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罗门王断案空城计
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5000名军士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军士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
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打开城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则羽扇纶巾,引二小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神态自若,顿时心生疑忌,犹豫再三,难下决断。
司马懿又接到远山中可能埋伏敌军的情报,于是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空城计”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博弈模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在“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兵多将广,几乎所有“好牌”都抓在手里,而诸葛亮的“好牌”只有一张:那就是“信息”。
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懿不知道自己和对方在不同行动策略下的支付,而诸葛亮是知道的,他们对博弈结构的了解是不对称的。
诸葛亮拥有比司马懿更多的信息,他知道自己兵力微薄,但是司马懿并不知道。而且,为了让司马懿无从了解、判断,诸葛亮还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打起了心理战。
因此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这里,孔明可以选择的策略是:弃城或守城。无论是“弃”还是“守”,只要司马懿明确知道他自己的支付,那么孔明均要被擒。
孔明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司马懿知道他自己的策略结果。他的空城计是降低司马懿进攻的可能收益,使得司马懿认为,后退比进攻要好。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
比如,如果让你在“有50%的可能获得100元”与“有10%的可能获得200元”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理性的人当然是选择前者的。
在“空城计”博弈中,孔明了解双方的局势,制造空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大的失败的可能。如果我们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判断的主观概率。
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诸葛亮唯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让司马懿退兵。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才可能如此镇定自若。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这一变量,隐藏自己的弱点,限制对方的优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而利用信息做文章进行博弈的时候,不但要对信息进行控制和保密,更要利用信息给对方造成混乱。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一些真实存在的弱点,正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就会犹豫不前。所以说,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时候,打心理战,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管别人知不知道,只要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存在,就有可能陷入不确定的情境之中。
二、所罗门王断案
两个女人为争夺一个孩子吵到所罗门王那里。
一个女人说:“陛下,我和这妇人同住一个房间。我生了一个孩子,三天以后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房间里再没有别的人。夜里这妇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半夜醒来,趁我睡着,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经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怀里。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才发现怀里的孩子是死的,仔细察看,并不是我生的孩子。”
另一个女人赶紧说:“不对,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才是她的。”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所罗门王喝令她们别吵,吩咐下人拿刀来,如果她们还吵,就把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个妇人。
一个女人赶紧说:“大王把孩子给那个妇人算了,万不可杀他。”
另一个女人说:“这孩子既不归我,也不归她,劈了算了。”
所罗门王知道心痛孩子的女人一定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便吩咐下人把孩子给她。
这个故事是获取和甄别信息的范例。对于信息,需要判断和验证,直接“接受”信息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在做决策时,需要借助信息来形成正确、理性的判断,信息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提取出真实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建立在虚假信息基础上的决策是非理性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如何甄取和辨别信息是决策人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博弈对局中,提取和甄别信息是博弈者面对的大问题。聪明的博弈者会不断放出烟幕弹迷惑对方,如果不加辨别地接受对手传递的信息,极有可能中了对手设计的迷局,空城计就是一个最佳的范例。
在博弈局势中,聪明的做法就是既会利用虚假的信息迷惑对方,又能敏锐辨别出对手信息的真假。
如何甄取和辨别信息,是决策人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古董商买猫
一个古董商去一个偏僻的农村淘宝。在一个农户家里,他发现这家主人用珍贵的茶碟作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十分喜爱,要从主人手里买下。
猫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
成交之后,古董商装做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这就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例子。
古董商掌握“碟子是古董”这个信息,他认为猫主人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他有利;可他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心理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常常隐蔽真实的信息。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市场里老是听到买东西的人埋怨东西太贵,很少听到买东西的人称赞东西便宜;同时,厂商又老是埋怨东西卖不出好价钱。
在经济学家看来,对价钱的抱怨是自相矛盾的。如果嫌贵,你可以不买;如果不嫌贱,你可以不卖。如果你自愿地同意做一笔交易,这说明你认为,虽说不是很理想,但是做这笔交易至少比不做这笔交易要好。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提取和甄别信息在博弈对局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一个博弈是“零和博弈”或“常和博弈”时,博弈思维者所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的真假鉴别便十分重要。
两个人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零和博弈”:一方赢了,另一方肯定输了;或者双方是平局。如果对方确切地知道你将出“石头”,对方出“布”,那么对方肯定能够赢你。
如果你用一个方法让对方“知道”你将出“石头”,对方也相信的话,他将出“布”,而实际上你出的是赢他“布”的“剪刀”,你就赢了。
你用“反间计”赢了对方。如果对方知道你的计谋,对方将计就计的话,他将出“石头”,你出“剪刀”想赢对方的计谋归于失败,对方就赢了你,即对方甄别出你发出的将出“石头”信息是假的。
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
四、手不被冻伤的灵药
宋国有一个人,他家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为防止手在寒冷的冬天冻伤,他家会制造一种使手不被冻伤的灵药,在漂丝的时候涂在手上。
有一位外地人听说了,就来到宋国找到了这位制药的人,说:“我用一百两黄金购买你的药方。”
这位漂丝人一听,十分高兴,将自己的家里的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们家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也不过攒了几两黄金,今天出卖药方,一下子就可以收入一百两黄金,那就卖给他吧!”
