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03

第3章 茶的起源(3)

《茶经》还列举了唐以前有关“茶”的四个同义字:贾、蔎、茗、荈。但在唐代以前的古籍中,如《诗经》、《神农本草经》、《神农食经》等书,都记载有“荼”字,并且其中有的茶字,就指的是茶,由于陆羽在《茶经》中既已把茶字一律改为茶字,所以就没有把“茶”列入同义字之内。

“茶”字在中唐以后已被普遍采用,但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各异,茶字的发音差异也很大。以广东一省为例,广州附近的发音是“chá”,汕头附近的发音则是“te(tay)”。又如福建省,福州发音是“ta”,而厦门的发音近似汕头的“te”。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又有“chai”、“zhou”、“cha”等发音。至于兄弟民族地区,发音差别更大,如傣族叫“la”,瑶族、苗族叫“己呼”、“忌呼”,黔南苗族叫“chútā”,等等。

自我国茶叶输出到国外以后,世界各国也有了茶的译名,如日文的“cha”,印度文的“cha”,俄文的“qau”,都是来源于“茶”字原音。英文的“teé”;法文的“thé”等,也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近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的。

近年来,我国在发掘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了不少简文、帛书等文物,其中1号墓(公元前160年)和3号墓(公元前65年),其随葬清册中都有“梢一笥”和“梢笥”的竹简文和木牌文。现已查证这个“梢”字就是“槚”的异体字,所谓“槁一笥”或“棺笥”,就是“槚(苦荼)一箱”或“槚(苦荼)箱”,从而说明当时湖南已有了饮茶习惯和茶叶生产。这个发现,为西汉王褒在《僮约》一文中所说“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荼”的“茶”提供了实物证据。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但宋李防等编纂的《太平御览》,以及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却把“武阳”写成为“武都”,武都,相当今甘肃武都、成县、徽县、西和、两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地。四川的王褒不在产茶的蜀地买茶,而差令僮仆去西北地区的陕甘买茶,这是不可想象的。不过,不论是“武阳”或是“武都”,从王褒《僮约》的全文来看,纯属一篇游戏文章,究是王褒自作,抑是后人假托王褒之名所作,尚难肯定,因此,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六、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

茶树生育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是光能、热量、水分和土壤等。《一之源》中所述及的“地”、“野者”和“园者”、“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都是茶树生育的一些生态条件的直观表达方式。

首先,《茶经》提出了“地”,所谓“地”即指土壤。《茶经》把植茶土壤分成上、中、下三等,并以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在唐以后的茶书中,附和《茶经》说法的较多,否定的甚少。如明程用宾《茶录》、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清陈鉴《虎丘茶经注补》,清陆廷灿《续茶经》,都引述或发展了《茶经》的提法。只有明代罗廪的《茶解》和张源的《茶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说“恐不然”,或说“产谷中者为上,竹下者次之,烂石者又次之,黄砂中者又次之”。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肥力。茶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保肥供性能、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的结构和适耕性),都关系到茶树的生长。

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先是岩石经各种风化作用而变成母质,再由成土母质在生物为主导因素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生物、母质、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具有肥力的各种土壤。

《茶经》中所用的土壤名称,很难用现代土壤名词正确地表达出来,因而也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但从字面上看,“烂石”显然是指风化比较完全的土壤,也可以说是现在茶区群众所谓的生土,这种壤土,适于茶树生长发育;“砾壤”是指含砂粒多、粘性小时砂质土壤;至于“黄土”,可以认为是一种质地粘重,结构差的土壤。

由于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等物质所组成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烂石”和“砾壤”的含义以及陆羽何以分别称之为“上者”和“中者”,这除了应考虑土壤中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更重要的还应考虑其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的含量,也就是含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多的,可以理解为陆羽所说的土壤中的“上者”,少于“烂石”含量的“砾壤”,可以理解为他所说的“中者”,含量更低的“黄土”,则称为“下者”。

其次,《茶经》谈到的另一生态条件是光,主要包括日照、气温、空气湿度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茶园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都有密切关系。《茶经》所说的在“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两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树的品质问题,在宋、明两代的茶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或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见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或说:“其山(指建安北苑的山)多带砂石,而号佳品者,皆在山南,盖得朝阳之和者也。”(见宋黄儒《品茶要录》)或说:“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见宋赵佶《大观茶论》)或说:“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见明许次纾《茶疏》)或说:“茶地南向为佳。向阴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不相悬也。”(见明罗廪《茶解》)还有:“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称仙品。”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见明熊明遇《罗齐茶记》)。

“阳崖阴林”四个字的含义很广,它明确指出:茶树适宜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由于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密林中,在人工栽培前,它和亚热带森林植物杂生在一起,并被较高大的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形成了耐荫的习性。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取得其生育所必需的能量的,光照是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光照条件的改变,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遮阴就是根据光对茶树有机体的影响而进行的农业技术措施。在日照强烈的地方,在茶园梯坎和主要道路两旁适当地栽种一些遮阴树,以减少直射光,使遮光度达到适合茶树生长对光的要求,这是必要的。因此,“阳崖阴林”是符合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的。

