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300000007

第7章 你是我微小而盛大的怀念(1)

我给予你的祝福未曾远离,你为我点燃的灯火不曾熄灭。

感谢命运的厚爱,让我们成为彼此独家的记忆。

给予,是最好的沟通

他是一个主治医生,在他把一个老者高昂的医药费全部记到自己账上时,他想起了三十年前那个有些阴沉的午后。

那时他不过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因偷了几瓶止痛液而被药店的老板娘逮个正着,周遭皆是看热闹的人群。他低着头,不解释,任凭指责与拳头落在自己身上。恰在此时,对面一家面店的老板穿过水泄不通的人群,走到他面前,轻声问他:“是因为你妈妈生病了吗?”

他缓缓抬起头,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水晶般的泪意,看了一眼周遭的人群与凶恶的老板娘,害怕而郑重地点了点头。面店老板笑了笑,便替他付钱买下止痛液,并嘱托女儿装一包蔬菜汤,递到他手上。

阴沉的天气,渐渐放晴,就像心中的雾霾,渐渐消散一样。

最远的距离,是从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

抵达途中,最佳捷径莫过于给予与沟通。

他拿过面店老板递过来的东西,不发一言地跑掉。自此之后,他们没有任何联系。

面店老板一如往常那般乐善好施,只要见到游民走到店前,便吩咐女儿给他们包上一包食物。

三十年后的一天,年迈的老板突然病倒。女儿看到账单上高昂的医疗费,手足无措,与主治医生商量可否将手术缓一缓。

医生看着她哭花的脸,三十年前的一幕幕场景犹如胶片显影般清晰地浮现在他心中。她听从父亲的嘱托,包好一份新鲜的蔬菜汤,并从钱柜里拿出足够付止痛液的钱。

有人说,在这个可恶的世界里,什么都无法长久,哪怕是我们的烦恼。然而,记忆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记忆中的爱更是无法流失。

世间美好之事,并不是因看到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会看到。

第二天,轻柔的阳光洒在干净的病房里,守在父亲病榻旁的女儿从睡梦中醒来。她看到白色的被子上安放着一封信,便满心疑惑地将其拆开。

世间并没有免费的午餐,如若你偶然遇到,那定然已在多年前不经意的举动中,为这顿午餐,付了费用。

她展开信笺,里面竟是一张医疗费为零的账单,并附有一句足以让她为父亲骄傲的话:“所有费用已经在三十年前付过了——用三瓶止痛液,还有一包蔬菜汤。”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三十年前那个没有钱为母亲买药的小男孩,便是父亲的主治医生。

这多像戏剧中的情节,但它如此真实地发生在现实之中,故而,这个故事被拍成广告短片,命名为《给予,是最好的沟通》,并搬上银屏时,是那样感动着不曾被理解的都市男女。

你在此处,而我在彼处,我不了解你的处境,你也不曾读懂我的际遇。

我们生活在同一方天空之下,心却张望着别处,相互理解不过是天方夜谭,独孤在所难免。

正如泰戈尔所说:“有一天,我梦见我们相亲相爱,我醒了,才知道我们早已是陌路。”

有人问,为什么父母是最爱我们,却最不理解我们的人?

有人问,为什么被管束的孩子,反而更羡慕那些无人照料的孩子?

有人问,为什么自己的意愿,总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

但很少有人问,怎样的沟通才有效?

你甘愿为他倾尽所有,可这并非他所需要;你为他设计好人生每一步,可这条路上的风景并非他所喜好。因而,我们本以为会越走越近,实则渐行渐远。

我们倔强,并非想要逞强,而是我们太渴望得到关注;我们叛逆,并非是在抵抗,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靠近温暖。

闺密刘燕很小时父亲便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天打两份工,只照顾她的起居,很少关心她的内心。因而,她渐渐变得乖戾,以至于高中时竟不幸怀孕。那时,她手足无措,后悔已于事无补。万般无奈中,在我的陪同下,她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我们都以为急脾气的母亲会将她暴打一顿,但母亲听完之后,没有指责没有训斥,更不曾动手。她只是叹息几声,而后带她去了本地最安全的医院,让医生为她做了最安全的手术。除了我之外,再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拨开层层云雾,我们终会看见满天阳光。自此之后,她洗掉了身上所有的乖张之气。

我想要的,正是你想给的。你所说的,正是我想听的。正因如此,世界阔大无边,街道人来人往,我们才不至于感到孤独。

细水长流,是最美的风景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玲玉深深迷恋着这句话。

我们的心,总是时时张望着摘不到的月亮。于是,人生之中,总也少不了因得不到而产生的痛楚,以及因不珍惜手中所有而生发的遗憾。

玲玉迷恋海子所描述的人生状态,是因她从未有机会和她爱的人,手牵手走在街上。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面?哪一面才是最真实的?

