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500000005

第5章 特稿(4)

从《樊郦滕灌列传》、《佞幸列传》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何等重视从私生活的角度来写自己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描写无疑具有丰富的人性内容和宝贵的认知价值。司马迁写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世界,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从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认识汉代最高统治者和汉代政治生活的可靠资料。不仅如此,他的叙事还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启蒙性。《史记》的深入“宫闱”日常生活的叙事,真实地揭开了最高统治者的神秘面纱,扫去了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这就有助于打破我们对帝王的盲目崇拜,有助于我们把他们当作寻常的人来看待。《史记》告诉我们,自战国迄于秦汉,几乎没有一个帝王是值得我们完全信赖的,几乎没有一个人配得上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他们甚至有着比常人还要严重的道德弱点和人格残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他们,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人民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例如,在《樊郦滕灌列传》里,刘邦生了病,心绪甚恶,不想见人,一连十几天,躺在禁宫里,与宦官相狎亵。樊哙便排闼直入,看见“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振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在《项羽本纪》和《樊郦滕灌列传》里,司马迁两次写到同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细节:在被项羽追击的时候,刘邦为了自己逃命,竟然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丢下不管——“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一个人,如果如此缺乏承受痛苦的意志品质,那又怎么能指望他把一个国家的希望和命运担负起来?

如果他对自己的儿女,尚且如此无情,怎么能指望他以仁慈之心善待他人?

如果说汉代的皇帝普遍薄情寡义的话,那么,武帝刘彻恐怕是他们中间问题最严重的人。在汉代的历代帝王中,武帝的宫闱生活尤其混乱,对正常的行政生活的破坏也最为严重。据《佞幸列传》记载,他先后宠幸过邓通、韩嫣、李延年等“佞幸”之臣。刘彻高兴的时候,赐给邓通铜山,使他“得自铸钱”;韩嫣“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李延年则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等到刘彻兴尽爱弛,则邓通被立案侦查,最后“竞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韩嫣被“赐死”,李延年昆弟则被“禽诛”。读这些文字,令人油然而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交给刘彻这样的人,真是可怕——他们是多么无情,多么容易堕落,多么不值得信任啊!

虽然汉武帝像秦始皇一样暴虐和昏聩,然而,自古以来,就有人对他大唱赞歌,说他有雄才大略,北伐匈奴,南诛两越,东灭朝鲜,西征大宛,功绩卓着;说他懂得用人,所以,在他的时代,人才济济,各显其能。然而,这些轻飘飘的赞词,其实全然是靠不住的,全然没有看到他的好战激化了民族矛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正像司马迁在《平准书》中所说的那样:“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抚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那些歌颂刘彻的人,也没有看到他因为冷酷和褊狭,扼杀了多少人才,甚至剥夺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例如,李广一家,三代名将,却都毁于刘彻之手:李广不被赏识,未尽其能,兵败自杀;李敢又被霍去病射杀,刘彻却为“方贵幸”的霍去病遮掩罪行,编了“鹿触杀之”的谎言:李陵之败降,刘彻亦难逃其责——若不是他出于私心,偏护李广利,屈抑李陵,结局断断然不会如此。甚至魏其侯与武安侯囚睚眦之怨而两败俱伤,刘彻也要承担主要责任——他在“廷辩”时的低能表现和首鼠两端,正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如此者多矣,岂能一一。

