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100000006

第6章 房地产繁荣的政治学原理(1)

政治家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很疯狂,却并不去阻止它。

——《经济学人》

21世纪初兴起的新型、高风险的房屋购买融资手段之所以能够演变成为主流,并取代许多获取贷款的传统原则和标准,完全得益于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的授权。事实上,正是政府机构批准了更宽松的抵押贷款申请标准,而政府官员更是放宽抵押贷款要求的幕后推手。

来自两党的国会议员携手敦促联邦管理机构向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施压,要求它们放宽抵押贷款要求,并通过立法来奖励和确保更低标准的信贷资格要求。两党党魁,不约而同地以各种方式携手推销一个观点:更高比例的房屋自有率是“一件大好事”。1999年,《纽约时报》报道:

在一场有助于提供少数种族以及低收入消费者房屋自有率的运动中,房利美已经在放宽自身向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购买抵押贷款的信用要求。

房利美,全国最大的房屋抵押贷款担保人,受到了来自克林顿政府越来越多的压力,要求它扩大对低收入群体及普通收入群体的抵押贷款,与此同时,房利美也感受到了来自股票持有者对于维持利润高速增长的强烈需求的巨大压力。

高风险与高收益通常相伴而行,于是,政府和市场都在以更高的利率为激励手段,激励房利美和房地美购入高风险的抵押贷款,于是如果一切顺利,利润将归入房利美和房地美,而一旦出现损失,承担损失的只是纳税人。

房利美和房地美购入放宽信用要求的抵押贷款也就意味着,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从此不仅能够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中获益,而且还能够在售出这些抵押贷款的同时,将风险转嫁。为便于这些政府资助型的企业购买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的抵押贷款,房利美和房地美开始受压放宽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必须满足的贷款融资标准,之后,更是渐渐演变为由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为房利美和房地美设定具体的向所谓“低水平人口”(underserved population)发放贷款的百分比目标——定额。

美国人权委员会详细叙述过这段历史:

1992年之前,联邦法律仅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合理比例”的面向低收入家庭和普通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抵押贷款。1992年,《联邦住房企业财务安全与健康法案》(Federal Housing Enterprise Safety and Soundness Act,FHEFSSA)出台,模糊的法律指导一跃清晰明确。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颁布条例,明确要求国家资助型企业务必将30%用于购买传统抵押贷款的额度调整为投向(1)低收入和普通收入的家庭房产;或(2)位于中心城市的房产。

截至1996年,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设定的目标提升为40%,10年之后,该目标进一步提升为53%。一本由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出版的刊物一直鼓励“创新”,呼吁克服“阻碍房屋自有的金融障碍”。

这仅仅是政府积极放宽抵押贷款标准措施中的冰山一角。各种举措五彩缤纷,包括要求银行向政府机构汇报放款核准数量及拒绝贷款数量,并以此作为考评银行满足《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规定的“社区需求”的程度。与房利美和房地美遭受到的压力类似,银行承受到的压力同样逐年递增。不仅如此,不在《社区再投资法案》覆盖范围内的非银行类信贷机构也受压被迫与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签署协议,“自愿”接受政府指导,积极开展《社区再投资法案》所要求的类似银行的信贷事项。

在深入探讨这一切的政治化演变过程之前,必须声明的一点是,并不是政府机构“批准”放宽抵押贷款的放款标准,而是联邦政府机构“要求”放宽贷款以便达到政治目标。可以说,有许多人要为这一场由于宽松的信用评价,宽松的抵押贷款审批标准以及“创新型”的金融手段而推动的房地产繁荣而负责——或者说,在此例下,免于责任。

尽管这样的发展举措在克林顿政府当政期间发扬光大,但是,这些举措的源头却要追溯到前任的乔治H.W.布什政府,继而继续延续到继任的乔治W.布什政府。所有的政党都难辞其咎。

与许多灾难一样,这一次的灾难同样始于美好的意愿,或者,至少是听起来美好的政治抱负。这些美好意愿的核心是对“经济适用房”的追求,是为更多的人置业的改革意愿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经济适用房”

尽管“经济适用房”(affordable housing)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通常来说,比较一个地方的房产是否比另一个地方的房产更经济实惠,或是某一段时间内房产是否比另一段时间内房产更实惠的时候,我们通常考量的指标都是平均收入用于支付平均租金或平均月供的比例。该比例一度固定为:房屋的居住成本不应该超过家庭收入的1/4。当然,也有人提出30%的比例,但不管具体的比例数字如何,它都仅仅适用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之间的比较。

经济性也可以通过比较既定区域内普通房产的总成本,而不是月供,占该既定区域内人均年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举个例子,曾经在同一时间,俄亥俄州扬斯敦市内一幢普通住宅的售价大约相当于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两倍,而拉斯维加斯的普通住宅却是当地人均收入的6倍,地点转移至圣地亚哥,该数字飙升至10倍。

