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增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作坊多设于杨家埠和仓上等地,早年从事者多为杨氏家族,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大小房屋达11间。清代乾嘉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乾隆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的盛况,年画销售量数以万计,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其年画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当年的大画铺就有公茂、永盛、吉兴、广盛太、万顺、万盛、德盛、义和、万增等三十余家。杨家埠年画初期风格受杨柳青年画的影响,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题材也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迎合民间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绘制灶王、门神、菩萨、玉皇等;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书籍插图,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清代康乾时期年画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产生了如《张仙射狗》《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博古四条屏》那样绘刻稳健,具有节奏感的大量优秀作品。清末,制作精细的杨柳青年画传入之后,给古朴雅拙的本地年画一个很大的冲击,有些艺人不再因循守旧,开始了创新。开始以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如《打樱桃》、《空城计》、《打渔杀家》等等。又增添“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如《五路进财,发财还家》、《摇钱树》、《大春牛》、《三大家》等等,给深受列强入侵、盗贼蜂起之苦的国人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代表作品有《鹿鹤同春》《榴开百子》《五福捧寿》等。
相对于桃花坞的精致和杨柳青的严谨,杨家埠年画制作方法较为简便,可大致分钩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印成之后手工补色。
杨家埠年画淳朴自然,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为根植于农村,兴盛于民间,土生土长,基本上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角度和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此外,从当地年画新颖多样的体裁形式中,我们也可以管窥蠡测对黄河流域农民的生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炕头画;窗户两旁的月光画、窗户周围的窗旁、窗顶,乃至院内牛棚禽圈上的栏门坎,大车、粮囤,年画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及、无所不有,把农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装饰得节意浓郁、喜气洋洋。
然而,现在知道杨家埠年画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是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二是人才匮乏,现在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系统熟练掌握本地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日益稀少,而这将直接影响今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生存。民间文化抢救行动应尽快启动,让这一古老而发展滞缓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4.开封朱仙镇
曾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的河南朱仙镇位于开封市城南10千米,虽然是个小镇,从明朝至清朝中叶却为中原商坞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鼎盛于明,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应该说比后来兴起的几大年画商埠都要源远流长。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入侵,京畿沦陷,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当时著名的年画铺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套色多用青、黄、红三原色,用色总数可达9—10种,民间常说:“黄见紫,难看死。”而开封朱仙镇年画黄、紫两色的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没有难看之嫌,反而色彩鲜艳,与民间过年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自然和谐。在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显示出其立意大胆的一面。在当地所有的年画形式中,门神是最具特色的。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男女老少房门贴的门神也要“对症下药”: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
