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500000008

第8章 元明清时期(2)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新河工程正式开工。郭守敬通过实地勘察,见大都西北山麓一带山溪和泉水很多,便将它们汇集起来,基本解决了新河的水源问题。他从昌平县白浮村开始沿山麓和地势向南穿渠,大致与今天的京密水渠并行,沿途拦截神山泉(白浮泉)、双塔河、榆河、一亩泉、玉泉等水,汇集于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瓮山泊以下,利用玉河(南长河)河道,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面入城,注于积水潭中。以上这两段水道是新河的集水和引水渠道,瓮山泊和积水潭是新河的水柜,为新河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水量。积水潭以下为新运河的航道,它从潭东曲折斜行到皇城东北角,再折而向南沿皇城根直出南城,沿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到高丽庄(通县张家湾西北)附近与白河汇合。从大都到通县一段,因河床比降太大,也为了防止河水流失,特地修建了11 组复闸,共有坝闸24座。为了保证航运畅通,这24座坝闸都要派遣闸夫、军户管理。这些坝闸,开始时都是用木料制作的,因运行良好,后来都改成永久性的砖石结构了。

由引水段和航运段组成的这条新运河有320多里。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主体工程建成后,忽必烈赐名“通惠河”。通惠河建成通航后,大都的粮运问题终于解决了。积水潭成为大都城内的重要港口,舳舻蔽水,帆樯如林,盛况空前。

明朝时,对大运河的关键河段会通河进行了治理。

当初,会通河仅指临清——须城(东平)间的一段运道。明朝时,将临清会通镇以南到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都称会通河了。会通河是南北大运河的关键河段。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原武(河南原阳西北)决口,洪水夹带泥沙北上,会通河三分之一的河段被毁。于是,大运河中断,不能运粮北上进京了。

永乐元年(1403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定都北平,易名为北京,准备将都城北迁。永乐皇帝鉴于海难频发,海运安全毫无保证,为解决迁都后的北京用粮问题,决定重开会通河。

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命工部尚书宋礼负责施工,征发山东、徐州、应天(今南京)、镇江等地30 万民夫改进分水枢纽,疏浚航道,整修坝闸,增建水柜。

元朝的济州河以山东省的汶水和泗水为水源,先将两水引到任城,然后进行南北分流。由于任城不是济州河的最高点,真正的最高点是其北面的南旺,因此,用任城分水时,南流的水偏多,北流的水偏少,以致济州河北段河道浅狭,只能通小舟,不能通大船。宋礼治理运河时,仍维持原来的分水工程,又采纳熟悉当地水文的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在戴村附近的汶水河床上筑了一条新坝,将汶水余水拦引到南旺,注入济州河。这样,济州河北段随着水量的增多,通航能力也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几十年后,人们完全放弃了元朝的分水设施,将较为丰富的汶水全部引到南旺分流,并建了南北两坝闸,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水量。大体上说为三七开,三分南流汇合泗水,七分北流注入御河。人们戏谑地称之为“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接着,将被黄河洪水冲毁的一段运道改地重新开凿。旧道由安山湖西面北注卫河,新道改从安山湖东面北注卫河。这样,黄河泛滥时,有湖泊容纳洪水,可以提高运河水道的安全保障。另外,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便于引湖水补充运河水量。

为了让载重量稍大的粮船也可以顺利通过,宋礼展宽并浚深了会通河的其他河道:拓宽到32尺,挖深到13尺。

南旺湖北至临清300里,地降90尺。南至镇口(徐州对岸)290里,地降116尺。会通河南北的比降都很大。为了克服河道比降过大给航运造成的困难,元朝曾在河道上建成31座坝闸。这次明朝除修复元朝的旧坝闸外,又建成7座新坝闸,使坝闸的配置更为完善,进一步改进了通航条件。由于会通河上坝闸林立,因此,明人又称这段运粮河为“闸漕”。

