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有副对联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才能无欲无求,无求就不会为外务羁绊,精神内守,病无从来,延年无忧。
第十四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3)
福祸相倚,成败相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边塞上的塞翁是一位智者。他对事情的看法常常和一般人不同。丢失一匹马,别人认为是坏事,他认为可能成好事。几个月后,丢失的马带回一匹胡地的骏马,别人认为是好事,他认为可能成坏事。有了好马,儿子骑马游玩,不幸跌落下马,摔断了胯骨,别人认为是坏事,他认为可能是好事。一年后,胡人大举进攻,青壮年参加战争,十之八九战死,唯独塞翁的儿子因脚跛了,不能参加战斗,从而得以保全性命。
这个塞翁失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是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最佳诠释。它告诉我们,无论是福还是祸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祸可能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将福、祸淡然处之,福至不矜喜,祸来无颓然,时时保持平静的乐观主义心态。
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敕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 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这就是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来历。兵败是祸,若因此一蹶不振则不可能转败为胜,更不会有论功行赏的福了。因此,深刻了解到成败福祸的相互关系,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之,相信很快就可以否极泰来的。
达观生死,养怡永年
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吕氏春秋》说:“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生与死亦是如此。
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死不足贪也;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故觉而若昧,以生而若死;终则反本未生之时,与化为一体。死与之生。一体也!
——《淮南子》
上面一段话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死亡与生存,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是事物演变的一个整体过程而已。这种见解虽然有一些轮回的迷信思想,但却一针见血地洞视了生与死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看淡生死、保持乐观的心态还是有帮助的。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在其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充分体现了这种达观生死、去留无意的乐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达观生死,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吕氏春秋》云:“凡生于天地,其必有死,所不免也。”《晏子》曰:“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明白了盛与衰是事物必经的两个阶段,生与死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道门槛,还有什么看不透的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曹操的这首诗,既承认了人生的有限,又提出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历程,而且,不是为长生而求长生,而是努力要做一番事业,反映了曹操积极乐观的养生观。养生是为了延年益寿,但总是有尽头的,即使是长寿的神龟亦是如此,如果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那才真的可以益寿永年啊!这种积极的心态又将乐观精神推向了更高的层面。
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我们平时就应养成乐天知命的心态,即使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也能自己给自己找乐。
乐观,不是在外事袭来时我们才秉持的心态,它应该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平时就应养成乐天知命的心态,即使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也能自己给自己找乐。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过:“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因此,不妨学些琴棋书画,观花鸟鱼虫,把事农桑,自得其乐,养生又养性,其乐无穷。
在自得其乐方面,清代画家高桐轩是个中翘楚,他总结的《十乐》是最为著名的乐观养生法,是修养身心、怡情畅志的极为实用之法。“十乐”具体指的是:
1 耕耘之乐
耕耘虽劳肢体,然颇健身心,伏案一日,把锄半天,既享田家之乐,又能健壮人身;既不忘耕耨之劳,又有秋收丰食之望,何乐不为。
2把帚之乐
把帚扫地,擦桌净几,躬身举手之劳,则尘垢顿去,地净窗明,精神一快,乐趣即寓其中。
3教子之乐
幸生陋巷,周邻皆无科举名之望,吾教子以诗文书画,各徇其意,惟禁学举子业。倘子弟朴实长厚,能以艺立身,自食其力,吾无于后,岂不快乐。
4知足之乐
吾生为卑工画匠,远不若贵为卿相,富盈百万之禄食,然较吾困苦者何止千百,以此遐想,公卿不足为贵,而安贫乐道,更爱吾业,岂不一乐。
5安居之乐
吾所居,里人多忠厚淳朴之力作以食之庄稼汉,言行诚实,和睦为习,居此仁厚乡里,不闻酷吏之呵斥厉声,亦一大乐。
6畅谈之乐
田间把锄,劳而歇于地头,与野老田夫纵谈天下世外事,或测天气晴雨,或年景丰歉,坦胸畅谈,其乐陶陶。
7漫步之乐
饮酒不可过量,饮食不可过饱,酒饭用量过多,未免令人昏沉,作画亦然,时久则疲,宜起身散步于庭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焕然爽朗,襟怀为之一畅。
8沐浴之乐
冬月严寒不宜频浴,余三季皆当常浴,暖水温和,反复沐浴,遍身清爽,活动经脉,有健身心,此乃一乐是也。
9高卧之乐
每至炎暑伏天,白昼不宜作课(画),竹枕蒲席,北窗高卧,熏风徐来,五内生凉,合目养神,养神蓄锐正此时,亦劳者之一乐也。
10曝背之乐
冬日天气晴和,每至日中,或做场上,或倚北墙,取日晒之,如披狐裘,通身温暖,畏寒缩冷之感顿消,既活人筋血,又强人皮骨,其乐不可不知。
【他山之石】 保持乐观心态六法
乐观、健康的心态是健康的内因。以下6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乐观心态:
1豁达法
人有很多烦恼,心胸太狭窄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一个人应该心胸宽阔,豁达大度,遇到事情不要斤斤计较。平时要开朗、合群、坦诚,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了。
2松弛法
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以后或感到烦恼时,应该迅速离开现场,进行深呼吸,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还可以进行放松训练,采用以意导气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逐渐进入佳境,使全身放松,摒除内心的私心杂念。
3制怒法
要有效地制止怒气是不容易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克制怒气暴发主要依靠高度的理智。比如在心中默默背诵传统名言“忍得一日之气,解得百日之忧”、“将相和,万事休”、“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万一克制不住怒气,就应该迅速离开现场,在亲人或朋友面前发泄一番,倾诉愤愤不平的怒气之后,自己应该尽快地平静下来。
4平心法
一个人应该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要被名利、金钱、权势、色情等困扰,要看清身外之物,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生活乐趣。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常到公园游玩或到郊外散步,欣赏一下田野风光,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景。
5心闲法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要有闲心、闲意、闲情等,就可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
6健忘法
一个人要健康,就要善于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忘记烦恼,可以轻松地面对生活的考验;忘记忧愁,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所赋予的种种乐趣;忘记痛苦,可以摆脱纠缠,体味人生中的五彩缤纷。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你曾被欺骗的愤怒、被羞辱的耻辱,你就会觉得自己已变得豁达宽容。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刘氏箴言:中医讲究的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看破红尘。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显赫人物。他曾手书“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个条幅。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郑板桥一生清贫,几番起伏,历尽沧桑,最终因帮助农民胜诉及疏粮赈济得罪了豪绅而被罢官。但他并未因此事而忧郁沮丧,也不因官场失意而耿耿于怀,而是毅然返回故乡,寄兴于诗、书、画中,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世称三绝。他能活到年逾古稀,这有赖于其“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豁达心态。这是他养生长寿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修身养性学习的典范。
人都想成为聪明人,不想做糊涂蛋。不错,聪明人明晓利弊,洞悉得失,为人所羡。然而,正是因为聪明,希望凭此避弊趋利,多得少失,这自然免不了对利弊得失斤斤计较,甚至执著于此,从而在得失利弊的海洋中贻误一生。所以苏东坡才发出“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
刘太医说,中医讲究的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看破红尘。我们说的糊涂,不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一塌糊涂,而是一种不计得失的聪明的“糊涂”。也就是刘太医在谈到调整心态时指出的“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吃亏是福”则是不计得失,是大智若愚的最好注解。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知县,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