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100000003

第3章 腊八传说多趣味,文化深厚腊八节

关于“腊八”的故事传说大致有四类:祭祀类、神道类、传说类、教育类。

(一)祭祀类

祭祀类的传说,主要有“神农始作”、“祭祀八神”、“祭祀祖先”三种说法。

(1)神农始作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离不开我国灿烂的农耕文明,正是曾经先进发达的农业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悠久历史!“腊八”之源可追溯至炎帝神农氏,炎帝发明了农具,亲尝百草、树艺五谷,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于是得以血脉相传、源远流长。《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五谷收成后,炎帝神农氏于年终举行祭祀活动以告上苍,现在还流传下来这样带有巫术色彩的祝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上说:“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文中的伊耆氏也即神农氏。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由此可见,神农氏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而且最早进行“蜡祭”以告上苍,拉开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风俗的序幕。由于“蜡”与“腊”同音,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人们便逐渐将“蜡祭”称作“腊祭”了,而腊祭正是腊八节的前身。

(2)祭祀八神

在古代农业社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在年终举行盛大的祭典,以感恩告慰神灵祖先,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腊祭所祀之神正好是八位,因此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关于腊八所祀八神,我国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是指掌管农事的八位神灵,即先啬神、司啬神、农神、表辍神、水庸神、猫虎神、坊神和昆虫神。《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由于祭祀八神包含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祭祀八神又被称作“八蜡”或“蜡八”,而蜡八常常是由一国之主的君王带领臣民举行,因此其又被称作“天子大蜡八”。

二是指掌管岁收丰俭的八谷星君,这在《晋书·天文志》一书中有记载:“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所谓八谷星,《本草·注》曾解释说,八谷是指“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大象赋·注》则表示,八谷是“稻、黍、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而《宋史·天文志》认为:“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武密曰:主候岁八谷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虽然古人对于八谷的定义略有出入,但祭祀八神的传说一直影响着后人,因此民间便留下了“腊八”的说法。

(3)祭祀祖先

《玉烛宝典》云:“腊者,猎也,猎取禽兽以祭先祖,重本始也。”意思是说古人常在岁终时外出打猎,将获取的野物拿来供奉先祖。这表达了我国古代先民“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人们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更想通过腊祭祈求先祖护佑家人平安,并期盼先祖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因此每到年终之时,都会举办大型的“祭祖”活动,通过对祖先的祭奠来表达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当时,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神灵称为“蜡”,因为是一同供奉,所以人们统称“蜡腊”、“腊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腊八”。

(二)神道类

(1)佛祖修行

如前文所说,腊八节又叫做佛成道节。传说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当时的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其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约与孔子同一时代。一天,太子出宫游玩,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顿觉人世无常,想到人纵然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也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即使自己身为太子,也不可能不变老、不生病,最后大限一到,那些臣民、妻儿以及所有的珍宝都不可能带走,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抓不住的,更谈不上永恒。为此他认为这个世间苦海无边,期望探寻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新境界。再加上他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于是,乔答摩·悉达多在29岁那年,舍弃了王族的奢华生活,出家修道。

出家后他曾在雪山苦行修习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甚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终于在某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饿昏倒地。醒后他找来杂粮,掺着野果,用清泉煮粥,填饱了肚子。此时恢复体力的他,继续在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公元前525年,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铭记他所受的苦难,便于每年腊月初八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百丈清规》卷二中就有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民间,得到虔诚民众的认同,“佛成道节”就逐渐演变为了“腊八节”。

(2)牧羊女救佛

关于腊八节的佛教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据传释迦牟尼佛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此地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他又累又饿,酷热难熬,昏倒在地。幸好一位牧羊女从此地路过,用自己所带的杂粮加上野果,煮成乳糜样的稠粥喂他,才使他恢复了体力。

获救后,释迦牟尼便找到一棵菩提树,在树荫下结草打坐,并发誓愿:“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六天六夜的思考,释迦牟尼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而且逐渐领会到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并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感悟。但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地不安,先后用魔军威吓,派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等手段去阻挠释迦牟尼成佛,但均不奏效。最终,释迦牟尼在第七天早晨,也就是腊月初八这天,看到初升的太阳时,终于大彻大悟,就此觉醒为圆满的佛陀。

这是“佛成道日”来历的另一种说法。为此每逢腊八各地佛寺都要举行浴佛会,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此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享用。陆游诗曰:“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传说吃了“佛粥”,可得到佛祖的保佑。

