说,这“五毛钱”花得很值。其实,这位博士小时候面对的“五毛钱如何花”也是一种成本—收益问题。当然,他最后的选择是,投入了五毛钱的成本,得到的收益是:既满足了学习的需要,又满足了解馋的需要。
生活中,人们虽然都知道成本收益的概念,却经常忽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问题。几年前的央视春晚小品《装修》中:巩汉林怕装修工人偷工减料,宁愿花几十块钱打的去买一根一毛钱的钉子。黄宏听了说:就这脑袋,在我们农村就是叫驴给踢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出类似选择的人并不在少数,付出成本太大而收益较小的“非理性人”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没有免费的午餐:有投入才有收益
对于每一个理性人而言,实现收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每天的主题。经济学成本与收益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投入,自然也就没有收益。人人都想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经济人的利益心态的自然驱使,但是只有持续、健康的付出后,你才会有理想的收获。
人们都希望收益大于成本,如果成本是零就最好了。在追求最大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往往会呈现非理性的一面——或许非理性与理性,就是在这时判然两途的。“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心往的“免费”不过是个幌子,在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利益背后,总有你不愿看到的另一面。我们必须要明白:要想得到收益,就要先付出相应的成本。
春秋战国时期的淳于髡是齐国的大臣,他能言善辩。齐威王时,楚国大举进犯齐国。齐威王于是派淳于髡去赵国搬救兵,并为淳于髡准备好了送给赵王的礼物:百斤黄金,驷马车十辆。淳于髡听到这样的安排,仰天大笑,把帽子都给笑掉了。齐威王问淳于髡为什么笑,他回答说:
“我从东方来的时候,看见路旁有个向神灵祈祷丰收的人。他提着一只猪蹄子,一杯酒,祷告说,‘请神灵保佑,让我的山坡地能收到满笼粮食,平坦的土地能收到满车的粮食。五谷丰登,让我家的粮食堆积得满满的!’我看他奉献的东西太少,而要得到的东西却很多,所以我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每镒为二十两)、白壁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立刻出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包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
其实,这则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付出的少就不能幻想获取大的收获。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我们要想取得最大利润,就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自助者天助”,自己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付出,就算是上天也帮不了你。就好像一个虔诚的教徒每日祈祷上帝自己可以中大奖,却从未付出行动去买一张彩票。没有现实的投入,哪里会有现实的收益?
守株待兔的寓言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可以用来阐述成本最小化原则——即付出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兔子”。故事里的农夫其实并不傻,他知道比较自己的收益和成本,而且知道在树下等撞死的兔子,比种地要来得轻松,付出的成本也小很多,他觉得这是他成本最小化的一个途径。只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天上不会一直掉馅饼!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信条。的确如此,没有投入,哪来的收益?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都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却只愿意付出很小的成本甚至不付出成本。
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经济品稀缺的世界,相对于需求而言,物品和劳务总是有限的,它通常需要支付一个正的价格才能获取,所以不可能免费赠送给你。假若是免费,那也只是表象,在其背后,“买的不如卖的精”,“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越是大利,你越要小心谨慎,因为等待着你的或许是巨大的陷阱,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付出成本才能获得收益,这样的道理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启发:不要总是幻想着机会和成功无端地找上门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我们才能最终获得成长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