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是孩子眼中的好母亲。人们皆认为,这便是她的全部。只是,她的左心房如斯平静,如溪水缓缓流过平原,而她的右心房暗流涌动,澎湃似潮,如狂风卷起的浪尖。

三十二岁的她,有家庭有孩子,却依然天真如少女,不顾一切地爱着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男人。每隔一段时间,她便以工作出差为由,买一张机票,穿越万水千山去看他,不求与他长相厮守,唯求只争朝夕的欢愉。

她心如明镜,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安放着一份真切的爱,远方那个人则随时可将其抛弃。然而,细水长流固然稳妥,到底少了些许激动人心的涟漪。仿佛唯有疼痛与刺激,才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质感。因而,在这份越出藩篱的情感中,她不惧道德,不惧是非,不惧时间,亦不惧规则。

她的右心房汹涌澎湃,不知何时就要将左心房淹没。然而,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她又怎甘心半路折回。

在爱情中,总有些热情的蠢货,奋不顾身地潜入黑夜,以为只要一直向前,便能走向黎明。殊不知,心盲时,即便周遭满是阳光,亦是伸手不见五指。

最亲密的好友问她,这样累不累,她点头;这样值不值,她也点头。之后,她反问好友,你是愿意与一个爱自己的平凡男人,一辈子离不开柴米油盐,琐碎至老,还是遵循内心的旨意,爱自己所爱,哪怕生活动荡不堪。好友并没有给她确切的答案。

生活中没有非此即彼,如今的世界也早已不是非黑即白。

玲玉自始至终都愿意做一枝艳丽如血的红玫瑰,成为远方男人心口上的朱砂痣,即便有一天终会凋零,到底是开过的,总也好过脚下那株不起眼的白玫瑰。

她是那样义无反顾,以至于忽略了红玫瑰不只有朱砂痣这一种结局,在被远方亦有家室的男人牢牢拿捏在手的那一刻,她已成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姿态是那般难看。白玫瑰是平凡了些,但被人捧在手心时,也有着别样的美丽。

我们总想用时间证明自己执念的正确性,到头来,总是被时间戏谑。

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时间是最为精致的过滤器。它冲走的只是浮于表面的碎屑,而把最有价值的内核剖给我们看。

那一日她匆匆吃完早餐后,便坐上通往他所在城市的航班。三个小时之后,她又搭乘出租车去他指定的宾馆。途中,因急着与他见面,玲玉一直催促司机开快些,以至于拐弯时,与迎面而来的公交车相撞。

迷迷糊糊之中,玲玉拨通他的电话,他听闻她的情况之后,却迟迟不来。她心灰意冷,第一次觉得这座城市如此陌生。无奈之中,她只得拨打丈夫的电话。丈夫先是安排先前在这座城市工作的同事把她送往医院,后又订了最早的航班,飞到她身边。

她躺在病床上,想起海子还这样说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旧梦醒了,过程清晰毕现,结局水落石出,如若再去纠缠,即是一种贪婪。

她终于注意到了脚下那株素雅的白玫瑰,它正开着清淡的小花,洁白似雪,微风拂来,散着浓淡皆宜的香味。

丈夫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神中满是害怕失去她的惶恐。十多年来,她第一次睡得这么安心。

我们不远万里去寻求心中所爱,因而眼前的灯火阑珊处总有人轻声哭泣。我们总是情愿为男一号而背叛所有人,却不曾发现男二号的微笑是如此迷人。

多年前,她不甘于平淡,总觉得左心房承载的生活,如死水般了无生趣。如今,她终于知道了生活的真相——细水长流,是最美的风景。

快乐时,有人分享;痛楚时,有人分担。想必,世间女子,所求莫过于此。

飘雪时的一抹红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在这个昏昏沉沉的午后,我读到萧红写下的这句话,霎时间泪落如雨。

