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6400000003

第3章 形式训练思想之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大标志,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无不与工具的突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身的进步史,就是工具的改造史、创造史。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科研究课程研究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在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的同时首先解决理论工具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人比我们明智得多,在我们还在用米尺度量微米并且为谁得出的数据更精确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人家的学科理论工具早已精确到了纳米,在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用纳米技术开发并开始运用自己的纳米教学工具,并且早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西方人善于理性思辨,善于通过思辨制造先进的思辨工具,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理性思辨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家的学科研究与教学自然会成功。我们中国人向来重感性轻理性,重感觉轻思辨,自己制造不出理性的思辨工具,也因为眼光问题,难以理解因而认识不到人家工具的先进性,不肯拿来为我所用。工具难以有什么实质性突破,我们只能原地打转,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学科研究自然难以进步。与其同时,到了实践领域,由于缺乏先进科学理论的导引,没有得心应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工具,认识与行为的混乱不堪,教学效率的“少慢差费”也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就语文或者说语言学科的教学而言,人家的“纳米”理论工具就是运用理性分辨出的“形式”,人家教学的“纳米”工具就是“形式训练”,人家学科研究与教学的成功标志就是我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教学质量。

“形式训练”是西方传统语言哲学在语言(语文)教学领域的自然反映。作为18世纪启蒙主义的一种延伸,新人文主义在教学论上采取了“形式训练”的立场,而形式训练说是由笛卡儿等哲学家的唯理论,特别是康德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与论理学所构成的。这些唯理主义与批判主义将素材与思维、感觉与悟性、感性与理性二元化地区别对立起来,提出了思维和理性的“形式”,用以区别认识与行为的“实质”。形式训练的本质表现于以语言为中介,实现概念的大量扩充、规则的精确思考、客观逻辑的快速使用——形式训练就是以语言形式训练为依托的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形式训练。

在形式训练理论的认识系统中,其实存在着三种既有本质区别又关系密切的“形式”:一是“言语形式”;一是“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形式”;一是思维和理性的“形式”。第一种“形式”指的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形式语言符号,是形式训练最重要的中介性“依托”。第二种指的是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相对稳定的形式思维模式,思维和理性的形式模式,或者说认知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同“言语形式”是一种表里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形形色色的“言语形式”客观存在于丰富多彩的言语作品之中,人就是借助言语作品,通过人为的努力不断认知理解领悟言语形式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根据”,进而将其吸收内化逐渐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实现“概念的大量扩充”)——所谓思维和理性的“形式”,或者说人的思维形式,指的就是主体不断建构过程中某一时段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的形式。另一方面,主体的“思维形式模式”一旦稳定,交际或表达实践行为过程中,这“思维形式”便会自觉干预,让主体根据表达(内容)需要从头脑储备的“言语形式”中理性选择(选择的当然是当时主体自认为最恰当最贴切的“形式”,亦即实现“规则的精确思考”),交际或表达一旦客观化(以口语,或者书面语亦即文章形式呈现),“思维形式”便外化成了具体的言语作品的形式,亦即“言语形式”。第三种实际上指的是“形式运用”的“形式”,就是形式思维或者说悟性与理性思维模式运用的过程(亦即“客观逻辑的快速使用”)形式。前两种“形式”存在内化与外化的关系,而无论内化还是外化,其实都存在一个形式选择运用的过程,“思维形式”一旦相对稳定化,这个过程自然就会相对模式化,或者说相对形式化。有一点需要指出,人的认知结构形式可以自然建构,但完善的速度与质量显然不会太好,不如通过人为努力;主体个体可以自己理性建构,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不如通过训练或者说“教学”,接受教师并且通过教师接受更多人或者说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成果的持续不断的有效提醒——这实际上也便是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价值意义。所谓的形式训练,目的就是不断地优化这个形式运用的过程(亦即,完善这个形式运用的模式),而这个过程优化或者说这一过程模式不断完善化的过程显然是与主体形式思维或者说悟性与理性思维模式的建构完善的过程是高度统一的。形式训练以人类有着共性的生理与心理基础,这生理与心理又都是可以并且事实上也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发展,特别是人的心理结构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人为建构完善为理论依据,通过加强对形式语言符号的认知与使用,致力于形式思维模式的不断建构与完善的。

