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4500000008

第8章 太湖夜话录——与陈骏涛先生谈“三种理论批评型态的交叉与互补”(2)

朱:我觉得这几种理论批评型态的研究性质、对象都不一样。因为对象的不同,情况也各有不同,象黄子平、陈思和他们,可能在高校研究机构里,显然更重视学术性,不过他们与创作界还靠得近一点。像靳大成他们,离创作就很远了。跟创作靠得最近的是那些感悟式的批评。如果按照我认为的正常的有序状态,应该是由下而上的这样三个层面,从创作出发,依次提炼与总结出一些文艺规律,为最上层提供思维材料,用以构建理论体系。如果说这是一种成功的理论建构的话,那么反过来,又应该从宏观上从长远上为实用批评提供一种思想武器,一种参照,一种框架和尺度。形成由下而上的升华与蒸发和从上到下的反射与观照的双向同构格局。我想,一个国家的正常的理论批评状态应该呈显这样一种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我认为还未进入这样一种成功的有序状。具体表现为都还处在一种摸索与尝试的阶段。比如靳大成他们,像你刚才说的,从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进行反弹的角度看,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但也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也要看到西方文论的弊端,不要盲从。其缺陷是在两个极端,一是极端形而上,以高悬于创作之上为荣;二是极端形而下,搞科学主义的定性定量分析等等。我认为这于艺术审美规律都是间离的。那一套与他们本国的创作实践就有间离,与我们的创作实践就距离更大。真正可靠的途径,恐怕还得从本国的文学实践中归纳提升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了这个目的,引进和介绍是必要的,作为参照,作为借鉴,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工作才是值得尊重的。否则,一味盲目追随像创作界近年的浮躁一样是不可取的。从目前看,理论界的浮躁已产生了不良后果,即“两头够不着”,一是与西方当代的科学批评的关系,基本是一种尾随状态,而且似是而非,若即若离,“够不着”;二是与国内发展运动着的创作与批评实践也拉开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让大家不太满意。

再一个就是你前面谈到的感悟批评的两个特点很准确。一是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如郭小东评知青文学。我本人有同感。我16岁到部队,近二十年军营生活,使我对军人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心理特点都比较熟知,在阅读军旅文学作品时很自然就会调动这方面的经验来作为参照。二是运用较好的艺术感觉。科学形态的批评家们一般面对两本书,一本是理论,一本是作品。而我基本没有理论这本书,就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作家和他们运动发展着的创作实践,从中捉得不少文章题目。我还把自己好有一比:既在水中游一游,又到岸上看一看。所谓在水中游,就是自己也进行创作实践,始终保持一种湿淋淋的“下水感”,这样再到岸上来观察别人的泳姿时,发一点议论,就不至于太隔膜,太空洞。

陈:就像我在写你的那篇文章中说的,你们是弄潮儿,与大海融为一体,与纯粹站在岸边的观海者不一样。

朱:但是这种感悟性的批评也有局限性,它的长处是切近创作。

陈:我曾概括为“四性”:直观性、敏锐性、生动性、可读性。

朱:而它的短处,尤其表现在我这种比较缺乏理论功底的人身上就更为明显,思维空间不够开展,参照系数比较局促,容易停留在印象和感悟的层次上就事论事,难以把具体的作家作品置于更为宏阔和悠远的哲学、美学、或历史的文化背景上进行考察,作出理论的升华与提炼。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别无选择,再来补课要受到时间和精力不济等等因素的制约。我只能走自己的路,想到这一点,就常常很悲观。

陈:各个人都可以走自己的路,靳大成也罢,陈思和也罢,吴亮也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长。像你们这种批评,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切近创作实践,而这一点又是陈晓明、陈思和他们所不及的。你们的劣势也确实在于缺乏较高的理性升华。所以,我在写你的那篇短文中专门指出了这一点。你们应该努力在坚持发挥优势的同时,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短处。我还是很赞成结合的,不管是传统与现代、还是理性与感情,我以为都是有可能结合的。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王晓明的批评,就臻于化境了,不管是作家层、批评界还是读者群,都比较欢迎。他的文章就是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既面对创作实践,又有所升华,二者结合得比较成功。