关于刘彻,唐人马周作过一针见血的评价:“孝武帝虽穷奢极欲,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对这样浅薄无德的“今上”,司马迁自然是不满意的,甚至是鄙夷的,因为,他在《五帝本纪》里,完整地表述了自己评价伟大君主的标准,如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和合万国。”而汉武帝离尧帝的境界,实在是太远了。李长之说,“汉武帝在许多点上,似乎是司马迁的敌人,抑且是司马迁所瞧不起,而玩弄于狡猾的笔墨之上的人”(李长之:《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第18页)。他说对了。司马迁的确是含着极大的失望和不满来写汉武帝的。他不仅写出了刘彻道德和心智上的残缺,而且还揭示出了中国所有暴君的本质。难怪清代的杨琪光读了《外戚世家》,要如此赞美司马迁的写作勇气:“读此篇,汉宫闱不堪数矣。《史》、《汉》皆为直笔之,皆若无为忌讳,汉法虽严,其如彼何哉!班氏从后书之,犹可无畏:史公竟指摘并世事,直哉!铁笔如山,难为动摇矣。”(杨琪光:《汉史求是》卷九《外戚世家》)敢向权力说真话,敢批皇帝之逆鳞,司马迁的无所畏惧的伟大叙事,仿佛高高的航标灯,历两千多年而不灭,成为引领中国文学写作的伟大力量。司马迁的永恒的光荣,就来自于这种正直而勇敢的良史精神和文学精神。从人格气度和人文精神上看,司马迁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现代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世界知识分子——他的博大的人道情怀,他的伟大的文化抱负,他的深邃的历史眼光,他的坚定的求真热情,他的成熟的理性精神,他的不羁的自由意志,他的傲岸的独立人格,他的豪迈的侠骨义胆,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典范。

写作《史记》的司马迁,正像黄履翁所说的那样,始终“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稍就笼络”。一个作家如果只想轻轻松松地写作,只想写一些媚悦时代和市场的作品,那就无话可说;如果他还有更大的抱负,还想写出有正义感、有生命力的作品,那他就应该像司马迁那样“不肯稍就笼络”——即使没有他敢批皇帝逆鳞的勇气,至少也要在权力面前保持基本的人格尊严,或者,至少不能低三下四地对暴君“心怀感激”,更不能卑躬屈膝地对他大唱赞歌。至于错把他乡当故乡,将“大秦帝国”当做“高端文明”的样板,或者,把“大清帝国”当做道德隆盛的典范,那就简直近乎文化犯罪,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对真相的可怕无知,而且意味着对良心的严重背叛。

2011年2月7日,再改于北京平西府

聂华桐:为学术而学术

姜晓采访张静芳整理

聂华桐,一九三五年生于武汉。

童年颠沛流离,十三岁时随家人迁至台湾。一九五七年从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考入哈佛大学。一九六六年获博士学位,即被杨振宁相中,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此后两人合作共事长达三十余年。

一九九七年,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在杨振宁、王大中的邀请下,六十二岁的聂华桐辞去纽约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教职,只身来到北京,出任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你们先找到清华大礼堂,我们楼就在大礼堂的西南方向,我在门口等你们!”

电话中传来一个年轻而亲切的声音,很难将此与一位七十多岁的着名物理学家联系在一起。不一会,见到清瘦的聂华桐先生,站在一座红砖小楼的黄铜大门前,笑容温和。聂先生主持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就位于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三层小楼中。

这是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就在这座小楼里,聂华桐先生接受了我的访谈——姜晓(以下简称姜):您从纽约到香港,帮助筹组香港科大,又从香港到北京组织建立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虽然您在自我介绍中从来都是一笔带过,但我知道这个过程很不容易。这么些年,您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不要一句话回答我,讲讲您内心的想法,一句话的回答我已经知道了。

(笑)聂华桐(以下简称聂):我是怎么说的?

姜:“为中国做点事情。”

聂:老套了是吧?(笑)但那是真的。假如回到国内能做一点事情,当然是很好的。假如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最后能成为在世界上站得住的一个学术机构,那也算真正做了一点事情。

姜:您在这里做的其实是“开荒牛”的工作,这比进入一个成熟的机构要辛苦得多,而且您毕竟到了这个年龄,重新开始“创业”,您是怎么想的,一点思想斗争都没有吗?

聂:好像没有唉。(笑)很自然的。

姜:我知道香港大学的薪水跟内地的差距有多大,我也知道您在香港的退休金有多高;而且,您已是祖父辈的人了,可这十几年只您一个人在这里……聂:钱基本上够用就好了,生活很简单,自己都可料理。

姜:过了六十,重做“开荒牛”,尤其是此时此地,是不是更多的需要理想和勇气。

聂:过了六十岁,觉得人生已经很短了,何必在乎那么一点钱呢?年轻的时候也许不这样想,现在年纪大了,至少在这一点上可以洒脱一些。我现在就是尽量去做一些自己还能做的、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子,我也管不了。

姜:难度很大?

