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4500000003

第3章 卷入市场以后的文学流变——从“王朔现象”说开去(1)

如果说1992年的中国文坛还有什么热点的话,那就是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虚构文学而大面积畅销的作家——王朔。它不同于以往或当下某一本书(如《大气功师》)的畅销,而是整个一个王朔的畅销。大凡署名王朔的书,无论是长篇单行本还是中短篇小说集,也无论是薄薄一册的电视剧人物对白辑录还是煌煌一百数十万言四卷本的《王朔文集》,都一律在新华书店或小地摊上炙手可热。而且,王朔还是第一个通过新闻传媒公开扯起“议价”旗号“按质论价”出售作品的大陆作家,并且确实都卖了个好价钱。于是乎一夜之间,王朔不仅成了近年来寂寥的文坛上一个红火闹猛的文学“大腕”,而且同时暴发为独步当代海内文坛的文学“大款”。

终于赢得了社会和经济双效益的“王朔现象”遂成为文化圈内外的热门话题。评价也许不同,褒贬也各自有理,但更让我们感到兴味的是:究竟是什么使王朔突然之间大发了起来?“王朔现象”的背后难道有一只鹰手在操纵不成?“王朔现象”对于即将卷入市场经济的文学将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卷入市场以后的文学又将会出现怎佯的新格局,产生哪些新问题?……分析研究和预测卷入市场以后的文学流变,从“王朔现象”破题是一个恰当的切口。

一、“主朔现象”的成因及启示

“王朔现象”之所以形成,大致不过“内”、“外”两方面的原因罢。

我们先谈“内部”原因。

一是王朔式的小说人物。这是一批生活在独特社会层面中为当代文学所未曾反映过的人物类型。他们一度似乎是过去时代的弃儿和当代社会的“零余者”。然而,理想破灭和文化失范在导致他们精神贫乏的同时却也卸去了他们的精神重负,反倒使他们在转轨换型的社会动变中成了轻装前行的一群,同时兼具盲目性和先锋性的特殊的一群。王朔是他们的代言人。

二是王朔式的小说语言。这是一种充分口语化的小说语言,它的“底本”是北京方言,是大碗茶与“二锅头”滋润出来的传统京味和“一拉罐”与“人头马”浸淫过的现代京腔的杂交与揉台。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将一切严肃的主题、庄重的情感或者无可奈何的莫名其妙的心态与意绪统统化为令人忍俊不禁的调侃和自嘲。放任随意使它带有平民色彩,而它的犀利机锋又充满着现代精神。“顽主”们操持着它亦庄亦谐,无所不“侃”。王朔亦被世人称之为“侃爷”。

我们再谈“外部”的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首先是大众传媒的强劲推出。应该说,王朔式的小说人物也罢,语言也罢,其特色都并非晚近才得以形成,而是从八十年代中期他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初涉文坛时就已彰显。但多年以来,无论是文学界还是读者界,都未给予更大程度的认可。“王朔热”得以升温,不能不归结于影视传媒的巨大功绩。而且具体来说,他于八十年代末集中推出的《轮回》等四部电影并没造成太大影响,真正使他走向大众的是电视剧创作,如果说《渴望》还带有第一部室内剧某些尝试性和伦理片模式的局限性而使王朔个人风格不能充分展示的话,那么,《编辑部的故事》则让他在一个通俗框架中作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表演。而且,这种由调侃和自嘲构成的轻喜剧风格因其具有“淡化”和“消解”的双重功用,就使它在九十年代以来的特殊背景下尤其显得适逢其时——它淡化某些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使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同时它也消解公众中潜在的一些抑郁情绪而成为渲泄的渠道。双重的功用带来双倍的欢迎,王朔的走红从此便无可避免了。

其次是市场机制的及时卷入。这才是“王朔现象”最终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的播映(包括与此相关的所有电视、电台、报刊宣传),实际上都是在为芏朔(书)打广告、搞促销、做市场,无形中就把王朔制造成了一张名牌、一个诱惑、一个悬念,在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中培育出了一个潜藏的巨大的王朔市场。——出版家们眼睛里看到的正是这个,他们不失时机地组织出版王朔,顺水推舟地就将一种名牌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了。通过(或利用)大众传媒引导一种阅读需求,培植一个买方市场,然后再抓住它投放商品(图书)。其结柴当然是“购销两旺”了。——这种机制可以说就是推出“王朔现象”的真正魔手。王朔对此心领神会,他开始主动卷入市场一一成立“海马”中心、委托经纪人、给作品明码标价,甚至干脆用《过一把瘾就死》,《我是王朔》等广告般的书名来吊人们胃口。这一切举措都是在做市场,它有效地保证和继续推进了王朔的旺销势头。

