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地转移话题,有时也是反驳对方的一种有效方法。英国前首相威尔森的竞选演说刚刚进行一半,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把他的话贬得一钱不值。威尔逊面对狂呼着的捣乱者,报以微微一笑,然后平静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那个捣乱者被他一下子弄得哑口无言了。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有一次在会上朗诵了自己的新作后,收到一张条子:“您说您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可您的诗里却总是‘我’、‘我’……这是为什么?”诗人宣读完这张条子,随即答道:“尼古拉二世却不然,他讲话总是‘我们’、‘我们’……难道你以为他倒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吗?”。会场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马雅可夫斯基抓住对方问话中的“我”,未作正面解释,而是转移话题,以反问尼古拉二世的“我们:’来作答,巧妙地回击了对方。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种“话题转移术”时应该注意到,转移了的话题与原话题应有一定的联系,如上例中马雅可夫斯基的反驳,毕竟是对“集体主义”的评价。如果缺乏这个联系,“转移话题”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旧词新解
作为主持人,很多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说话时,一不小心就被人抓住把柄或造成尴尬局面时。
对此,如果你能解释出新的意义,言之成理,那就有助于你摆脱不利局面。具体如何去做,不妨参考一下刘墉和某辩手的聪明做法。
据说,一年盛夏,刘罗锅刘墉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读《四库全书》的书稿。突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他穿衣已经来不及,便一猫腰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来,谁知被乾隆看见了。乾隆坐下,示意四周众人安静下来。刘墉见没有动静,心想皇帝肯定走了,又热又难受,便撩开桌布露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有?”这句话惹恼了乾隆:“刘墉,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说不出道理,立即赐死。”
刘墉不慌不忙,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活一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主,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这三个字乃简称也。”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好个能言善辩的刘墉,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起来吧!”刘墉凭自己的如簧之舌救了自己的命。
在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
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国家的主人。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允许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在许多家庭里,妻子的权利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流行,这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随机应变的能力而鼓掌喝彩。
四、谐音别解
谐音别解是巧妙地利用语言材料本身与客观事物的语音契合,一语双关,谐音趣解的语用技巧。
一次军人的婚礼上,主持人在介绍情况时这样讲道:“新郎名叫王大力,是咱们汽车营一连的一名士官,新娘名叫吴莎莎,是咱们团卫生队的一名护士。大伙儿知道什么叫士官吗?所谓士官,就是士兵中最像军官的人。大伙儿知道什么叫护士吗?所谓护士,就是生活中最爱护士官的人。这样看来,这对青梅竹马的新人今天的美满结合,不但使我们的士官有人爱护,而且连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有专人管了!”
主持人的精彩主持,是用谐音诙谐生动地把“士官”和“护士”作了解释,不但把士官王大力当班长的“当官”成分突现了出来,而且把“护士”和“士官”两个军人成分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两位新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动人情趣。
面对敏感问题
主持人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多,但有时候也会被别人问倒难倒,尤其是有听众观众向主持人提出一些敏感问题如个人问题或者其他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一些灵活机智的应对技巧。
一、避而不笞
说话过程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到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一时没有好办法应答,那么就干脆避而不答,或者沉默不语,表示无声的抗议;或者转移话题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在重庆录制某电视台一大型文化节目时,有人询问杨澜离开凤凰卫视的原因,对此,吴小莉说道:“自从杨澜离开凤凰卫视以后,我们就没有联系过了,所以她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而她离开凤凰卫视自然有她的理由,这与我的关系不是很大。”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两位著名主持人的私事确实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吴小莉碰到这个尖锐的问题时,处境十分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再说这事也没必要让大家来参与。于是她立刻用委婉地说法回避话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吴小莉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二、以讹化讹
