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8900000001

第1章 三字经(1)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赏析】

人生下来都是单纯无知的,但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将会被坏的性情取代。因此,人都应该从小就接受教育,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区分善恶,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原文】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不好好教育,性格就会发生变化,善良的本性就会被坏的性情取代。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贵在专心。

【赏析】

教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就必须加强对他的教育,并且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

昔日孟子的母亲慎重选择与之相处的邻居。孟子不好好学习,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他。

【赏析】

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与其母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典范。好的学习环境,严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刻。

【原文】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考取了功名。

【赏析】

教育也要讲求方法,不得当的教育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好的教育方法则会事半功倍。什么是好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严格且又得当。严格施行有道理的、得当的教育,这样才会教育出好的人才。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

生了孩子,却仅仅是供其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亲的过错。只是单纯地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赏析】

每个人扮演的不同角色赋予了他不同的责任。作为父母,不仅仅是要抚养大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孩子。老师亦是如此,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使之成材。

【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趁着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才能在老了的时候不会后悔。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玉不经过精心的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就不会知晓礼仪,就不能成材。

【赏析】

玉要经过后天的打磨雕琢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否则跟石头并无太大区别。人也是如此,只有经过刻苦的磨练、勤奋的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否则只会是平庸之人,没有任何作为。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做子女的,从幼年时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学习更多的礼仪。

【赏析】

幼年时期是塑造优良性格的最佳时期。因为幼年时期的人,认知、情感等方面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他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好坏可以引导孩子朝不同方向发展,好的言语、行为可以引导孩子的身心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人在幼小的时候,家长应让子女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做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人民的人。

【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替父母暖被窝。孝顺父母亲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赏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东汉人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就有孝敬父母的美德。只不过黄香是那时的典型代表。而如今,人们逐渐过上富裕的生活,孝敬父母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不论方式怎样改变,都能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父母的爱。东汉时期的黄香替父母暖被窝,不仅体现了对父母的孝敬,还体现了对父母的爱。

【原文】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

汉代人孔融,他四岁的时候,把大的梨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梨。友爱兄长这种好品德,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赏析】

友爱他人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学会的品德,要有博爱他人的胸怀,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个人,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样,也会从别人那里获得友爱。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

每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其次才是学识。每个人要努力学好算术和文化知识。

【赏析】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每个人应做到的,这也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做到了,然后是个人的学识。我们常说人品与学识相比,人品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学识再渊博,品德有问题,也无益于社会。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才学,但是人品好,那么,他对社会也是有益的。“首孝悌,次见闻”并不是要求人们只重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不去重视学习。同样,也要求人们“知某数,识某文”,所以,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原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

学习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先从一到十,然后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不断地学习。

【赏析】

这句话中体现出关于学习的两个思想:一是学习要从最基础学起;二是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要从最基础学起,是要求人们对待学习要重视基础,基础打得越牢,知识的“大厦”也就越建越高。而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要求人们对待学习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

三才是什么?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是什么?是太阳、月亮、星辰三个方面。

【赏析】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中,天、地、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天和地组成的生存空间中,人是主宰者。除此以外,还有太阳、月亮、星辰组成大的生存空间。所以,人类要善待赖以生存的地球,善待生命,积极探索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原文】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

什么是三纲?三纲就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言行要遵循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有浓厚的亲情,夫妻之间相处要和和睦睦。

【赏析】

古代社会所讲的三个行为准则,除了“君臣义”这一行为准则外,其他两个行为准则至今仍然适用。文中“三纲者,君臣义”是从社会责任方面来要求君臣的言行举止要遵循义理,不能违反义理。而“父子亲,夫妇顺”是从家庭关系方面要求亲人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没有和睦的家庭,人的身心也就不能得到健康愉悦的发展。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周而复始,运转不停歇。

【赏析】

循环往复的春夏秋冬是社会的自然现象,也是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透过这一自然现象,可以得出一个普遍性事理: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原文】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