鲁迅先生是朱仙镇年画的“粉丝”:“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而且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精准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每幅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二)传统年画产地
除了大名鼎鼎的“南桃北柳”、朱仙镇、杨家埠、四川绵竹,国内大大小小名声在外的年画产地有几十个:天津东丰台、河北武强、山西平阳、陕西凤翔、重庆梁平、湖南滩头、广东佛山、福建漳州……历史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刻印年画的作坊。目前,除了黑龙江、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内蒙古等地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有收集到的年画作品。不同地区的年画都有核心产地,其核心地位的确立,是以当地著名民间艺人、成熟的制作工艺、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为支撑。中国年画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地域性的特色,不仅体现在题材内容上,单是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便能一眼识别出来。
正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正由于各地年画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种类,才使得传统年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艺术风貌。
1.京津地区
以杨柳青年画为代表,产量大而制作精细,题材较为广泛,风情、故事、戏曲、娃娃、美人、山水、花卉、动物无不入画,产品行销覆盖较大,近有华北、东北、华东北部,远及新疆等地。北京年画以大幅门神为主,与其属地多高门望族有关。年画构图饱满、尺幅较大,清以来多以红、黄、蓝、绿四色为主,多为自产自销,外销少。
2.晋鲁豫地区
山西年画分为南北两大支系,晋北以大同、应县为主,以窗画为代表,内容以戏曲故事为多,早期多以重墨和淡墨为版,后才出现五色套印彩版,晋南以临汾、运城为主,以灯方、门神、纸马、方笺、中堂等为主要形式,对比强烈,绘制粗犷,风格豪放、明快、洒脱。
山东年画分布较广,以胶东、鲁西为主要产地,胶东以潍县杨家埠为代表,及高密、平度等地,年画形式多样,门画、神像、戏文故事都有,印制方法以木版套色为主,又在画中人物面部稍加渲色,画面更加质朴明朗、精致柔丽。鲁西年画首推东昌府(今属聊城地区),据传自元代由山西传入,与晋南年画有渊源关系。其中门画常取历史演义及美女娃娃,套色刻印,艺术特征刚劲而精细,质朴明朗。另外,泰安、曲阜、鲁西南一带的年画也颇有特色。
河南年画集中于开封、郑州、商丘、洛阳汝南、新乡等地,其中以开封朱仙镇最具代表性。题材以戏曲故事居多,画幅不大,以人物为主,富有装饰性,另外还有大量吉祥内容的神像类年画,简括庄重,色彩上以橙、深绿、大黄为主,线条粗犷有力,风格古老淳朴,其年画人物上眼睑印一块弯曲的橙色,独具特色。其他地区的年画在题材内容和刻印手法上也各有特点。
3.两广地区
广东年画主要集中于佛山、新会、澄海等地。年画中神像占有较大比例,有些年画尺副较大,为道场张挂所用,尺幅较小的则供给寻常百姓供奉或新年张贴。佛山年画有彩色套印和印出墨线手工敷色两种,五色套印为主。也有的以色纸为底,人物形象突出,线条粗放,色彩强烈,构图简洁均衡。
广西年画主要产于桂林、全州、南宁、东兴等地。桂林年画约始于乾隆年间,题材内容以门神、门童和祥瑞为主,其中娃娃画别具一格,动态,多为舞蹈造型,色彩凝重古朴。南宁门神、门童及护符为多,其中有一种以黄色为底的小门童颇有特色,主要由一些少数民族张贴。
4.西南地区
四川年画主要分布在绵竹、夹江、成都、简阳等地,其中以绵竹产量最大。绵竹年画约发展于明末清初,分“红货”和“黑货”两大类,红货先刻印墨线,后设色彩绘,开相,尺幅较小;黑货为朱、墨拓印而成,内容以名人字画、祥瑞神像和耕织图的屏条为主。题材以门神为最,另有其他神像、门童、戏曲及风情等,产品销往西南、西北、中原等地,甚至远及印度、缅甸、越南等华侨居住国。夹江年画喜用章丹、木红、槐黄、佛青四种矿、植物色套印,阴雨天时色彩分外鲜明醒目,故而夹江门神常称为“黄丹门”,夹江年画大的尺幅不多见,风格稚拙粗犷。
云南年画集中于保山、丽江等地,保山年画神像、纸马较多,镌刻粗率、古拙。丽江以印制神像、纸马、祥瑞题材为主,刻制多精细、工整,皆为单色。
贵州年画以安顺为主,安顺纸马较多,其他地区门神、门童画多与内地相似,门童样式较多,也最具特色。
5.中南地区
湖南年画以隆回滩头镇最具代表性。滩头年画起先由四川、贵州传入,后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法。先将毛边纸刷上白粉,然后套色,再印线版,最后蘸红色晕染人物双颊。湖北年画产地较多,其中以均县、孝感、武汉等地较集中,题材以花鸟、门神及其他祥瑞为主,如太狮、少狮等,版刻古朴浑厚,色彩浓烈,一般尺幅较小。安徽年画主要分布在临泉、界首、芜湖、太和等地,北方受朱仙镇年画影响较大,南方则更多受苏州年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