(3)积粮积德的布袋和尚

从前苏州有一个西园寺,和尚有五六百人之多。有一天,身背布袋名叫阿二的和尚来到西园寺,当了一名“火头僧”。他不仅每天挑水、烧火、做饭,而且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烧火,一边注意稻秆、秫秸上是否还有没打净的粮食,见到了就采摘下来用手搓去皮放入布袋。时间一长,五花八门的粮食也聚了足有三百多斤。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寺里的道场十分红火,老和尚、管钱粮的和尚都去大殿唱经了,忘了开仓取粮。没有粮食就不能按时开饭,又不能擅闯经堂找管钱粮的和尚。这时他想到了布袋,高兴得叫了起来——有办法了,随即用多年来积攒的粮食煮一锅粥。午餐时和尚们纷纷进入斋堂,见饭盒里盛的既不像粥,也不像饭,更不是菜,心里很不高兴。但和尚们一尝这粥却觉得美味无比,禁不住人人抢着吃。寺里的老当家很奇怪,询问“火头僧”,他照实一说,老当家动情地双手合十地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爱惜粮食功德无量!”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寺院里的和尚们都吃这样的粥,以称赞煮饭和尚的节约精神。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就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了。

(4)扮傩打鬼

关于腊八节,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跟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有关。颛顼是皇帝的曾孙,因为聪明能干而得到了皇帝的神座。他有三个儿子,但一生下就都死掉了,一个去了“江水”,变做“疟鬼”,专门传播疟病,害人发冷发热;一个去了“若水”,化做“魍魉”,专门仿效人的声音,扰人心魄;还有一个变成“小鬼”,常常躲在人们屋内的角落,不但让人生疮、害病,还不时吓唬小孩子。这三种虽不算“恶鬼”,却都是“害鬼”,都被列入方相氏驱逐鬼疫的黑名单。

方相氏是个由人装扮的威武鬼王,头套一个大面具,四只用金箔做成的眼睛,熠熠生光,背披熊皮、黑衣、红裤,右手执戈,左手握盾。每年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他便要带领十二名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扮成十二只稀奇古怪的怪兽,震天慑地地唱歌吓唬鬼魅虫蛊,把制造疾病灾害的鬼魅,驱赶到偏远的地方。这个腊八驱鬼避疫的仪式叫作“傩”,乡民们在扮傩的同时还要敲击腊鼓,以象征驱逐瘟疫,保泰平迎新春。

扮傩击鼓逐疫的仪式由来已久,论语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吕氏春秋·季冬记》:“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为:“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关于鸣腊鼓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以逐疫。”其中“胡头”即假面具,戴上可以恐吓疫鬼。现在湖南地区还有傩这种巫术形式的留存。

另外,当时的人们还认为,引起疫情的鬼怪们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唯独畏惧赤豆。故腊八这天,人们便会用红豆、赤豆熬粥,以此祛疫迎祥,这就是所谓的“赤豆打鬼”。

(三)传说类

(1)悼念长城劳役

秦朝修长城时,工匠常年辛苦劳作,却连朝廷的一米一饭都得不到,吃用全靠家里人运送而来。有些人因为家庭过于遥远或贫穷,口粮无法及时地送到,只好挨饿受冻。有一年的腊月初八,许多工匠都断了粮,于是大家翻箱倒柜、搜寻粮袋,将四处寻得的豆、米等各种粮食汇聚到一起,终于勉强熬制成了一锅杂粮粥,虽然暂时填饱了肚子,但最后还是有不少人在寒风中饿死了。为了纪念他们,同时也为提醒后来的统治者莫再劳民伤财、苛政暴役,人们便形成了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的风俗,这是纪念、警示,也是一种忆苦思甜。

(2)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武林旧事》中说:“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宝粥’。”传说,岳飞遭奸臣秦桧诬陷,不但被朝廷克扣军粮,还被连续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飞班师回朝,行至半途时给养不足,沿途百姓闻讯后,纷纷送上粥饭,岳家军混合而食,勉强渡过难关,而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岳飞被害后,每年腊月八日,百姓都会煮腊八粥,以表达对岳飞和岳家军的怀念之情。

(3)朱元璋忆苦思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极其贫穷,父母只好送他到一户非常刻薄和凶狠的地主家去放牛糊口,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有一天,朱元璋牵着老牛过桥时,牛儿一脚踏空,跌下桥去并摔断了腿。地主于是暴跳如雷,不仅暴打了他一顿,还将他关进了一间黑屋里。这一关就是三天三夜,朱元璋粒米未沾,滴水未进,直饿得眼冒金花。正当他绝望之际,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到一个洞里。他于是顺着鼠洞挖下去,竟然找到了黍米菽麦麻豆等食物,朱元璋于是搬出角落里的破铁锅,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和着屋里的积水烧成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狼吞虎咽地将粥一口气吃了下去,才算保住了性命。