那么,“王朔现象”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

关于王朔的文学的品位和价值我不想作更多的评判,我只准备强调他的文学市场学的意义。因为至少在走向市场这一点上他是成功的。他的经验告诫我们,如果我们的出版界想赢得畅销效应的话,就必须研究图书市场学,正视文学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分析市场,主动走向市场,甚至精心策划,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去引导并制造市场。事实证明,只要艺术上比较成熟的各种风格和档次的文学作品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读者。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把它推向市场。其实今天畅销的王朔书,多半是他八十年代发表的“旧作”。而且,近年来象王朔这样颇具特色的实力派青年作家确实还有相当一批,只不过多被封闭在文学翻内而不被圈外所了解,以至造成了社会上一定的错觉,相当程度上地夸大了近年文学的疲软与萧条。倘若我们顺应市场机制,先精心地选择几匹“黑马”(比如刘恒就具备王朔的近似条件,既有“菊豆”、“秋菊”等几部走俏电影,又有《白涡》式的可读小说),再有计划地向市场隆重推出,不仅可能调动起社会对文学再度关注的热情,还可望它的反作用力刺激文学生产的复苏与振作,使其在市场经济的新的文学生态环境中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历史角色。

二、面对市场的文学分化

宏观视之,王朔现象不过是文学卷入市场的一个小小的前奏,但它又毫不含糊地预示出了卷入市场以后的一种文学前景。

毫无疑问,全面走向市场的中国当代社会必将急遽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学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质言之,文学作品的商品属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正视、重视乃至一段时间内过分的夸大与强调。大部分文学生产力将逐渐从政治辐射下走出而卷入经济轨道运作,其意识形态色彩会日见淡化而商业气息将愈加浓厚。这不是谁喜欢不喜欢,情愿不情愿的事,这是时代的潮流。留给作家个人的权利仅仅是选择与被选择,而个人与社会双向选择的结果便导致文学的分化。

其实,1987年的经济大潮已经毫不留情地卷走了昔日文学的轰动效应,深刻地动摇了旧有的文学格局,文学的分化已见端倪。为此,我曾撰写过《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构》(见《文艺报》1988年4月9日)一文,从文学创作主体的角度指出分化将是在观念变革、社会进步和艺术回归三大前提之下的历史必然。值此中国社会挺进市场纵深的今天,这一点就看得尤为清楚了。

由于“文以载道”的历史钳制和膺服政治的现实射力,多年来我国文学就一直未能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各异的立体建构,而始终是浑沌的一片。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笼商统之地将其称之为“严肃文学”。其实,严肃文学的称谓本身就颇不严肃,它原本是作为与通俗文学相对而言提出的,但无形中就将通俗文学指认为不严肃或不必严肃,这就产生了极大的错觉和误导,带来了不良后果(这个问题我后面再谈)。而且我们大致分析一下所谓严肃文学的内容也将发现,它的相当一部分的价值取向总是与政治趋同,或者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通,它总是在认识、教育的功能层面上取得某种社会学的价值认同,因此又常常不免陷入庸俗社会学的泥淖。如果按照文学的审美、教化和娱乐三大职能来划分的话,把它叫做“教化文学”也许更为恰当。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政治强力的推导,这种教化文学一度扮演主角,动辄引起轰动,也实属正常和可以理解。但是,随着今天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联袂而至,它势必要寻找新的价值实现。或者向纯文学提升,走向塔尖;或者向俗文学靠拢,走向市场。然而,目前的教化文学大多是夹在“纯”与“俗”之间不上不下,呈显着一种“武大郎攀杠子,两头够不着”的尴尬。假如突然有一天,由国家“养”起来的(各作协分会主办的)所谓严肃文学刊物全部实行自负盈亏,那么,它即刻就会直接面对来自市场的尖锐挑战甚至是严酷淘汰。当然,囿于惯性,教化文学在一段时期内或将继续蹒跚前行,但最终的结局是命定无疑的,那就是消解——消解于向纯文学而主要是向俗文学的两极分化之中。

同类推荐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特殊搜查支援科

    特殊搜查支援科

    特殊搜查支援科,简称支援科。是公安部内部为了一群有着不同能力的警务人员而特别设立的部门。
  • 黄金渔场

    黄金渔场

    PS:开了新书,《妖魔哪里走》,请大家移步去看看。****爱蓝天,爱绿树,更爱波澜浩瀚的大海。浅海鱼,深海鱼,龙虾还有大海蟹,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海鲜?快艇,游艇,海钓艇,还有巡航艇,其实豪华游轮才是王道。家里养着棕熊、白熊和浣熊,渔场还有海豚、白鲸和海獭,神马海狸、黑足雪貂、格陵兰小海豹,我的渔场应有尽有!没事闲坐钓鱼台,呼朋唤友赌珍珠。开上游艇逛七海,沉船宝藏我来捞。大家好,我是秦时鸥,我用笔记录我在加拿大渔场的悠闲生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医女代嫁