那座大山里,以前住着我的外婆,现在埋着我的外婆。

听多了永恒之类的话,渐渐信了。后来,历经沧桑,蓦然回首时,恍然觉出了时间的残酷,那一刻终知晓永恒不过蘸了蜜的砒霜。

说穿了,人生不过是一场盛大的失去。

看透了,明亮的阳光中亦是暗淡的阴影。

那是一个冬季。

那个冬季是一张黑白照片。黑色的棺木,黑色的呼吸,黑色的绝望;白色的雪花,白色的眼泪,白色的麻布孝衣。

午后两点钟,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棺木被盖上时,人们哭得前俯后仰。

我们都试图去抓那些必然会逝去的东西,所以我们总引得上苍发笑。执拗的结果,往往是从心底浮上来的悲凉。

村西边的山坡上,白茫茫一片。人们把装着外婆的棺木放在坡上提前挖好的土坑里,晶莹的雪花覆到我的睫毛上,又落到了我的心里。和外婆一起堆雪人时,我从未觉得雪花这般凉。

外婆在去世前曾说,她死后每年的清明,不愿我和妈妈来看她。如若想念她,就想想糖葫芦的味道。她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会像从前那样在白雪覆盖的冬天卖糖葫芦。

外婆深深的年轮里,寄存着我的童年。

大山从四面八方围困着那个村庄,一条婉曲绵延的小路,是唯一通往城里的途径。山的那边,是喧嚣的城镇;山的这边,是淳朴清静的村庄。每年总有很多年轻人翻越高山,走出这座落后的村庄。而每个冬天,我都会在妈妈的带领下,翻越高山,走进这座贫穷的村庄,度过一个每天可以吃上糖葫芦的寒假。

记忆中的冬季,每天都在下雪,那里的黄昏仿佛比家中来得更早一些。外婆在瓮里汲满水,把大大小小的山里红倒进瓮里,双手浸泡在其中,摩挲掉山里红上的泥土,然后把它们捞起,放在旁边破旧但干净的箩筐中。

接着,她在床上腾出大片地方,铺上塑料布,把箩筐端上床头,开始将山里红串成一串。我在旁边,非但不帮忙,还不断捣乱。有时,趁外婆不注意,我偷偷拣几个大的山里红一起塞进嘴里。外婆从未责备过我,只是嘱托我吃慢一点。

长大以后,我总试着去描绘童年那种感觉,下笔时却写不出只言片语。后来偶然读到张爱玲的《童言无忌》,才找到了有关童年最准确的表达:“童年的一天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村里的枝丫,疏疏落落。月光洒在庭院的瓮里,闪着一片片金光。我踮起脚尖站在瓮边,仿佛伸手就可以把月亮揣在怀中。

心存爱意,冬季的严寒算得了什么。

山里的村庄寂静如常,风中的雪花飘散如烟。

糖葫芦里还存留着童年的味道,而我慢慢长大,开始翻越另一座高山,去寻找更精彩的世界。渐渐的,我学会了遗忘,遗忘了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和我将要去的地方。

迷茫之时,任何出现的人,都可算作是救命稻草。于是,我是那样轻易爱上了一个让我奋不顾身的人,尽管他给予的情,只在言语,不在心上。横冲直撞之后,最终一无所有。

分开的午后,天空下起了小雪。我倏然想到,离开那座村庄的日子,未免太久了一些。

那条延伸至村庄的小路,还是那么回环婉转。它始终在等迷失的人们,归来。

走进村庄时,外婆正用亮堂的嗓子吆喝着:“卖糖葫芦喽,卖糖葫芦嘞。”六瓣的雪落在她全白的发梢上,落在她瘦小的肩膀上,落在她破旧但干净的衣襟上。一切都是白的,那一串串糖葫芦则成了天地间唯一鲜艳的点缀。

有些人与事,总要离开一次,我们才能看得透彻。

伤害犹如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日出一到,终会融化。流淌在血液里的深情,则如精心涮制的糖葫芦,品尝过便刻在了记忆中。

村里的月亮,总是格外亮。月光透过老式的格子窗户,洒到床沿上。

外婆戴着老花镜穿糖葫芦,我盘着腿坐在外婆身边。

我问外婆,是不是成人背后总有残缺。

外婆没有说什么,只是从山里红堆里拿起一个很大的山里红,问我她手中的山里红怎么样。我看了看说,很大很红。她又拿起一个更大的山里红,对比之后,先前那个显得又小又涩。

我没有告诉外婆我失恋了,但外婆已在我的眼神中读到了落寞与失望,不解与愤恨。

外婆没有安慰我,只是在穿山里红的一举一动中,温暖了我。

深夜时,外婆还在忙碌着,我脱掉鞋子,钻进被窝里,渐渐入睡。朦胧中,我想起一句话,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爱情。

