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600000006

第6章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2)

当然,董其昌醉心于参禅悟道,在当时,也是受明末特殊的哲学背景和文化风尚影响所致。从宋元到明初及中叶,程朱理学作为一种皇家钦定的正统思想及哲学观念,统治着整个中国的思想界。不变的“天理”,森严的“等级”,严格的“君臣关系”,僵化的“三纲五常”等,窒息了人们的思想,泯灭了人们的个性。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王阳明的与禅学相契合的“心学”开始在知识阶层普遍流行起来。

王阳明认为,“心即性,性即理”,“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这种以关注人的主体、关注人的心灵为主要导向的哲学思想,广泛地蔓延和渗透到各个文艺领域。在戏剧界以汤显祖为代表,在文学界以袁宏道为代表,在绘画界则以董其昌为代表。他们都从各自的领域汇集在明代哲学思想的旗帜下同气相求,遥相呼应,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文艺思潮,在作品中把这种“心之本体”中的主体精神充分地显露出来。

董其昌“三纪之中,自为古今”的艺术抱负与这种哲学中的主体精神是息息相通的。他对这种禅宗式的心学,尤有心得,深受影响。

晚明谈禅之风蔚然流行。和西晋时代的清谈一样,当时,大批的文人士子皈依禅宗,如著名文人李贽、袁宏道、陶望龄、陈继儒、汤显祖等。董其昌除了用禅宗来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之外,还用禅理来阐论八股和书法,用禅理来诠释老子,并认为老、庄、列、韩都有与禅相近的地方。因此,他以禅宗的“南北宗”来论画也是很自然的。

出于对禅宗的偏爱,董其昌为自己的斋室取名“画禅室”,而且他的论禅著作也很多。《容台别集》卷一便有“禅悦”五十二则,《画禅室随笔》卷四中有“禅悦”十六则。他的许多论文、论画也喜欢借助禅宗的观点来比喻。董其昌将讲求精工制作的绘画比作北宗,认为这一派绘画颇类“积劫方成菩萨”的渐教;而把逸笔草草的绘画比作南宗,并认为这一派绘画很像“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顿教。

可以说,在寻找禅学与书画艺术在精神内涵的联系与融合上,董其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文学和绘画本属于同一文化思潮之下的产物。当明初绘画上浙派势焰高涨之日,也正是文学上以李梦阳、何景阳为领袖人物的前七子的诗文复古运动崛起在文坛之时。稍后,吴门派与浙派同时并存,并逐步取代了浙派的优势地位,此时文学上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的唐宋派古文运动风靡文坛;到了松江派,俨然以画坛正宗凌驾于吴门画派之上;在文学上,公安派、竟陵派相继掀起的文学创新运动,席卷着大江南北,文学与绘画领域表现出了在审美取向上的一致性。

董其昌与公安派的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过往甚密,曾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北京城西崇国寺蒲桃林“结社论学”。作为社友,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相同的见解。首先是,他们都服膺于禅宗,都在文学和绘画上乞灵于禅宗思想,以求从习惯势力所笼罩的陈陈相因的审美格局中解脱出来。在共同的以主体精神反对古人权威的出发点上,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三袁那里,从禅宗思想所得到的是冲决文学上的复古守旧的时风,力求个性解放,摆脱抄袭。而在董其昌那里,从禅宗思想所得到的,是在传统的文学和书画的基础上,求得有所“悟入”“人须自具法眼,勿随人耳食也”。从“及法”中做到“舍法”,做到“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果说公安派与松江派在接受禅学思想的表现方式上有所区别的话,那么,松江派与竟陵派则表现出趋同性。在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那里,评介古诗,动辄以“禅机”“禅偈”的方式来暗示、阐释。

晚明兴起的松江画派对于吴门派的变革,是和当时文化艺术思潮的整体氛围紧密相连的。或者可以说,是文化艺术思潮的整体环境促使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新的审美主张,并以松江画派主导思想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南北宗”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晚明时代,朝纲不振,危机四伏,虽然政权统治在不断削弱,但中国城市经济却在晚明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发展尤为显著。如董其昌的家乡松江,万历时期人口即达二十万,以出产棉布、纱布驰名全国。“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遂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商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绘画的商品化。当商贾们富裕起来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书画需求呈现出空前广阔的市场。