第三,《茶经》所提到的又一生态条件是地形。《茶经》所说的“野者上,园者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野生的茶叶品质好,茶园里培育的较差;另一种是生长在山野里的品质好,生长在园地里的较差。前者是从栽培管理来看的,后者是从地形来看的。但不论从何种角度理解,这两句话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因为当时的栽培技术,包括茶地规划、园地开垦、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都还较落后。“园者”不如“野者”的情况,在中草药生长中是常见的。而且,陆羽有入山采制野生茶的爱好,有时几天野宿不归。他的友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丹阳人,丹阳在今江苏省,陆羽在安史之乱由湖北竞陵过江后,投依皇甫冉,同时结识了皇甫曾)都曾有诗记述了他入山采茶的情况。如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中,说他采茶之时,“远远上层崖”,“时宿野人家”;又如皇甫曾在《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中,也说他“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所以,“野者上,园者次”的说法,与陆羽当时采制野生茶的实践不无关系。

“野者上,园者次”,同时说明了地形与品质的关系。野牛茶多生长在高山、深山;而人工种植的茶园大多在低山或坡地。我国历代文献中所记述的名茶,很多都是出在高山。如五代蜀毛文锡在他所著的《茶谱》中所列的名茶,其中一再提到的“蒙、顶茶”,最名贵的是中顶的产品,而这个地方“草木繁密……人迹罕到”。又如至今还驰名国内外的福建的“武夷岩茶”,安徽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云南的“滇红”和“普洱”等名茶,以及国外斯里兰卡的“乌发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等,都是产于高山的优质茶。所以,我国历来就有“高山云雾孕好茶”的谚语。目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高原和山地出产的红细茶,其品质可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上等红茶媲美,如再能在品种和制造方面继续加以改进,则在不久的将来,在品质或售价上,都应超出印、斯高级产品之上。这又为上述谚语提供了新的证据。

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的积累。总的来说,这是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并非所有高山都能生长出好茶,也不是山越高茶长得越好,主要是山区的小气候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就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说,茶叶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制造技术,在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下,采取现代技术措施栽培的茶树,都能够获得优质茶叶。因此,陆羽当年的“野者上,园者次”的观点就不适用了。不过,《茶经》中的说法,对现代化茶园地形(包括海拔、温度、湿度、地形、坡度,坡向等)的选择以及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比较研究,还是有益的。

七、茶树的栽培方法

在《茶经》中谈到种茶方法的,有四句话:“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里重点指出的是法如种瓜。唐代以前的种瓜法,北朝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说得很清楚:

“凡下种,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先卧锄,耧却燥土,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中。瓜生数叶,掐去豆(豆字后疑漏一叶字,指原注所说,大豆在坑内可作肥料用)……”(见《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唐代距北朝魏时间较近,其种瓜方法似应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无甚差异。至其种茶法,据唐韩鄂的《四时纂要》所说,则为:

“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断(掘的意思),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颗子,盖土厚一寸强……早即以米泔浇。”(见《四时纂要校释》)

可见唐代种茶和种瓜,在整地、开穴、施基肥、种子直播等方面,确有类似之处。

对于“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这两句话,过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明钱椿年撰、顾元灾校的《茶谱》中简单地说是“艺茶欲茂,法如种瓜”,只侧重谈了种茶要“法如种瓜”,对其上的两句都未作解释。美国尤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对《茶经》的译文,干脆把这两句略去了。这说明这两句是较难解释的。对这两句话中的“实”,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把“实”解作种子(如张芳赐等的《茶经浅释》),一种是把“实”解作农艺技术措施中把土壤踏实,“不实”是既要松,又要实,即松实兼备之意。我国自农耕时代开始后,用种子直播和用苗木移栽的种植方法,都已逐渐为劳动人民所了解,种茶自不例外,因此,这两句话中的“艺”和“植”,是指种子繁殖和苗木移植这样两种栽种方法来说的。但有的认为种茶只能种子直播,不能移栽,所以过去把茶树直称为“不迁”,并曾有“艺茶必下种”、“移植不复生”的说法。(见明陈耀文《天中记》)茶树种植,采用茶子直接播种,较之茶苗移栽,具有方法简便、苗期容易管理、成活率高等特点,因而种茶多沿用直播的方法。而茶树移植后的第一、二年,由于根系功能恢复缓慢,吸收能力弱,抗逆性差,特别是由于茶树冬不落叶和永年性生长,所以直根伸展最深,移植后,如技术措施不当,确有“不复生”的情况。从而旧时婚姻中的聘礼多以茶为象征性的信物,女方受聘也称“受茶”。不过这种说法只是就茶树用种子直播的方法而言,忽视了选优去劣,提高种苗质量的育苗移植方法,显然是不全面的观点。“法如种瓜”是和其上的两句紧密联系着的,这就是,在“艺而不实,植而罕茂”的情况下,应按种瓜法去种茶。