后来,朱元璋怀着对地主的深仇大恨,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凭着敢打敢拼,作战勇猛,朱元璋最后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忽然有一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国泰民安。于是他命令宫廷御厨用各种粮食熬成一锅粥,赐予文武百官和妻子儿女们一同品尝,告诫他们荣华富贵之时不能忘掉创业的艰辛。皇帝这一忆苦思甜的行动后来传入民间,上行下效遂成腊八的习俗。

(四)教育类

(1)幡然醒悟有宝娃

西晋时有个叫宝娃的人,妻子叫腊花。宝娃十分懒惰,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不久便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殆尽。妻子腊花屡加劝诫,宝娃都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眼看到了这年的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办年货,而宝娃囊中空空,可怜到家里连点口粮都没有了。面对这样的窘困,美丽的腊花不禁满面泪水,宝娃见此也不禁羞愧内疚起来。还是热心的乡邻帮助宝娃渡过了难关。他们东一碗米,西一碗豆,给宝娃家送来了各种粮豆。腊花将大家送来的粮豆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算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从此以后,宝娃苦思悔过,狠下心痛改前非,不但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便富裕了起来。妻子腊花每逢腊八就熬杂粮粥,为的是让宝娃记住前车之鉴,永不再犯。后人为了教育子女,便形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以砥砺勤俭奋斗的美德。

(2)败家凄身张家子

这个故事比宝娃的故事更凄惨、深刻:传说有个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因此对儿子过分地溺爱,张家少爷从小染上了好吃懒做的恶习。父母过世后,张少爷无人看管束缚,更是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转眼就成了一个穷光蛋。加上他又无一技之长,不能自给。到了腊八这天,北风呼啸,穷少爷饥寒交迫,遍搜家中的米缸、面袋,坛坛罐罐,好不容易划拉出一些残米剩面,陈年碎食,于是哆哆嗦嗦将其放入锅内熬粥充饥,但粥未熬好,便冻饿死掉了。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寒号鸟”的故事,于是,后人为了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形成了腊月初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的风俗,以警示人要勤劳俭朴,否则连粥也没得喝,只能饿死路边。

同类推荐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没关系。我牙口好。”,她是人见人笑的废材少爷,他是人见人怕的神秘天族,她骗吃骗喝骗了他的神兽当坐骑,他没脸没皮没道理的强娶她为妻。她说:“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人,咱俩不合适。”“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她无语望天:“拜托,你都那么老了,啃不动我这棵嫩草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小资生活

    重生之小资生活

    大龄剩女的悲哀,刘沁前世相亲了n次都没把自己嫁出去,短短的一生却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如今重生了,虽然生活根基仍然是那么差,虽然依然是种田,但她相信生活是需要经营的。了解了未来十几年大致发展方向的她,定能让自己全家的平淡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自己过上平凡的小资生活。这次重生刘沁不求大富大贵,只愿小富即安。读者群83708980
  • 蛇蝎倾城妃

    蛇蝎倾城妃

    他害她亡国,却又阴差阳错救了她。江山美人亦不能同时拥有,他不得不为国舍她;她,是他一见倾心的女子,却奉命去杀他。凤冠霞帔、红烛摇曳下,他不识旧时相识,无法挽回的伤害后,才惊觉他的心早已在多年前沦陷。为弥补曾经的伤害,他倾尽全力,可她的心,却早已不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豪门盛婚99天

    豪门盛婚99天

    “权少、小姐被人喜欢了?”黑夜中某男眉头上挑扔出一个字眼:“灭!”“权少、小姐喜欢上别人了!”黑夜中某男眉头紧蹙、怒气缭绕扔出两个字眼:“灭!灭!!”“权少,小姐恋爱了!”黑夜中某男双眸一片怒火腾升,只听他一声怒吼道:“这次、我亲自来灭!!!”
  • X档案研究所2:我在051的诡秘十年

    X档案研究所2:我在051的诡秘十年

    051是个异常神秘的机构,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或者它为什么存在。从2011年起,官方才逐渐公开了一小部分有关“051”所参与研究的非自然事件。法医系天才新生白小舟从小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她的父母在飞机上离奇失踪,经调查,竟与美国FBI“非自然事件调查组”有着莫大关联。于是,忧虑恐惧的她在阴差阳错之下走进了学校深处的051研究所,在这里,她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离奇诡谲案件。
  • 帮助孩子挖掘潜能的经典小故事

    帮助孩子挖掘潜能的经典小故事

    编者以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契机紧紧抓住儿童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以讲述一个个经典生动小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巨大潜能,以激励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强体魄陶冶心灵等,让他们早日看到自己不可估量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