说到东、南、西、北,这是四个基本方位。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心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确定出来。

【赏析】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从古至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为此,我们的祖先最早发明了指南器———司南,随后,发明了罗盘,其中指南针制作简易,所以它影响大、传播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

说到金、木、水、火、土,这是“五行”。这个“五行”是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

【赏析】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古人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个要素组成的,这种认识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原文】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

说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道德规范,是不能混乱的。

【赏析】

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君子必须要做到的。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道德规范又有了新要求,现在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是当今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优良传统,但又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要求。

【原文】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

稻子、高粱、豆子、小麦、黍子、谷子,这六种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赏析】

古人所说的“六谷”,不仅是当时人们生活中食用的主要粮食,而且也是我们现在所食用的主要粮食。“六谷”的广泛种植和传播,给人类提供了更有利于生存的物质保障。

【原文】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

马、牛、羊、鸡、狗、猪,这叫做六畜,它们是人类所饲养的动物。

【赏析】

现在人们所饲养的动物,都是古人将野生马、牛、羊、鸡、狗、猪等动物经过长期驯化而衍变成今天的家禽和家畜。这些家禽和家畜成为人类的重要食品和工具。

【原文】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

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赏析】

“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是人类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七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原文】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译文】

我国古人根据制造乐器的不同材料对乐器进行分类,分为八类,即匏类[笙(泽澡佶灶早)等],土类[埙(曾俦灶)等],革类[鼓等],木类[柷(扎澡俅)等],石类[磬(择佻灶早)],金类[钟,铃等],丝类[琴,瑟等]与竹类[管,箫等],这些叫做“八音”。

【赏析】

古人从制造乐器的不同材料进行乐器的分类,说明了当时演奏的乐器种类较多,可以看出古人对音乐的喜好和追求。从古人用的音乐器材,可以看出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

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赏析】

人类的繁衍是自上而下、代代相传的,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延续下来。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宰者,不仅有繁衍后代的义务,还有义务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原文】

自子孙,玄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

由己身的儿子、孙子再往下,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一共是九代,俗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和宗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赏析】

“九族”是我国封建时代宗族观念的基本概念,也是封建的等级制度的基石,它是以男子为本位来计算世系的,这表现出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它反映了宗族自上而下人与人之间的尊卑长幼和宗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原文】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

父亲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注重恩情,夫妻之间的关系要和顺,兄长要关心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兄长。

【赏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成员之间能和睦相处,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原文】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

对待长辈要尊敬,对待晚辈要友爱。朋友之间应诚实守信。

君王对臣民要宽仁相待,臣民对君主要忠心不二。

【赏析】

中国自古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以看出礼仪对国家和个人至关重要。

【原文】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赏析】

前文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不能违背。

【赏析】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每个人有各种的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除了“君敬、臣忠”这两个准则外,其他准则仍然在维系社会安宁,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

所有教儿童的老师,要把知识讲得很清楚,要详细讲解古书文义,并且教儿童读书时懂得如何断句。

【赏析】

学习要从基础学起,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攀登“知识的顶峰”。在学习的初期,老师的教导和讲解非常重要。

【原文】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

读书人的求学初期要循序渐进,读完了《小学》,才可以读“四书”。

【赏析】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四书”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学习必有一个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原文】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赏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属“四书”之一。《论语》一书,体现出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孔子(前缘缘员原前源苑怨),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原文】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

《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主要内容写的是有关道德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言论。

【赏析】

《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四书”之一,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

一书,所体现出孟子的思想是“性善”论,他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的暴政作了激烈的揭露和批判。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原文】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孔伋即子思)所著,“中”没有偏差,“庸”没有变化。

【赏析】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我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原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这本书共33章,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到宋代,经朱熹整理,亦列为“四书”之一,对后世的读书人、一般民众的个人修养、精神生活和为人处世之道,均有影响。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孔子的孙子。

【原文】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

《大学》这本书是曾子所著,所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赏析】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四书”之一。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曾子(前505—前434),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弟子。《大学》一书主要给读书人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原文】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

