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体加油站,胃气强则脏腑盛
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肠,是一个中空的由肌肉组成的容器。胃是人体的加油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金朝医学家说:“胃者,脾之腑也……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胃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胃在饮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故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胃气衰则五脏六腑皆衰。
所谓“胃气”,中医是泛指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表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影响康复能力。曾有人将胃气比喻为国家之饷道,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而胃气一败,便百药难施。证之临床,此言不虚。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以水谷为本,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胃气强壮,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因此,中医流派虽多,但治病置胃气于不顾者没有。历代医家都把固护胃气当做重要的养生和治疗原则。我们日常养生一定要注意调养胃气。
调摄胃气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早餐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午餐前最好先喝点肉汤,晚餐适当减少饭量,吃饭要细嚼慢咽,饭食要干稀搭配等。胃是一个特殊的器官,酸甜苦辣、荤素五谷都要在胃里消化,而胃又是一个颇为娇嫩的器官,不注意保养便可能出现问题。除了饮食要注意外,我们日常还可以多做些小动作来加强胃肠功能:
1.仰卧式
去掉枕头,平躺在硬床上,身体伸成一条直线;脚尖并拢,尽力向膝盖方向钩起;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颈后;两肘部支撑床面。身体模仿金鱼游泳的动作,快速地向左右两侧做水平扭摆。如果身体难以协调,可以用双肘与足跟支撑,帮助用力。练习协调之后,可以逐渐加快速度。每次练3~5分钟,每天练习2次。
2.俯卧式
身体俯卧,伸成直线。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垫于前额下。以双肘尖支撑,做迅速而协调的左右水平摆动。
3.屈膝式
仰卧,双手十指交叉,垫在颈后,掌心向上。两腿并拢屈膝,脚跟靠近臀部。摆动时以双膝的左右摇动来带动身体的活动,向左右两侧交替扭转。开始时幅度可小,熟练后可加大幅度,加快频率。
壮“胆”,保护人体阳气生发的起点和动力
《黄帝内经》里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什么是“中正”呢?比如说左是阴右是阳,胆就在中间,它就是交通阴阳的枢纽,让两边都不出问题。胆是少阳之气,胆又是春木,是人体一天的阳气生发的起点和动力。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后面一句,五脏六腑,十一脏器为什么要取决于胆?为什么不取决于心,取决于肺,取决于肝、肾、脾?有关这个问题有许多争论,也有许多解释,更有众多的怀疑。按一般人的想法应该是心脏第一,可《黄帝内经》为什么把胆提到那么高的位置呢?
人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养分。没有养分小孩无法成长,没有养分成人活不下去,没有养分人体需要的血就造不出来,没有血人体的五脏六腑的气机不能升腾,甚至无法维持。养分的来源主要就是人们每天的进食。人们吃了足够的食物,虽然有牙齿的帮助、胃肠的蠕动,如果没有胆囊疏泄的胆汁参与或胆汁分泌疏泄不足,我们人体是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的。胆的好坏影响到胆汁的分泌疏泄,而胆汁的分泌疏泄又会影响到食物的分解,食物分解的好坏影响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与转化,而营养成分的吸收转化又直接影响到人体能量的补充供给,能量补充供给又影响到其他脏腑的能量需求(五谷、五味、五畜、五禽、五色等入五脏)。
也就是说,气血上来以后,机体会根据所需造血原料的缺乏而选择食物的种类。比如这一段时间喜欢吃甜食,过一段时间又想吃酸的,这一段时间喜欢吃肉类,过一段时间又想吃水果。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多吃点想吃的,想吃就吃,因为机体需要这种东西,脏器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大肠为传道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
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受盛之官”就好像是国税局,收了很多钱,但它自己不能花,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下午1~3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到脾脏。
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应在下午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和分配。
小肠经上的天宗穴能治疗颈肩综合征,长时间伏案工作或操作电脑使人觉得整个身体发困,颈肩部僵硬、发紧,这时候可以按压一下天宗穴,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会出现。取穴时一手下垂,另一只手从肩关节上方绕过,向下顺着肩胛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当于肩胛骨的中线上中点处,点按时感觉非常明显。
如果患了肩周炎,可以按压肩贞穴。它位于肩关节的后面,自然下垂手臂时,手贴近身体,在腋后线头向上一寸处。操作时胳膊稍向上抬起,另一手从腋下穿过向上用中指点揉;或者另一手从前面经过,手掌掌根放在肩关节的正上方,中指到达的地方。
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接受由小肠分泌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残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