商品经济发达的城镇供养着晚明的画家,众多的购买者,不仅能够保障画家的生计,而且促使了文人画家的职业化。险恶政治环境在客观上起到了扩充文人画创作队伍的作用,为避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许多士子文人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无意仕途。有的则是在科举落第之后,绝意于功名仕宦之念,如莫是龙、陈继儒等。有的在派系斗争中或被罢黜革职,或致仕求退,如董其昌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晚明时期文人画家和古代的隐士不一样,他们无意仕途,但并非真正遁迹山林,息交绝游,终老田园,而是寄食于城镇,不拒绝与达官显贵的往来。他们的精神生活在表现出一种超然态度的同时,也追求生活上的物质享受。如松江画派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陈继儒,既卖诗卖画,也充当买卖字画的中介人。他曾以沈士充的画请董其昌题款,再转手卖给求董画的人。他与当地显贵官僚来往极为密切,所以当时的人讽刺他说:“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巨大的经济收益,使二十多年赋闲在家的董其昌也能姬妾成群,奴仆众多。

政治斗争的酷烈,自然也改变了画家的创作心态和目的。到了晚明,一般的文人画家已不再关心国计民生和社会变化,在他们身上已很难找到任何的社会责任感。董其昌曾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黄子久、沈石田、文征仲皆大耋,仇英短命,赵吴兴止六十余,仇与赵虽品格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

董其昌把绘画创作的目的,与人的寿命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作画如果刻意求工,而不是从中寄乐,那会有损人的寿命。“寄乐于画”的主张,其实也是发自明末文人画家的普遍心声,寓示了绘画朝着“墨戏”方向发展的道路。在他们看来,绘画的创作目的,纯属于画家个人思想情感的寄兴,成为画家享受天年的手段。这种主张,也反映出明末社会文人画家苟且偷生的享乐风尚。这种绘画主张和享乐风尚,直接对重构文人画创作心态和目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文人画理想的重构,也已成为晚明画家的自觉。

(四)“南北宗”论与明代画派的发展

在晚明,文人雅集,饮酒、赋诗、作画已成为一种风尚。孙克弘在汉阳太守任上被罢官后,回到故乡华亭。在家中修建亭台楼阁,假山瑞石,种植奇花珍木。又在室中陈列古董与书画。每次雅集,除观赏收藏、创作书画之外,还有童子唱时新曲调,演杂耍戏剧。绘画的商品化,促使了文人画向世俗化的转向,文人画家们以城镇为依托,形成了一定的画家集群体,画派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谋求经济利益的集群组织方式。

这种经常性的集会,加强了画家之间的往来,促进了他们在艺术上的互相影响,由此而逐渐形成以城市为依托、以某几个画家为首的画家集群,并在相互标榜中建立派系。在晚明,除吴门派之外,还有松江派、武林派、嘉兴派、姑熟派、武进派、江宁派等等。这些以地区城镇命名的派别,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画派的形成与城镇经济发展的联系。

绘画的商品化也就必然涉及到画派之间销售市场的竞争,画派之间的相互诋毁时有发生。比如吴门派与松江派就有相互讽刺的现象,在晚明是颇具代表性的。

在整个明代,浙派、吴派、松江派是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山水画流派。这三大流派,以其不同的绘画主张,分别于明代初、中、晚三个时期盛极一时,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主张。

从明初宫廷绘画分化出去的浙派起始于戴进。戴进父子本在宫廷作画,后从宫廷回归故里杭州。作为宫廷画师,戴进也接触到了南宋时杭州的院体画传统,遂成为明朝一位成就卓著的画家,影响一时,形成浙派。戴进以后,浙派的光大者吴伟最受皇帝恩宠,被授锦衣镇抚,后又赐画状元印。由戴进开创的浙派,在经过吴伟的光大之后,其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浙派绘画主要师法南宋院体,以粗犷豪放见称。

如果说浙派绘画的兴盛是明初对元代审美风尚的一种反叛,那么,随着明朝统治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朝与元朝的敌对状态逐渐消除,这种对元朝审美风尚的反叛心态也不复存在。加之南宋院体画法本不十分符合表现江南自然山水的特征,难以与自然山水完全契合,这样就限制了浙派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出于对“锦衣卫”的憎恶,人们对被授以锦衣卫官衔的浙派画家也不抱有好感。吴伟卒于正德三年(1508年),这是浙派由盛至衰的一个转折点。在正德之前,浙派是画坛趋之若鹜的主派;正德之后,浙派的传人汪肇、蒋离等人画风愈趋草率粗狂,不仅没有充分地发展浙派前期绘画的长处,反倒扩大了浙派粗率的不良习气。浙派末流的作品被作为“画中邪学”的典型,遭到收藏家的排斥。前人将浙派末流的习气总结为四个字:硬、板、秃、拙。

而在明朝中叶兴起的吴门画派,则顺应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吴门派绘画的中心在吴门,吴门即苏州。苏州绘画虽在明初受到政治气候的抑制而一蹶不振,但元画传统并非损失殆尽。明代中叶,随着与元朝政治上的敌对情绪的消解和明代政治中心远离江南,苏州画坛渐复元气。