作为一个粗略的比较原则,“经济适用房”无疑是一个有用的概念。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经济适用房”这一概念掩盖了一个值得推敲的论断和议题。每个个体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人收入是否具备支付能力。换而言之,有能力购买公馆的人自然会购买公馆,有能力承担平房的人自然购买平房,没有能力购买自有房屋的人,可以租赁房屋或公寓,如果连租赁的能力都欠缺,那么,也可以考虑与他人合租,或是租赁一个房间。许多人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体验过不同的居住方式。

这些却不是那些制定“经济适用房”的政治目标的人所考虑的问题。经济适用房的政治含义是,个人选择自己的房产,政府从财务上确保个人梦想成真。这层含义从未被明确表述,更没有被推敲过其中的内涵。太多华丽的政治修辞掩盖掉了合理的逻辑推理。

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许多支持联邦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的观点的核心要义,都是坚信经济适用房的短缺已经演绎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对此,地方性的解决方案已然无能为力。2002年一篇《纽约时报》的社论宣称,“房地产危机唯有依赖于联邦政府的介入才有望得以解决。”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大卫·布罗德(David Broder)同样看出了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我今年造访的每一个城市里,从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到佛罗里达州首府塔拉哈西,再到波士顿,经济适用房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心头之患。”

当然,我们无从考证布罗德先生所造访的城市、所访谈的对象是否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更无从知晓布罗德先生收集到的信息所体现的观点和利益是否符合实践经验。正如熊彼特(J.A.Schumpeter)所说的那样,“无论你走得多远,你仍然无法免于有色眼镜的视线。”

《纽约时报》的一篇通讯便曾直接反驳过《纽约时报》社论的观点,它指出:“自19世纪80年代初以来,抵押贷款的利率急剧下滑,抵押贷款的费用及收入的上涨,足以弥补各地房价的上涨,除了纽约、华盛顿、迈阿密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岸而外。”此前,由美国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主持的一项研究同样表明,“月居住成本占月收入的比例下降”,而不是上涨,同时也再次强调,“少数东西部沿海岸大城市”除外。

其他的学术研究同样显示,经济适用房,以普通的标准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充沛,但一些房价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若干倍的地区是例外。老调重弹,这些例外我们早在第1章中便已提及,在这些例外的地区,政府出台的各项严格限制土地使用或建造的政策,推动着房屋的建造成本和租金成本急剧飙升,为了头顶上的一片屋檐,一个普通家庭将消耗其家庭收入的50%之多。但就全国而言,房屋购买者所需支付的置业费用,自1985年以来,依旧能够年年维持在不超过收入的25%的水平。租金所占收入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上涨,但纵观过去的几十年,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年份超过收入的30%。

不论是与过往相比,还是与当今的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人民的住房负担都没有呈现出不堪重负的态势。总体而言,一幢普通住宅的售价大约是一个美国公民一份普通收入的3.6倍。这一数字在英国为5.5,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6.3。

如果能够厘清这一事实,那么,那个被广泛认同的观念,以及基于此上的全国性的革命和政策必然骤然崩盘,犹如纸牌屋的垮塌。但遗憾的是,这些能够颠覆主流观念以及政治运动的事实却大量地、长期地被忽视。

尽管“政府干预是解决普通民众及低收入人群的置业承受力的关键”这一论断普遍深入人心,事实上,历史记录却显示,政府干预的地区或时期与房地产价格高涨的时点绝对地吻合。政府越是干预,房价越是高涨,居住成本越是侵吞更多的收入份额。这一事实不论是在比较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的房地产态势,或是比较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房地产态势时,均能够得到明显体现。让我们穿越到20世纪初,那时,政府极少干预房地产市场,对土地使用及房屋建造鲜有制约,而那时的美国人均居住成本所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与20世纪末相比,更少。

回到1901年,居住成本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为23%,而到了2003年,该数字提升到33%。地区数字也体现了相似的现象:

截至1970年,全美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普通房屋的售价大体相当于普通家庭收入的两倍。根据基准利率水平计算,这也就意味着,将家庭收入的25%用于支付房屋抵押贷款的家庭将在10多年的时间内有能力偿清所有的贷款。

即便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岸,直至20世纪70年代严厉的房地产限制令实施之前,房产价格都一直稳定在可承受的范畴之内。以1969年为例,旧金山市一幢普通住宅的售价仍然不超过当年旧金山市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2.3倍,圣何塞市一幢普通住宅的售价则不超过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2.2倍,也就是说,在圣何塞市,将每月收入的25%用于偿还房屋月供的家庭,将在12年内还清所有房屋抵押贷款。10年之后,圣何塞市的普通房产价格上涨至普通家庭收入的4倍,这样一来,一个普通家庭将耗费40%的月收入偿付月供,并需要30年来还清所有的抵押贷款。时间进入2005年,房地产气势最为高涨的一年,圣何塞市的普通房屋的售价已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7.5倍。