聂:我当然会尽量去做。但是我感觉,中国现在整个学术文化是不对劲的,这跟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系,跟现在中国的国情当然也有关系,太功利。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始终不发达,我想是有很深的原因的。中国人做学问,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总有一个现实的目的,一个功利的目的。我不是说功利一定不好,可它有它的局限性。我感觉,中国传统做学问和希腊传统做学问的精神是不一样的。

姜:是怎样的不同?

聂: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当中,我对中国的了解恐怕也是不够的。回国后,有时候翻一些书,比如看看冯友兰、张岱年的书,对中国哲学至少比以前了解多一些了。我感觉中国的传统哲学跟西方做科学的精神是很不相合的,比如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自然和人是合一的,把“人”投射到“自然”里去,而不是把两者分开、为了研究自然而研究自然。还有“真善合一”,中国传统认为善的才是真的,可其实“善”是社会性的,是人为的。中国人不注重知识论,重了悟、顿悟。所有这些就反映出,从深层次来讲,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跟西方人不同。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儒家是很人世、很现实的,做所有事情都要对人有用处,对社会有用处。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不适合追求学问,尤其是科学研究。

另外,中国传统把科学和技术也混在一起。其实,科学和技术从精神上来讲完全是两回事,理念完全不一样。科学追求的是对自然,包括对人的探索,至于这些认识有没有现实作用,科学是不管的。你看那些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对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大多数都不是当时直接有用的。

姜:有对人类发展没有用的吗?

聂:多数恐怕是偶然的。在科学研究的范畴内,很多学问可能对人类有用,也可能对人类毫无用处,即使后来有用,也是偶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对人类有用处吗?五十几年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

姜:如果这样的话,科学有意义吗?

聂:那你说,做诗有什么意义?画画又有什么意义?了解自然界本身就是意义啊。

姜:我还是觉得从长远来说那些是有意义的。

聂:你看,连你也这么想……即使没有实用意义,科学也应该研究啊,这是做学术的最本质的东西。

姜:但我确实是那么想的,因为我们就是在批判“为学术而学术”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聂: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是没有工学院的。它们标榜追求知识,而不是追求应用。但如果我们返回去看古希腊的话,它实际上也走了极端,凡是有功利目标的,他们都认为不是学术。

姜:那么应用科学呢?

聂:应用科学有实用目的,是为了对人有用处,当然非常重要,只是和纯粹科学的精神不一样。中国人真的很聪明,因为很实际,将来在技术方面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科学,我并不乐观,因为认为它没有用。其实艺术跟科学有相似之处。

我很喜欢吴冠中的画,也喜欢他的散文和小品。他也讲到,以前艺术要有主题,要为社会服务,但现在他画画的心境跟做科学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不是为了有用而艺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像牛顿、爱囚斯坦,也一定是这样的。

中国现在确实越来越富有,但是要真正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这还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现在需要有一批真正为求知识而上学、而做学问的人。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做比尔·盖茨,我碰到不少孩子都在犹豫:是要去做科学家,还是去做比尔·盖茨?其实这很滑稽,比尔·盖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也不是能培养出来的,那是在一种环境里面自然地冒出来的。

姜:现在中国也还是有一些人,一心一意、甘愿清贫地在做学问。

聂:你讲这话的时候就已经认为这是一种付出了,这就不行,你懂我的意思吧?