“三岁可采”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茶树采摘年限的早迟,除品种条件外,茶园所处的地理纬度或大气候的条件,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茶经》作者所涉足的地区,大多在长江流域,一般地说,是“三岁可采”,但在低纬度的我国南部地区,就不需三年了。

唐代的种茶法,由于韩鄂《四时纂要》的记载,才使后人得以在《茶经》所说的之外有较多的了解。宋代茶书虽较多,但无一记述了当时的种茶法。与宋代同时的金代人(作者失名)所编的《四时类要》,是以《四时纂要》为基础改编的,它所记的种茶法,与唐代的并无任何不同。为了对照唐、宋两代的实际作法,今将《四时类要》的原文照录如下:

“熟时收取子,和湿沙土拌,筐笼盛之,穰草盖,不尔,即冻不生。至二月中出种之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斯,著粪和土。每坑中种六、七十(按:十字应是衍文)颗子,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时以米泔浇……二年外方可耘治……三年后收茶。”(见《农政全书校注》卷三十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明代的种茶法,基本上仍与唐代以后的相同。如罗廪《茶解》在“艺”的一节中说:

“秋社后摘茶子,水浮,取沉者,略晒去湿润,沙拌藏竹篓中,勿令冻损,候春旺时种之。茶喜丛生,先治地平整,行间疏密,纵横各二尺许,每一坑下子一掬,覆以焦土,不宜太厚。次年分植,三年便可摘取。”

上述种茶的直播方法,关于茶子贮藏、选种、沙藏保种、穴播、施基肥等经验,有些至今仍在应用,是值得参考的。

至于现代的茶树繁殖,除了应用种子繁殖也称有性繁殖的方法外,还应用茶树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使形成新的植株,包括扦插、压条、分株(或称分根)等等方法,用这类方法繁殖的叫营养繁殖,也叫无性繁殖。由于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各有特点,因而目前对这两种繁殖方式都加以采用。今将种植茶树的规格和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种植茶树规格已由过去的丛式种植改为条列式种植,并普遍采用了单行条列式。一般灌木型茶树,行距4.5尺左右,丛距约1尺;乔木和半乔木型的茶树,要酌情放宽;坡度较大的茶园,丛、行距均可适当缩小。

种植茶树技术

1.茶子直播

播种前,茶子要进行筛选、水选和催芽。要适时播种,浅播或穴播。茶子从采收以后到第二年三月都可播种。一般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底进行;春播在2~3月间进行,最迟不超过3月底。生产上常采用秋播,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秋播优于春播。

茶子适宜穴播,每穴播种4~5粒。播种深度宜浅,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具体做法是:秋播稍深,春播稍浅;沙土稍深,粘土稍浅。播后覆土,做法是,其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半到3倍。覆土后在播种行上撒些砻糠、麦秆、稻草等物,既可作为茶行标记,又可减少杂草滋生,利于出苗。

2.茶苗移栽

同类推荐
  • 新编营养菜大全

    新编营养菜大全

    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凉拌菜谱

    凉拌菜谱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 食道通天

    食道通天

    本书是作者李书崇花费数年时间创作的一部美食笔记。详述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生长于成都的好吃嘴,作者目光不仅局限于川菜一隅,而是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有史料有观点,有逸闻有亲历,将食之道上升为天之道,将中馈上升为家国,将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精神挥写得淋漓尽致。本书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感受美食魅力、领略美食家风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 巧做五谷杂粮

    巧做五谷杂粮

    给您和家人最贴心的营养与健康。如何制作五谷杂粮更好吃?如何食用五谷杂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品味纯天然的美食,获取最健康的营养。《美食天下(第2辑):巧做五谷杂粮》教您粗粮细作五谷杂粮美食,让您吃得健康、营养、美味!
热门推荐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神印皇座

    神印皇座

    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这是一段失落的神话。少年古月应劫而生,持神斧,斩巨孽,开纪元,救苍生。百族争霸,妖兽横行,我们且看少年古月如何在蛮荒世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切,都从蛮荒开始......
  • 青瞳之大容天下

    青瞳之大容天下

    这个男人,因为面容太清秀,每次带兵都会戴上面具;为了娶她,大战狼群,浑身上下伤痕交错;为了偷走她,不惜率兵奇袭她的国家;面对凶恶苍鹰,第一念头就是舍命护她周全……然而,互相伤害太重、错过了太多的两个人,牵手抑或放开,哪一个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呢?
  • 多伦多之恋

    多伦多之恋

    本书分两篇:下篇是“多伦多之恋”,上篇是“永恒的诱惑”。下篇排在上篇前面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中国有句谚语:“婆媳亲,全家和。”这说明,婆媳关系的亲密无间是家庭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因此所有的婆婆和儿媳妇都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婆媳如何相处”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