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在交往中,首先应当对对方所处的心境有所了解,有所体谅,并由此出发来选择话题,决定讲话内容以及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等,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某学校在分配住房中,一位青年教师“谎报军情”,本来没有登记,填表时却写上已登记,结果取得了分房排队的资格。
到分房子的时候,排在他后边的人揭穿了他,使得他当场被宣布取消了分房资格。
当天,这件事情就传开了,很多人都知道了。这天晚上,这位青年教师的一位同事遇到他,关切地问了一句:“听说你这次分房,遇到了点儿麻烦?”
要说,这句问话也够得上“委婉”了,字句中还略带诙谐,因为并没有直接说出“作弊”之类的话,而只是说“麻烦”什么的。可无论如何,这样的问话毫无疑问是有害而无利的,只能使对方陷入尴尬甚至痛苦的境地,并由此而不悦、上火、生气。
因此,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极不明智的,尽管你的出发点可能并不坏,但是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像遇到上边那种情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说点别的什么,甚至于什么也别说,点个头、打个招呼也就可以了。
性格不同,决定开玩笑的内容、方式和情境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与性格开朗、大方、豁达、健谈的人开玩笑时,可以在内容、方式和情境上更广泛一些,否则要注意把握分寸。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多虑多疑的人,一般不要开玩笑。同时,要注意对方心境。心情愉快、情绪热烈、语言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地多开玩笑,“重”一些也无妨。否则,当对方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爱交谈时,就不宜开玩笑。当然,用玩笑把对方心中的郁闷赶走的情况也有,但要特别注意把握分寸。
符合身份
说话人在一定的场合下,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一旦开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玩笑,定会遭人非议和厌烦。
高蝶上学的时候非常聪明,老师总说她的脑子活,言辞犀利,还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无论上学还是工作,她都是大家的一颗“开心果”。尽管如此,她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三年了,仍然只是一名仓库管理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在工作上没有转变,她自己也说不好。
那天,高蝶向研究心理学的表哥提到了这个问题,表哥问她:“你平时有没有在言辞上对上司不敬啊?”
高蝶一愣,她平时除了爱开玩笑,没有其他的毛病了,难道是由于向上司开玩笑引起的?于是,她想到了最近的几个玩笑。
那天,上司穿了身新衣服来上班,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同事都没有说话,只有高蝶高声地喊着:“哎呀,穿新衣服了?”上司听了咧嘴一笑,她接着捂着嘴笑:“哈哈,像只灰耗子!”
还有周五的时候,来了个客户找上司签字。当上司签完字以后,对方连连称赞上司的字好,说:“您的签名可真气派!”高蝶正好走进办公室,听到称赞声后,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上司可暗地里练了三个月呢!”当时上司和客户的表情都很尴尬,不过高蝶也没有多想。
玩笑开得好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还能使你整个人充满魅力。但如果玩笑有人身攻击的成分,就是黑色玩笑了。很多人喜欢和别人开玩笑,却从来不知道玩笑也有黑白之分,其实,黑色玩笑体现着一个人性的弱点: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会不自觉地挑刺,这是一种思维习惯。
爱开黑色玩笑的人一定是热衷于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被视为“刻薄”,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同事或朋友、同学之间,也许一笑了之,但如果冒犯了上司的尊严,其后果是严重的。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真正喜欢黑色玩笑的,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不尊敬和戏弄成分。
在一定的场合,开玩笑不但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身份,还要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
在一次修辞学会的年会上,学会负责人第一个作学术报告。他在开场白中说:“先让我这个老猴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中猴、小猴,不过总得带个头吧!”代表们听了觉得有意思。报告人年近古稀,又是修辞学会的会长,资格老,跟到会的中青年代表都很熟悉。他把自己比作老猴,把别人比作中猴、小猴,既恰当,又风趣。真是“庄谐杂出,四座皆春”。如果一位脱颖而出的年轻人也说出类似的话来,比方说:“我是一个小猴,先让我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老猴耍。”听的人就会产生反感。公关人员在对待上下级的不同场合,说话必须有所不同。对待上级要严肃恭敬,对待下级要亲切关怀。对待不同文化层次的公众也要讲究不同的说话策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交流目的。
总之,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经常变化的,身份也随之变化,在工厂里你可能是厂长;在家里对妻子来说,你是丈夫;对儿子来说,你又是父亲,家中来了客人,你又成了主人……所以,在开玩笑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要有失身份。
符合场合
一般来讲,严肃、静穆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要注意自己所开的玩笑能否给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因为你的玩笑,而使人扫兴就不好了。工作时间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事故……总的来说,开玩笑一定要先看清楚场合,搞清楚状况。
1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交际场合有正式(公开)与非正式(私下)之分,一般来讲,在正式场合,所表达的内容及采取的形式应当是比较庄重的,而在非正式场合,就可以随便一些。
