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600000001

第1章 扑朔迷离的身世(1)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遭遇犬戎之乱,西周灭亡。在诸侯的拱卫下,原太子宜臼即位周王,史称周平王。平王为躲避戎兵的锋芒,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迁往雒邑。自此,王室衰,春秋始,其结果就是诸侯做大,周室日萎,大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要挟天子,小国则在大国实力的此起彼伏间摇摆不定。

宋国是黄河下游的一个二流国家,四面皆为平原,易攻难守,东南地区还有蛮夷之患。和它的邻居卫国一样,不论是哪个诸侯国想要借刀杀人或炫耀武力,都会首先拿它们开刀。

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的时候,宋国的国君曾有恩于他。宋国正是凭借与晋国的这点恩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认为坚不可摧的靠山。然而宋国的统治者们始终没有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乱世之中,自胜者强。

死死依附晋国,并没能给宋国带来安宁太平的日子,就在晋楚争霸的短短几十年间,发生在宋国境内的大小战役就有近百次之多。长期的战乱与上国的盘剥,使宋国的大地上满目疮痍,许多原本富庶肥沃的土地都因为民生的凋敝而变成了贫瘠的荒地。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始终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任人宰割,任人抛弃……

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五月,在宋国大夫向戌的努力撮合下,晋、楚、齐、鲁、宋、卫、郑、许、陈、蔡、曹、宋等十三个诸侯国决定在宋国的国都商丘再次举行“弭兵大会”,以消弭绵延不绝的战火,还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原大地,闻之者无不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宋国百姓。

有关“弭兵大会”的消息同样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宋国的相邑(今安徽涡阳)。

这一天日光和煦,几个赤脚的孩子在村口的一棵银杏树下奔跑嬉戏。已成合抱之势的银杏树旁是一进朴素得有些简陋的院落。很多年前,一位精通殷商古礼的老先生游学至此,住进了这进院子。

老先生一身仙风道骨,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来历,只是都尊称他为商先生。商先生博古通今,知书达理,清心寡欲,平易近人,方圆数百里内的年轻人纷纷慕名而来,投于其门下。

“先生,先生!出大事了!”一个目光炯炯,身材魁梧的少年从门外跌跌撞撞地闯将进来,脸上油光腻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甦,如此大惊小怪,所为何事?”说话之人正是商容商先生,被称作文甦的少年是他的学生秦佚。

“喜讯,喜讯呀!您大概还不知道吧?两个月后,中原的十三个诸侯国将会在我们宋地召开弭兵大会。战火一熄,还愁过不上好日子吗?宋侯总算是聪明了一回。”秦佚神采奕奕地将刚刚得到的消息悉数道来。

商先生轻拂长髯,望着身旁正襟危坐的一位年轻人微笑不语。此时此刻,屋外又传来了孩童们嬉笑的声音。五月的南风兀自灌入,堂前顿时花香盈室……

“佚天生愚钝,不知先生为何发笑?”秦佚被商先生的笑而不答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伯阳,你最了解为师的心意,你来说给文甦一闻,如何?”

“弟子岂敢在先生面前造次。”被唤作伯阳的年轻人谦虚道。

“你我之间亦师亦友,何须拘于世俗之礼,但说无妨。”

伯阳不便推脱,于是起身执礼道:“我听闻有道之君,从不依靠武力霸凌于天下。这是因为武力只会激起人们的怨恨,战端一起便如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人心若被欲望所遮蔽,就会不择手段地与人争,与人抢。然而物壮则老,盛极必衰,逞一时之勇得来的胜利怎么会长久呢?个人如此,天下之势也是如此。人与人相争,国与国相侵,霸主的宝座频频易主,战争也因此总是周而复始。军队所到之处,流血漂橹,白骨遍野,且大战之后,必遇荒年,最终还是苦了百姓。”

“那么通过会盟的方式将战火消弭于无形,不正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秦佚反问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伯阳的话显然只说了一半,“穿衣不是为了穿衣而穿,而是为了取暖,为了遮羞,战争同样不是为战而战,不过是一种表象罢了,所以消弭战火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你难道忘记了吗?三十多年前,晋楚两国的大夫就曾在宋都西门外的高台上会盟弭兵,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再不以兵戎相见,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两国便鏖战于鄢陵。”

