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是由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驱动的。因而,研究与开发(R&D)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研究与开发产生的成果在寻求应用过程中推动技术创新的完成,而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在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当一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时,会产生大量符合这种类型的技术创新。例如,无线电、晶体管、计算机的发明就曾导致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因此,在技术创新管理中要遵循技术驱动的相应规律,因势利导,促进技术创新的成功。
技术驱动型创新战略引导企业寻找或发现一种新技术,并利用它来发明新的产品。尼龙、随身听的发明便得益于这一战略的运用。
杜邦公司在开发尼龙时采用了这种创新战略。杜邦公司的华莱士·休谟·卡罗瑟斯(Wallace Hume Carothers)通过聚合(从较小的分子出发构建较大的分子)调查了制造人造纤维的机会。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利用纤维素制成了新的纤维,如人造丝,但却从来没有人用简单的化学物人工合成它们。在尝试了不同的化学物之后,杜邦公司最终确定了氨基化合物,这种氨基化合物与形成毛、丝和其他动物纤维中的蛋白质的化学成分相同。通过仔细地控制化学反应,科学家把聚酰胺制造成了牢固的、柔软的纤维。杜邦公司的这一创新产生了尼龙长统袜、衣服、轮胎、降落伞和其他许多新产品。
索尼公司发明随身听,采取的也是这一战略。1978年,索尼磁带录放机部门的工程师受命为新闻工作者开发一种小型的便携式磁带录放机Pressman。然而,由于这些工程师没能使这种录音机械结构符合所要求的单位产品尺寸,致使新闻工作者们只能在工作时利用它来听录音带。索尼公司的名誉董事长盛田昭夫看到了这种未完成的磁带录放机,发现它的立体声效果非常好。他想起了索尼工程师正在从事轻量可携带耳机的开发这样一个不相关联的项目,于是盛田昭夫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音响效果,并且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没有录音功能的成功产品。1979年,索尼公司发明的随身听开始投放市场,并且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成功的消费产品之一。
像杜邦、索尼这样通过发现进行创新的公司拥有一种共同的品性:他们持续不断地思考那些受到现有技术限制的各种可能性。当他们发现消除这种限制的方法时,一种创新方案就已形成。
3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科学研究的关系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不是一回事,技术发明只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不会必然地导致技术创新。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不是一回事,技术发明只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不会必然地导致技术创新。一种新的发明只有在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才会组织和有能力完成某种技术创新。
反过来说,任何技术创新必须有新技术投入,必须以技术发明为必要前提,不含新技术投入的创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技术发展大体要经历技术理论、技术发明和技术应用三个阶段。从技术理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发明,再将技术发明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由研究、发明、开发、设计、试验、生产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所以说,技术创新是个技术概念,但又不是纯技术概念,它与技术研究、技术发明有着明显的区别,即技术创新更强调技术发明的应用方面。
下面再来看看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所谓科学研究,是指任何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储备和发明新的应用所从事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人们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类型。
(1)基础研究
是指为了增加科学知识和发现新的探索领域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基础研究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商业目的,其成果常常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说明一般的和广泛的真理。因此也常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或定律。由于基础研究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相关科学知识,所以对于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基础研究处在没有吸引力的地位。但从长远看,排斥基础研究将不可能有长期的创新。
(2)应用研究
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科学知识,探索和寻找有实用目的的新知识和可能的技术创新。是否考虑特定的商业目的是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如果进行研究时已考虑到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标,那么这一研究就是应用研究;反之,则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具有针对一定实际应用商业目的去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的性质,又为达到某些特定的和预先确定的实际商业目标提供新的方法或途径。
(3)实验研究
又称发展研究,它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和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创新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取得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由于实验研究是同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的,因此它既属于科学研究,又是一种技术创新活动。就产品而言,实验研究是以具体的产品为对象,对实际型号、规格样品的设计、试制和试验方案进行探讨,直到新产品定型、确认,可以正式交付生产或投入市场为止的全部研究开发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技术发明还是科学研究都只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它们对于企业的驱动作用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从技术进步的进程来看,可以更好地理解上面的结论。技术进步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技术创新、创新扩散、技术水平递进六个大的环节。科学研究可以导致新的产品工艺、经营和管理方法等的技术发明,新的技术发明进入某一生产体系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即为技术创新。任何技术创新一旦进入市场,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接纳、吸收和模仿,这就是创新扩散。所以,任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物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驱动企业发展。
