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00000005

第5章 美国统一国家建设下的市场(1)

扩张型城市化

从179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到1814年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是美国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道路的草创时期。在政治上,美国开国元勋们经过不断尝试,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组建了联邦政府,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上,经过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论战,美国确立了工商立国的发展方针;在外交上,通过谈判、禁运和战争等手段,美国最终打破了英国的经济制裁,维护了主权的独立和贸易的自由。1814年美英《根特条约》的签订,彻底打消了英国卷土重来的妄想,确保了美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美英之间继而建立起了平等的外贸关系。历经近30年的苦心经营,美国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才最终摆脱英国的种种限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814年后,经济上的独立加上安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下,东北部地区的商业资本迅速转化成为工业资本,商人们大量引进新的技术和机器,组建新形式的工厂并进行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拉开了美国工业化的序幕。此外,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变革,诱发了大批移民奔向美国中西部地区。西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美国农业从小农经济走向了商品经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商品化和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化。西部地区的开发,还为美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纵深发展。此外,在西进运动中,政府诱导的交通革命促进了东西交通方式的变革。从公路修筑、运河开凿、汽船使用到铁路建设,东西部区域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大量人口和物流源源不断运转起来,使得美国国内市场和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与此相应的是,随着美国国土资源的开发,经济的不断繁荣,人口、资金、技术、物质等不断集中,美国城市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1820年后,美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1820年到1920年,美国的城市数量从24个上升到2728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51%上升到512%,城市开始取代农村,成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见表11)。

众多城市史研究将美国从建国到1920年间的城市化历程称为“工业城市化”。然而,城市并不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带来城市化。关于这一点,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与国家财富》一书中已经做了丰富而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自从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以来,国家花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该地区进行扶贫开发,其工业,尤其是电力得到了高速表111790—1920年美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发展,但是,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极其落后,经济凋敝,并没能逃脱贫穷落后的命运。因为城市是“城”和“市”的有机结合,任何地区城市的兴起和持续繁荣,必须存在一个独立和支持性的市场。这个市场使得该地区能够有能力进行“进口替代”。因此,市场及市场机制的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客观而言,美国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化发展,采取的主要战略手段是利用市场,通过扩大和统一国内市场,来加强联邦制下各松散州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在推动由市场建设所引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一、制宪会议:保护东北部城市经济

建国初期,美国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在经济上同英国依然息息相关,依旧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经济能否独立发展是关系到政权巩固和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如何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独立政权成为美国政府的首要棘手问题。

在以新英格兰为重心的美国东北部,殖民地时期商业和贸易活动已经比较繁荣,城市社会已经初步兴起。但是,城市的成长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活动相辅相成,持续繁荣的经济和自由开放的商业活动是确保城市欣欣向荣的必要前提,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是吸引人口和资本集中、产业聚集的魅力所在。在美国东北部,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已经开始运作起来,而对这一机制的保护和推广对建国初期美国经济的成长壮大十分必要。因此,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这一地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势在必行,它一方面可以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能推进城市成长,增强国家的独立性。在认识到市场建设对于经济增长、城市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影响后,在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和扩大国内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成为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然而,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是邦联制政体,这种政体强调州与州的独立自主,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它对美国国内发展自由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形成了很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经济,成为北部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此外,新生独立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政治上各州各行其是,经济上债台高筑,入不敷出,外交上英国、西班牙强敌压境,咄咄逼人。这些矛盾内外交织,使得本来就软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

1785年至1786年,美国政府在内忧外患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社会十分混乱。工农业产品滞销,农民付不起购买土地的巨款,高利贷者索要债款,各州政府不断加重税收,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普通劳动人民,在战后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独立战争后美国历史上首次人民起义——谢斯起义。邦联制的种种弊端日益引起美国各阶层有志之士的不满,华盛顿甚至认为邦联制推迟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汉密尔顿也在致朋友的信中,分析了邦联制的弊端,主张中央政府应掌握更多的权力。在汉密尔顿的倡导下,各州发动了修改和补充邦联条例的活动。在汉密尔顿的周围形成了支持中央集权的政治集团,这群活动家被称为国家主义者或联邦党人,他们力求推动美国政体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1786年9月弗吉尼亚州议会建议各州在安纳波利斯召开各州会议讨论贸易问题,由于只有5个州的代表参加会议,因此会议没能解决预期问题,倒是通过了汉密尔顿起草的致邦联国会的报告。报告分析了邦联政体的种种弊端,呼吁各州一致行动,建议国会召开一次各州会议研究邦联弊端,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报告虽然送交各州,但起初并未引起重视,直到谢斯起义,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才有了共同的“危机意识”,双方都认为必须遏制在革命中萌生的“过分民主”。于是,1787年2月,邦联国会致函各州,要求派代表参加5月的邦联条例修改大会。会议上,主张联邦制的国家主义者与拥护邦联制的州权主义者进行了长久的论战和相互妥协,会议突破了预定目标,彻底抛弃了邦联政体,制定了宪法,史称为“联邦宪法”或“1787年美国宪法”。