吴门画派初创之时,正是浙派兴盛的时期。戴进死于天顺四年(1462年),沈周此时才36岁,还没有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吴伟最受皇恩宠遇的时候,沈周才开始驰骋江南画坛。沈周虽在浙派中坚吴伟卒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新起的一批吴门文人也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四家之中,沈、文力主继承“元四家”秀逸萧散的画风,仇英以工笔重彩见长;唐寅虽早年师承南宋院体,但和浙派截然不同,他在院体画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文人的野逸之风与书卷气,化苍劲刚猛为沉静柔和。四家中以文征明享寿最长,他以文秀沉静的画风博得了吴门画派实际领袖地位数十年,可谓领一代风骚。吴门派的迅猛发展和扩大,自然离不开苏州地区的经济繁荣。这种经济繁荣的标志,是绘画市场的求大于供,这也就必然促进画家集团的形成。

文征明之后,师承他的子孙、门生和后学先后有姓名可考者不下六七十人,实际数字远远超过此数。但他们的作品皆在文、沈的流风之内,不仅鲜有新意,而且相形见绌。那些临写沈周的作品,虽然表面图式像沈,但用笔往往刚狠粗霸,色墨浓浊可厌,风采神韵更是不逮;那些摹仿文征明的画,大多平庸板滞,运笔干枯而缺少韵致。他们所继承和发展的,与浙派未能继承戴进、吴伟的优点而是扩大浙派的习气一样,文征明的子侄和弟子辈所继承的是细弱、繁琐、甜腻和纤媚等习气。这和他们缺少诗文修养和文人气质是密切相关的。

在晚明画坛,无论是浙派还是吴门派,其末流都已到了世风日下的困境。这个时期也就必然会兴起一个新的画派,开创画坛新的局面,其重任就是革去浙派末流硬、板、秃、拙的恶俗习气,改造吴门末流细弱、繁琐、甜腻和纤媚的粗滥图式。

这个历史重任落在董其昌等人的身上,他的“南北宗”论,着重于文人画理想的重构,运用对禅理的体悟,重新构建文人山水画美学理论。这种理论,是为了革除画坛弊端而提出的。董其昌面临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文人画家,如何重新建立一种正宗的文人画传统。董其昌强调了绘画者的文人身份,推崇“文人画”“士人画”。在董其昌看来,禅宗的思想方式与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创作心理结构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他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唐宋以来开始形成的文人画进行了一次理论化的史学梳理与理性升华,总结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及对流派进行考察与梳理,并把禅宗南宗的“顿悟”与北宗的“渐修”等概念,引入具体的山水画理论分析之中,崇南贬北,极力推崇南宗的文人画。

“南北宗”论对文人画理想的重构,发现并阐述了文人画家的出身地位与其创作态度、审美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王维、苏轼等人提出的“文人画”概念的深化和对文人画概念外延的拓展。

商业经济发达,政治环境险恶,都促使了职业文人画家群体的形成,扩大了文人画创作的队伍,董其昌“南北宗”理论对“文人画”的推重,自然引起了文人画家们的普遍附和。

董其昌以他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南北宗”论,引领了松江派的画风,奠定并确定了这个画派的基本面貌。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这个画派所达到的最高艺术水准,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及其所倡导的理论,成为松江派在晚明艺术变革中的理论依据。

“南北宗”绘画审美理想的提出,使画坛中心由苏州移至董其昌的故里松江,松江画派遂在晚明浙派与吴门派山水的式微中兴起。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创作原理、艺术风格以及“南北宗”学说,在16世纪下半叶以后,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红楼多娇

    红楼多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她们一家三口不做官不显富,倒是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命运之神才会特别眷顾。一场车祸,一个别样世界。酣梦醒来,老爸成了邢忠,老妈成了邢太太,女主呢?悲催的成了那个靠当衣服度日的邢岫烟。别人穿越,要么做林妹妹,要么做宝姐姐,最差也是个晴雯袭人之流吧,怎么到了她这儿,却是炮灰中的炮灰?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况且有亲爹有亲娘,半路上还捡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包子,一家四口齐努力,不信炮灰没春天!简而言之,本文乃是......红楼炮灰一家携带包子强势逆袭!**********小荷的第二本红楼文,希望有所突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小荷。没有看过《红楼夜话》的可以戳一下我,吼吼,另有将要完成作品《御朱门》等待大家爱抚
  • 我是凶手