除上述工程外,为了更好地调剂会通河的水量,宋礼等人“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置了新的水柜。

经过明朝初年的全面治理,会通河的通航能力大大提高,年平均运粮至京的数量,由以前的几十万石,猛增到几百万石。这也加强了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决心。不久,他宣布停止取道海上运输南粮北上京城。

南宋初年,为了阻止金兵南下,杜充命令宋军掘开了黄河大堤。从此,黄河下游南迁,循泗水、淮河的水道入海。于是,在元、明两代,南北大运河从徐州茶城到淮安一段,便利用淮河水道作为运粮之道了。人们称这段长约500里大运河为“河运合槽”或“河淮运合槽”。由于黄、淮水量丰富,运道无缺水之患。但黄河多泥沙,汛期又多洪灾,也严重威胁着航运。黄河对于运河既有大利,也有大害,因此人们说“利运道者莫大于黄河,害运道者亦莫大于黄河”。

元、明两朝,黄河下游南迁日久,河床淤积的泥沙与日俱增,经常决口,对于运河已经发展到害大于利的地步了。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到清初,人们在淮北地区开凿了一批运河新道。

嘉靖五年(1526年),黄河在鲁西曹县、单县等地决口,冲毁了昭阳湖以西一段运河。南北漕运被阻,明廷决定开凿新河,于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完工。这段新河,北起南阳湖南面的南阳镇,经夏镇(今微山县治所)到留城(已陷入微山湖中),长140 里,史称夏镇新河或南阳新河。旧河在昭阳湖西,原属会通河南段,易受黄河泛滥冲击。新河在湖东,有湖泊可容纳黄河溢水,比较安全。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黄河在沛县决口,徐州以北运道被堵,两千多艘北上的粮船被阻于邳州(治所在今睢宁西北)。几十年后,黄河在山东西南和江苏西北一带再度决口,徐州一带运河断水。于是,在明廷主管工程的官员杨一魁、刘东星、李化龙等人相继主持下,除治理黄河外,又于微山湖的东面和东南面开凿新河,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全部完工。它北起夏镇,接夏镇新河,沿途纳彭河、东西泇河等水,南到直河口(江苏宿迁西北)入黄河,长260 里。它比旧河顺直,又无徐州、吕梁二洪之险,再加上位于微山湖东南,黄河洪水的威胁较小,所以它的开凿,进一步改善了南北水运。因为这条新河以东、西两泇河为主要水源,所以称为泇河运河。

最后,在明末清初,又开凿通济新河和中河。泇河运河竣工后,从直河口到清江浦(今清江市)一段运道约180 里,仍然河运合槽,运河并未彻底摆脱黄河洪水和泥沙的威胁。因而河运分离的工程必须继续进行。通济新河凿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西北起直河口附近接泇河运河,东南至宿迁,长57 里。中河是清朝初年在著名治河专家靳辅、陈潢指挥下修建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动工,两年后基本凿成。它上接通济新河,下到杨庄(在清江市)。杨庄与南河北口隔河相望,舟船穿过黄河,便可进入南河。至此,河运分离工程全部告成。

河运分离工程是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治理运河的主要工程之一,它的完工,使淮北地区的运河基本上摆脱了黄河的干扰,保证了运河的正常航行。

(四) 海塘工程

元朝时,在杭州湾两岸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石塘修建。

在杭州湾北岸修一条长达150里的石塘,南起海盐,北到松江。

在南岸的余姚、上虞一带,地方官吏叶恒、王永等人也修建了4000多丈的石塘。

这些石塘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一是对塘基作了处理,用直径一尺、长八尺的木桩打入土中,使塘基更为坚固,不易被潮汐淘空;二是在用条石砌筑塘身时,采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层层垒砌,使石塘的整体结构更好;三是在石塘的背海面附筑碎石和泥土各一层,加强了石塘的抗潮性能。这种石塘结构已经比较完备,是后来明、清两朝石塘的前身。