朱:我同意,我本人爱读他的文章,我接触了很多作家也都有同感。

陈:因此我觉得你完全不必悲观。我40岁才开始发表文章,而你现在才34岁,悲观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我曾经说过,我是个“智力残废者”。许多课都补不过来了。而你们不一样,你们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年华,完全有可能补过来。总之,我觉得这几种批评型态应该形成一种互补的状态,朝着正常有序的状态发展。

朱:我再提出一个问题,1985年底我在你们编辑部参加过一个座谈会,在会上就提出应该加强作家本体研究,但时至今日,不论哪一种型态的批评家,都还没太注意这种研究。我本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作一点初浅的尝试,像发在你们刊物第一期上的《寻找‘合点’:新时期两类青年军旅作家的互参观照》,从作家不同的家庭、身世人手,来研究探索两类军旅作家的异同。所谓作家本体研究,就是研究他们的家族、出身、个性、气质、生活道路,包括恋爱史、病史等等,对他们的创作风格、气质、母题等等的重大影响。我朦胧感到这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很有研究头的。

陈:这是个薄弱环节,之所以没有开展,跟中国人的封闭传统很有关系。

朱:对,我曾经在个别公开场合谈到过笼罩莫言作品的始终有两个阴影,一是他的童年,一是他的婚姻,表现前者的如“红萝卜”、“枯河”等;表现后者的如“爆炸”、“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等。但因此可能给莫言带来一些舆论,从此,他嘱咐我避讳他的个人问题。

陈:有这个问题。但这个研究方向确实很重要,实际情况也不完全像你所说的那样悲观,开始有人在作这个工作了,像鲁枢元的文艺心理学其实也就是作家本体研究的一种。还有邹忠民在我们刊物发的“作家学论纲”,吴亮关于残雷的研究,程德培关于莫言的童年视角研究等等,都是这种努力。还有上海吴俊一篇研究史铁生内心世界的文章,史本人看了后给我们编辑部来信说十分佩服作者,而且认为这种研究法十分可怕,简直深入到作家的骨髓里去了,我们准备把史的信一起发表。

朱:与作家本体研究不发达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作家传记文学的贫弱,有也只是一些已故的或有定评的老作家。

陈:也基本上是隐恶扬善的,对作家隐秘的内心世界以及形成原因很少揭示。

朱:也就是说还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科学的研究。

陈:开展这个研究是你们的优势,你们与他们熟悉。

朱:对,之所以不开展,还与我们批评家队伍构成有关,很多高校的研究者与作家不熟悉。

陈:靳大成他们也持一种只管本文、不管作家的观点。其实研究本文、研究作家两条路子都可以走得通。就像各种批评方法一样,要允许共存,而且还不仅仅是共存或平行发展,应该是一种交叉状态,互渗状态。就像现实主义和现代派一样。尽管现在不少批评方法还处在摸索阶段,还不够成熟,但是应该允许这种探索,耐心等待它们走向成熟。有的你不能进入的,不要反对别人进入,如果互相排斥,就会造成内耗。我也曾提倡过新方法,但经过两年实践路,我发现我进不了,只得再转回来,回到自己的社会历史美学批评中去,坚守自己的老阵地。

朱:每个人只要点好自己这盏灯就会有意义,多亮的灯也不可能照亮所有的角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从事文学批评有一条,必须具备纯正良好的艺术感觉,否则,仅仅靠方法新吃饭恐怕不行。

陈:我在给陈达专的集子写的序言中也提出过对新方法的看法。我以为,在方法与对象之间,我更重视对象,方法仅仅是达到对象的桥梁。那么新方法到底能不能使我们深入艺术堂奥,接近艺术本体现在看来还是个问号。但至少它给我们洞开了又一扇窗户,使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种方法,又多了一种参照。

朱:还有一个文风问题。现在有一些文章写得晦涩难懂,受西方文论的翻译影响,再加上大量自然科学名词、公式、图表等等,让人不知所云,甚至像钱谷融教授都表示看不懂,这就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于读者的层次低了。应该检讨自身的毛病。今年暑假我在家重读“毛选”,即便从作文章的角度去读,毛泽东的文章作法在今天大有可取之处。他的文章观点鲜明、开门见山,“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类似这样单刀直入的开头,在他的文章中是常见的。一下子就把主要观点亮出来了。本来当代生活的节奏尤其需要这样明快的文风,现在恰恰相反,不少文章绕得很,云山雾罩,花里胡哨,你不能说他没才气,但就是翻了好几个页码还不知道他要说什么。由此还涉及到一个深入浅出的问题。我前不久重读鲁迅,发现他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深入浅出。像“论魏晋风度及药和酒之关系”,是在一个学术会上的发言,非常学术性的问题被他讲得跟故事一样生动、可听。这是大家。鲁迅早期的文章像“摩罗诗力说”等等也很深奥,越到后来,到了中年,成熟之后,文章就越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是毛泽东的开门见山,二是鲁迅的深入浅出,值得今天的青年批评家借鉴。

