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500000007

第7章 道家学派的历史显现(2)

汉初,由于君臣同心协力推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因而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黄老之治的历史经验,证实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价值。后来,新王朝建立,差不多都吸收黄老思想,与民休养生息,治理战争创伤,发展社会经济,从而巩固新政权。黄老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西汉中期以后,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诸侯豪强等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政治生活日趋复杂,道家政治思想便不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终于被儒家思想所取代。

(二)道家与道教

1.道教简介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历史渊源较早,内容也很庞杂,简而言之,包括先秦时期的古代巫术、鬼神崇拜、道家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谶纬思想,还有部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等。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道教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尊崇《道德经》、《南华经》(《庄子》)、《抱朴子》等众多道家经典,主张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提倡修炼丹药,实施祈祷、礼忏等宗教仪式。

道教重生恶死,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因而主张修道养生。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修炼方法有许多,如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等。归纳起来,可分为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五种,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在修身方面,道教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虚心实腹”、“归根复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等。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道教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和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李唐王朝的推崇和扶持,发展到了鼎盛阶段。金元时期又产生了较大的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发展出正一教和全真教两大教派,明清之后,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教派系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按地区分有华山派、武当派、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等;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等。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道教各派善于兼收并蓄,汲取别派思想,在理论、教义方面的差别较小,多在修习方式上互有贬斥。道教徒称为“道士”,据《太霄琅书经》记载,“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故称道士。”其中女性的道士称为“坤道”,又称女冠,俗称道姑;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等,又尊称为道长。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发展、流传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俗、民族关系和农民运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延续至今。

2.道教的流变

(1)道教的创立

东汉顺帝时期(126年—144年)为道教的创始阶段,这一时期有张陵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它们活动于下层民众中,并与农民起义相结合,起到了宣传和组织农民起义的作用。

东汉顺帝时,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他精思炼志数年,自称得太上老君口授,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又吸收巴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创立五斗米道(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以符水为人治病,奉《老子》为经典。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五斗米道称天师道。张陵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张鲁曾率众攻取汉中,实行政教合一,颇得人心,雄踞该地达38年之久,后张鲁被招降,五斗米道遂可合法传播,影响越来越大。

东汉灵帝时,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所谓《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创太平道。太平道以跪拜首和符水咒语为人治病,教徒几十万,遍布青、黎、幽、冀、荆、扬、衮、豫等八州,颇有影响。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发动起义。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

(2)道教的分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内部分化,部分向上层发展。

东晋葛洪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思想,在《抱朴子·内篇》中建立一套成仙的理论,力主炼服金丹是长生成仙的唯一秘诀,对道教发展有较大影响。以后上清派、灵宝派等相继出现。同时,民间流传通俗道教,有依托帛和的“帛家道”,李阿的“李家道”,孙恩的“紫道”,民间俗信的“清水道”,华存的“茅山道”。

南北朝时期,道教规模形成。北魏之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各道派。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支持下,他制订礼度乐章,要求徒众遵守纲常名教,整顿统一民间各道派,并代替张陵为天师,号称“北天师道”,后北天师道又分出楼观派、紫阳派、净明派。南朝宋明帝时,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依据宗法思想制度,仿效佛教修持仪式,制订道教斋戒仪范,改革五斗米道,意在王者遵奉,号称“南天师道”,后南天师道又分出上清派、灵宝派、茅山派。南朝梁武帝时陶弘景吸收儒家和佛教两家思想,主张三教合流,充实道教内容,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对道教发展影响很大。这一时期,经过南朝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陶弘景排列道教神系,臧玄静阐述道教“玄学”,道教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道德戒律、道德教义、经书典籍、修炼方术也日趋完备。道教徒也业已在固定的宫观修行,形成按教阶组织起来的道士集团。