至于那些毫无根据,又极具挑衅性的提问总是会激起人们的反感,但是直接的指责反而会显得自己涵养不够。所以,我们不如采用以讹化讹的方法,即根据对方的诘问,为自己编造一个更严重的罪责,嘲讽对方无中生有、不讲礼貌,表达对这种无凭无据的问题的极大愤怒和拒绝回答的态度。
一位记者向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之多!”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蒙博托听了发出长时间地哈哈大笑之后反问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用一句没有根据的传言来质问蒙博托是否廉洁,蒙博托有被对方刺激得暴跳如雷,反而编出一个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加重”自己的“罪行”,以讽刺记者所提问题的荒谬与别有用心,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维护了自己的名誉。采用这一方法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被激怒。
三、双关反击
双关反击即根据对方的诘问或指责,采用一语双关的方法来反击对方,使其阴谋破产,这一招常常极具杀伤力。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阿凡提在闹市中开理发店,租期为一年。店主仗着店面是他租给的,每次剃头都不给钱。有一天,店主又来了,阿凡提照例给他剃光了头,边刮脸边问道:“东家,眉毛要不要?”店主说:“废话,当然要!”阿凡提嗖嗖两刀,把店主的两道浓眉给剃了下来说:“要就给你吧!”店主气得说不出话来,埋怨自己不该说要。这时,阿凡提又问:“胡子要不要?”店主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嗖嗖几刀,把店主苦心畜养的大胡子刮了下来甩到地上。阿凡提用双关语把店主整治的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在日常生活中,双关反击在广播节目的主持中也是常用手法之一。如遇到的嘉宾或受众的态度傲慢、粗野,主持人若软弱纵容就会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且让自己处处被动。但是,此时采取语意双关的反击方式,不仅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而且维护了主持人的尊严与主动性。
总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或语义条件,有意让一句话产生双重意义,包含着两种解释,即表面意思和暗含的意思,而又言此意彼。其中,暗含的意思往往更能发挥语言的效用,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语意加强,也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四、针锋相对
在对方语言犀利地向你进攻时,并不回避,针对其势头,立即予以回击,毫不手软。这一招是在必须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或为了某种利害而不能退让半步的情况下使用的。对方常常会因你的直接反击而有所缓和其攻势。请看下例:
1985年11月19日,在日内瓦湖畔的水花别墅,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举行首次非公开会晤。第一天下午,双方就分歧最大的问题——“星球大战”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辩论。
戈尔巴乔夫:“我们必须禁止生产任何空间武器,一定得禁止!一定得禁止!”
里根:“过去当我们独家拥有核武器时,我们并没有使用。这我已经告诉过您,您为什么不信任我?”
戈尔巴乔夫:“如果我说苏联绝不会向美国发起攻击,你会信任我吗?”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2004年某次主持人讲坛的谢幕礼上,凭借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巧妙地回答了一些并“不善意”的问题,从而赢得了同行和广大受众的尊敬。
问:央视刚刚公布了享受特殊津贴的主持人,你榜上无名……
白岩松:我先纠正你一点,这个评选是对去年整个一年的评价,我们新闻频道去年 5月 1日才开播,所以没我。我这个人就这样,受宠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受宠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再说,我没有被暴露在“枪炮”下挺好的。
问:你对自己有什么目标吗?还是会按照台里的安排一步步地走下去?
白岩松:我觉得 40岁之前要做的是积累经验和多方尝试, 40岁之后,才是主持人该出成绩的时候。
问:作为一个主持人,你是想一直做下去,还是到一定程度后,就去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
白岩松:在 2000年,我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又被台里派到悉尼参与奥运直播,我觉得那一年我什么好事都赶上了。其实我知道我没那么好,所以非常惶恐,从悉尼回来以后,我就把手机关了。在新闻频道开播时,整个一天都有我的节目,先是开播词,接着是《新闻会客厅》,晚上又是《时空连线》。这两个栏目我都是既做主持人,又做制片人,在另一档节目《中国周刊》中,我也同时担任两个角色。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恐慌了,于是在去年 9月份,我同时把三个栏目的制片人都辞了。
问:那么是不是说你单纯做主持人,就不会管节目是不是被毙了?
白岩松:我不希望你对我的话断章取义。
问: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人,你非常辛苦,因为在 6月 30日,我刚听完你的讲座,今天坐到这里,我发现你两次讲的内容并没有太大不同。我建议你应该出书,这样你的话就可以一次性地传输给更多人,你的新闻理论也可以影响更多人。
白岩松:我觉得我的节目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另一种形式的参考。
问:有人说你主持节目时,喜欢用灌输式的阐释……
白岩松:我觉得这是你的观点,我就亲耳听到两个人为我在主持时评论语言是否得当而争吵,我不能因为谁的声音大,就同意谁的说法。
问:那你自己觉得呢?
白岩松:拿央视一套节目来说,除了《新闻联播》外,收视率较高的《焦点访谈》和电视剧的收视率也就是 3%到 5%,换句话来说,你的节目做得再好也就是为 100个人里的几个人做的。好酒的人不进茶房,我觉得我的节目就是给好这口的人做的。你不能什么都想提供,那样的话你会谁也留不住。我可以告诉你,《中国周刊》在今年新闻频道一季度的平均收视率是排在第一的。
问:有人说你主持《新闻会客厅》时,总是带着一种傲慢的微笑。
白岩松:还是那句话,我只能给某一部分人提供食品。
问:你说你是坐在飞机上主持《中国周刊》的……
白岩松:我纠正你一下,我不是坐在飞机上,是《中国周刊》坐在飞机上,因为它要总括一周内中国的大事。
——引自《每日新报》
可见,作为明智的主持人,当有人“毫不客气”地向你进攻时,有时回击比回避更有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