尽管城市居民和领导人在独立战争和确立宪政体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表面上看,联邦宪法中除了规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外,却没有任何与城市有关的内容,至于城市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更是丝毫没有提及。历史学界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当时,城市在工商业发达的北方颇具地位,而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南方不太受到重视,宪法既然已经保护了北方的经济利益,就不可能再直接制定偏袒城市的相关条款,因为如果这样,一定会招致南方的反对。而宪法精神里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措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等于间接推动了北方的城市建设。(梁茂信,2002:4243)实际上,联邦宪法体现了美国中央政府对东北部业已兴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保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联邦制取代邦联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阻碍。宪法确立了联邦政府在全国的核心地位,用国家实体取代了以前“四肢支配大脑”的松散主权联盟,这“有利于一个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刘祚昌,1983:1644)。宪法基本解决了国家主义和州权主义的矛盾,平衡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利益冲突。它既列举出了不可侵犯的中央政府的各项条例,又赋予了地方州政府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几乎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州与州之间的平等地位,终结了邦联制体制下各州政权分立的混乱局面。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宪法的采用为美国创造出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经济环境(帕塞尔,2000:82),为治理国家、统一市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第二,统一国内市场,为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奠定基础。宪法为统一国内市场做出的努力成为日后美国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基石。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税法的重新规定上,它打破了以往税收“割据”局面。美国宪法第一条的第七、八、九、十款均对税收政策有所涉及(李道揆,1999:778—780)。它不仅规定了征税议案的提出方式,说明了税收用途,而且统一了全国各项税收,取消了各州之间的税收壁垒。宪法剥夺各州的课税权就相当于统一了对外贸易的关税政策和制定标准,避免出现邦联时期因各州自行其是而给整个国家造成的被动的尴尬局面。同时,对于国内而言,它打破了原来因各州的税收标准不一致而导致的市场“割据”格局。宪法中规定的总体税收原则是美国日后具体税收制度的指导方针,国家既可从各州的征税中获得资金,又能保证贸易的有序往来,同时还可以抵御外国商品的冲击(Levine and Cornwell,1983)。此举为国内市场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保财产私有,维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美国自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即便以奴隶种植园经济为主体的南方地区,也是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一种依赖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大宗商品生产,不仅依赖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而且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扫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制度阻碍,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和谐的市场体系;也只有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维护,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存在,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

总之,美国的宪政体制和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北方以发展工商和贸易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使其日臻完善,从而为北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率先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杰汉之争”与二次战争:工商立国道路的选择制宪会议后,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产生了两种建国方案。围绕着这两种方案,联邦党和共和党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争论由财政经济政策所引发,随后扩及宪法、政体、外交政策等问题。内政外交政策的严重分歧,又使政府与国会中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最终导致了联邦党与共和党的政治分野。这场大纷争几乎涉及一切领域,然而,透过争论的细枝末节,将其置于美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加以审视,可以看到这场争论并非一般性政策分歧,也不仅仅是个人与党派之争,而是关系到美国建国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两位开国元勋实际上提出了两条不同的建国道路。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主张走“工商立国”的道路,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力主走“农业立国”的道路。(张少华,1994)两条建国道路的分歧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向,而且涉及联邦体制和政府职能。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是与其“联邦主义”的理念紧密相连的。他认为建立联邦制是发展工商业的基本前提,而他的联邦主义不过是国家主义的代名词。正如理查德·莫里斯所指出,汉密尔顿“在本质上是个经济国家主义者”(Morris,1957:442)。相比之下,杰斐逊对联邦制一开始是有保留的,他虽不反对各州的进一步联合,但却主张保留更多州权。尽管在推进政治民主方面他比汉密尔顿激进,他的带有农业地方主义色彩的州权观念却比汉密尔顿保守,不利于联邦的统一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对美国未来经济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也使两人在对外政策上存在歧见。汉密尔顿的工商业立国是以英国为楷模的。他不仅极力效仿英国的制度,而且积极发展与英国的交往,以便获得信贷资金和制造业技术。他还极力主张建立海军,以保护本国商业并向海洋扩张。而杰斐逊对英国的制度极为反感,对法国大革命予以热情赞扬。他主张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不仅是因为他认为两国共和制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希望以此使美国农产品获得法国的市场。他极力主张美国向西部扩展,反对建立海军,希望美国成为摆脱与各国冲突的内陆国家。这样,在美国独立后是以工商业立国,还是以农业立国这个根本问题上的分歧,使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两条不同发展道路的主张。