秦佚眉头紧蹙,沉默不语,因为伯阳所说的都是事实。

“连年征战,纵是万乘大国也吃不消呀。齐桓势衰之后,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几十年里大小百战,如今早已是人困马乏,民怨沸腾,这就是轻言战事的报应。如今楚国受困于晋人一手扶植的吴越诸国,而晋国内部士族大夫鼎立而起,内乱堪忧。一南一北两个大国皆为守势,它们需要以消弭战祸为幌子,以便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这弭兵大会名为弭兵,实为缓兵。风雨欲来,必先宁静,更加剧烈的战祸恐怕离我们不远了。”说罢,伯阳重新跪坐于案几之前,并为商先生沏了一杯清茶。

“伯阳大哥的话,真是令我醍醐灌顶啊。”秦佚所说的确是心里话,他这一生中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商先生,一个就是他的这位伯阳大哥。

秦佚是个孤儿,从记事起便一直跟随在商先生左右,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并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在伯阳前来拜师之前,秦佚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商先生最得意的门生。

伯阳前来拜师的时候也就二十岁上下的样子,恰逢先生在为营造学馆的事情积极奔走,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秦佚一度觉得先生因为伯阳的到来而冷落了自己,他与先生情同父子,所以在心底对伯阳产生了些许的隔阂。

秦佚负责先生的日常起居,一日,先生留伯阳于家中吃饭。秦佚在给伯阳盛取肉羹的时候,故意将汤水洒在了伯阳的新衣之上。伯阳对此不以为意,还主动帮秦佚舀取饭食。商先生明察秋毫,却没有责怪秦佚的无礼,而是在事后为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文甦,你来。”待伯阳离去以后,商先生将秦佚唤到了自己的近旁,“我知道,你对为师偏爱伯阳心有不满。可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秦佚心头一紧,原来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早已被先生所洞穿,他惭愧不已,面颊滚烫无比。

“我问你,你是哪里人?缘何在此?”

商先生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可秦佚还是毕恭毕敬地答道:“弟子乃秦国咸阳人,母亲难产而亡,父亲从军后便没了消息。幸而先生游学到秦地,收留了弟子,否则弟子恐怕早已为虎狼食肉寝皮了。”

“那你可知伯阳的来历?”

“弟子只知他姓李名耳,字伯阳,哦,对了,与他一同来的乡友好像都管他叫老聃。”

“就只有这些吗?”

“他平日沉默寡言,和我们这些师兄、师弟交往不多。”

“既然如此,就让为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商先生叹了一口气,他的面容忽然变得异常凝重,仿佛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这让秦佚感到十分诧异。

“在灵王即位为周王的那一年,为师在陈国的苦县附近遇到了一位经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友相见自然要小叙一番,于是便在那里盘桓了数日。就是在那个时候,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出了一件怪事。为师的那位老友是本地人,平素最爱网罗散逸民间的各种奇谈怪闻,他告诉为师,曲仁里的乡村之中住着一位遭人抛弃的老妇人,她原本是宋国贵族,但不知何故流落民间,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农妇。”

商先生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考虑如何继续:“这位农妇本已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但她竟然还怀有身孕,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后来,又有人告诉为师,她在自己刚刚出生的时候便已经身怀六甲,如此说来,那腹中之子也应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了。”

秦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后来呢?”

“为师向来不信鬼神怪事,于是便亲自去拜访了那位农妇。”

“先生,您真的见到她了?”

“你猜得没错。”商先生话锋一转,“不过,她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苍老。”

“弟子有些糊涂了。”

“你不要着急,容为师慢慢道来。这位妇人乃理氏之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她并不是什么耄耋老妇,看上去正值桃李年华。”

“这么说,她出生时便怀有身孕的传闻也是以讹传讹的吧?”

“不错。虽然她的确怀有身孕,却并非像人们所谣传的那样。她告诉为师,在去年七月里的一天早晨,她正在河边清洗衣物,上游竟莫名其妙地漂来许多黄灿灿的李子,起初她并没在意,可后来终于还是禁不住好奇,沿着河流一路向上。只是,她没有找到李子的来源,却在河边遇到了一位‘故人’。”

“哦?是什么样的故人?”