几年前,一位知名人士去出席国际会议,受到外国友人热情而隆重的接待。宴会上,这位人士的谈话受到东道主的称赞。人家说:“先生的口才真好,你这样有口才的人是应该当外交官的。”在这种场合,他只要回答一句“谢谢”就可以了。而这位人士却忽略了这是严肃的涉外场合,说了很不得体的话:“您这话说得很对。我是应该做外交官,而我至今也没有做外交官,显然,这是我国外交部的一个错误。”这话立即使在座的外国友人和当地的政府官员愕然失色,不知如何是好,十分为难:不鼓掌吧,会失礼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鼓掌吧,这对中国外交部显然是一种嘲讽,也不合适。也许这位人士如此说话不过是开个玩笑,来点幽默,但这不是与熟人朋友私下里随便说笑,而是在比较隆重的外交场合。这就不仅是说漏嘴的问题,而且是没有注意顺应交际场合的特点和气氛。
有一位很有知名度的老干部作报告,一开始,报告人先客气了一番,无非是说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到这里,他又说出了这么一句:“我只不过是一个骚达子。”“骚达子”是东北口语中表示“跑腿的”、“听人指使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等意思的词,含有较强的戏弄或蔑视意味。据说,这是一个来自俄语的音译词。在这样一个正式场合,用了这么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词,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非正式场合中可以开的玩笑话,用在正式场合中就显得过分了。
据报载,葡萄牙的环境部部长,只因不看场合说了句玩笑话而丢掉了乌纱帽。事情是这样的:葡萄牙的阿连特加地区,水中含铝超标,已经致使16个人脑受损医治无效而先后死去,医院里还有些同样的病人处于危险状态。政府决定彻底查清原因,采取防治措施。为此,环境部、卫生部的负责人、专家们和有关的医生们在米纽大学举行讨论会。会后休息时,环境部部长指着医院的几个医生对大家开玩笑说:“你们知道他们和阿连特加地区最近死去的那些人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将那些人弄到回收工厂,从那些人的肾脏中回收铝。”
这当然是说笑话,怎么可能从人体中回收铝呢?但是,在这样不幸的令人焦灼不安的时刻和场合开这样的玩笑,实不应该?为此,这位环境部长事后声明道歉,并引咎辞职。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说话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正式场合说话应特别谨慎,否则就会严重地得罪人。
2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在有些交际场合,某种情感色彩和氛围很浓,在这样的场合氛围中,要求人们的言行要与此情此景相一致、相融合。比如,在喜庆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就应有更多的欢乐色彩,彼此在情绪上才能共鸣。在悲痛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应更有人情味,更富同情色彩,才有助于感情的沟通。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有意识地讲一些与某一场合中的气氛截然相反的话,比如在喜庆的场合说悲痛的话,或者颠倒过来,在悲痛的场合说逗笑的话。
但是,确实有一些人在无意中说出了与某一场合中的悲喜气氛不相适应的话,从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在悲痛、忧伤的场合,说不合时宜的话也会得罪人。有这样两个老友,在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见面,就说:“你还没‘死’呀?”对方马上说:“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之,后来甲真的病了,住进了医院。乙想叫他开开心,到医院去看望。一见面,他就开玩笑:“你还没死呀?”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说:“你滚!”把他赶了出去。你看,在医院,对病人说这样的笑话显然是找错了地方。
开玩笑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给人带来欢声笑语的,更不要图一时痛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定要看清楚当时所处的场合,人的心境。
要适可而止
一般来讲,开玩笑都想达到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效果,为此,有人开玩笑竟侵犯到了别人的隐私,这实在太过分了。其实,玩笑能否令人回味无穷,在于巧妙、含蓄的构思,精辟、深奥的哲理,浅显、滑稽的表现形式,幽默的引证,以及特定的矛盾、特定的情境,等等。用过分的语言去开玩笑,难免出现污言秽语。不宜过频地开玩笑,应该适可而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同事之间的闲聊调侃中,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来当作笑料。
某茶馆老板的妻子结婚两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孩,邻居们赶来祝贺。老板的一个要好的朋友吉米也来了。他拿来了自己的礼物——纸和铅笔,老板谢过了他,并且问:“尊敬的吉米先生,给这么小的孩子赠送纸和笔,不太早了吧?”
“不”,吉米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九个月后才出生,可他偏偏两个月就出世了,再过五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准备了纸和笔。”
吉米的话刚说完,全场轰然大笑,令茶馆老板夫妇无地自容。
调侃他人的隐私是不对的,上例中吉米明显道出了茶馆老板妻子未婚先孕的隐私,这样令大家都处于尴尬的局面。
所以说,调侃时说出了他人的隐私,有时是处于言者无意,但听者却有心。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最好的办法是假装不知,若无其事。
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
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把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乱侃他人隐私,乱揭他人伤疤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误和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尤其是以一种调侃的形式,就会感到难堪而愤怒。因此,在与人交往谈话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须“点到即止”,一般是会顾全双方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使他人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还是那种方法: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