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900000003

第3章 中国年画简史(2)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由各种工匠在木板上雕刻原稿上的画或文字,大师级的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则由较低级的工匠来做。木板刻好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具体到木版年画中,就是先画出底稿,再复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轮廓线,再用笔填色。木版年画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又能体现木版之“木”味,一幅上乘的雕刻主线版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一幅作品的完成,一般经过绘稿、刻版、印刷、手工加工等工序,在手工套色印刷的年代,一种颜色一块版,一张年画一般有五至七种颜色,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九遍。从工序上来讲,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但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之前,这是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龙头和源头,明清之际形成了四大木版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开封朱仙镇、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这项古老的技术历经一千多年的时代变迁,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这也正是它存在的魅力之处。

清末“西学东渐”时期,欧美侵略者也将先进的印刷技术带到中国,落后的木版印刷技术受到极大冲击;加之连年烽火、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手工木版印刷年画市场逐步萎缩,民间艺人流离失所。明清鼎盛时期,国内大大小小的版画作坊有上千家,抗战时期木版年画商铺已寥寥无几,一度衰颓。

新中国建国后,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恢复重建工作的展开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兴起,这项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手艺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但历史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是不可逆转的,越来越多比木版印制先进的工具和技术逐渐成为年画市场的主流,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2)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年龄仅次于木版年画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一度畅销内蒙古东北等地,从现有的资料看,今日中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带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扑灰年画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改进,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扑灰年画技法独特,印制上最大的特点在于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也是高密三绝之一。

扑灰年画的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以灶王、财神等神像和墨屏花卉为主,用以适应民间春节请“财神”、供“灶王”习俗的需求,到了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作为定型作品畅销于市。清乾隆年间,公婆庙村王氏开始收徒授艺。本村张氏四兄弟师从王氏学成后也开作坊作画出售,题材有所创新,扩大了扑灰年画的影响。乾隆末年,高密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的一些人先后来到公婆庙村拜张氏兄弟为师学艺,他们艺满归里,也开办作坊成立画店,当地做扑灰年画的人越来越多。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由于大笔纵横,自由挥洒,有抹的味道,艺人们称其为“抹画子”。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朗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家堂”等都是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清代中期,作品就销往烟台、临沂、徐州、内蒙古、东北等地。到清末鼎盛时期,能家好手迭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扑灰“红货”派,则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艺人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 这样,一张画稿可以扑成数张。“扑灰”之名便由此而来。起稿、扑灰后,再加手绘,经落墨(勾线)、粉脸(粉手)、开脸(圈脸)、熏脸、涮脸手、乌眼(点睛)、开眉眼、立眼(粉眼)、点嘴、丝发(耙头发)、上色、涮道(染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搂胡子)、罩明油、刷边裁边等一整套二十多道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清末民初,随着石印画的崛起,扑灰年画的生意逐步衰落冷清。现在因其有独特的技法、粗犷的风格,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了研究收藏的珍品。

(3)水彩年画

鸦片战争后,年画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新成员——水彩年画,它的构图和人物依旧是年画的表现形式,但不同于传统的多色套印,水彩年画上色用的是水彩技法。水彩年画中最重要的一大流派就是民国时期出现在上海的月份牌,月份牌也属于我国年画的一种。

1843年后,上海成为国内五大商埠之一的开放城市,西洋绘画伴随着“欧风美雨”的浸淫在上海市民的视线中也屡见不鲜了。当时商贾云集、竞争激烈的上海商界中产生了一种擦笔水彩画的“月份牌”绘画,早期月份牌画是中外商人聘请上海画家将中国传统农历年形式与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印刷技术印成的彩色画片,用以作为广告宣传的一种传播形式来促销商品,极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商品经销额大幅提升。月份牌绘画的出现,既是中国广告传播史上一次鲜明活泼的突破,又作为“海派艺术”的一支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功不可没,同时作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年画旁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月份牌绘画的题材内容相当丰富,才子佳人、神仙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风俗人情、风景花卉无所不包,其中以新时代美女形象为主要题材,它占了月份牌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当时海派画家中的周慕桥、郑曼陀、杭穉英以不同的特色和手法塑造美女形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之登上了不同时期月份牌画的盟主宝座,红火一时。1923年杭穉英创办“穉英画室”,与金雪尘、李慕白等合作,创作了很多月份牌年画,行销全国各地并远及东南亚。这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初期之后形成的一个分支,在水彩画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它对水彩画的普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之后,金雪尘、李慕白、金梅生等继承月份牌年画的创作,在全国也享有一定的声誉。新中国解放后的年画创作开始以表现新生活新气象的题材内容为重心,而且形式多样,加之全国范围内对“资产阶级情调”的批判打压,那种带有浓郁民国气息的水彩年画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继承者寥寥无几。