    穿越医女代嫁

    静舒新文<鬼妃>,多支持下啊,呵呵.先说明,此文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简介:她,医术精通,妙手回春,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自己的前世,莫名其妙的被家人称为‘儿子’……凭着一身的本领造福他人,为了自己的姐姐代嫁给了素传讨厌女人的他!只因姐姐早已经心有他人……只希望能让他更加更加的讨厌,而快快的被休!却没想到,状况百出……他,龙凤王朝的四王子,红发披肩,俊美容颜,却有着一颗冷默的心,整个府里,一个女子也没有,被人以为有‘断袖之辟’……母后以生命相威胁,无耐娶了‘水性扬花,贪慕虚荣的她’,只要母后开心……看到的她,却完全让自己迷惑,心不断的轮陷,真相一出,心已经完全的交付……他,冬日国的太子,有着冷硬的五官,视女人如衣服,通晓奇毒,却是野心勃勃,事先在边塞给龙凤王朝的将士下毒,却因为‘他’的出现而全盘结输,想报复,却发现‘他’是女子,下毒将那美丽容颜,变的不在……他,冬日国的三王子,绝美妖艳,妩媚至极,双腿残疾不能行走,却因为她的温柔呵护,而心动……他不远千里,来寻她,却为了她与她一起掉入了万仗深渊……为了还她真正的身份,努力让父皇重新赐婚,大婚当日,以为幸福已到,却被腿疾初愈的他,再度劫持……百般努力,终又回到了爱人的身边。他说过,他的笑容因她而存在他说过,他的生命早已经与她合为一体他说过,为了她,他不惜牺牲生命他的深情眼眸,他的关怀备至,他的柔情蜜意,只都为了她情更浓,意更切,因为她已经有了他的骨肉……晴天霹雳!!!!!!!皇后竟因为她的失踪多日而怀疑她的孩子!一场惊变!她被逼回了将军府,却等不来他……再相见,他再度坐上了迎亲的俊马,他的深情眼眸,却看向了轿中的人儿!而视她如陌路!心碎了,生生撕裂的疼痛,让她进入了黑暗的深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呵呵,我也拉拉票,如果您看了静舒的小说,感觉还不错,就烦劳您点击一下下面的投票推荐,还真的想了解有多少人喜欢这部拙作,同时希望提出您保贵的意见,多谢。-------------------------------------------------------多谢爱☆雪儿建了一个群:63914284,敲门:医女欢迎大家加入!!!!!————————————————————————推荐佳作:静舒自己的文:《鬼妃》朋友的文:《我的神医娘子》《下堂妇》《火爆王爷虐情妃》《穿到古代寻美男》《家有美厨妻》《酷总裁的恋茶女佣》《淘气小魔女勇闯天下》
  • 情禛玉切指纤柔

    情禛玉切指纤柔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紫薇真龙穿过前生,走过今世你我牵手,在这一季一个林字,双木之缘你我携手,三生三世。不一样的林黛玉,不一样的红楼梦那个林妹妹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黛玉却是习中医、学厨艺,书房厨房两不误谁想要“玉带林中挂”的结局?谁稀罕宝哥哥的一见钟情?谁又稀罕大观园里的虚情假意、风霜刀剑?且看瑾瑜笔下另一个仍是活在那个年代,却大不一样——有美貌、有才情,却不那么悲伤、那么无助且拥有父母之真爱、爱人之挚情的黛玉!推荐好友的文文:长河的《情牵红楼绛珠魂》:好友琉璃纹的无敌好文《无敌女夫子》:(亲们走过路过,千万表错过啊,保证精彩万分,O(∩_∩)O~)珠珠红楼新文《情纵红楼》:(男主穿越,精彩绝伦哈,表错过了哦,O(∩_∩)O~)宛颐的《红楼之碧水盈玉》:
  • 大话婆媳

    大话婆媳

    本书告诉你新时代婆媳之间的故事。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女人的地位不断是升高。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 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
  • 人贩子

    人贩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恋上炫舞王子

    恋上炫舞王子

    一个是斯文温暖活力无限的快乐男生,一个是网上耐心照顾并和她分享心事的炫舞老公,一个是出身显赫的知名企业富二代,一个是舞姿超炫魅力迷人的街舞社长。他们逐一出现在林小莫的生命里,伴着她哭她笑她难过她幸福。直到最后的最后,林小莫才终于知道,这些所谓的“他们”,只是真心对她好、一心等待她的,那个唯一的他。命运百般阻挠,现实千般坎坷,他们是否可以在一次次如火如冰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