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经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健,骨骼外形和内部结构正常,而且不怕累,还可防止小磕小碰的外伤。“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肝经气血充足则筋脉强劲有力,休息松弛时可保护所有骨骼,充实滋养骨髓;生活运动时可约束所有骨骼,避免关节过度活动屈伸,防止关节错位、脱位。如果肾经精气亏虚,肝经气血不足,就会造成骨髓发育不良甚至异常,更严重的会导致筋脉韧性差、肌肉不能丰满健硕。没有了营养源泉,既无力保护骨质、充养骨髓,又不能约束诸骨,防止脱位,久之关节在反复的活动过程中,便会渐渐老化并受到损害而过早过快地出现增生病变,所以防治骨质增生就要常敲肝肾两经。
骨质增生是肾经所主的范围,肾经起点在足底。中医认为热则行,冷则凝,温通经络,气血畅通,通则愈也。敲肾经及热水泡脚可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从而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的作用。所以敲肾经及用热水泡足是预防和辅助治疗骨质增生的好方法。
另外,平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外伤,因为外伤是造成人体组织增生的重要因素。人体有了外伤,其外伤部位的软骨组织就会受到伤害并有可能导致软骨组织的病变或坏死,致使骨端裸露而增生。
走路也是预防骨质增生症的主要方法,可以加强关节腔内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部位的渗透,以减轻、延缓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以达到预防骨质增生症的目的。
此外还要预防寒凉,《黄帝内经·痹论篇》说:“风寒湿杂至,而为痹也……以冬遇此病为痹也。”所以保暖对预防骨质增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病,固摄真阳元气才是王道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
在五脏中,心处于最高位,但它上面还有个元气,一个人如果元气尽了,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因此,一个人患心脏病的根本原因是肾经和真阳元气不足,治疗的时候应从固摄真阳元气入手。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高科技都背离了这个根本,比如人造心脏,植入人体内部,虽然与人体心脏的大小几乎相同,但植入人造心脏的患者的寿命都很短。这是因为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换了心脏却没有增强肾气,而且,人造心脏属于人体异物,肾气是不可能向人造心脏供应动力的,肾气与人造心脏做不到心肾相交,患者就不可能活得长久。
与此相对应的是心脏移植手术,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能够将寿命延长十几年甚至更长,这是因为被移植的心脏是人类的心脏,能够与肾气相交通,达到心肾相交。而且,新移植的心脏是健康的,肾并不需要提供大量的肾气去补充虚弱的心气,从而使较虚弱的肾脏功能得以恢复。虽然被移植的不是自己的心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但总比金属、塑料之类的硬性异物要强得多,这就是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人能够存活更长时间的原因。在心脏移植手术以后,如果患者能够服用“祛邪扶正”的药物来恢复元气,排异反应也会很快消除。因此,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疏通经脉、恢复元气入手,再加上使用“祛邪扶正”的药物,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固摄真阳元气呢?
首先要加强对心经的锻炼,让心肾相交。所谓心肾相交就是要让心火与肾水相交,阴阳调和。但是心在上,为火,容易往上飘,而肾在下,为水,容易向下走,这样心肾不相交,心火会让人一直很精神,处于兴奋状态,睡不着,这就是失眠。心经在午时当令,也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上下午更替、阳气与阴气的转换点。所以说,中午吃完饭后要午睡一会儿,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我们经常在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之间敲心经,点揉和弹拨心经上的重点穴位——极泉穴,还可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此外,现代人身体内普遍寒湿重,这也是诱发心脏病的一个原因。我们只要给身体升温,让血液流动起来,就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消除各种不适。
根治便秘,还得从润肺生津开始
便秘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常见问题,关于防治之策,五花八门,有食疗的,有用药的,有按摩的,但是办法多,出路少,最后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却是少之又少。
有过育儿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小孩子容易腹泻、咳嗽,而很少患便秘,从这个意义上说,便秘可谓是成年人的“专利”。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这和大肠经有关。中医认为大肠经有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津”,所谓津一是指水液,二就是往外渗透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过强,把里面的水液都渗透出去了,就会形成便秘;而如果这种力量特别弱时,就会拉稀、腹泻。
那么又是什么在控制这一力量的呢?是肺气。中医认为,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说肺与大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肺气过实,津的渗透力量就会很强,反之则弱。而小孩子,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肺气是弱的,所以他们容易咳嗽、腹泻。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气越来越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过强的时候,就会出现便秘,这也是为什么成人多便秘的原因。
由此可见,要解决便秘问题就要调理肺气,使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具体怎么做呢?调适呼吸,尽量用腹式呼吸法吸气呼气;肺喜润恶燥,调摄肺气就要多吃些梨、莲藕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另外,吞咽口水也可生津防便秘。食物进入身体后,经过胃的消化,小肠的吸收后,食物残渣进入到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体内,而平时有意识的咽咽口水,可以补充津液,增强排便动力,使大便顺畅地滑出肠道。
对于已经患了便秘的人而言,可以试试摩腹法,这可以暂时帮你解决排便不畅之苦:双手对搓磨热,然后以肚脐眼为中心,用右手按顺指针方向按摩腹部,记住每次按揉到肚脐下方时,手要向下捋一下,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大便下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痔疮,它多伴随着便秘而发生。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的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而用脚尖走路可以减轻痔疮的困扰,让身体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具体做法如下:走路时,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双脚尖走路。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各走100米左右。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提肛收气,又能让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疮。
另外,冷敷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大便后,用毛巾或手指,沾冷水敷或清洗肛门。因为冷水洗不但能清洁肛门,还能使肛门收缩,防止由于大便引起的肛门发胀和下垂。只要坚持这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不得痔疮,得了痔疮的人坚持这个方法也能减轻痛苦。
肠胃炎,吃出来的病也可以吃回去
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治愈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病症,还是运用食疗最为妥当,《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不少关于肠炎的食疗方,肠炎患者不妨试试:
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碎丁。猪瘦肉洗净,切成末,葱姜洗净切末。炒锅烧热,加入油,放入葱末、姜末略炸,随后将猪瘦肉末放入锅猛炒,待肉变色时,盛起备用。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先用旺火烧沸,再加入土豆丁、猪瘦肉末、盐,改用小火熬煮成粥,最后加味精调味即可。
3.红薯300g,大米200g,金银花20g,生姜2片。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长期吃。
4.芡实、百合各60克,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
5.将胡萝卜洗净,刮掉外皮,擦成细丝,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用打汁机打碎。苹果去皮核,切碎。将胡萝卜、苹果一同放锅里,加水适量,文火煮烂后盛出,加入蜂蜜拌匀,即可食用。
6.冬瓜去皮切的块,姜、葱洗净切块。先把冬瓜抄一下,放进冷水中漂冷。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葱炒香,倒入清汤烧开,捞出姜葱不用,把冬瓜放入,再加精盐、味精、胡椒粉,用中火加热烧至冬瓜入味,把冬瓜捞出沥干水分后装在盘中,锅内余汁用湿淀粉勾薄芡,淋入香油,浇在冬瓜上。
此外,肠炎患者还要注意一些生活禁忌,如节制夫妻生活,不要手淫、不能吸烟、饮酒、饮茶、不吃辛辣、油腻、富含纤维的食品。肠炎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