“一个身披铠甲,浑身血污的男人。那人筋疲力尽地倒于河边,脸上那道深可见骨的伤疤还在向外淌着脓血。可即便如此,理氏还是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失散多日的丈夫。”

“什么?丈夫?理氏的丈夫是位军士?”

“不错,而且还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军士’。”

“弟子明白了,这一定又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

“不错,不过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先生,这乱世之中,礼崩乐坏,人心难测,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如一梦!为了不负他人,亦不教他人负我,看来弟子将来还是孑然一身的好。”

“莫说蠢话!儿女情长,在所难免。只是莫要轻言许诺,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人生天地之间,但凡有所希冀,必会有所失望,若问如何不失望,唯有不去希冀。”

“弟子谨记先生教诲。那后来呢?”

“‘军士’苏醒后就悄悄地离开了。”

“哼!这样的男人随他去吧,只是要苦了那可怜的理氏。”

“为师初至苦地的时候,她已经有二十三个月的身孕了,村里的风言风语俯拾即是,说她和男人野合,怀上了怪胎,结果把那个野男人也给吓跑了。你看,人言可畏,更可恨啊!”商先生平生最恨流言蜚语和始乱终弃,所以在讲到这一段时竟也不禁有些咬牙切齿。

“谣言固然可恨,但先生,怀胎二十三个月仍未生产,这,这恐怕确实不祥啊。”

“祥与不祥全在人心,为师看那理氏的眼神中分明已知天命。她行动不便,却还要操持农活、家务,忍受他人的白眼。柔弱而被人欺凌,虽说是人生的不幸,但上天总是会眷顾弱者的。强弱之势,只能定一时成败,强非强,弱非弱,乾坤扭转,以弱克强。成者常以弱为道,理氏虽弱,却是生命之承载,这才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啊!文甦,这些道理你慢慢就会明白了。”

“强非强……弱非弱……弟子愚钝,还请先生明示。”

“自然有轮回,人事有代谢。草木在生长的时候,柔软而富有弹性,死去之后,才变得干燥坚硬;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柔韧,死去之后,才变得异常坚硬。这说明什么呢?柔弱是生命的本质啊,而坚硬逞强乃死的象征。女子柔弱却往往长寿,男子刚强却容易早夭,这就是关于生死的自然之道。”

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苦县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团盘旋不去的紫气,商先生自然也看到了,但在讲给秦佚的那个故事里却对此只字未提。村里的老人家都说,紫气冲天乃祥瑞之兆,理氏的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楚人好鬼神,上至楚王,下至百姓,皆笃信神明。楚人生病之后,往往不像中原国家那般求医问药,而是先请大傩做法,凭借神力驱除病魔。苦县原是陈国的一个小县,由于地邻楚地,所以楚风颇盛。后来,楚国索性灭了陈国,将苦县直接纳入到自己的地界里。

商先生不明就里,他厌恶巫医大傩,于是只为理氏请来了村上的稳婆。稳婆只看了一眼,便知大事不妙,立即表示自己对理氏的情况无能为力。她告诉商先生,这是难产的征兆,弄不好会母子双亡,况且怀胎过久乃是鬼怪作祟,唯一的办法只有去请大傩来做一场法事,才有可能消灾弭祸,保母子平安。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商先生勉为其难地请稳婆出面去请大傩。

稳婆请来的这位大傩非常神秘,自从他定居苦县之日起就没有人见识过他的真实面容。于外人面前,他总是佩戴着一副古怪的面具,其家中的户牖亦蒙以黑布,森森然有几分鬼气。

商先生与大傩打了一个照面,虽然看不清面具下的那张面孔,可心底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先生望着大傩踱门进屋的背影,想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大傩来到理氏的床前,仔细察看了她的眼皮和瞳仁,然后从身后的褡裢里取出一柄象牙短剑。只见他剑尖轻轻一挑,手中的画符与置于案上的香篆竟自行焚烧起来。画符的黑烟与香篆的白烟袅娜缠绕,如两条游龙般宛转升腾,不一会就将整间屋子都笼罩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里。