(4)胶印年画

胶印年画是年画家族里的新生代,20个世纪80年代后,传统的木版年画、石印年画逐渐被新兴的胶版印刷技术下的胶印年画所代替,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案花样印制递到各种纸张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才有了这种印刷方式得名。民国以后,传统年画阵地开始被胶印年画所占据,新中国建设时期,胶印成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由于印刷速度快、印刷质量相对稳定、整个印刷周期短等多种优点,马上由书刊、报纸扩展到年画和商业印刷领域。一提到印刷,人们马上想到的是胶印。胶印印刷通过将不同的层次拆分成微小的肉眼觉察不到的网点单元,能有效地表现出来丰富的图像层次,因而省去了木版年画与石版年画多色套印的繁琐与麻烦。与传统年画相比,胶印年画的优势十分明显:价格低廉、花型新潮、颜色鲜艳且不易褪色。近年来我们能见到的,多是胶印年画。

2.着色层次

(1)单色年画

单色年画,顾名思义,就是纯色的年画。其中的代表便是云南纸马年画,也是当地人对木刻单色版画的特定称谓,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他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又被称为民间版画,通常是,用于宗教信仰驱神除鬼的叫纸马,用作年节称年、门画,基本都是采用雕版单色印制。有利用色纸作底者,但极少用人工赋色,以印制神像、纸马、祥瑞题材为主,刻制多精细、工整,皆为单色。单色年画的艺术形态多停留在明代木刻技法水平的阶段,仍然只印墨线,赋色则要人工完成,还未发展至明代后期的套版套色印制版画的技法水平。究其原因,云南历史上汉族移民以明代时期最突出,所以至今保留的纸马印制的形态仍然是明代的面貌。单色年画印色时都用水印法,一般用墨汁、靛青等染色剂、锅烟子、钢笔用的红、蓝、黑墨水作印料,纸质上有所不同,但年画颜色大多采用纸张的本色,少量的纸马则必须用有颜色的纸来印制,例如灶君纸、封门纸等用红色或黄色,例如云南红河州有36张一套的请神纸,只有首张“请神娘娘”用红色,其余都是白纸。所以云南纸马对于纸的颜色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但又不要求绝对严格,在实施印刷时,先用刷子蘸色刷在木刻版上,覆盖上纸后即用手按摸一遍,揭下来就是一张纸马成品。

(2)黑白年画

类似于单色年画,但单色年画可以是纯红色、纯黄色等黑白之外的颜色,黑白年画的颜色则局限于黑白二色,以求达到水墨画的效果,例如开封朱仙镇的年画便分黑白画和套色画两大系列。其中代表还有山西新绛的黑白系列美人图。

(3)彩色年画

彩色年画是年画中最常见的着色形式,为配合春节喜庆的气氛,多以活泼明快浓烈而不凝滞的艳色为主,如大红、桃红、明黄、翠绿,有的还有洒金。

3.历史年代

我国年画按照历史年代,可以划分为古代年画、近代年画、当代年画,大致来说,鸦片战争以前的都可归为古代年画,多为木版年画,清末民国乃至抗战时期的为近代年画,新中国成立后的为当代年画,每一时期的年画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4.岁时节令

如果仅仅把年画理解为除夕时所贴的门神图,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贴年画是十分有讲究的,年画也是贯穿一年始终的历画的总称,在古代,年画还发挥着传达岁时节令的作用。

(1)春牛图

同类推荐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热门推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居委“小妈”

    居委“小妈”

    居委会大妈?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小妈”当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的了报告、查得出流氓;招待起领导、调解完夫妻;照顾了小家、顾得起街道;斗得起小鬼、收服得了“洋瘪三”!
  •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中国首部反映汶川大震,中学生心灵成长的长篇小说!废墟下经常的灵魂震撼!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无限的怀念……小说着重描写了大地震中四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被挤压在废墟深层一个狭小空间里,互相关爱勉励,与一步步接近他们的死神抗争的故事。他们由过去惟我独尊一代独生子女的狭小废墟圈子里痛苦地挣扎出来,演绎出一个个凤凰涅盘磐的生动形象。——谨此献给汶川地震活着和永远离去的老师同学们!
  • 疼上太子妃