清明时节,人们撑起伞纷纷走上祭奠逝去之人的路。

我和妈妈遵从外婆的嘱托,没有回去看她。但糖葫芦的味道,我们从未忘记过。

之后,我再也没有走进过那座大山。

我们之所以与一座村庄或一个城市有很深的感情,只因其中住着一个自己深爱的人。人不在了,曾经的避风港也就成了一座躯壳。

母亲的压水井

每年冬天,我的手都会冻。手指上起很多红色的小疙瘩,天气稍一暖和,便很痒。每当那时,我都会想起母亲,以及那口会流淌出清澈的水的压水井。

冬天时,从压水井里压出的水,冒着热气,很暖,很温和,就像是午后的阳光。母亲常说,用这样的水泡泡手,手就不会冻。因母亲常有洗不完的衣服,刷不完的碗,所以她的手从未冻伤过,而我始终是她保护的对象,所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冻手。

张枣写下这样的诗行:“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冬天北京的公园里,树木萧瑟,一棵梅树静静开放。微风起时,我张开双手,花瓣便一片片落到冻伤的手指上。

小时候,我曾以为只要一直向前走,便能在别处找到别样的生活。于是,我走出那方有着母亲与压水井的院子,走出那个贫穷的乡村,继而走出城镇,最后来到北京。待我走得足够远时,猛然回头间,我发现那些铺在地上的梅花,正是我遗落丢失的心事。

梅树旁边是青石砌成的石阶,我用手擦擦阶上的土,便坐下来。石阶有些凉,拂面而过的风有些寒,双手因冻伤而时时泛起的疼痛感,唤回一些往事。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压水井。每当母亲淘米、洗菜、刷碗、洗衣、浇菜园子时,她总会在压水井出水处放置一个很大的木桶,舀一瓢水倒回井中,然后双手握住木柄用力压几下,井底的水便会哗哗地流出来。

母亲爱花,院里除了种一些黄瓜、豆角、茄子之类的蔬菜,母亲还买来一些花籽。春天时,她用铁锹铲出一小片空地,把那些花籽埋到翻过的土壤里。来年春天时,院里便开满了红红绿绿的,我叫不上名字的花。

大概在上五年级时,邻居家安上了水龙头,形状很是精巧,只要用手轻轻一拧,水便会流出来。我跑回家里,央求母亲也安上水龙头。母亲没有同意,始终坚持着用那方古老的压水井。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小溪从梦中流过

    小溪从梦中流过

    本书是郝天钦第二本诗集。诗于现代都市人来讲,是雅达者心灵的寄托。雅,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当是一曲宏大的交鸣曲。天钦应在其中,我们来看他是发出什么样声音的音符。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热门推荐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天赋战师

    天赋战师

    给无极战神当了替死鬼的段烈为了回到家乡无意中误入了异界,拥有秘药、锻造、徽印、鉴定四系大宗师的段烈其实还是一个天赋战士,七系的斗气、海量的战典知识,让他一跃成为最强战神,在高手如林、神圣遍地的战魂大陆上演了一场精彩的传奇。
  • 对不起,爱上你

    对不起,爱上你

    八岁,她被许家收养。许父为官,许母经商,少有时间在家,便嘱咐许南城好好照顾小妹妹。经过慢慢的接触,轻漾开始接受许南城,而许南城也喜欢上了轻漾,甚至不同兄妹间的那种喜欢。五年之后,他们再次相见,似乎一切都如原来一样,似乎一切又都变了样子。他还是五年前疼她的那个许南城,而她,苏轻漾,五年前却从许母那里得知自己生母曾经的往事,开始与许家越来越远。在许南城离开的五年间,轻漾认识了陈安凉,陈氏集团的少总,一个可以为她放弃一切的男人。轻漾、许南城、陈安凉、裴心莹之间,天一、裴氏、陈氏之间,开始了种种的纷乱纠葛。而轻漾与许南城,一次次靠近,又一次次远离。许南城为她默默打理好一切,陈安凉为她可以放下一切。
  •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私营公司的经营风险,带来更多的收益。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私营公司组织结构、企业策划,营销、人事管理及生产、仓储等管理制度。希望会对私营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书中列示了一些企业制度管理的范例,有些虽然不是私营公司的制度范例,但值得大家参考。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神宇天兵

    神宇天兵

    天空暗暗的,暗的有些发秫,阳光被一股巨大的乌云所遮盖,彻底的消失不见,空气中似乎很寒冷,不断吹刮着的寒风预示了此刻正是寒冷的季节。
  • 清客

    清客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溯流五百年,体验遗失久远的生活趣味,贼道三痴倾情力作——《清客》。
  •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了,薛家正着手办理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它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小说表现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体的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在“时间”的物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考量中,表现出作者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深度思考。小说也是一部浓郁的京味百科书,具有厚重的地方风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