中医有句话叫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谓表里指的是一种关系,就好像是夫妻。肺为里为妻,大肠为表、为夫。大肠与排便有关。我们知道大肠经值班的时间是早晨5~7点,而这个时候正是排便的时间,5~7点天亮了,也就是天门开了,与天门相对应的是地门,即人的肛门也要开,所以就需要排便。另外,这个时候,人体的气血走向也到达大肠,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已将废物输送到大肠,如果不把废物排出体外,又会重新代谢吸收,所以,在这个时候起床排便是最好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自然不成问题,没有养成习惯的人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到厕所蹲一会儿,促进便意,长期坚持,肯定会对身体有好处。
现在便秘的人特别多,那么便秘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肠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生“津”,这个津就是一种向外渗透的力量。之所以发生便秘,就是津的力量过于强大,把大肠中的液都渗透出去了,而里面的宿便就变得干硬,形成便秘。相反,如果津的力量很弱,液积存得过多,就会腹泻。
呵护膀胱,驱除体内之毒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尿和排尿。中医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黄帝内经》上说“肾开窍于二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肾是作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储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所以说,如果撒尿有问题,就是肾的毛病。另外,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的人因为惊吓,小便失禁,其实这就是“恐伤肾”,恐惧对肾脏造成了伤害,而肾脏受到的伤害又通过膀胱经表现出来了。
同样,肾的病变也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调,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而膀胱经的病变也常常会转入肾经。“风厥”多是由于膀胱经的病症转入了肾经所致。《黄帝内经》中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人体阳气,为一身之表,外界的风邪首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经的热邪影响到肾经,肾经的气机逆而上冲便形成了风厥。
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下午3~5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这时膀胱经很活跃,它又经过脑部,使气血很容易上输到脑部,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古语云“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温习早晨学过的功课,效果会很好。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记忆力减退、后脑疼等现象,就是膀胱经出了问题,因为下面的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又不够用,脑力自然达不到。也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小腿疼、犯困,这也是膀胱经的毛病,是阳虚的相,很严重。
《黄帝内经》中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即使穿着厚衣服也会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坚硬疼痛,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盖不能弯曲,小腿肚疼,股关节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会发作,膀胱经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也不能随意运动。缓解这些症状就要经常在申时刺激膀胱经,但是膀胱经大部分在背部,所以自己刺激时,应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然后上下滚动,这样可以有效刺激相关穴位,还能放松整个背部肌肉。也可以在脊柱两旁进行走罐,对感冒、失眠、背部酸痛的疗效很好。在头部,循着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用手模仿梳头动作进行刺激,能够很好地缓解头昏脑涨。
另外,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涕泪、痘疹、呕秽等虽也是排毒的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去除去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另外,经常憋尿是一种不良习惯,影响了正常的规律性排尿功能,尿液滞留膀胱过久,增加了细菌生长繁殖的机会。所以若憋了一段时间的尿之后,除了尽快将膀胱排空,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强迫自己多几次小便,这对膀胱来说有冲洗作用,可以避免膀胱内细菌的增生。
人体总指挥:调动运化元气的三焦
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胸、头部、上肢和心肺两脏,是以心肺之气的“开发”和“宣化”,将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等“若雾露之溉”,布散于全身,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上焦如雾”。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是以脾胃的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泌糟粕,蒸津液”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中焦如沤”。下焦是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主要生理特点是传化糟粕和尿液,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去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实际的功用。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通调水道和运化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