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户为本
目标成本以顾客为出发点,它始于由顾客确定的产品价格、质量和功能。
企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客户对产品功能与质量的期望日益增加。结果是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企业尽可能快地增加新特征和新产品,从而导致了更激烈的竞争。
在过去的生产与营销中,企业往往通过关注一些具有特征的产品,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出大量低成本的产品,以便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而新的业务流程关注满意度,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改变了企业的导向,企业从关注大量的低成本生产转向关注质量、服务、送货及时以及客户对特别性能的需要。成本管理实务也变化了,现在成本管理报告包括了客户偏好和客户满意度的特别指标。
目标成本的出发点是对产品价格的估计,这个价格反映了市场中产品的功能、品质及竞争力。可以用来描述客户需求的是“价值”这个概念,它是功能与客户支付价格的比率。企业提高客户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保持价格不变,提高产品功能;保持功能不变,降低价格。
3功能适度
企业生产管理的着眼点就在于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功能的要求,但同时也要明确,质量、功能或高或低是相对的,质量过高、功能过剩势必会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削弱企业竞争的价格优势,影响销售的增长;相反,如果企业一味地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以致质量过低、功能不足,产品销不出去,成本控制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依据资源—作业—产品(质量、功能)关系,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首先要依托市场竞争对产品功能、质量的基本要求,明确市场竞争必要的质量、功能定位,剔除多余功能,分析达到目标质量、功能所需设备的技术性能以及必要的作业程序,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然后选择相适宜的直接材料组织加工生产。
任何产品都是由许多功能组成的,每种功能都需要通过产品的基本售价加以弥补。目标成本就是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市场价格—产品功能”的矢量关系。目标成本反映了产品必须向客户输送的一组功能。
三、有效控制目标成本
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即目标成本的设定和目标成本的实现。 目标成本是市场竞争客观强制和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对成本的最大容许值。单从目标成本规划角度来考虑,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目标成本的设定与目标成本的实现。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确定销售价格;确定目标利润;计算目标成本;分解成本;选择降低成本的工具;进行成本改善。
1设定目标成本
前三步是目标成本的设定过程。目标成本通常是按市场导向的要求采用扣除方式进行计算,但实务上也有采用加算方式的,或者是二者相结合的统合方式。
(1)扣除方式
扣除方式是指按照竞争企业和类似产品的售价来预测所研制产品的可能售价。
(2)加算方式
所谓加算方式,是基于历史现实的基准进行一定的加算来设定目标成本的方式。企业根据其拥有的技术水平、作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现行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价格水平为前提计算的成本,加上为追加新功能所必需的成本,减去可除去功能及可消除非增值作业所涉及的成本,从而得出新产品可能达到的成本。
(3)统合方式
扣除方式是依托于市场,与市场需求比较接近,但有时与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相距甚远;加算方式以现实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依托,尽管可靠但较为消极,与市场脱节,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鉴于这种情况,采用两者折中的统合计算方式比较普遍,这样能较为有效地保证目标成本既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又与市场竞争的要求比较接近。
2实现目标成本
(1)分解目标成本
目标利润的分解与落实紧密相连,分解是落实的手段和前提,落实是分解的目的和结果,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目标成本管理的一个环节。为使企业及各相关层次、环节的工作具有明确的对象,并确保成本目标的最终达成,企业必须对所设定的目标按照适当的方式进行分解,并加以落实。
目标成本的分解方式包括以产品为对象分解和以人为对象分解。 目标成本的分解方式包括以产品为对象分解和以人为对象分解。
①按产品分解。具体又可以分为按产品的功能、构造与成本要素分解三种方式。
一是按功能分解。即按照产品的功能区域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这种分解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为大的产品功能区域的目标成本,然后再向中功能区域分解,最后细化为各个小的功能区域的目标成本。产品功能区域的划分与整理,通常需要借助价值工程方法,通过功能系统图加以确定。按功能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一般适用于开发设计期、进入期及成长期的产品。
二是按构造分解。即将功能与构造方式结合运用,首先按大功能区域分解目标成本,再逐层向次级功能区域细化分解,这样就使得目标成本循着构想及其设计的轨迹逐渐落实。当构造的轮廓大体区域明朗时,再进行构造分解。这种分解方式,对于几乎没有市场先例、带有较高创新性的产品比较适用且较为有效。
三是按成本要素进行分解。即将目标成本细化为成本要素各项目。按成本要素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一般是在按功能或构造分解之后进行的。将目标成本细化为具体要素目标,不仅有助于在详细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而且对于制造阶段标准成本的设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按人分解。按产品分解目标成本是针对客体而将管理目标进行详细限定,它的最大缺陷在于就事论事。但无论是对成本目标的设定、分解还是实现,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企业的行为主体——人。企业可以按人分解目标成本,将成本目标归属为人这一能动的行为主体,实现人与物的有机结合,并借助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各环节的人力资源,发掘其积极性与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目标成本顺利实现。