元朝时,对苏北“范公堤”、“沈公堤”作了维修和扩展,使两堤的长度延伸到300里以上。

钱塘江口水面宽阔,从南岸到北岸远达几百里。由于中间屹立着一些岛屿,形成三条水道,分别叫作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13世纪以前,无论是钱塘江水还是海潮,主溜基本上是走南大门。后来,由于钱塘口沙嘴变化等原因,海潮主溜逐渐移到北大门,而钱塘江口涌潮主溜则走南大门。因为南岸有许多小山,涌潮不致造成严重灾害。而钱塘江下游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地势低平的太湖流域,涌潮主溜走北大门,便会酿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如万历三年(1575年),走北大门的涌潮毁农田八万多亩,死了三千多人。当主溜走南大门时,海宁旧城(盐官)南面有大片陆地,它离杭州湾40余里。主溜走北大门后,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涌潮吞噬,钱塘江岸步步后撤,旧海宁便成为一座面对大海的危城,只好北迁。杭州湾北岸是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太湖流域的前沿,明政府频繁地组织人力、物力,修建当地的海塘。

明朝历时276年,在这里修建海塘就多达20多次。在频繁修建浙西海塘的进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塘工结构,以提高抗潮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造的五纵五横鱼鳞石塘。他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旧塘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塘基不结实,二是塘身不严密。因此,他主持建塘时,在基础方面,必须清除地表的浮沙,直到见到实土,然后再在前半部的实土中打桩夯实。这样的塘基承受力大,也不易被潮水淘空。在塘身方面,用长、宽、厚分别为六尺、二尺、二尺的条石纵横交错构筑,共18层,高三丈六尺;底宽四丈,五纵五横,以上层层收缩,呈鱼鳞状,顶宽一丈。石塘背后,加培土塘。这种纵横交错、底宽顶窄、状如鱼鳞的石塘十分坚固,但造价很高,每丈需用白银300 两。

因此,当他改造到全部塘工的十分之一时,筹集的经费便用光了。其他地方只好仍用旧塘。

除浙西海塘外,为防止长江口的涌潮危及南岸产粮区,明朝对嘉定、松江等地海塘的修建也同样重视。

黄河和淮水所携带的泥沙堆积,使苏北沿海淤成了大片新地,范公堤逐渐失去作用。人们又于堤外建新堤。先后建成土塘800 多里。

在清朝的大部分时期里,钱塘江涌潮的主溜在北部,仍然对着海宁、海盐、平湖等浙西沿海。清朝前期,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耗费纹银700多万两,将这里的大多数海塘都改建成朱轼创造的最坚固的鱼鳞石塘。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朱轼曾先后担任浙江巡抚、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在他任职期间,多次主持修建苏、沪、浙等地的海塘。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朱轼综合过去各方面的治塘先进技术,在海宁老盐仓修建了500 丈新式鱼鳞石塘。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台风和大潮同时在钱塘江口南北一带登陆,酿成了一次特大潮灾。当时,除朱轼在老盐仓所建的新式鱼鳞石塘外,杭州湾南北绝大部分的海塘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当初,朱轼改进的新鱼鳞石塘由于造价高,每丈需银300两,所以没有推广,只造了500 丈。经这次大潮考验后,被公认为海塘工程的“样塘”。为了浙西的安全,清政府不惜花费重金,决定将钱塘江北岸受涌潮威胁最大的地区一律改建成新式鱼鳞石塘。

此外,在崇明岛,清朝也着手兴建海塘工程。崇明岛是今天我国的第三大岛,面积一千多平方千米。唐朝时,它还是一个小沙洲,面积只有十几平方千米。由于江水和潮水中的泥沙不断沉积,到明、清时,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大岛了。从明末起,为了围垦这块新地,人们开始在岛上修建简单的海堤。乾隆时,筑了一条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堤,长100 多里。光绪时,两江总督刘坤一又在其上修建了石堤。