    疼上太子妃

    传言,腹黑太子迷上刁钻少女,将之疼在心里,捧在手上,让她享尽天下人艳羡的目光…她遮了倾国之貌,藏了盖世才华,扮个平凡灰姑娘,自在又逍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冷酷太子,为何一眼就相中了她?是他口味独特,还是他发现了什么?片段一:“皇兄,管管你女人,她居然将我绑在胭脂铺前招揽生意!”某王爷气急败坏地道。“原来你还有这价值?”某太子颇感欣慰。“皇兄!”“回去加紧练功,下次别被她捉住不就行了?”这也算解决之道?某王爷听了只想吐血。片段二:“殿下,太子妃夜闯金库,试图破坏机关!”侍卫脸色凝重。“传令下去,金库机关全数关闭。”“殿下,金库里存的可都是您最要紧的东西呐!”某侍卫以为自己听岔了。“不然,让她熬夜去拆机关,明早顶着两只黑眼圈出来?”某太子危险地眯起了一双鹰目。“属下明白了。”好吧,没有人敢让尊贵的太子妃熬夜。片段三:“青儿,听说你在偷学我的独门武功?”某太子慵懒地问道。“是又怎样?你来兴师问罪的?”某女一脸坦然。“不,我是来言传身教的。”某太子一脸坏笑,邪恶地张开了双臂。“喂!教就教,别乱来…”
  • 情人在前魔鬼在后

    情人在前魔鬼在后

    一个资深的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别人心理疾病的同时,却治不了自己的心理顽疾;一个痴情的妙龄漂亮女子,却在现实的面前不由自主地破败、堕落;一个痴情并才华横溢的画家,却由于懦弱始终不敢表白最后自杀而亡;一个出身社会底层最后获得成功的高智商恶魔一次次地挑衅警察……《情人在前魔鬼在后》由弃城编著。
  • 8090:灰姑娘和她的王子们

    8090:灰姑娘和她的王子们

    新建Q群:108177334加入时请注明身份,谢谢合作!林梦影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孤儿院里有她最好的朋友,也有她最喜欢的老师,可是一次意外,却让她们有了各自的生活轨迹。梦影被农场里一个纯朴的夫妇收养,而她最好的朋友却成了堂堂大唐财团的千金,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在彼此的生命中,擦出了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的火花。8090:灰姑娘的白马王子,送给每一个8090的亲们!O(∩_∩)O~
  • 郝依依的另类爱情

    郝依依的另类爱情

    “你是从外星上来的吗?你家的十五分钟拿来当五个小时用的……”郝依依恨不能将眼前这个男人踹到伊拉克去……她、是悲催的灰姑娘,是弃置于市井里的沧海遗珠。他、是真正的富家男,极品男中的一株“奇葩”。他甘愿隐去光芒,城府于她。貌似和谐安定的生活,却潜在着妖孽横生的趋势……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她原是现代美食家;她现是农季家小女儿,身怀着随身空间,器灵随身相伴保护。重生后,怒打大伯,修理堂嫂,利用空间摆脱困境。觅得良人,铁腕持家,助夫君打造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佬。女主拥有随身空间,内有良田万顷,池塘数万平方,灵药无数,各种物资的种子更是堆满仓库,带着家人创建一个巨大的农场。推荐香香的新文:《农家调香女》OH!MYGOD!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让老天爷将她带到这个鬼地方来,而且就算是让她穿越过来,就算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后、王妃,至少也要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吧!可是现在看看这是一个神马情况?她竟然是穿越到了一个因为不小心摔死的五岁农家小娃娃!好吧!从一个二十五岁的变成五岁娃娃,也算是老天对她的特别照顾了。可是为什么这个家里那么穷?就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且这住的都是什么地方啊!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茅草屋,好似那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她真的是没办法不怒了!于是,她决定要改变家里现在的这种困境,跟着爹娘一起发家致富。请看一个现代的打工妹如何在这落后的古代过得风声水起,逍遥一生。
  • 教你学潜水·冲浪

    教你学潜水·冲浪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