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失败,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显出自己高大。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些人的骨子里充满了“怠”与“忌”,无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人;一个嫉妒成风的单位,一定是正气不旺,邪气盛行,先进不香,落后不臭。
如果被嫉妒心理困扰,难以解脱,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做伤害对方的过激行为。然后不妨用转移的方法,将自己投入到一件既感兴趣又繁忙的事情中去。
工作及社交中的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
1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欣赏钢琴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人来调整。
4少一份虚荣就少一份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苦药,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
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
在这种发泄还仅仅是处于出气解恨阶段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防止嫉妒心理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的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
除了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外,我们还必须善待来自同事的嫉妒心理,才能赢得职场里的好人缘。
我们必须承认在通过一番艰苦的努力,自己终于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受到他人的种种嫉妒是十分难受的。本来是自己通过努力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却招致如此的对待,这往往会使人感到极大的委屈和不平。特别是那些恶毒的诋毁和诬蔑,有时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往往会干脆放弃自己的追求,使自己停留于一般和平庸,混同于普通,甚至是落后。有些人在这种嫉妒的压力下,不得不缩回自己刚刚施展开的手脚,压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从而在这种嫉妒的压力下垮下来。
真正的强者是不应该被这些小人的嫉妒所打垮的,我们在承认嫉妒对人的严重打击的同时,还应当尽量忍受他人的嫉妒。为了能够忍受他人的嫉妒,你必须对他人的嫉妒有某种科学的认识。科学认识别人的嫉妒,就是要正视嫉妒及怀有嫉妒心理的人的存在,并且把别人的嫉妒当成是自己的一种荣幸和骄傲。你应切记,他人的嫉妒,以及由这种嫉妒所造成的种种指责和攻击,都是以变相的方式表达无能。也就是说,这种嫉妒实际上是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通过贬低他人的成功和长处,来掩盖和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说它是对你的成绩的一种反面形式的肯定,而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客观的批评。也正因为这样,你完全不必介意和在乎这些嫉妒,反而应该非常坦然和自豪地与之相处,而无所顾忌。它并不能证明你的无能,反而突出了你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嫉妒是一种荣幸,是可以令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在单位工作时,如果你既想凭自己的才能大干一场,又想使自己免遭嫉妒者的伤害,那么你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对于你周围的“嫉妒”者,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同事的嫉妒之心就像马蜂窝一样,一旦捅它一下,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低层次情绪,就没必要去计较你长我短、你是我非,更不必针锋相对,非弄个“水落石出”、“青红皂白”不可。须知,这不是学术讨论,更不是法庭对峙,你的对手不会用“逻辑”、“情理”或“法律依据”与你争锋的。嫉妒之人本来就没有与你处在同一档次上,因而任何“据理力争”都只会是你吃亏,不仅降低档次,还浪费时间,虚掷精力。最佳应对方式是胸怀坦荡、从容大度。对出于嫉妒的种种“雕虫小技”,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所受的认可是完全公正的。
但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又努力做出被大家公认的成绩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地示弱。关于这种方法,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艺术精粹》中说过:“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上去的时候,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和不气势凌人。他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将会引来许多麻烦。
这是一位大学副校长任职以后,因嫉妒而生出的闹剧。这位校长是一位普通教师,在三十几年教学工作和生活中,与许多“难兄难弟”往来甚密。一年,学校班子调整时,有关部门任命他当了副校长。上台以后,他对可能因此而来的嫉妒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曾经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颐指气使、呼来唤去、动辄训斥。没有多久,就招来一片责难。一天,他正在召开学校中层干部会议,突然,门被猛然推开,进来一位“难弟”大声喊道:“×××,你真够意思!刚扔下要饭棍,就打‘叫花子’(指要饭的人)!”全场为之骚动,这位副校长十分尴尬。
这位副校长之所以遭遇尴尬的局面,就是因为他在高升之后不但不照顾过去的“难兄难弟”,而且还深深地刺激了对方的嫉妒心,可以说他在事业上是“小有成就”,但在人际关系上却很失败。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一跃成为副校长,这种事已经令那些心怀嫉妒的同事愤怒不已了,而他又过分地显示自己、压制别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了。
切忌无端猜忌
哪怕是一点点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故事是说小镇商人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当这对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直到父亲过世,兄弟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商店。
生活一切都很平顺,直到有天一美元丢失后,关系才开始发生变化。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并与顾客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时,突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已经不见了!
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
但是哥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咄咄逼人地追问,不愿罢休。
哥哥说:“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这笔钱。”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烈的质疑意味,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隔阂。
开始双方不愿交谈,后来决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二十年过去了,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之后的一天,有位开着外地车牌汽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下。
他走进店里问:“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
这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二十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一元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当说完原委后,这位访客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语带哽咽地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二十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二十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区区一美元的消失。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这样的体会:当几个同事聚在一块悄悄说话时,你会怀疑他们正在讲你的坏话;你告诉同事一个秘密后,你会不停地想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板在公司例会上说了一些不好的现像,你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你的态度冷淡,你会觉得他可能对你有了看法……如果你有这些情况,那么可以说你的猜疑心较重。
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无力自拔。有些人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许多个人的秘密。但却遭到他的欺骗,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导致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怀疑再三。这些都可能导致猜疑不断。
我国古代寓言“疑人偷斧”讽刺了那种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都被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的同事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想想看,我们人际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哪件事情不与猜疑有关呢?
摆脱猜疑首先培育爱心,从对小动物的爱到对人的爱,猜疑总是往坏的方面想,是没有爱心的表现。
其次,培育宽容的心理品质。宽容就是承认差异,降低对别人的要求。能够宽容别人是坦诚与人相处的首要条件,因为宽容是深思熟虑的素养,是内心深处去除荆棘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