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100000004

第4章 小小腊粥花样多,九州方圆品腊八(1)

腊八节最为人们熟悉也最普遍的习俗便是喝腊八粥了。这小小的腊八粥因为历史的积淀和地域的不同变得花样极其丰富。

(一)源远流长粥文化

起初,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只不过是祭祀供佛活动中的一个子项目。历史典籍中显示,从腊八节的创立直至汉朝时期,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的活动虽多,但关于“腊八粥”却尚无任何确切的记载。

受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祖生日的影响,从唐朝开始,腊八粥才在佛家经卷中所记载的“腊会”(喝粥的集会)中出现,但此时的“腊八粥”还仅仅限于佛教徒食用。在古代,僧人们手持钵盂下山宣讲教义,上街挨户化斋,老百姓们东家一把米,西家一把粟,有的给枣,有的给花生,用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善意。到了腊八的时候,僧人们便将化斋得来的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熬煮,除了供佛和自己食用之外,还将粥分舍给寺外的善男信女,所以又称腊八粥为佛粥、福寿粥或福德粥。如今,在少林寺等一些悠久的名山宝刹还保留着腊八施粥的风俗。据说,少林寺的腊八粥配方在金、元时已经完善,是禅医的秘制,要精挑细选粳米、糯米、薏米、黑米、五行豆(红豆、黄豆、绿豆、黑豆、芸豆)、莲子、红枣、百合、桂圆、枸杞、山药、山楂等原料,精心熬制方成,这也可见佛家取之于人用之于人的虔诚。

除了受佛家的习俗影响,其实我国也有源远流长的粥文化。《礼记·檀弓》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而将腊八和粥联系起来,大概是到了宋朝,大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的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可见当时食粥的讲究。在《东京梦华录》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吴自牧也在《梦粱录·卷六》里提及:“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此,“腊八粥”才有了确切而详细的记录。从周密《武林旧事》中“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粟、豆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我们不仅可以知晓当时腊八粥的材料,还可了解到腊八粥的习俗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成为人们庆贺腊八节的重要节目之一。

腊八粥发展到元朝,当时的人们为了驱寒和辟邪,均喜好在粥里加入红小豆,因此腊八粥又被叫做“红糟”和“朱砂粥”,在腊月初八这天,上至皇帝嫔妃、高官富贾,下至贫民百姓,都会煮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欢庆腊八节的到来。时人有诗云:“腊月皇都飞腊雪,八日朱砂香粥啜。鼎馔豪家儿女悦,丰充羊醴(甜酒)劳烹切。”由于腊八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重,统治者甚至开始将腊八赐粥作为笼络人心的手段。元人孙国敕在《燕都游览志》中说:“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

前文腊八的起源当中,相传腊八粥的由来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闻中提起,皇帝在腊月初八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熬煮的腊八粥。既然腊八粥的地位已经上升到节日期间帝王招待大臣的“圣餐”,其用料自然会十分讲究,有著名文人刘若愚《酌中志》一书为证:“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到了清朝,“腊八粥”变得更加隆重,“每至腊七夜就开始熬粥,武火烧开,文火慢煨,直至次日腊八之晨。天明时腊八粥煮好,供佛祭祖后,分馈亲邻”。不仅熬煮程序有严格规定,其选料也更加讲究。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

北京雍和宫有一口高约一米五、直径约两米的大铜锅,据传便是以前清朝专门用来煮腊八粥的。据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公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

《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其煮粥仪式有一定之规:初一领料,初二至初五送达雍和宫,初六过秤分料,每锅粥要用各种米、豆十二石,大枣等干果百余斤,初七上午淘米、泡干果,下午点火熬粥。每年熬五锅粥,第一锅供佛,第二锅进贡,第三锅送王公大臣及庙里大喇嘛,第四锅送在京文武百官及京外封疆大吏,第五锅供众喇嘛食用和在庙外舍给市民一些。于此,夏仁虎还有首《腊八》诗:“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虽有溜须奉承之嫌,却印证了清代的这一风习,因为圣恩浩荡,这腊八节的腊八粥也变得尤其珍贵。

(二)杂七杂八腊八粥

腊八粥又名五味粥、七宝粥。五、七自是概说,事实上说“杂七杂八腊八粥”并不为过,这杂七杂八所体现的是多味和营养,或许这也是我们今天杂粮饮食的最早依据吧。

通常腊八粥是用各种米(糯米、大米、玉米、黄米、高粱米、黑米)、各类豆(芸豆、赤豆、绿豆、大豆、豇豆、扁豆)、不同干果(大枣、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百合、桂圆、莲子、芝麻、青红丝),杂以豆腐、薯芋、肉品、蔬菜等熬煮而成。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丰富多彩的演变。