陈:我认为这还不仅仅是个文风问题,还涉及到批评的性质问题。批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果等同于科学就跟文艺理论重合了;如果等同于艺术,又跟创作重合了。它是介乎二者之间的。正因为它是科学的所以需要理性,又因为它是艺术的,所以需要感性,所以,应该把文风问题提到批评的性质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八日夜整理于鼋头渚太湖疗养院

附记:本篇“对话”形成1988年秋,不仅表述了我们对当时理论批评界的一般看法,也传达了我们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最后的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到1992年才得以全文发表,现在收入本书,作为一个纪念或者是“立此存照”,也就不管它是否已“时过境迁”了。

同类推荐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很多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比较侧重于理论,对于一般的营销人员而言,会使其感到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和复杂。本书独辟蹊径,以营销故事为主,来诠释营销理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给广大的营销人员或准备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的书。
  • 庶女36计

    庶女36计

    这是一篇妻谋夫随的夫唱妇随篇。她是从异世炮灰而来的军事天才,他是闻名天下的战神;初次交锋,她‘懦弱可欺’,他心生疑云。再次交锋,她锋芒初露,他却忽失心神。一次战役的合作,却慌了两人的心。一次失踪,换来三年的别离。她容光焕发,妖媚甚浓;他却面具加身,发丝如雪。硝烟四起,滚滚狼烟,战争一触即发。她为军师,他为将。敌军来袭:岑祀(栩国君主)——焰儿,朝堂之上岂是女子来的地方岑焰——儿臣认为并不冲突夜倾歌——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她的巧言善辩,被封‘栩国女军师’。三年后遇:岑焰——倾儿,你回来就好夜倾歌——恩,打算什么时候恢复我的位置岑焰——你…夜倾歌——多说无意战场浮云:岑焰——战场上变幻莫测,你一个女子去了不好夜倾歌——我为夫唱妇随,哪不行了,再不行,我便女扮男装岑焰——相夫教子,在家教子就行夜倾歌——…结局一对一,不管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总之两两相随。
  • 总裁的俏新娘【完】

    总裁的俏新娘【完】

    裴若琳,一个性格内向、高挑的女孩儿,拥有姣好的面容,其实那副厚厚的眼镜的下面是一双美丽、勾魂的眼眸,掩饰了她的妩媚,她的妖娆。宁凝,一个外表帅气的亿万总裁,冷酷惜情,内敛,是无数女孩儿的梦中情人。当两个闷葫芦爆发激情的时候,他们之间又将怎样展开爱情的追逐!我的群,喜欢这本书的就加进来吧:67155908,敲门砖,芝麻开门!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也许你知道吊兰很适合装饰家里的环境,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净化空气的能力很强大;也许一盆仙人掌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但当它在夜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时候,对于你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几盆小小的花草,也许不会使你的生活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它们源于自然的气息、绝对天然的属性却会为你的健康生活添加砝码。本书是《有益健康的100种室内植物》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又精心挑选了28种室内植物,并重新修订了内容,目的是让本书更完美超值,更能切实帮助读者亲近自然,拥抱健康。我们建议您看完本书,就立即把适合您的花花草草带回家吧!
  • 天行者

    天行者

    《天行者》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世狂妃:废材战天下

    异世狂妃:废材战天下

    现代的她是冷酷冷血冷艳的金牌特工,异世的她是相府天生毫无灵力的三小姐,人人口中嫌恶的废物,爹不亲,娘不爱,被兄弟姐妹任由欺负,还差点成了灵兽口中之食。一朝穿越,现代的她,成了异世的她,明眸睁开,懦弱无能褪去,拥有的是超强战斗力,战灵兽,战魔法,战天斗地,还成了大法师预言中的命定太子妃。哈,极品废材也能咸鱼大翻身,还有什么是不可能。风华绝代,傲世天下,看极品废材如何绽放璀璨光芒,在异世逍遥赛神仙qq群:293874178,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