(3)道教的隆盛

有唐一代,道教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大力支持,更为繁荣昌盛。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实行崇道政策。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八年(625年)规定三教排列次序,以道教最先,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仪凤三年(678年),又下诏以老子《道德经》为上经,作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列于孔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之前,贡举人皆须兼习。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道士女冠隶宗正寺,把道士视为皇室宗亲,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又追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四人著作都列为道教经典。天宝十三年(754年),李隆基亲朝太清宫,上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颁御注《道德经》。

及至宋代,宋真宗赵恒称道教财神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为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赵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亲自为道教书籍作注,并下令僧尼改为道士,让他们穿道服,加入道学。

唐宋时期道书正式汇编成《道藏》,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学者辈出。如隋唐王远知、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吕洞宾、施肩吾,五代杜光庭、闾丘方远、彭晓、谭峭,北宋陈抟、张紫阳、陈景元等。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重阳创立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金元之际,沧州人刘德仁创立大道教,后称真大道教,卫州人萧抱珍创立太一教,都在黄河以北流行,但历时不久,就湮没无闻。全真道因王重阳之号称为“北七真”的弟子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得以发扬,特别是丘处机受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器重,盛极一时。南北天师道为与之抗衡,和上清、灵宝、净明道等流派合流,元时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合并为正一道。道教从此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

(4)道教的衰微

明代皇帝几乎都表现出对道教的信奉,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尊祭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嘉靖皇帝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躬亲礼斋,授予许多道士“少保”、“礼部尚书”等官衔,参与朝政。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在各府设置道正司,在各县设置道会司,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但自明中叶后,道教衰落的势头已较为明显。清代开始,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清高宗乾隆将正一道人官阶由二品降至五品,道教活动受到限制,清宣宗道光年间正式取消道教到朝廷朝觐制度。道教丢失了与朝廷的联系,地位下降,逐渐走向衰落。

3. 道教的特点

(1)民族性、本土性

道教是唯一根植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同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道教的思想渊源“杂而多端”。《老子》一书的神秘思想和黄老之学,古代的鬼神、巫术、仙人、仙药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汉代的谶纬之学,都构成了道教的思想渊源,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道教的开创者们竭力从流传于古代中国,尤其是流传于楚文化圈的种种神话中采撷出神鬼精灵,构造出一个长生不死、超越时空的神仙世界,道教诸神如中黄太一、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玄女、西王母、赤松子等,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此外,道教在教旨上以长生成仙为目标,讲求归本返朴、归根复命的养气健身术,从而与世界宗教的风貌大相径庭。

(2)重生、贵生,追求长生成仙

道教重“生”,反复演说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长生之道。如道教早期的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便强调重生与贵生。《太平经》有言曰:“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又《老子想尔注》载:“公乃生,生乃大”,“道大、天大、地大、生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居其一焉……不如学生”。《妙真经》亦说:“道人谋生,不谋于名。”《坐忘论序》则说:“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道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讲究养生术,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凡人可以飞升成仙,因此道教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制命在内,我命由我”,战胜死神、将生命无限延续下去是修道者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种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修行来“得道”或“返道”。“天地、人物、仙灵、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为“仙”是由人转变而成的灵体,即人通过修行而“得道”的一种结果。人成仙后可“失人之本”而“变质同神”,拥有神灵般广大无限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历代的道徒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明了各种功与术。

(3)好炼丹之术

炼丹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是道教的重要道术之一,实际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为背景的特定的身心修炼方法,是求得长生成仙的重要途径。