站在一旁的稳婆被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惊呆了,直到大傩请她借一步说话的时候,她才猛然间回过神来。大傩告诉她:“从方才的香篆上看,这位妇人腹中的孩子非同一般,只是其命虽清贵,但初生便逢劫难。此乃天意不可违,这母子二人我只能保一人性命无虞。”

这时,商先生恰好走进屋来,大傩的一番话在他的内心深处搅动起一波汹涌的暗潮,他感到一种难以抉择的痛苦,虽然这个艰难的抉择并不需要由他来做定夺。

言语之际,商先生无意间瞥了瞥大傩那双文以彩绘的手掌。那是一双厚重粗糙的大手,手背上青筋暴突,大大小小的伤疤狰狞可怖,给人一种孔武有力的感觉。

“大师不是本地人吧?”商先生很有礼貌地垂问道。

“哦?先生何以见得?”大傩愣了一下,停下了正要迈出的步子。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大师乃行伍出身,官衔却是文官大夫。”

大傩显然吃了一惊,他死死地盯着商先生的眼睛,似乎想从那瞳仁里看出些什么端倪,然而那双眼睛实在是太深邃了,深邃得让他有些难以承受。大傩强作镇定道:“先生误会了,在下的确不是本地人,但却不是什么行伍、大夫之流,不过一介山野村夫罢了。”

商先生开怀大笑,并上前摊开大傩的双手:“恕老夫无礼,掌中之茧如此厚重,手臂多有创痕,身形魁梧矫健而又不失清朗之气,大师虽是习武之人,但又绝非莽夫,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不是文官大夫便是公子贵胄。要知道,面具和彩绘可以遮蔽一个人的身形,可是却掩饰不了他的谈吐与气度。”

“先生真乃高人也!”大傩对商先生的眼力深表佩服,“实不相瞒,在下确为行伍出身,为避祸乱,不得已而隐姓埋名,苟且于此。至于那些装神弄鬼的伎俩,实在是让先生见笑了。”

“无碍,无碍,乱世之中,自有全身之道,弃世隐去也不失为一种上策。只是你和老夫的一位朋友颇为相似……也许是老夫的错觉吧,也让你见笑了。”

“先生不妨说来听听,或许在下有所耳闻。”

“老夫的那位朋友不是别人,正是宋国的左司马——老佐。”商先生意味深长地瞥了那面具一眼。

大傩又是一惊,他的周身微微颤抖,如牲牛般觳觫不止,而这一切自然都逃不过商先生的眼睛……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先生你都听到了吧,不行,俺得赶快告诉理氏妹子,让她早作打算。”稳婆薄嘴唇,杏仁眼,一看就是个急性子。

商先生本欲阻拦,可稳婆的小碎步速率惊人,眨眼工夫已经蹿到了理氏的身旁。大傩对此倒是不置可否,仿佛在他看来,生老病死都是过眼云烟,冥冥之中已有定数。

同类推荐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新生

    重生之新生

    她,一个父母厌弃的小孩,和奶奶相依为命的长大。然而,十八岁,奶奶也永远的去了,只留一个玉镯给她。她在想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个人,一个人,一直一直……可是,她还得活着,奶奶说,你要活着。她很听话。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孤单寂寞的她,本以为这一生就将如此老去,但是在一个雨夜的电闪雷鸣中,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她,重生了。重新拥有了亲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玉镯的空间让她有了资本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让她有了别人永远想不到的奇遇。不张扬,不随意。用心爱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是老有人企图破坏他们的生活,危害她认可的人。于是,她爆发了!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力量下都是纸老虎,谁要妨碍她,她就给谁好看!
  • 芳华女侯