有些人根本不在意这个,他是自然地进去了。

姜:是。痴迷地进入,那就是他的幸福世界。

聂:这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吧。有些人觉得做学问很快活,不见得瞧得起那些有钱的人。如果相当多的聪明人有这种心态就好了。

姜:这是一种没有算计不求动利的境界。

聂:我们中心成立的那一年,清华开设了一个基础科学班,进来的同学都非常优秀。现在第一届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其中有一个同学到我们研究中心来了,做得非常好。上次我问他,基科班第一届六十个人,现在有多少人还在继续做学术性的工作?他想了想说,大概有百分之十吧。也就是说,只有不到十个人还在做学术性工作,其他人都赚钱去了。当然,如果这些人在其他行业做得很好,那也是贡献。

姜:真正做学问的确实很少。

聂:第二届基科班有两位同学后来到我们中心做研究生,两个人都非常优秀,去年博士毕业后马上就被国外的大学抢去了,一个去了斯坦福,另一个去了麻省理工。我们现在找人很不容易。基本上六十岁以上的我们就不考虑了,人到一定年纪后,特别是在物理学领域,基本上都是只能做老问题,很难做到新的领域去,所以我们最想找的是四十几岁的人。在这个领域,国际上做得好的也就只有几个人,而且我们还一定要找华裔,非华裔不现实,不可能长期在这边工作。这几个人当中有好几位表示愿意回国,而且回国的话就一定到我们中心来,可是因为家庭等缘故一时都不能回来,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想再往下找,找更年轻的,像我刚才提到的去国外的那两位,真的很好,到处都在抢他们。到斯坦福去的那位,可能是那一行里最近二十年出来的最好的年轻学者,我们希望能把他请回来做教授,但是他已经被斯坦福留下来任教了,虽然很可惜,但我们还是很高兴,从中国培养出来的博士研究生,能在美国一流大学任教,物理学界他是第一人。

同类推荐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热门推荐
  • 相公岂敢把我弃:王爷恋上下堂妻

    相公岂敢把我弃:王爷恋上下堂妻

    大户小姐,好吃懒做,骄横跋扈,进门就被丈夫休掉的合法妻……本是超能力少女,无奈穿越成王爷下堂妻,没功夫怨天怨地,坚持就是胜利。看超聪慧下堂妻如何智斗阴险后妈,脚踢狡诈小三,虏获美男心!天上下雨地上流,你不爱我我不愁。小姐聪慧又美丽,相公岂敢把我弃。(*^__^*)
  •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组织里常常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人在执行中打折扣,与你的指令背道而驰。自己常为自身的现状和条件而担忧。……阅读本书,将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 魔动天下

    魔动天下

    新生入学第一天,乔布斯的钱包就被美女学姐搜刮个干净!这是魔法学院吗?根本是抢钱兼流鼻血学院!凶悍的学姐学妹一个个热裤吊带裙,看的乔布斯和他的兽人兄弟血液沸腾!还好乔布斯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把逆风镰杀妖除怪又救美,更为他招来一个两千年修为的童颜女剑圣!剑圣姐姐,我真的不是你的菜,但你硬要过来的话,我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 朕的皇后太有财