上面三种“形式”其实都是西方人人为“二元化地区别对立”的产物,或者说是理性思辨的结果。“言语形式”对应的是形式语言,或者说符号语言,与语言承载的对象——“内容”,亦即我们所谓的语文现象、文化现象、人文现象等等相对。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以载道”,其中的“文”即“言语形式”,“道”即“言语内容”。同样,“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形式”对应的是思维的形式,与思维自身运行必须借助的物质材料——思维承载的内容,如思想、意识、认识、感受、经验等等——相对。思维和理性的“形式”对应的是一种过程形式,亦即人理解把握“语言形式”后理性选择自觉运用这种“语言形式”进行思维的过程模式,与这一过程“生成”的“成果”(亦即认识与行为的“实质”)相对。

我们都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工具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是运用,是形式,是其运用的形式!工具需要有内容材料构成,工具处理的是内容方面的材料,运用的成果也是以内容的形式存在的,可是,这些都不能等同于工具,我们不能将工具与构成工具的材料、工具承载的内容、工具运用以及运用的结果混为一谈。撇开纷纭的外在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任何工具都是以某种形式的形式存在的,其本质取决于其形式运用。我们现在谈论的语文工具,其物质基础显然是语言,语文其实就是一种语言工具。那么,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承载文化传承文明的工具,可是,语言承载思想承载文化本身却不是思想或文化,思想文化是语言承载的对象,亦即其介入生活后生成的言语作品的内容,语言本身只能是“形式”的“工具”,是舍弃言语作品具体内容后概括抽象其丰富多彩的“形式”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其性质与存在价值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运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与规范作用——以前我们所谓的“工具论”失败的教训恰恰在于,我们只关注语言本身,而没有充分关照其运用实践,在运用实践过程中让其发挥其指导规范作用。

大家可能觉得笔者的阐释有些别扭,那是因为我们其实大都严重缺乏“二元化地区别对立”的意识,只关注事物的外在形态,却常常忽略其性质的本质区别的缘故。为了说得能够通俗一些,关于“工具”,我们这里不妨打个比方。比如,在我们面前,有实实在在并且完全一样的两把壶,一把用来盛茶水,一把用来做装饰品,那么,前者是“实用工具壶”,而后者就不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形态里,“壶”是为了用来盛茶水的,后者的性质(运用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异,彻底异化成了“装饰工具壶”,其本质属性与花瓶、与字画之类的东西反而没有了本质区别。

在我们传统的“工具论”的课堂里,语言成了“装饰工具壶”,而不是“实用工具壶”——我们所谓的“工具论”是彻头彻尾的伪“工具论”!

文字与口语都是记录传达语言的符号工具;语言本身显然也是一种符号工具,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思维呢,也是工具,是人自我认识与表达的工具。前面已经说过,工具本身都是形式的,西方人为什么还要在“思维”、“语言”、“语言符号”等前面加上“形式”二字呢?是为了一种强调,一种提醒,特别强调特别提醒这里是人为“二元化地区别对立”的结果,特别强调特别提醒现在的认识方式与传统的不同,特别提醒特别强调“二元化地区别对立”的价值与意义——我们没有接受这种提醒,所以,时至今日,我们的认识实际上还停留在人家的18世纪以前。

形式训练之“以语言为中介”,就是以形式语言符号为中介,以言语形式为中介,借助“中介”目的是为了构建人的形式思维模式。形形色色的“形式”客观存在于丰富多彩的言语作品之中,要以其作为中介性工具建构完善人的形式思维模式,还需要“训练”来完成。所谓的“训练”,实际上就是“教学”,“教”就是不断提供理性的提醒,“学”就是让学生不断接受这些理性的“提醒”,尽快将这些客观存在的“言语形式”认知理解吸收内化,储备于头脑之中,以备运用时理性选择自觉运用。“形式”储备越丰富,“形式”运用越理性,个体的形式思维模式建构得就越完善,就越能够保障思维和理性运用过程“形式”的质量,语文能力自然就越强。