不同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房产价格可承受力所呈现出的不同状况,述说着类似于上述同一地区房产价格可承受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那就是:政府在哪里干预最多,哪里的房产最难以承受。这一规律远不只适用于美国境内。就像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的一个事实,在全球26个排名房价“严重超越承受力”的城市中,23个存在着被冠以“理智发展”策略下的严厉土地使用限制政策。

对“经济适用房”的倡导和努力极少,如果曾经有过的话,从取消导致高房价的罪魁祸首——政府的土地限制令入手。相反,政府不是千方百计敦促个人降低房产售价和公寓租金,就是绞尽脑汁利用纳税人的税款来从各个方面补贴房地产。换句话说,政府压根不愿意减少,而是想增加自己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分量。政府也并不力求减少房地产的成本,而是试图利用纳税人税款补贴房地产的方式,或是通过立法阻止成本直接体现的方式,来隐藏房地产的成本。

放宽信贷标准

联邦政府为改变私人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流程而做出的最初的举措之一便是1977年颁布的《社区再投资法案》。如同许多政府措施一样,最初,该法案仅仅具备指导意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法案的实施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严格。

同类推荐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趣味营销学

    趣味营销学

    本书将营销4P同被称为“竞争理论”的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共分四篇:竞争策略篇、公关及服务篇、产品及品牌篇、渠道及技巧篇。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热门推荐
  •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本书主要收录了人际——和谐人际,营造快乐、宽容——快乐源于大胸怀、感恩——感恩的心最易换来快乐、爱情——两情相悦,拥有快乐、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快乐、平安——人生最大的幸福、得失——权衡好就快乐、工作——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金钱——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等内容。
  • 闺宁

    闺宁

    谢姝宁死了。同幼子一道死在了阳春三月里。可眼一睁,她却回到了随母初次入京之时。天上白茫茫,路上雪皑皑,年幼的她被前世郁郁而终的母亲,和早夭的兄长一左一右护在中间。身下马车摇摇晃晃,正载着他们往她昔日噩梦驶去……
  • 穿越之生死之恋

    穿越之生死之恋

    同时遭受到父母遗弃,男朋友背叛的女主角,莫希月(十八岁),因为这些事使本来坚强、开朗的她想走上死亡的道路,但她有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会自杀,因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她在世上已没有任何留念,所以为了寻死她用了许多不自杀的方法,但都没有成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转基因女皇

    转基因女皇

    当人类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当我能一次次逃过精密仪器的检测随遇而安当最后一切的证据说明我才是那个极品的再生人我穿越了……穿越后的我有了绝世的容貌、不凡的权势、温暖的亲人却不想也背负了“亡国之君”的名号不是我不发飙而是我发飙起来就不是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煎炒烹炸坑蒙拐骗信手拈来武道兵法阴谋阳谋用来得心应手你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我说我单纯?!单纯不等于愚蠢说我善良?!善良不表示好被人欺负人再好是有限度的所有的退让也是瞄准了目标的当亲情尽毁当国破家亡哼……到时候也别怪我手下无情枫的文——《裂天》【新文】《绝滟女帝师》《驭妖》【完结】本文非小白,伏笔多多,惊讶多多。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多多支持O(∩_∩)O谢谢重要说明:本文不是直白文,所有的情节,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意的。喜欢看回味文的亲请相信本文绝对是值得回味的文,当一切揭晓的时刻,将是无比震撼!不喜欢此文风的亲,枫在此也谢谢曾经的支持,只能说很抱歉,枫的文风就是如此,没有办法写直白文。推荐好书————《魔鬼的吻痕》友情链接————《索情坏男人》《天!中了五百万》
  •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一次倒霉的穿越,她糊里糊涂的变成了昭君。什么?四大美人很爽?我P类,一直罩着她的皇帝没多久就挂了,要是去塞外那个蛮夷的底盘,又是跟自己在现代的负心汉一样,都是有妇之夫….哦,天哪,地哪...见到明星脸了,古代也不错嘛....
  •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她相信她一定会等到幸福,即使要很久很久,他第一眼见到她,便知道她今生会是他的唯一。
  • 嗨,我的恶魔殿下

    嗨,我的恶魔殿下

    一个被仇家埋伏,落入空间裂缝的女子。一个多病垂危的小皇子;三岁身躯的她,遇上九岁多病的他,一句承诺,她将唯一的能量发动,只为救他一命。十二年后,她是他最宠爱的女子,而他只是她理所当然的依靠。一次和亲引起的感情纠葛;爱是自私的,如果他选择了国家,那么她将潇洒离去。然而,当决定放弃的那刻,才发觉,原来放弃好难好难……
  •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这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品小小说集,从刘国芳的小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小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审美把握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读之,让人有一种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回归了本真状态,读刘国芳的小小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悦神悦志的享受。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如此有意味的作品。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幸福之城

    幸福之城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