    朕的皇后太有财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德拜金女,一张毒嘴闯古代步多金——一个视财如命,发誓要寿尽钱堆中的拜金女。为想一夜成为世界首富,竟独身去挖古墓,岂料竟不幸遇地震,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朝代的冷宫皇后身上。而拜金女的本性难移,这无人问津的冷宫似乎再适合她不过,且看她如何在这古代实现她天下第一首富的梦想“皇后,这已经是你第六次钻狗洞,第八次挖地洞,第十次写罪己诏,第十二次硬闯宫门,第十五次翻宫墙,第五十一次失败被抓了回来。朕希望下次皇后能换点新鲜的招,朕抓累了。”男子低头批阅手中奏章,声音平淡无波道。某女怒气冲冲的瞪着他,咬牙愤恨道:“你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废了我?”“和朕生个皇子,废你后位,放你自由,五湖四海任你逍遥,朕绝不管你。”语气依旧平淡的没有阴阳顿挫,继续埋头批改奏章。某女气得呲牙咧嘴,眼瞪如铜铃,片刻后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心一横,一咬牙,一跺脚,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负还的悲壮道:“好,今晚我们就把这事给办了。”某男一惊,手中笔头一歪,字不成字,终于抬起了头。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从不知何为丢面子,自从遇见了她,他不但没了帝王的威严,还被她弄得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呜呜,奶奶,你孙子欺负我,他昨晚像狗一样,对人家又添又咬——”面对一室的宫女、太监,某男怒瞪着一脸楚楚可怜的某女,大有想要掐死她的冲动。“铜臭女,你把这狗东西给朕扔出去——”某男指着床上的一只雪白小狗愤恨道。某女立刻一脸严肃的否决:“不行,这不是狗,是钱。一天一百两呢。而若少了一根狗毛,我一天要陪一万两,我可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寸步不离我。”“那朕睡哪里?“”哎呀!皇宫这么大,你哪里不能睡啊!和一狗争什么?”“你——”某男简直要吐血。他后宫佳丽三千,从不把女子当回事,而当她出现,似乎改变了他这样的看法,在宫中,她祸害皇宫,本以为废了她便可解决她这个麻烦,但没想到她出了皇宫,更是肆无忌惮的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竟闹得女子造反要工作,百官罢朝要辞职,嫔妃要自由,美人要解放,就连宫女太监也被她怂恿的罢工要加薪——而且竟把挣钱的主意打到了他身上,竟敢把他十万两卖给一个女子一夜——哼!是可忍孰不可忍,铜臭女,朕倒要看看是你道高一尺,还是朕魔高一丈,制不服你,朕就跟你混——而一心想做天下第一首富的她,当身边出现了这些人:霸道专权的——帝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衣”、“食”、“住”、“行”这是生活的全部。其中“民以食为天”,这个“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22世纪的新新人类,聚餐、请客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在吃餐的时候的礼仪你都知道吗?你有没有引起别人的不屑,或者别人的夸赞呢?什么是餐桌上的智慧?如何做个成功的人士?就请进来看看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恶魔校草霸宠三丫头

    恶魔校草霸宠三丫头

    “女人,你胆子很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敢从本少爷头上飞过去。”某恶魔男眯着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看着面前的嚣张女孩。“kao,你以为你是谁啊!小鸟还天天从你头顶上飞过呢!有本事你丫给一个个抓过来啊!”安琪儿气恼,靠!遇到极品了,这么臭屁的理由。“做我的宠物,一个月。”他霸道的宣布。“不要,士可杀不可辱!!”某女志气十足“扔进万毒窟。”某恶毒男邪笑着吩咐。“不要,大爷,求求您饶了我吧!”某人承认,她很没志气。“那做我的宠物,半年。”某男很是邪恶的宣布他的答案。“为什么是半年?”“宠物,我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知道珍惜。”哇咔咔!!世界到底肿么啦,邪恶男怎么越来越多了,她不过是转学第一天而已,她招谁惹谁啦!!为什么做了他的宠物,这个恶魔加变态,同居,亲吻,还要同床,越来越过分了!!她要反击,华丽丽地反击……他是学校的王,万人之上,却对她情有独钟,以调戏她为乐,他是身有疾病的冷酷王子,却在见到她第一面就情种深种;嫉妒成性的双胞胎姐姐,学校里一群虎视眈眈的情敌,一次次的阴谋陷害,一次次的死里逃生,MD,欺负她老实是吧!老虎不发威还真当她是病猫了!!!
  •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龄剩女麦穗为了不发生死而无“汉”这样的惨剧,决定奔三之前,麻利儿抓个男人把自己给嫁了。所谓近水楼台,不和青梅竹马有点奸情那多对不起大众?可是,她明明相中的是叶家老大,怎么稀里糊涂惹上了叶家的“小土豆”?!作为一个腿长,颜俊,娱乐公司总裁,叶东城是个浑身散发钻石光芒的纯种儿高富帅。可惜某个脑袋有坑的女人就是不识货!惹了他还敢不负责?岂有此理!“土豆儿,我们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好不好?”“你见过咬过的包子,食堂还给退货的么?”“……”不就是亲了一下么,这就赖上了?“你不是喜欢我哥?嫁给我之后,就能天天看见他。”“成交!”可是,领证当天,麦穗放了叶东城的鸽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民政局前的某男人咬着牙发誓,想甩开他?没那么容易!这辈子和她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