以汉密尔顿为首的“工商立国”道路与以杰斐逊为首的“农业立国”道路经历了长久的争论。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条道路逐步融合,工商立国思想逐步主导了美国的发展进程。

同类推荐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热门推荐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狂妄庶女

    狂妄庶女

    “我卑鄙?”充满讽刺的声音在梁氏大楼顶层耗费巨资打造的大理石会议室中响起,荡出层层回音,浅蓝色的水晶灯散发着清冷的光芒。梁御尘坐在黑色牛皮沙发上,一身咖啡色手工定制的香奈儿套装,包裹住曼妙的身子,显得更加凹凸有致,短裙下两条纤细修长的美腿互相交叠着,线条柔和均匀,引人遐想。一头及耳的短发异常干练,留海修剪的很短,饱满光洁的额头自信的展露在外,配上修剪的微粗的眉毛显得桀骜不驯,充满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山子结束小学生涯,升上了初中一年级,住进学校宿舍,开始了集体生活。山子刚进学校便因歌声美、作文好一炮而红,受从人瞩目。可是,初一上学期的生活并不平静:丢了书、赔了钱,因为一把飞刀引发同学的误会、刁难,在上学路上遇到大黄狼……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在父母、老师、朋友、乡亲的关怀下,山子渐渐变得坚强,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小男子汉。
  • 溺宠,战王的失忆狂妃

    溺宠,战王的失忆狂妃

    苏梦黎,相府嫡女的她,身份尊贵,却因为五年前的一场意外失了所有的记忆,还落了个未婚先孕的荡妇骂名。失忆怎么了,这不妨碍人家发财,赌场照开、花酒照喝,日子过的好不逍遥。未婚先孕,大龄剩女一枚?看看身边的萌宝儿子,某女骄傲道"有子如此,胜过美男一箩筐。“每天抱着自家团子,看着账本,算计着大把银子入账,外带偶尔调戏美男,某女这小日子过的好不滋润。直到有一天,一道赐婚圣旨将她的美梦惊醒,常言道婚姻是坟墓,于是某女决定…片段一(拒婚篇)某管家道:“王爷,我家主子说这聘礼若是没个万两黄金,还是请回吧”“原来王妃这般爱财,来人将聘礼都抬回去。”某王爷似是恍然大悟道,“回去将这一百万两黄金换成碎银,让王妃好好数数,看看本王那个的诚意够不够。”某管家稳住趔趄的步伐,又为难道:“王爷,小姐亦是倾慕王爷许久,但是小少爷的存在怕是有辱皇家名声,所以…”某王爷笑靥如花道:“无妨,父皇前些日子刚说要抱皇孙,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本王的决定果然英明。”某管家只觉头顶一阵乌鸦飞过,好吧战王不愧是战王,这心理素质、这思维方式果然是非常人所能及的。片段二(貌似逼婚篇)某女将一把匕首抵在眼前绝美男子的颈间,道:“王爷,我们那事,您看?”某王爷轻笑:“那事?好办,你看是你嫁我娶还是我娶你嫁?”靠,这有差吗?某女一时心中郁结,某王爷啪的打掉某女手中的匕首,温香软玉在怀,邪魅道:“还是王妃现在就从了本王?”片段三(溺宠篇)“王爷,王妃今日将侧妃打了。”“严重吗?”“看着挺严重的,侧妃嘴角都渗出血来了。”“那还不赶紧宣太医,打这么重,王妃的手肯定疼。”搞了半天王爷关心的原来是王妃的手疼,某侍卫险些晕厥过去。“王爷,王妃正和一男子喝茶。”“嗯。”某王爷很是淡定,不就喝个茶吗,反正他家王妃又那色心,没那色胆。“可是,那男子说是世子殿下的爹,王妃的夫。”那侍卫话还没说完,已经看不到某王爷的身影,不禁暗叹,战王的速度果然不是吹的。萌宝篇亲们自己yy吧,此文一对一,女强男强,强强对决,女子气得了小三玩得起阴谋,男主身心干净,溺宠无限,萌宝团子耍得了酷卖得了萌,犯得了二,偶尔为了亲爹算计亲娘,亲们放心跳坑吖。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向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
  • 残疾总裁不离婚

    残疾总裁不离婚

    结婚三年,等到离婚之时才开始同床共枕!别人的婚姻有三年之痒,而他们的婚姻三年后才刚刚开始!!!(温馨文)
  • 男神是什么?可以吃吗?

    男神是什么?可以吃吗?

    还是这里是现实?林小姐穿越到平行时空的这个世界,从此和路先生的没完没了……--情节虚构,到底她的记忆是现实,请勿模仿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