清朝为了防止潮灾,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涌潮的主溜走北大门和南大门都易酿成潮灾,特别是走北大门时,灾害更为严重。因为只有走中小门时潮灾才较小,所以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组织力量疏浚中小门水道,引涌潮主溜由此通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是清末修建海塘时,尝试着在工程中使用了新式建筑材料——水泥。这一试验当时虽因地基沉陷而失败,却为人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后来,逐渐以水泥作为塘工材料,并受到了青睐。

千百年来,苏、沪、浙海塘工程的发展,反映了当地人民与潮灾斗争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

海塘的修建,对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都是有力的保证。

(五)水利科学

元、明、清三朝,水利规划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朝,以潘季训为代表的“束水攻沙”治河思想的完善和系统堤防的修建,使治河堤防工程技术发展到了高峰。

明清以来,大批关于水利工程技术、治河防洪方法的专著陆续问世,现存的古代水利文献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编纂的。各地的地方志大多设置了水利专业志和漕运志。

在农田水利方面的专著中,最著名的有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乾隆年间官修的《授时通考》。这些书对于各种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对灌溉和水力机械方面的记述尤为精详。

地方性农田水利专著越出越多,如明朝姚文灏的《浙西水利书》和沈问的《吴江水考》、清朝吴邦庆的《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和徐松的《西域水道记》。前两部书是太湖水利的代表性著作,后两部书分别是研究海河流域和新疆水利的重要著作。

专门记述工程的书也很多,如元朝李好文的《长安志图·泾渠图说》,清朝王太岳的《泾渠志》、王来通的《灌江备考》、王全臣的《大清渠录》、程鸣九的《三江闸务全书》等。

同类推荐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无小事,事事抓落实。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责任是安全的最好屏障,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唯有立足岗位,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到防微杜渐,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让平安、幸福、和谐永驻身边。
  •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共分五部分十五章,内容包括: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效,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汽车养护与急救

    汽车养护与急救

    本书站在专业汽车修理人员的角度,从车主和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汽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驾驶员朋友自己能够动手或者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关于汽车养护翻故障应急修理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养护、汽车故障诊断基础、常见部件的保养及汽车运行中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热门推荐
  • 宠妃之路

    宠妃之路

    穿越到皇后庶妹身上,贵为昭仪,但之前这个身体的主人似乎是个炮灰命?皇帝厌弃,皇后算计,宠妃嚣张。这是下下局。论一个平常姑娘,如何在险恶之境,把下下局走成上上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亚健康食疗小方

    亚健康食疗小方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家庭采用。 本书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解析准确,文字通畅,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亚健康人群及其家属阅读和选用,也可作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城乡医护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次发现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从此欧洲历史打开新的篇章;著名音乐家韩德尔奇迹般的精神复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老年歌德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 龙王的女婿

    龙王的女婿

    不小心吞掉“薄荷糖”,就成为龙王的女婿……龙王是集团大BOSS,未婚妻是一颗小辣椒,众位长老……虎视眈眈……呃,这个世界真危险……
  • 不婚主义的爱情

    不婚主义的爱情

    思恋的人不一定需相见
  • 相公有礼了

    相公有礼了

    一朝穿越,她遇到了疼她的父亲,宠她的哥哥,还嫁给了自己心动的人,成亲两年,他却不曾碰她一下,他对她极好,疼爱、关心、宠溺……唯独感觉不到的是他的爱,他会爱她么?可是,皇帝病危,逼她离开。为了他,放弃回她的时代,而回到他们的家,却看见满院张灯结彩,欲办喜事,要成亲的人便是他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当他牵起她手的那一刻,她就被他眼中的深情牢牢吸引,再也转不开视线了——这位来自现代的女孩终于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找到了可以托衬终身的他。然而周围依然被众多痴心不改的男子所包围,霸道多情的蒙古王,沉静内敛的将军,残忍专制的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