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魏晋到隋唐,是外丹术的黄金时期。为投帝王将相企图长生不老的梦想,道士们纷纷安炉立鼎,炼制仙丹。道士炼丹往往要用数十种药物,其中包括水银、丹砂、铅、雄黄、雌黄以及砒石、矾石等。这些物质对治疗溃疡、毒疮等有时有效,少量内服也可以使红血球迅速增长,使皮肤红润,发热御寒,使人认为它能让人青春永驻,返老还童。然而,这些药物大多含有砷的化合物,即砒霜的主要成分,长期服用会引起慢性中毒,有时甚至突然死亡。因此有人总结说:“欲求长生,反致速死。”唐以后,外丹术就逐渐衰落了。外丹术衰落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内丹术。内丹家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炼内丹就是借用外丹的术语,以人体为丹房,以心肾等器官为鼎炉,以人体的精、气、神为药物,以元神妙用——即意念呼吸为火候,借鉴烧炼外丹的理论、原则、术语等进行自我生命修炼,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就可以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开发人体潜能,探索人体奥秘,最后返本还源,炼成金丹,达到性命双修,羽化登仙的目的。内丹术内容繁富,宗派杂多,而撮其大端,则主要有以张伯端、白玉蟾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王重阳、丘处机为代表的北宗。内丹术博采佛、儒、医诸家之长,不断趋于成熟,盛行于晚唐和宋明,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

(4)泛神崇拜

道教泛神崇拜的特色非常典型,它并不是奉老子为唯一的最高真神,而是建立了一个庞杂的神仙系统。《神仙传》记载上仙、次仙、太上真人、飞天真人、灵仙、真人、灵人、飞仙、仙人等各路神仙,《仙经》则将仙分为天仙、地仙和尸解仙,“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道教神仙“仙口”之多,执事之广,分工之细,在世界宗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到主宰宇宙的最高天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老君)、“四御”(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小到雷公、门神、灶君、三司神、财神、土地神、药王、瘟神、西王母、东王公、玄女,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5)崇尚名山

道教崇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道教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洞天福地,无一不是在名山大川之中。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以道教文化著称。道教崇尚自然,提倡清静无为、遁世隐修,追求玄奇的神仙境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山正是其理想的世外桃源。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又说“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千百年来,无数道家隐士,遁迹于名山大川之中,“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凿洞筑庵,潜心修道。同时,山中有着丰富的矿物质和药用植物,这些丹砂铅汞和灵花仙草,为道士们采药炼丹,制作“不死之药”提供了必要条件,而道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仙真遗迹,也为名山平添了奇幻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

4.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同类推荐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灵武九霄

    灵武九霄

    萧辰,他本是开阳城修炼界第一天才,但是却意外修为全废。四年之后,他卷土重来!九阳塔却让他破而后立,九阳涅槃!灭楚家,败强敌,扬名九阳大陆!在他体内种下九阳塔的神秘存在,蛮荒圣殿,九阳圣城的终极隐秘……且看萧辰如何从一个弱者一步一步踏上巅峰,灵武九霄,傲世星空!
  • 竹马赖青梅

    竹马赖青梅

    【小白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穆容荞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在周岁那一年抓周的时候抓住了麦梓浩的裤子,从此,她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她就想不通了,明明小时候那么可爱的一个大好青年,长大了怎么就变成一个无赖了?进她的屋,睡她的床,还赶走了她身边无数朵桃花!好吧,虽然都是些烂桃花,可不带这样的,好不好?【正剧版】三年前,他留下一纸书信弃她而去三年后,他带着光环强势回归三年前,他的爱如此残忍三年后,他的爱不顾一切可是,一切的一切,是否还能一如昨天?那错过的三年,又可否能做到似水无痕?【一句话版】其实就是一枚单纯大青梅被一头腹黑小竹马赖定,并逐渐拆吃入腹的辛酸史。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赖定单蠢小青梅》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 商业创意工厂

    商业创意工厂

    本书能有效地激发你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并且易于使用。它的结论建立在持续10年对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投资家所使用的创意技术的研究之上。这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里面包含了很多案例,还有很多小技巧来帮你增加创意的质量和数量。一旦你开始把书里谈到的这些策略付诸实践,你就能经常性地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你的生活也会更加精彩。你将认识到,你脑中所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会给你的商业行动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成功,这是其他事物所难以给予你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