按人分解,就是指按照企业的作业结构、责任组织与责任人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层次、各环节上,需要依据产品的作业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对产品作业的流程与层次进行规划和明晰,即将最终的作业称为第一层次作业,为完成第一层次作业所需的一些作业称为第二层次作业,依此类推,进而将所有的作业系统化,形成一个紧密的作业链。再按照这一作业链由第一层次开始向上逆推,直到产品的设计开发环节,并分别确立各层次的必要作业、作业组织与责任者。当这项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将前述按产品分解的目标成本一一对应为WBS的目标成本,从而实现人与物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目标成本的达成。
企业需要一定的工具,如价值工程、标杆等来完成目标成本的实现。 目标成本给产品的设计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客户的需要(市场价格)及投资者的预期合理回报(预期利润)。因此,企业往往需要依赖一定的工具来完成目标成本的实现。这些工具主要有价值工程、标杆等。
①价值工程。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主要通过分析以下两方面的替换关系来降低生产成本:一是产品功能的不同种类和水平;二是总生产成本。价值工程的第一步是在设计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阶段,对客户进行分析。辨明客户的主要偏好,这也决定了新产品的预期功能。
使用哪种价值工程依赖于产品的功能。对于汽车、计算机软件和许多消费性的电子产品如照相机和视听设备,这些产品可以轻易地增加其功能或取消功能。事实上,制造商往往选择一组有特色的特征赋予每一款新的产品。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它可能意味着完成新的任务或新的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于汽车来说,这意味着新的性能和新的安全特征。相反,对于另一组专业设备和工业产品的产品来说,例如建筑设备、载重汽车和专用医学设备,产品功能必须设计在产品之中,而不是另外加上去。目标成本对于第一组产品更有用一些,因为该类产品存在企业可以自行控制的特征。
企业普遍运用的价值工程类型是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即对产品的每一主要功能或特性的效用和成本进行考察。这种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效用与成本间的平衡。当全部功能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时,每种功能的总效用值即可达到。
②标杆。标杆就是被企业选为对比标准的一些指标,它通常是市场竞争者的平均标准,甚至是最好标准。在产品设计阶段,标杆的利用就包含了将企业产品的实验性设计与竞争者的设计进行比较。所以,标杆可以被用来确定哪些特征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例如,汽车制造商必须确定哪种效用和安全特征应赋予新款汽车。这种决策是基于对客户分析、功能分析及客户偏好的性能与其成本的对比分析。例如,增加了改进的安全气囊,但是由于目标成本约束,一个改进的声音系统可能会推迟到下一个款型才能应用。再如,在发行一个新版软件时,对照其成本和开发所需时间,要对新版本的每一个预期特性进行检查,目的是使软件的“一揽子”特性达到既满足顾客偏好又使成本低于目标成本的水平。
(3)成本改善
改善意味着不断提高,即不断研究新方式以降低既定设计、功能的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企业通过结合新的制造技术,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ABC方法,并通过改善企业与人的关系,寻求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改善成本发生在制造阶段,价值工程和改进设计的影响已经存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降低成本就要引进新的制造方法(如弹性制造系统)和使用新的管理技术。
成本改善使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已有工艺流程能否降低成本上。成本改善的焦点是生产流程而非产品本身。与目标成本不同,成本改善并不是以客户为出发点的,而是受企业管理层设定的一定时期利润目标驱动的。
改善带来的成本降低主要是针对现有生产流程和产品设计的修正改良,采取的形式通常是引进新的制造技术,提高设备效率以减少浪费,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和鼓励他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顶级企业中的运用
1英特尔公司采用目标成本
英特尔公司为了迎合1 000美元以下计算机市场的增长需要,决定采用目标成本。具体而言,英特尔公司非常关注特定部件如存储器的成本。英特尔公司计划拆除原有的存储器,安装一个简易的奔腾Ⅱ版本。存储器的拆除将使每个奔腾Ⅱ从103美元的制造费用中节省15美元。通过目标存储器,英特尔公司满足了低价位计算机市场的新预期价格。
现在,英特尔公司正在寻求在其他计算机部件如微型电器设备上降低成本的方法。新的微型电路设备更简单,成本更低。总之,英特尔公司期望通过重新设计部件使每台计算机节省大约50美元。因为处理器和微型电路设备处于计算机市场上的低价区,所以,英特尔公司将更有效地同Cyrix公司及其他公司竞争。
2本田公司的成本企划
由于日元增值和全球性竞争的加剧,本田公司在其1996年Civic车的再设计中面临着某些困难的抉择。
本田公司打算通过成本企划来解决这一问题,它所寻求的是改进Civic车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的途径。它用顾客所不注意的方式降低成本,以尽量避免因降低成本而丧失原有的值得称道的特色。为了降低1996Civic车的成本,本田公司采用了以下做法:
(1)用更便宜的圆鼓替代刹车片。
(2)改用了一种更简单的防盗锁系统。
(3)将仪表板的时钟并入收音机显示板。
(4)用一种更为简单的设计替代原来的车身铰链。
(5)在后座材料中使用少量丝线并且用更便宜的织物替代乙烯基和车内装饰。
(6)重新设计保险杆、挡泥板以及其他部件,使该车的组件更少,从而缩减制造成本。
(7)在工厂而不是商店安装空调,以节约安装成本。
第四节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将质量和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费用与取得的效果协调一致,以实现成本和质量之间特有的平衡,既满足客户的物质需求,又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使质量和利润都达到或接近各自的最佳点。
一、质量带来成本领先
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制造商就发现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卖出的汽车比美国生产的性能更好、缺陷更少、价钱更低,同时仍能获得高额利润。同样,80年代,惠普测试了30多万张芯片,其中日本制造的芯片不合格率为0‰,而美国生产的芯片不合格率在11‰~19‰之间。经过1 000小时的使用后,美国所产芯片的损坏率是日本所产芯片的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