这位外地人得到药方,就拿去献给吴王。这年冬天,正好吴国和越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吴王最怕的就是士兵们由于气候寒冷而冻伤。
吴国利用这位客人配的药,和越国进行水战,结果越国士兵的手由于冻裂无法持枪,而吴国的士兵则由于有了药的帮助,手上毫无裂纹,吴兵大获全胜。
吴王很高兴,就拿出一块土地来赏给这位客人,让他当了万户侯。
同样的药物,有人拥有它,只不过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拥有它,则可以成为万户之侯。
同样一个东西,利用的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
如果那个宋国人知道了买药方的外地人后来的境遇,一定会后悔不该如此轻易就卖出一个宝贝。
信息的重要性在故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买了药方的外乡人,是得到了宋国人有药方的信息后才前去购买的;而对于那个卖出药方的宋国人来讲,就算他没有卖出药方,恐怕他也会因为无法知道吴王对药方的需求而只能是守着药方终老。
相同的药方,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显然,决定两种不同人生的并不是物,而是人。相同的资源,在不同人的手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其成效就会有巨大的差别。
故事除了体现出信息的重要性之外,还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故事中卖出了药方的宋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教训:当你突然有机会获得了一笔财富或者有什么好运的话,一定要先好好地考虑一番再有所动作。
作为一个商人,必须牢记在心的是,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发生,即使发生了往往也会把接到馅饼的人砸死。
突然的好运降临,往往是别人对你有所企图才产生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灾难的开始;或者别人可以通过你的某种作为或者不作为获得更大的利益。
无论这两者是哪一种,对于一个商人来讲,都必须小心应对。
第一种情况就不需要多说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二种情况则是一种考验了,面对的是唾手可得的利益,但是,实际上肯定是你的接受与认可绝对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这个时候一定要牢记如果你通过努力,很有可能获得和给你好处的人或者组织所期许的一样的回报,这种回报绝对要超过给你的那一部分。
所以,这时候你要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选择,当然第一步要做的是顶住诱惑。
对我们手中所掌握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掌握信息,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好的效果。
五、猴子与草帽
有一天,一个卖草帽的人叫卖归来,到路边的一棵大树旁打起瞌睡。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帽子都不见了。
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且每一个猴子的头上都有顶草帽。
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拿下来,扔到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到地上。
于是卖帽子的人捡起地上的帽子,回家去了。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他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之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卖帽子的家业。
有一天,他也在大树旁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自己的办法,他拿下帽子扔到地上。
可是猴子非但没照着做,还把他扔下的帽子也捡走了,临走时还说:我爷爷早告诉我了,你这个老骗子会玩什么把戏。
信息是否能够完全掌握,这正是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掌握信息的情况不同,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以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概括。
因为在实际的博弈过程中,还有一个时间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信息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样一来信息本身就复杂了很多。
所以,完全信息博弈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提法,就像是实验室里面提取出来的纯净物一样,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信息,那只能靠自己所掌握的部分信息,按照归纳或者演绎的办法去推测那些未知信息的情况,从而进行策略选择。
六、我的帽子是黑的
一个商人贴出告示,要招一个伙计。来了两个应征者,他们同样勤快,商人决定不下要哪一个,他希望店里的伙计精明一些,于是就想了一个主意。
他把两人叫到里面,取出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他要求他们蒙上眼睛后,三个人各取了一顶帽子戴上,他告诉他们:摘下眼罩后,谁先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他就留下谁。
眼罩摘下,这两个人发现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抢先说:“我的帽子是黑的。”
商人很满意,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你戴着一顶红的,如果我的也是红的,他一定知道自己是黑的;可他没有说,所以我知道,自己戴的就是黑色的。”
这是一个在决策中掌握信息并作出判断的例子,颇有博弈色彩。其实是对手的反应帮了他的忙。
如果对手很聪明,就可能采取以下战术:不肯摘下眼罩,或根本不看对方,这么做似乎吃亏,其实正好相反。
因为如果自己戴的是红帽子,无论知不知道对方帽子的颜色,他都会输;可是对方如果不能作出判断,那他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有些信息可以在决策之前掌握,还有一些信息出现在决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某些特殊素质了,聪明的人可能在这个环节占据先机。
这也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典型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不完全信息的形态纷繁多姿,这为认识和研究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带来了很大障碍。
然而在经济学中一直缺乏处理不完全信息的一般性手段,在博弈论的早期发展历史中也是如此。
这使它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分析缺乏现实基础,结论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这种局面直到豪尔绍尼1967~1968年提出了贝叶斯博弈理论才得以改变,从此博弈论成为研究信息问题的重要手段。
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中的不完全信息具有特定含义,它专指一种博弈局势中,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或者他自己)与该种博弈局势有关的事前信息了解不充分,而不是博弈中产生的与局中人实际策略选择有关的信息。
这里所谓的事前信息是指在博弈实际开始之前关于局中人所处地位或者状态的信息,这种地位与状态对于博弈局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些信息可以在决策之前掌握,还有一些信息出现在决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某些特殊素质了,聪明的人可能在这个环节占据先机。
七、哈雷彗星将要来了
少校对值班军官:
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
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上尉对中尉:
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
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
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
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
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的“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很容易失去它原先的内容,所以缺乏旁证的信息往往是不可以信任的。
信息传达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当然,故事可能是夸张和可笑的,但是在道理上却无懈可击,而今如果信息不准,带给企业的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传递的信息,很多人都会去求证一下,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所见的东西往往深信不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看到的未必就是实际情况。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
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生活当中这样的教训实在不少,我们会不时听到是非难辨的话,见到是非难辨的场景。
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
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很容易失去它原先的内容,所以缺乏旁证的信息往往是不可以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