    我是凶手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
  • 盛宠凉薄爱妻

    盛宠凉薄爱妻

    她生性冷淡,纵然身处逆境亦活得潇洒自在。隐匿三年归来,简云裳只想讨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顺便让那些曾欺辱过她的人知道,作恶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蒋牧尘,京都街闻巷议的豪门阔少。俊帅无韬、杀伐果决,却从未有女人能入他法眼。一场始于她有预谋的利用,令他失了理智,强硬娶她入门。只是被迫嫁给蒋牧尘后,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控制……这个男人似乎与传闻中的不一样!木讷?不解风情?那是谁,会因为她说饿了,半夜亲自下厨?又是谁,甚至甘愿成为她手中的剑,斩平荆棘?----“姐姐?”简云裳皱眉,“我记得DNA鉴定书上,咱们的相似度也不过百分之一,认错人了吧。”简薇薇一脸的难堪,“你不过是因为薛立珩选择了我,心有不甘所以故意抹黑我,是不是?”“云裳,我跟薇薇是真心相爱的,你不要这样。”薛立珩一脸的深情凝视。“呵,你们爱咋咋,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简云裳笑得云淡风轻。边上优雅气质的男人揽过简云裳的腰,“宝贝,我们回家吧,有我在,你还看得上其他的男人?”渣男渣女当场石化。----简云裳看着正在给宝宝换尿不湿,脸上俱是温柔的男人,扶额哀叹:“蒋牧尘,就算你做的这么好,我也还是不爱你!”“都生下了我的种,还说这样自欺欺人的话,老婆,你真是口是心非。”男人一脸宠溺的走过来,对着简云裳吧唧一口。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她,曾经是现代黑道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如今却穿越沦为夏府人人唾弃和打骂的小贱种、病秧子。个性桀骜不羁的她,怎会甘心如此卑微地活着,任人践踏和蹂躏?当漆黑冷冽的眸子一睁,病秧子便变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小天才,光芒乍现,霸气尽露!他,是身份尊贵的二皇子,天赋异禀,同时也是苍茫大陆上闻名遐迩的修炼怪才,一场怪病,让他与身为“病秧子”的她结成连理,从此他们共同上天入地,生死相随,一生一世一双人。
  • 纵宠傲世狂妃

    纵宠傲世狂妃

    【正版简介】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亦是妙手毒医。清冷傲然,我行我素。他,是嗜血狂妄的名门将相,亦是紫眸鬼王。冷血狂妄,蔑视天下。当现代杀手,穿越时空,成为懦弱无能的相府嫡女。她将如何翻云覆雨,在异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歪版简介】新婚之夜,她骑在他身上:“想上我!先打赢我再说!”他妖艳的嘴唇轻笑:“本王只会疼女人,不会打女人!”而后来她掐住他的脖子:“你要是敢喜欢别的女人,我就…”“什么?”他无声笑。“先奸后阉!”她恶狠狠的说他立刻脱光了衣服,“奸吧,奸完了你一定舍不得阉,更何况…”一个翻身压倒在她身上。“本王的身心都是你一个人的,只给你一个人奸!”【P:宠文+女强+男强+爽文+1VS1!】*【伪装篇】“废物,如果说你跪下来的话,我可以纳你为妾。”孤傲的太子俯身看着眼前瑟瑟发抖的女人。凤知雅低下头,唇边冷笑。“那——多谢太子。”抬头的那一瞬间,手腕处的匕首顿出,猛的刺出。“凤知雅,你好大的胆子!”太子面色惊恐。凤知雅手上的刀子却越加飞快的滑动,太子身上的衣衫顿时化为破布,零落在地上。一记冷刀猛的抵住了太子脖间。“太子若是跪下来,或许我会考虑纳你为夫。”阳光之下凤知雅冷眸轻动,光彩耀人,哪有半点废物的模样。*【占有篇】狂妄的沙场之上,金戈铁马。风起尘埃,血肉飞溅。城楼之上,轩辕渊孤傲的迎风站立。无视身上的伤痕,目光紧锁那狂沙中一抹白色的身影朝着自己狂奔而来。看着那张朝思梦想的面孔出现在眼前,眸子却带着莫名的血腥,顿时大吼一声。“凤知雅,谁允许你来的!”凤知雅抬起头来,憔悴的面孔带着清爽的笑意,爽朗的声音回荡空中。“轩辕渊,你说过我的命是你的。”所以,我生死随你!*【恶搞篇】“报——王爷不好了,王妃又带着三位大人出去打牌了!”某王微微挑眉:“随她去!”“可是…”某侍卫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说…”“可是王妃说了,今晚哪位大人赢的次数多,就让那人给王爷侍寝。”某侍卫汗流浃背。某王脸色剧变,一拳砸在桌子上面:“该死的,马上把那个女人给本王绑过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