《鸡肋篇》上说:“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云:“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金瓶梅》中有:“(苏北)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说道:“(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写有:“(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

这腊八粥的丰富多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传统文化对农业的依赖以及先民由粮食丰收所带来的喜悦。当然百味杂陈的腊八粥也是极富营养的,这正符合我们现代人健康养生的口味,所以今天的腊八节吃腊八粥更加风行。

(三)精美的腊八食雕

中国的食雕源自我们悠久多样的祭祀文化,腊八粥的食雕就是其中之一。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这些就是指那些讲究的人家,熬制腊八粥时会将各种瓜果雕刻成人形、动物等各种花样放在锅中煮,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先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再拿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然后把桃仁作为狮脚,以甜杏仁为狮子尾巴,最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生机勃勃的小狮子。如果碗较大,还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才能赠送亲友,而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在祭祀祈福之意的表达中,这种既好吃又好看的食雕腊八粥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巧慧,颇为可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人们在品味丰富的文化意味的同时,更是在享受色味俱佳、营养丰富的节令美食。

(四)十里不同腊八粥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种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也使得腊八粥的配料和口味变得非常丰富,小小的腊八粥,简直成了一道包罗万象又精致讲究的饮食艺术。

我们先来看看北方的腊八粥: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北京的腊八粥也很有融合丰富的代表性。北京将腊八粥称为“八宝”,说到这儿,大家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经常购买的“八宝粥”原来就是腊八粥啊。北京对这“八宝”讲究的是一个原则:丰富,这也体现出了北方文化的大气和包容,毫不挑剔。于是搀在白米中的配搭可谓五花八门,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每到腊月初七的晚上,一家人纷纷开始准备,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再讲究些的人家,就会制作我们上面提到的食雕放在锅中煮。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热门推荐
  • 邪主异世

    邪主异世

    爱一个人,究竟可以爱到何种程度?为了他倾尽所能,最后换来的不过是一场精心预谋的背叛。她笑,意料之中,意料之外。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赌上那么一把的,但是她,身无所系,所以,不介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玄武大陆暗潮汹涌,四大世家明争暗斗好不快活。在这里,武技顶多是日后当佣兵的材料,真正让人为之折服的,是那瑰丽莫测的魔法。风无名,亦是二十一世纪有着杀人机器之称的蝶。本来身为废材女扮男装的她,重生之后让亲人为之一惊,人人称渣的武技竟然让她领悟的出神入化,一血家门之耻,也改变了整个大陆对武技偏执的看法。魔武双修的她宛如修罗在世,身着死神的华服,是魔鬼却万众瞩目。世人无不为之倾倒……。◆——一场精心预谋的死亡,一场意料之外的穿越,一个从未被人类发现的神秘空间,无数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力量,神秘的怪异生物,绚丽琐碎的魔法,能力强大的魔兽,法则在力量之下,在这个国度,强大才是唯一的法则!PS:此文女强,中有YY无限,结局人数未定……推荐一下堕落的完结文文《极品穿越之将军是教官》女主很强大,结局NP。推荐一下堕落连载的文文《妖娆特工爱贪欢》女主同样很强大,结局NP欢迎大家投票抽藏~~当然不要总是潜水啦,多多留言堕落会很开心滴,基于作者个人的坏气脾气和小心眼,不接受蓄意指责或者恶意中伤的书评哦O(∩_∩)O~◆——重点推荐一下堕落七月的玄幻新书《生于黑暗——以血洗礼》自然是欢迎大家投票收藏,堕落鞠躬ing~~~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云落

    云落

    一朝醒来,成了丈夫不疼,婆婆不爱的任云落。时空转换,带着孩子,任云落在这个时空,也会活得很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挖宝

    挖宝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本书以极其有趣的方式,向您讲解了50种吸取哈佛精髓又非常实用的自我提升思维方法。从哈佛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以培养读者的品质为基础,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读者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
  • 重生之将门嫡女

    重生之将门嫡女

    陆司音,美丽善良有智慧的将门嫡女,生母早逝,与丫鬟双儿一起长大。因生前经历单纯,被人牵着鼻子走,于是直接导致了她悲惨的经历。父亲因为她战死沙场,全家九族因此株连。她自己为自己心爱的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她心爱的男人不再爱她,她自己也被人设计得了一个不贞的名号,以至于她的亲生儿子也瞧她不起。天恩十年,二十五岁的陆司音重生回十一岁的她。这一刻,她发誓必将倾尽全力,报复那些伤害过她的人。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