    芳华女侯

    我的新文《贵圈真乱》http://m.pgsk.com/a/954719/m.pgsk.com乱世沉浮,宫阙旧事。宣成二十二年,北朝大魏朝中传闻,永历帝得力心腹谋士,似乎是一女子,机变无双,狡黠多端。永历二年,南朝大夏民间传闻,永历帝亲封的芳华侯,也是一女子,闺名青樱,芳华绝代。永历三年,京中亦有传闻,永历帝宠冠六宫的英贵嫔,闺名也是青樱。此女是否彼女?此青樱是否彼青樱?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和惊天秘密?红烛罗帐,金碧椒房,谣言纷纷,传说芳华侯时常留宿宫中,就在连皇后也不许进入的清明殿中龙榻上……礼部尚书冒死上谏:“芳华侯纵然是有功之臣,夜宿宫中也名不正言不顺,有损圣上清名!还请皇上放芳华侯回府!”他闻言冷笑道:“朕会让这件事名正言顺!”与一向得宠的逸妃在御花园偶遇,逸妃强命芳华侯行礼,谁料当夜便被打入冷宫思过!他阴沉道:“招惹她,这就是下场!”为他甘愿深宫终老,为他指点江山,为他策马沙场,为他远赴北朝纵横捭阖,却在宠冠六宫之时方知,他强留她在宫中,为的只是“得凤潜者得天下。”而她的身份却是……北朝四王拓跋彦,雪山上救她一命,战场上纵她数次,从未山盟海誓,只每年生辰遣人来道:“只盼他负你。”南朝旧事,芳华女侯。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大冒险

    大冒险

    爱读古今历史,更爱书写历史;喜欢埋头苦练,更喜欢奋勇杀敌。别以为我是傻逼,别嘲笑我的努力。我叫程鹏,普普通通,没有重生,也没有幸运账号。我用历经无数战场未尝一败的事实证明,勤奋无敌,老子天下第一!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本书详细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本书作者历经一年时间,听取了稻盛和夫名誉会长、大西贤会长和植木义晴社长等多位人士的真实声音。并采访了从集团公司的职员、飞行员、客舱乘务员到地勤工作者(负责行李和货物的装载)、航行管理者等涉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日航的崛起挥洒汗水,贡献了一己之力。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意识改革究竟以何种形式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并使之发生变化。日航的重生看似是个奇迹,其实这并非意外。从职员到董事,每个人内心的变化,以及意识、行动、组织和企划的变化是实现其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
  • 大佬皇后

    大佬皇后

    路凝芳龄二十八,相貌清秀,身材娇小,性格……暴力。身为上海青帮老大的她,一穿越居然就掉到了龙床上!原本成为钻石剩女的她一下缩水了十年,成了风华正茂的倾城倾国的皇贵妃!暴力的她遇到了暴力的酷酷的暴君慕容宇恒,咔咔,为了前途,努力积极的她朝着争宠之路进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妾本庶出

    妾本庶出

    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他,公主嫡子,本该是封侯拜相的天之娇子,却因为六年前一场意外,让他跌入谷底,成了皇上最避忌的人,也成了人人恐嫁的扫帚星。其实他要的不多,有她的爱,此生足矣。他求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华丽转身的机遇,亲手给她无限荣光,还有别样的完美生活……——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子,亲手将她送入他所敬佩的男人怀里,却抵不过心底的情丝蔓延。——他,恨她在自己最大的敌人身后撑起一片蓝天,到底是该将她碎尸万段,还是据为己有?◇◇◇推荐菡笑的新坑《重生之嫡女不乖》,求收藏、求包养种田、宅斗、复仇、欢喜冤家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心碎的她,在他面前焚毁一切。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
  • 代嫁贵妻

    代嫁贵妻

    她穿越到一个封建的家族里,本应该是好好的官家小姐,却被打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好不容易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前世所学的医理知识捡回条命,却要面对亲娘的落井下石,嫡母的一再陷害,还有嫡姐再而三地抢她的好姻缘。泥菩萨都要被激出三分火气。是见招拆招,还是一一还击回去?当然是巧计连连,要一步紧跟一步的还回去!但是毕竟人单力薄,敌不过整个封建制度,当她被逼要嫁给一个快要死了的老家伙冲喜的时候,她不得不违心地选择代替妹妹嫁给安平候府三公子——一个患了怪病的哑巴。成亲当天,候府世子爷仍顶着那张迷死人的笑脸来替弟迎亲,终于熬到洞房的时候,世子两眼放光,拿起称杆就想挑了盖头对新娘子的美颜先睹为快,孰料一只杯子横空飞来,热水烫得他手指立即起了泡。回头一看,他的哑巴弟弟穿着大红喜服正笑嘻嘻地大摇大摆走进来,一把挡在新娘子前面,斜着妖娆的眼睛对他说着唇语。“既然是大哥为我做的媒,就应该知道规矩。若是大哥也喜欢她,总也得要等我死后才能将她转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