言语形式内化为思维的形式需要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思维的形式外化为言语形式也需要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有过程才能有结果或者说成果,有高品质的过程才可能产生高品质的成果。我们与形式训练认识的最大区别在于,形式训练紧紧盯着形式运用的这个过程,亦即思维和理性的“形式”,我们则紧紧盯着这个过程的结果或者说所谓的成果,亦即认识与行为的“实质”。通俗一点说,中西方都关注语文工具,但人家在关注工具、关注工具运用成果的同时更关注这个工具自身的建构完善与工具运用过程的优化,致力于这一工具运用水平的提高,我们则只是看见了工具,现实的工具,工具的现实,因为工具是使用的便只是关心其运用现实,关心其现实运用“生成”的“成果”,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工具及工具运用的过程也是需要提升与优化的。比如,我们现在的时髦课堂上特别追求的是“个性”,是“生成”,是“创新”“创造”,这与西方语文界的追求没有什么两样,可是,我们关注的是所谓个性化的“生成”现实与个性化的“创新”“创造”现实,工具运用能力方面追求的则是一种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是满足于“个性”现实的自然呈现,却忘记这个过程的实质是思维工具与其外化的语言工具的运用,这一现实的提升因而忽视呈现过程的优化,我们的目的能否达到,其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天分与造化,我们几乎已经彻底放弃了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教学的责任;形式训练关注的则是“个性”“生成”的“过程”与品质,强调的是人为努力,或者说负责任的“训练”(或者说“教学”),人家立足的是语言运用现实,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语言运用的品质,所以特别关注高品质“个性”生成、存在的“共性”基础,致力于学生相关心理机制的建构,关注并致力于这个建构过程的优化,亦即,特别关注如何才能高质量“生成”,如何高品质“创新”“创造”——所谓的“训练”或者说“教学”其实就是不断地给予学生理性的提醒,提醒其工具的理性理解准确把握以及运用的理性自觉。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不难发现,西方的语言教学普遍采用追求“共性”心理基础的形式训练,人家培养出的学生却大都有着光彩照人的“个性”魅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质上总是在大讲特讲什么“个性”,除了个别的例外,整体而言,学生高品质的“个性”却越来越萎缩,并非偶然。

语文(语言)运用的起点是内容,终点也是内容,运用过程也离不开内容,但这一运用的“过程”却是形式的;语文能力实际上便是语文运用的能力,运用语文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实际上体现于语文形式运用的过程。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感而发”,所“感”(开发)的对象是内容的,“发”(发表)出的是思想感受情感态度等内容方面的东西,“发”的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对内容的分析辨别判断筛选,可是,“发”过程中体现出的语文能力却都是形式的:“发”(开发——分析辨别判断筛选——发表)是一种形式思维运用的过程,语言运用的过程,语文思维运用的过程,亦即运用理性收集选择整理筛选内容材料然后选择语言逻辑条理准确形象表达出来的过程,主体语文能力可以说完全体现于这一过程本身的质量。表面上看,语文(语言)能力往往借助言语作品来量化评价,可是,言语作品的质量却取决于这一作品产生过程的质量,能力首先外化于过程,我们只是借助已经客观化的言语作品,评价的其实还是主体驾驭这个过程的能力水平。语文能力显然不能看说了些什么,而是要看如何说的;如何说,体现的其实正是形式选择过程及这一过程的质量。语文能力的实质是行为主体驾驭语文(语言)的能力,亦即驾驭这个过程的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只是能力体现的一种工具性的凭借,而不是这一能力本身。

理性分辨是认识深入的前提,也是“创造”新的理论工具的前提。认识深入了提高了,有了先进的理论工具,我们的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进步。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向来讲究“道可道,非常道”,强调“意在言外”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严重弱化了国民的理性意识,压制了我们理性思辨能力。由于缺乏起码的人为努力,我们的理性运用与提高几乎都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甚至,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人家为什么要“二元化地区别对立”,当然也就难以理解“二元化地区别对立”的内涵与意义。我们的学术研究至今仍然广泛存在概念内涵不清、概念杂糅甚至偷换概念司空见惯的浅薄现象,许多简单的事实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分辨清楚。

同类推荐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热门推荐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乐园边境

    乐园边境

    尽管只是一出恶作剧罢了,但塞?约翰逊说:作家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被别人忽视。与忽视相比,非难、仇恨和反对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词。边境出品,必是珍品;珍爱生命,远离乐园。
  • 动物世界3

    动物世界3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是由心态决定的,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学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用幸福的心态和对身心有利的心态去思索,就会时时有幸福感觉。世界上并不缺乏幸福,而是缺乏一颗体味幸福的心。只要我们放平心态,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我们就会拥有幸福;只要我们拥有美丽的心情、阳光的心境,我们每天都会享受到幸福!本书是适合所有社会人士阅读,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更是一本抚慰大家心灵的一本贴心读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以轻松、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哈佛面试中会考察到的学生必备的智力、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让申请哈佛的学子和有志青年在通过一系列试题的训练中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有目标地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
  •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全文事理结合,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释放忧郁、焦虑,排解烦恼、苦闷,剖析了人们工作、情绪、生活失衡的种种现象,游刃有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掌控工作、情绪、生活的高效方案,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告诉大家如何改变现状,本书从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为广大读者提高工作效率、调控思想情绪、优化生活秩序指明了便捷的通道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