读通了《孝经》,读熟“四书”以后,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才可以读。

【赏析】

同类推荐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孩子的成长承载着生命的所有质量,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也许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命运,也许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就能够改变人生。《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入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

    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

    在你和他之间,在某一个平凡的瞬间,你有那么小小的自卑和尊严,他在你面前,时常会觉得我跟他合适吗?我配得上他吗?我和他的生活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吧!《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小说中的女主,白天是一个半吊子的编辑(如我),夜晚是一个半吊子的歌手,像夜猫子一样出没于亢奋场所。这样的生活,并无太多话可说。生活的重量有时不打招呼就落到某个人的肩上。她热辣辣风火火地生活,内心的落寞无暇自怜。只是,爱情来了。还是那样一个光辉四射的人!爱情让每个领取它的人都无法不抒情。于是,就有了这个小说。不知道你会怎样,反正看到故事最后,我被打动了。
  •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莫愁当年不顾家庭反对嫁给大学同学宁川,婚后一直尽心尽力,还是被婆婆折磨嫌弃,最后被小三登堂入室赶出家门,她擦干眼泪从头开始,一心一意过生活不怨不恨,没想到宁川不顾多年夫妻情分,联合婆婆要榨干她所有积蓄,她走投无路从他们最初幸福的山顶跳了下去。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大学时候活泼爽朗的自己,打抱不平的自己被岁月磨成了一个忍气吞声的包子。宁川的小心眼,自私,都寻到了蛛丝马迹,那时的自己真是猪油蒙了心,瞎了眼,好在一切都结束了。莫愁再睁开眼的时候简直无法相信,为什么她还活着,几番确认才知道自己穿越了,来到一个刚死了丈夫的寡妇身上,起早贪黑忙活里外,累得腰酸背痛赚钱养家糊口。谁想,婆婆觉得理所当然,公公对她颐指气使,二叔安然享乐,三叔挑三拣四。农田被抢,村长大放厥词,女人不得分田产。宗族聚会,族长高声喝叱,女人不得进祠堂。还没搞定家里的窝里横,外面又来几个搅屎棍,莫愁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势要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给他们好看。万年受气包莫愁悲苦一世幸得上天垂帘,得到新生,却是在一个极度轻视女子的乡村,这一次她将不会退缩不会忍耐,我已经不再是前世打落牙齿混血吞的受气包了,要叫那帮迂腐看看,女人当自强。感情?男人?有,当然有。
  • 不可不读的最有趣的动物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有趣的动物故事

    人类历史 就像是一条漫长的河,它孕育了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怎样以有限的时间去学习这些人类智慧的成果呢?如果有一种简便的途径能让小朋友们轻松地学习“人类的故事”,那真是善莫大焉。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霍木兰这辈子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跟她恩恩爱爱近十年,最后说“我只拿你当妹妹”的云旭;一个是在她苟延残喘的半年中,对她冷嘲热讽的沈未已。对付云旭,她手段老道得很,二话不说把他未婚妻的脸给划了,管他世人是非议论。可对沈未已的那点恨,却只得咬着牙带进棺材里去。这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的爱情故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山谋:锦墨玄书

    江山谋:锦墨玄书

    他,容墨,当今宰相的二公子,沉稳内敛她,苏锦,前朝将军的遗女,复南派的二小姐,矜贵聪慧。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让他和她从此纠缠一生。一张神秘难懂的千山图有何玄机?一本人人求而不得的玄书又有何惊天力量?总是戴着银色面具出现的男子背后是什么身份?无涯苏玉和翩翩佳公子喻苏是什么关系?这些非同寻常的人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原来看似无欲无求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人也有着想要倾覆天下的想法,平常的淡淡然只是不屑一顾;虽从小丧失亲父但却有一个待之如亲女的男人疼爱的女孩,多情敏感,对待感情很理智不将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敢于追求,她最后又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江山不负卿……
  •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