二、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
技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它既是对市场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技术的应战;既获得经济收益,同时也获得技术收益。 就整个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的全面繁荣是在二战之后,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一方面的原因是,二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被创造出来,而且产品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美国商业部统计资料:“30种家用商品的使用寿命在1920年时是34年,到1940年时是22年,到1960年时是8年,到1970年时只有5年。90%投放出来的新产品不到4年就会被其他产品替代。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日益个性化。市场变化日益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日趋强烈。迫于以上压力,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之所以如此,是由技术创新的本质决定的。技术创新要求企业把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能动地、有机地、动态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与新工艺,并以此开拓新市场,获得巨大效益。技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它既是对市场的应战,同时也是对技术的应战;既获得经济收益,同时也获得技术收益。因此,那些谋求长期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全球顶级企业无不投巨资和人力从事技术创新(见表7-1和表7-2)。
表7-1 1997年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排行榜
排 名[]企业名称[]国 别[]占销售额比例(%)
3辉瑞美16[BH]3得州仪器美16
3诺基亚瑞士16[BH]6爱立信瑞典15
7北方电信加拿大14[BH]7葛兰素威康美14
9朗讯科技美12
9诺华瑞士12
表7-2 1997年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排行榜(以总金额计)
排 名企业名称国 别研究经费(美元)
1通用汽车美140亿(82亿英镑)2福特汽车美107亿(63亿英镑)3西门子德国765亿(45亿英镑)4IBM美73亿(43亿英镑)5日立日66亿(39亿英镑)6丰田汽车日60亿(35亿英镑)7松下日56亿(33亿英镑)8戴姆勒-奔驰德国53亿(31亿英镑)9惠普美53亿(31亿英镑)10爱立信瑞典53亿(31亿英镑)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08%,而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为85%。与美国相比,日本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快,在80年代,以年平均11%的速度递增。国际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就这样,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使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反过来,市场的变化又进一步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循环互动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新浪潮,在这种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型企业。它们以美国的通用汽车、日本的日立、德国的西门子等为代表。这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创新浪潮中经久不衰、持续创新、不断发展。
三、技术创新让杜邦公司长盛不衰
杜邦公司是一家有着两百年历史的“老”企业,但是在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杜邦公司依旧生机勃勃,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当今世界化工行业最成功、最受推崇的公司。杜邦公司为什么能在其经营的领域内长盛不衰呢?
杜邦长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不断创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杜邦公司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回顾20世纪,化学工业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巨大改变。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如人造纤维、塑料、漆料、X光胶片,防水赛璐粉、合成橡胶、尼龙、特富龙、中空纤维、涤纶等几乎都是由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研究发明并发展成为产品,陆续推向市场的。通过创新,杜邦公司在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为了创造出让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新产品,杜邦公司在新泽西建立了东部试验室,然后又在威明顿市郊建立了中央实验站,专门从事在生产火药原料纤维硝酸时发现的纤维素的化学研究。通过这一研究,杜邦公司开始了其从火药生产向多元化化工生产的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杜邦公司形成了能为自身带来滚滚财源的全球性业务和产品。比如,目前全世界39亿人每天都在使用的耐力丝牙刷,其原料主要是由杜邦公司一家提供的。
经过90多年的发展,杜邦公司设在威明顿的中央实验站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研究中心之一。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在与杜邦公司的科学家进行广泛交谈之后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凸现,为了保证杜邦公司作为美国工业领导者之一的地位,杜邦公司仍需继续在那些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科学技术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杜邦公司从两个方面实施其技术创新战略。一方面,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力争使杜邦传统产品寿命周期再延长30~50年;另一方面,杜邦公司将研究的方向转到了21世纪的领导产品如生物工程、电子学上,重点是从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出发,研究开发用于汽车制造的新材料、新型纺织材料以及注重环境保护的产品。同时,将技术矛头指向农作物基因技术、食品保鲜技术及蜘蛛、蝴蝶等生物仿生技术。
近年来,为了充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杜邦公司对企业的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充实。加大了研究经费的投入,引进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人员。就中央实验站来说,其研究开发经费逐年增加,目前每年已达10亿美元,研究人员更是多达1 200多名,占其遍布世界的研究人员总数的1/4。在这1 200名研究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占了80%。
杜邦公司对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不懈追求,使其始终在技术和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近两个世纪的拼搏中,杜邦公司走的是一条依靠技术创新获取企业发展的道路,所以能够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